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白圖的神色不大對,于吉特地板著臉糾正了一句:“最初貧道和張角一同游歷天下時,都是貧道在廣布符水的!只是后來張角要用其名,貧道也未曾宣揚而已……至于黃巾之亂后,貧道對這些已經看淡。”
這也正是白圖心里質疑的——別以為我不知道,明明你只給有錢有勢的治病,給普通百姓的都是板藍根……
于吉和張角的布道區別也在這里,于吉完全是走“高檔路線”,在得遇明主之前,他也是許多江東名士大族的座上賓,對百姓的忽悠……只是順便和作為敲門磚而已。
相比之下,黃巾軍的構成來看,張角當時的布道,純粹是“草根路線”!
“咳咳,道長好修行,繼續請講。”白圖一副心里并未質疑過的樣子。
“后來……貧道發現了一些張角的變化,只是以為隨著繼續游歷,他也會磨平棱角,所以未曾多顧慮,畢竟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再后來因為結識了寧姑娘,寧姑娘又選擇了張角,貧道也想要與他們分道揚鑣的。
然而貧道卻犯下了一個大錯誤……那晚,當時還未和張角定終身的寧姑娘,來找貧道……”
白圖的耳朵,一下子支棱了起來。
“貧道將地卷借給了她!”于吉語氣中帶著悔恨的說道。
“本來寧姑娘告訴我,她是擔心沒有我之后,張角總愛管閑事的性子、還有那半吊子的符水,遲早被人打死,所以……提出她會自己離開,請我和張角繼續游歷。
貧道自然不會答應,然而寧姑娘知道,張角將理想看得比人間情愛、甚至比自己的性命更重的性子,進而也認為我比她更重要……
貧道也是鬼迷心竅,竟是一時感動與嫉忿交加之下,將已經參悟透徹的地卷,默寫給了她,并且提醒她絕不能讓張角知道上面的內容!
寧姑娘本就是杏林出身,家中父母死于匪禍,被我和張角所救。雖是女子,但從小就識字、也通醫理,要學地卷上和醫藥有關的內容,應該能做到。
而且當時的貧道,只以為寧姑娘會將地卷,當做是令張角離不開自己的手段,不會將地卷給張角看才對,何況有左慈師兄刺目一事,張角數年中也從未再想看過地卷!”
“但是后來張角也參悟了地卷上的內容?”白圖也明白過來,這應該也與黃天姬的出現有關。
“沒錯,也正是因為如此,貧道也終于明白,師尊當時為何不許我們相互參悟對方的道書。這三卷道書,我們只選擇自己擅長的方面還好,然而如果貪多的話,兩本結合,會有意想不到連鎖副作用,這不是修行不足的我們能夠承受。
張角得到了‘神而明之’的地卷,可以借此輕易的收攏人心,而他自己‘請神接仙’的人卷,則是一種自我暗示,或者說是消耗極大的精神力,來為自己暫時塑造一個偽人格的能力……
兩相結合之后,張角領悟了從旁人的崇拜中,汲取到精神力的能力,并且以此塑造了一個永久存在,與其本身人格糾纏、甚至壓制了他本身人格的‘真實人格’……也就是后來的‘天公將軍’。
我在黃巾起義后,暗中去與他見了一面,當時他的狀態已經十分糟糕,并且我懷疑……他的兩個弟弟,替他承擔了一部分分裂出去的真實人格,也就是‘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否則他會更加喪失自我。
正是在‘真實人格’的影響下,張角的性情也越發偏激,天公將軍……可以說是當時世間信奉他的貧苦百姓,對漢室、對世道的憤恨的集合體。
張角本身的人格,也越發受此影響,最終開始策劃起義,首先起義要有‘異姬’,而他結合兩卷南華經,想到了將生人轉化為異姬的辦法,但需要從‘先天’時就開始培育,而他選擇的,正是他的親生女兒……七八中文m.78zw
當時得知寧姑娘兩次流產的時候,我曾想去救治,不過每次都和張角的游歷路線擦肩而過,現在想來……多半是張角在故意躲著我!
那兩次流產,應該并不是寧姑娘的體質原因或是意外,而是因為所懷的兒子,無法承受向城姬的轉化,所以導致流產。
第三次……終于寧姑娘懷的是女兒,并且女兒也順利出生,但是因為之前兩次流產,寧姑娘體質十分虛弱,在生下女兒后沒多久便去世了……
張角將女兒取名張寧,我在寧姑娘去世后,也見過他們一次,不過當時張角還能夠控制‘天公將軍’,貧道也沒有看出什么,只是覺得寧姑娘的女兒,雖然才四五歲,但果然已經很懂事,比她父親要強得多。
直到后來……張角起事之后,貧道才明白過來,張角是塑造了一個安樂富足的理想鄉,并將百姓對此的期待,轉化為一種真實人格,在女兒沒有出生時,便將其作為‘鼎’,所以張寧在出生之前,就是‘黃天’,本身人格與真實人格幾近一體!
