心經後面的咒語是:「揭諦揭諦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意思是說:知道「心經」那麼多的道理,不夠,還要去做,而且要認真的去做;不僅自己要做,還要使大家一起都來做;照著道理去做,要做到圓滿了,成就了為止;念而成為力量,這就是咒語
“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第一種是長咒,最長的如《楞嚴咒,第二種“短咒”;第三種“咒心”,是咒語的宗要第四種是“種子字”,可短到只有一個梵文字,是以上三種咒語的總攝,一字可生多字,含多意,故名。咒語一般有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對本尊的贊頌、祈禱,通常以表示歸敬的“唵”、“南無”開始,接著便是本尊的名號及對本尊的稱頌;二是反映本尊的誓愿及其已成就的功德;三是宣揚佛教的哲理。
如《大悲咒被普遍視為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最廣的四部佛典(其它是《金剛經、《心經、《觀音經)之一。這四部佛典,除《金剛經外,另外三部經均是觀音法門的經典。《心經闡釋觀音法門的理論基礎,即般若思想;《觀音經闡釋受持觀音圣號的功德妙用;《大悲咒則是觀音法門中最著名的咒語。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所說,此咒也叫《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廣大圓滿陀羅尼、《無礙大悲陀羅尼、《救苦陀羅尼、《延壽陀羅尼、《滅惡趣陀羅尼、《破惡業障陀羅尼、《滿愿陀羅尼、《隨心自在陀羅尼、《速超十地陀羅尼。《白衣觀音神咒、《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準提神咒、《觀音靈感真言、《十一面神咒、《不空羂索咒、《般若波羅蜜多咒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即屬于觀音靈感真言,也稱六字大明咒、觀音心咒。“唵”表示皈依致敬;“嘛呢”指能隨意變化的寶珠,用以比喻人的心性;“叭彌”指紅蓮花,比喻心性的清凈無染;“■”表示迅速顯現,達到目的。全句意思是“歸依觀世音菩薩!愿仰仗您的大力加持,使我本具的清凈之心性迅速呈現,從而達到妙樂的境界。”佛教認為如此神咒,不但口誦會有神效,就是著于身,觸于手,藏于家,書于門,皆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一切所求無不滿足。藏胞們認為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條件就是勤于念經。
藏胞們念得最多的是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六字真言為藏傳佛教名詞,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它包含佛部心、寶部心、蓮花部心及金剛部心等內容。“唵”,表示佛部心,謂念此字時,自己的身體要應于佛身,口要應于佛口,意要應于佛意,所謂身、口、意與佛成一體,才能獲得成就;“嘛呢”梵文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據說此寶出自龍王腦中,若得此寶珠,入海能無寶不聚,上山能無珍不得,故又名“聚寶”;“叭咪”,梵文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以此比喻性如蓮花一樣純潔無暇;“吽”表示“金剛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須依賴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覺”,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達到成佛的愿望。
藏傳佛教把這六字看作經典的根源,主張信徒要循環往復吟誦,才能廣積功德,功德圓滿,方得解脫。據說,藏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六字真言意譯為“啊!愿我功德圓滿,與佛融合!”還有的藏學著作認為六字真言最簡練而詩意解釋是:“好哇!蓮花湖的珍寶!”
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
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
這九個字分別的意思是:臨,代表身心穩定。兵,代表能量。斗,代表宇宙共鳴。者,代表復原。皆,代表危機感應。陣,代表心電感應或隱身。列,代表時空控制。在,代表對五元素的控制。(五元素:就是我們熟知的金、木、水、火、土。)前,代表光明。
東密藏密共同所傳的觀世音菩薩
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