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闕

第88章 灌園小兒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6-20  作者:七月新番
 
“任君不要粟特人奉上的黃金、寶石、美婢,卻要了這些種子,安息芹我買過,知道它貴如黃金,其余兩樣也算稀缺,可這小白花看著也不能吃啊,用來作甚?”

在任弘允了粟特人的請求,下個月帶商隊去見傅介子,打發他們離開后,也曾當過商人的盧九舌便表達了不解,覺得任弘這筆買賣做虧了。

任弘卻反問他:“你先前隨傅公去大宛時,可曾見到集市上見過身毒布?”

盧九舌一拊掌:“見過,那布倒是很軟,紅藍相間,不似絲麻,我還給吾妻買了一匹!”

“那你可知身毒布是用何物織出的?”

盧九舌道:“我曾問過大宛人,大宛人說,身毒有一種樹木,樹上會生毛,潔白如雪,比羊毛更軟,身毒布便是由樹上的毛織成。”

說到這他停住了,盯著任弘手里的棉花看,詫異道:“莫非這白花,便是織成身毒布的樹毛?”

“是棉花,跟我念,棉,花。”

任弘將帶著棉籽的棉花塞回袋子里,粟特人一共給他帶了兩袋,足夠種上幾畝了。

不過任弘尋來棉花,倒不是為了織布,眼下中原崇尚的是絲麻,身毒棉布雖然在蔥嶺以西走俏,但在中原,因數量稀少,價格高昂,根本夠不成競爭力。

它相較于絲麻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容易染色,不易落色。

任弘替棉花琢磨的最初用途,是用來做填充物,制出棉襖棉被來。

來到漢朝一年多了,他發現,最難熬的莫過于冬天,尤其是在河西邊塞。

每到嚴寒之季,富人可以窩在炕上,披著裘服,穿著塞了羽毛的厚袍子取暖。窮人戍卒可沒這條件,只能往袍子夾層里塞蘆花、柳絮、稻草,幾個人瑟瑟發抖擠在一起,燒著冬日里稀缺的柴火,靠抖來取暖。

每當需要外出時,遇大寒風雪,室外能到零下十幾度,凍死人是常有之事,哪怕不死,也常缺只耳朵,少根手指。比如白登之圍,漢軍冬日行軍,卒之墜指者十二三。

而西域冬天的寒冷,比之河西更甚!

任弘算著時間,三月之期將至,他十月份就能離開了,但卻心疼那些要繼續留守此地的屯卒吏士們啊!

留守鄯善城的五十個人,任弘能保證他們人人都穿上羊皮裘,頭戴厚實的氈帽。但若以后漢朝在西域的兵力變成五百人、五千人,遷往西域甚至更往西的民眾達到五萬人呢?恐怕就不能人人如此了。

這時,若能廣種棉花,穿上一件夾層里塞了棉花的小棉襖,晚上有大棉被蓋,那簡直是暖洋洋,美滋滋。

當然,這的前提是,任弘能將手里的棉種種活,并普及開來……

他手里有兩袋棉種,一袋棉朵略大,這是來自身毒的印度亞洲棉,乃是多年生的木本棉花,后世黃道婆織的就是這種棉花。

另一袋則略小,這是康居、月氏的草本棉花,后世的學名是“非洲草棉”,是歷史上最先被淘汰的棉種。

換了別人,肯定選棉朵更大的亞洲棉來種啊。但任弘卻將那袋亞洲棉封存起來,讓它繼續等待,來年開春,先在鄯善試種棉絮粗短的草棉。

說起來也好笑,棉花能幫人御寒,但來自印度的亞洲棉自己卻不耐寒。在歷史上,它是從東南亞傳入中國,只在云南、海南兩廣這些熱帶地區傳播,很難繼續往北。因為多年生的亞洲棉,在寒冷的北方熬不過冬天,無怪元朝時還得從海南引進棉紡技術。

直到整整花了一千年時間改良適應,亞洲棉才能越過長江,抵達北方,依靠產量,慢慢取代麻布和絲綢,衣被天下。

任弘不可能打個響指,就讓亞洲棉實現千年進化,所以還是先種草棉罷,這種棉花乃是一年生的草本,春種秋獲,倒是挺適應南疆氣候的。

如此想著,任弘換了一身干活穿的短打,下面穿犢鼻褲和草鞋,頭上戴斗笠,扛起鋤頭,喊盧九舌和幾名吏士跟自己出門。

吏士們對這一幕毫不陌生,都笑道:

“任侍郎又要去灌園種菜了。”