在寧兒十六歲時,真實人格與其本身人格徹底融合并且成熟的時候,她也化身為‘黃天姬’……”
“那在廣宗時,黃天姬失蹤,張角暴斃是因為……”白圖有些了然,也有些不解。
“其中詳情,貧道亦不知。最后一次見到張角和寧兒時候,是黃巾軍氣勢正盛的時候,原本貧道是得知其中一些關竅之后,想要去找張角算賬,也想要制止、繼續利用寧姑娘的女兒。⑦⑧中文全網ωωω.七8zω.cδм
不過……當時的貧道,完全不是張角、或者說不是天公將軍的對手。斗法一番之后,還是張角本身的人格控制著手下留情,這才得以遁走。”于吉無奈的說道。
道門中人與謀士,雖然都精神力雄厚,但手段有所區別。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真氣修煉中的沙場派與武道派之間的區別差不多。
沙場派與武道派,一是招式風格不同,二是在真氣修煉與運用上不同,前者重在實用、后者重在精妙,前者擅長沙場對敵,后者擅長江湖爭鋒……
兩者在頂峰是不謀而合的,呂布不穿戰甲、與任何江湖人士單挑,也能戳死對方,趙云更是無可爭議的超脫神將、沙場名宿。
道門對精神力的運用,一般都是單對單的、亦或是重在以感染力的方式一對多。
也就是需要對方相信自己,營造出對自己有利的氛圍,在能夠逐漸“誤導”更多人,不可能真的憑借道門手段大殺四方。
就像是給于吉足夠的準備,他能在無數信徒中,表演大變活人、甚至法天象地,令人感覺他猶如神祇,不過在兩軍對陣時,指望他迷惑敵軍?
敵人可不會給他循序漸進、逐漸加深暗示的機會!
相比之下,周瑜的修羅督軍,效果就更加直接,瞬間對己方與敵方同時生效……
當然,這并不代表,周瑜的精神力更強、運用更科學,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周瑜的前置準備,是在日常訓練時就生效的——修羅督軍正是對己方效果范圍更大、更強,而對敵軍的恐嚇效果,只是附帶的。
而且對敵軍的效果,也僅僅是更容易慌亂,實際上要單挑的話,周瑜肯定不是一群士兵的對手,也就只有數量少的時候可以試試,能不能全都嚇散……
不過無論道門中人也好、謀士也好,精神力的作用層面一樣,一是在精神層面干擾其他人,比如周瑜的修羅督軍,比如于吉所說的精神暗示;
二是在精神層面加強自己——比如龐統的“行萬里路”,比如張角的“請神”;
三是暫時模糊某種規則、達到“神奇”的效果——比如陳宮的“明策”,比如于吉的“畫符”,比如魯肅的“觀地氣”。
共同點是,都無法直接殺傷,更無法來個意念移物什么的……
之所以道門中人,和謀士顯得格格不入,而不像武將中武道派和沙場派那么殊途同歸,主要是因為……做武將的武道派武者,也都知道學兵法、讀兵書!
而道門中人,往往對施政、對兵策沒什么興趣。
還有就像是龐統,以前用來思考戰略戰術的腦子,現在用來思考化學反應、物理變化,不也一樣好用?
只是其他人難以像龐統一樣,能夠迅速接受這么多不同方面的知識而已,普通人能夠做好一方面,就已經足夠優秀……
雖然精神力有加強思維活躍程度的故有效果,但是……用這“活躍”來思考施政兵策,還是用來思考自然奧妙,效果區別還是很大的,只是因為掌握的知識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于吉想不了什么施政兵策,也不可能沉下心來去學習這方面。
周瑜、魯肅都自逞是真正的“萬人敵”,“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才是他們要做的,肯定也不屑于去學什么“旁門左道”。
張角倒是或許真的學過一些,甚至于吉懷疑,“天公將軍”人格很適合學這些!
如果是周瑜和魯肅打架,絕對是拔出劍來對砍效率更高,和精神力沒什么關系。
不過對于吉和張角,兩個這種逼格的道門中人來說,用“斗法”來形容他們的單挑,也不算夸張。
于吉那次無功而返后,就沒有再見過張角和張寧、或者說是黃天姬。
得知張角的結局之后,于吉懷疑是張寧本身的人格意識到了什么,進而出現了一些混亂,不愿意再協助張角,并且“天公將軍”的人格徹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