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重生之我是劉備

蔡邕:一聲嘆息,人頭落地[轉]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腰上吊刀
蔡邕:一聲嘆息,人頭落地

《三國演義中,王允呂布合謀殺死董卓,正飲宴間,忽人報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誅,士民莫不稱賀;此何人,獨敢哭耶!”遂喚武士:“與吾擒來!”須臾擒至。眾官見之,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別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汝為漢臣,乃不為國慶,反為賊哭,何也?”邕伏罪曰:“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眾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馬日磾亦密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殺之,恐失人望。”允曰:“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后使作史,遂致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日磾無言而退,私謂眾官曰:“王允其無后乎!善人,國之紀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豈能久乎?”當下王允不聽馬日磾之言,命將蔡邕下獄中縊死。

考諸歷史記載,王允殺蔡邕確是事實,但是,具體細節與《三國演義頗為不同。《后漢書的記載是: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鄉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磾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

可見,蔡邕被殺,并不是他頭腦發昏,在那兵荒馬亂、軍閥廝殺的歲月不知輕重,在董卓被殺處決后還“伏其尸而大哭”(即使如此,也不是什么嚴重罪行),而僅僅是聽到消息后,輕輕嘆息一聲。他嘆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他替董卓惋惜,也許他對王允們的行動持保留意見,也許是因為他平時深受董卓器重,雖然他對于董卓的做法并不滿意而且數次準備逃離董卓,歸隱深山,但是,他內心還是忘不了董卓給他的種種厚待。總之是,他的嘆息僅僅表明他的一種感受和情緒,連異見也談不上。

一聲嘆息,送了性命,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世道!

當然,王允殺蔡邕,有兩個理由。一個是,蔡邕是后漢時代中國在經學、文學、歷史、音樂、書法諸多方面具有集大成水平的一代宗師,而他此時正在著手撰述有關后漢的歷史。王允擔心的是:這位杰出學者,會像司馬遷那樣,在歷史著述中記錄下他們爭權奪利的種種丑行,使他們遺丑萬年,難垂不朽。第二,是對持異見者的絕對不寬容,即使這種異見僅以嘆息的方式表現。

文天祥在其著名的《正氣歌中說:“在晉董狐筆,在其大史簡”,對于春秋時期兩位史官給予崇高的評價,而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的真正的好史官也就這么不多幾位。統治者總是懼怕歷史會記錄下他們并不光采的行徑。一心要匡正漢室,不惜犧牲生命的王允,在這個問題上,與別的權勢者沒有區別:他本身也是一個渾蛋!

讓我們看看文天祥所稱頌的那幾位史臣。

春秋時期,晉國靈公昏庸無道,殘暴荒淫。晉靈公幾次要殺死趙盾,趙盾和他的兒子趙朔(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的祖父和父親)被迫逃往國外。趙穿殺死了晉靈公。趙盾返回趙國。“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趙盾)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左傳。宣公二年)。這位敢于直書當權者趙盾弒君的史官,沒有被趙盾割去腦袋,實在是因為趙盾這個人非常賢明,有深厚的道德休養。

至于齊國的太史,其命運就沒有董狐那么好。齊臣崔杼殺了莊公后,“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左傳)就是說,為了讓歷史留下崔杼弒君的真實記錄,大史死了,他的兩個弟弟繼續如實記錄,死了。當接著的一個弟弟仍然如實記錄,而且后面還有更多的冒死前來如實記錄歷史的史記官時,崔杼只好放下了屠刀。

當然,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自由歲月,那時統治者還有尊重史官如實記錄歷史的風尚。即使是殘酷的崔杼,并沒有將屠殺進行到底。但是,歷史越是向前,統治者越是發現真實的歷史記錄對于自己的不利,篡改歷史、歪曲歷史,隱瞞歷史真相,鉗制記錄真相的歷史學家,就成為統治者的法寶。秦始皇統一中國,焚燒了所有的歷史資料。此后的統治者,對于歷史著述的控制就不斷加強,唐宋以后的歷史都是官修的歷史,到了清朝,圍繞著民間人士著述明史而掀起過數次株連廣大殺人眾多的。統治者對于真相的懼怕使得他們都患上了嚴重的神經過敏。

蔡邕一聲嘆息,王允因為不能容忍持異見者生存,就要了他的命。而此后長期的中國歷史之中,蔡邕一直身背與董卓同流合污的惡名,受到詆毀和譴責。這個《后漢書中十足的大孝子,大學者,在后來的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卻變成了上京趕考,一去不回,不顧父母,遺棄妻子,最后被暴雷震死。元雜劇《琵琶記中所寫的那個中了狀元娶了相府千金拋棄了原配妻子的,正是這個蔡伯喈(蔡邕字伯喈)。流傳極廣,影響極大的《顏氏家訓說:“蔡伯喈同惡受誅”。無論民間社會還是上流社會,對于蔡邕一聲嘆息招致的殺身之禍不但毫不同情,而且不惜厚誣古人,幸災樂禍,拿他作方面的歷史教員,教導自己的兒孫。中國人之不能容忍異見,刻毒狹隘如此。