……

屯田卒們的塢院外,特地從大渠開了一條水溝過來,在院外圍了幾十畝田地,專門用來種植蔬菜,流水潺潺,滋潤了這片干燥的土地,勤勞的吏士更讓它煥發了生機。

其中多是蔥韭葵等漢人常吃的蔬菜,但也有十畝地單獨用田埂隔開,那便是任侍郎的自留地,專門用來種植異域瓜果的試驗田。

經過半年栽培,在宋力田指點下,任弘親自澆水施肥,鋤去雜草,他的小菜園已經十分豐茂,在烈日炎炎下仍滿是綠意。

這里生長著蠶豆、大蒜等西域蔬菜,小溝渠邊上那一片綠色的草本小植株。靠近后若仔細聞聞,除了大糞味外,還能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這蔬菜便是“胡荽“。

也就是后世的涮火鍋必不可少的香菜,它和蔥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搭檔。

任弘吃面時總喜歡將胡荽切碎撒在上面,滾燙的面湯一澆那叫一個美。

但其余五十名吏卒,卻一分為二。

以趙漢兒為首的一半能夠接受,吃著吃著還挺香的。

以韓敢當為首的另一半人,則對香菜聞之色變,表示堅決不能接受!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

你能帶著一個拒絕大蒜的人吃大蒜,并讓他愛上它。

但你永遠不可能讓一個討厭香菜的人愛上香菜。

除了已經要萎的香菜外,任弘今天還能在蘆葦桿紅柳枝架起來的瓜架處,收獲滿滿一籮筐胡瓜。

也就是后世的黃瓜。

但這原始的黃瓜,卻跟后世子孫完全不像,它個頭很小,短短粗粗,長得跟生氣的河豚似的,外表鼓囊囊,還布滿了尖刺。嫩時還好,放進嘴里一樣可以大嚼,但若是放太老了,上面的尖刺變得干硬,能扎人一手血!

這種來自西亞的蔬菜已被張騫引入中原,但數量仍然不多,任弘覺得,是因為漢人尚未找到正確的吃法。

隨便洗洗擦擦,任弘將一個黃瓜塞進嘴里,瓜肉的質地嘎嘣脆,不過味道略帶酸味,不像后世黃瓜那樣,只有清爽的風味。

但仍是消暑神器,當然,偏好重口味食物的任弘更喜歡另一種吃法:他在塢院廚房的瓦壇里,用鹽水泡了整整三壇腌黃瓜!

眼下盧九舌懷里正抱著一壇呢,臉確別到一邊,似乎很害怕這味道。

而當任弘親自開壇,一股濃濃的酸味在田間四溢時,吏士們就躲得更遠了。

“吃么?”

任弘拿著一根已泡得微微發黃的腌黃瓜邀約眾人,目光中滿是期待。

但從盧九舌到其余吏士,都大搖其頭,任侍郎用鐵鍋炮制的食物倒是美味,但這腌黃瓜,他們怎么都接受不了。

眾人只膽戰心驚地看著任弘將黃瓜放進嘴里猛嚼,一臉的酸爽和滿足。

酸中帶甜,冰爽可口,開胃消食,朝食吃過的羊肉一點都不覺得膩了,只要有一根腌黃瓜,任弘能美滋滋地干掉一碗粟飯,它真的不香嗎?

只可惜無人能與任弘一起品嘗,這一刻,任弘只感覺,自己是個孤獨的美食家。

吃完腌黃瓜后,任弘便帶著眾人干活,小心翼翼地將洋蔥和胡蘿卜種下。它們是能在地里越冬的,倒是孜然似乎不行,得忍到明年開春,才能與草棉一起播在這片土地上。

任弘計劃著,先讓這些來之不易的作物在鄯善成活,收取種子后,再如接力一般,傳到河西,傳到長安去。

中國人是有種菜天賦的,以中原農夫的勤勞與刻苦,定能照料好這些植物。

但大自然有其規律,農業真的沒法著急,距離這些蔬菜真正大行于世,最快也要十幾二十年吧。

差不多干完活時,遠處卻來了一群人,卻是今日去屯田區,教授樓蘭官、民以牛犁田和精耕細作之術的宋力田等人。

任弘拄著鋤頭朝他們打招呼:“宋力田,如何了?”

“任侍郎,朽木不可雕,糞土不可上墻,而若是天性懶惰,這農稼之事,是萬萬教不成的!”

宋力田卻氣呼呼的,甩下這么一句話,便直接回了塢院,嚷嚷著說要喝酒。

“出了何事?”任弘看向韓敢當和鄯善國的譯長左摩,二人今日與宋力田同去。

“別提了!”

韓敢當很生氣,瞪著心虛的譯長罵道:“任君與宋力田好心要教樓蘭農夫牛耕精作之術,但你猜那群農夫怎么說?”

“如何說?”任弘皺眉。

譯長左摩小心翼翼地說道:“彼輩說,收成多寡,全憑賢善河神做主,燒了湖邊荒地,種子灑下踩實后,就不能再管,若管,就是違背賢善河神之意。”

韓敢當則直截了當,道出了真相:“所以,他們寧可天天閑著曬太陽嚼白草根,也不愿意下地鋤草施肥!”

上一章  |  漢闕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闕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