魯迅說:“中國少有敢于扶哭叛徒的吊客”,信哉,斯言。

特轉一篇此文,也是為了回復一些朋友對三國霸主的偏見。經過歷史的磨合和沉淀,蔡邕先生的名聲已經在被恢復之中,而我們對三國霸主的偏見呢?不說曹操、劉備、孫權甚至孫策,就提董卓,未曾進京的董卓何嘗沒有俠義之名?史無全真,人無完人,歷史名人在今天更無一點他們自身原本的真實。而歷史往往被歷代文人所歪曲,你我也不例外。只是,嗚呼中,我還是渴望“中國有敢于扶哭叛徒的吊客”,并且能越來越多。

附:蔡邕簡介:

蔡邕(公元132一192)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年輕時就以善彈琴而知名。朝中權貴向桓帝推薦他出來做官,并通過陳留太守把他調赴京都洛陽。但蔡邕不滿宦官專權,從家鄉出發,走到半路就稱病返回故鄉。回來時,寫了一首《述行賦,通過沿途所見,諷刺當局的荒淫奢侈。通過對于‘人徒凍俄,不得其命者甚眾‘的凄涼景象的描寫,表達他‘心憤此事‘的感情。以后,他雖做了郎中、議郎一類官,也因為彈劾宦官權貴,被流放到朔方。遇赦歸來時,又對當地宦官勢力五原太守很不客氣,因而再度受到迫害。從此他‘亡命江海,遠跡昊會‘,流亡避禍達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著名琴曲《蔡氏五弄。

《蔡氏五弄包括五首作品,即:《游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據說這五首琴曲是他去山中訪問鬼谷先生后,用了三年時間寫成的。這五首作品在當時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歷經各代,一直到唐代都享有盛名。嵇康在《琴賦中,把它列為當時流行的‘謠俗‘作品一類。隋代的《琴歷,唐代的文字譜《幽蘭卷子中,都列有這五首曲目。詩人李白、李賀、王維等都曾借這些題目作詩。宋人朱長文說:‘伯喈所以寓其哀思者,蓋在此五曲,特假物以名之耳。‘認為是借寫景來寄托他的哀思,這是很有道理的。現存明代琴譜中的《蔡氏五弄,并非當時的原作,其歌詞都是出自《樂府詩集,曲調也平庸,是后人的擬作,沒有什么研究價值。

蔡邕在琴界的影響是很大的,漢魏之際,在他的故鄉陳留,就先后出現了阮瑀、阮籍、阮咸等以琴見稱的名士。做過吳國丞相的顧雍,也是蔡邕旅居吳地時的得意門生。蔡邕的女兒蔡琰,深受其父的教誨,以詩詞、音律馳名琴壇。民間流傳有不少關于蔡邕的故事。《蔡邕別傳中說:吳人燒飯時,木材爆裂的聲音被蔡邕聽到后,立即辨認出是做琴的良材。用它來造成琴以后,果然音響極好。由于尾部已被炊火燒焦,于是有‘焦尾‘琴之稱。至今琴的尾部仍稱作‘焦尾‘,就是根據這個故事來的。又如:蔡邕彈琴,偶而斷了一根弦,他的女兒根據聲音,指出是斷了第幾根弦,父親又故意試斷其它弦,她也能辨別出來,等等。這些故事,不僅說明了蔡邕父女具有銳敏的聽音能力,更主要的是表達了對他們高超的音樂修養的敬佩。

有一部重要的琴學文獻,名為《琴操據傳也是蔡邕所撰。它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作品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著。原書已佚,經后人輯錄成書。包括有:詩歌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間雜歌二十多首。書中對每首作品的有關故事內容都作了介紹,這些故事帶有濃厚的民間傳奇的色彩,往往和史書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樂府解題說:‘《琴操紀事好與本傳相違。‘其實,不拘泥于史實,根據人們的愿望加工創造,正是民間創作的特點之一。看來,本書是匯集了民間傳說而成。全書匯集的五十多首作品,絕大多數都是先秦的題材,只有兩、三首是西漢題材,因而成書的時間應不遲于漢代。同時,書中作品大多附有歌辭,或釋之為‘歌‘,這也是早期作品的特點。關于這本書的作者是誰,是有分歧意見的。主要是因為《漢志中未曾將《琴操列入,而隋、唐的《藝文志中記載是晉代孔衍所撰。史書記載,并不是絕對可信而沒有謬誤之處。六朝人劉昆注《后漢書,唐人李善注《文選時,都曾明確肯定《琴操為蔡邕所撰。清代人馬瑞辰認為它是蔡邕的《敘樂中的一部分,而孔衍只不過是傳述者。從該書主要采用大量漢代以前的題材看來,說是和當時琴界具有廣泛聯系的蔡邕所撰,比較可信。

上一章  |  重生之我是劉備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重生之我是劉備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