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冠里中那些“普通”的鄰居,可以讓夏翁這家丞去下拜帖發出邀請。但三公九卿這一級別的,任弘卻必須親自上門。
而他前往的第一家,便是隔壁的楊府,任弘前幾天答應楊惲要去拜訪的。
“我要的東西買來了沒?”
九月初九這天下午,任弘特地洗沐更衣,等了半天韓敢當才回來,卻是帶了幾頭活的小羊羔!
“任君,你都封侯了還要親自下廚?”
韓敢當一邊說著一邊期待地搓手:“不知今日吃甚么?是手抓飯還是黃燜羊肉?我都餓壞了。”
他還主動請纓去殺羊。
“沒見識,這羊可不是用來吃的。”
任弘嫌棄地看了餓死鬼投胎的韓敢當一眼,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布,裹在體量中等,毛發最干凈的那頭羊羔身上。
又用繩索將其前足、后足裹了,在胸前打了個蝴蝶結,接著便將羊羔往懷里一抱。
沒辦法,這便是漢人正式登門拜訪的禮儀:士見士要帶風干的臘雞,下大夫相見要帶肥美的大雁,沒大雁的時節換成鵝也行。
而任弘已封列侯,楊敞則是御史大夫,肯定算“上大夫”了,所以就要帶羊羔作為拜禮。
不但禮物種類有別,抱的姿勢也有考究,任弘已經問過常惠了,得兩手執前后足,橫捧羊羔,羊頭朝左。
總之就是公主抱啦!
任弘就這樣親密地抱著無辜的小羊羔兒往外走,路過馬廄時,關在這的蘿卜看到了似乎有些生氣,嘴里猛嚼豆子,還放了一個很響的屁。
任弘就這樣捧著羔到了楊府門前,讓夏翁幫自己叩響了門。
他早就跟楊府說過這個時辰會來正式拜訪,楊敞也早已穿戴著一身常服等在府門附近了,看到任弘到來,露出了燦爛的笑。
但卻沒有請任弘進去,而是兩個人站在門檻內外開始演戲。
還是那該死的相見禮,楊敞一邊推讓著禮物,嘴里還要說著什么“某不敢為儀,固以請”“某也固辭,不得命,將走見。聞吾子稱羔,敢辭羔。”
翻譯成人話就是:“小任你看看你,來就來嘛還帶什么東西?拿回去拿回去!”
按照規矩,主人要推辭三次,最后客人還得放下東西就跑,主人再去邀請回來。
“敞也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
如是再三,楊敞才對任弘一揖,邀請他從門東側入內,結束了這場戲。
任弘終于能擺脫懷里亂動的小羊羔了,真累啊,中國人的客氣推讓真是兩千年不變的傳統,而且還不怎么優良。過年拿紅包時要如何禮貌而不失尷尬的推辭,又能最終將錢拿到手,是所有年輕人的噩夢。
果然,任弘進了楊府后,就看到楊家的丑二郎在里面籠著袖子,幸災樂禍。
跟楊惲見過幾次,任弘知道這是個不拘禮數的人,若他做了楊家主人,任弘直接拎著羊羔進來就是了。
但楊敞自詡赤泉侯之后,書香門第,雖然侯位早丟了,對做給外人看的規矩,倒是很熱衷。
而楊敞的長子名為楊忠,與其父一樣,是個無趣古板的人,看來他們家就出了楊惲一個異數。
楊家父子引著他過了庭院,這府邸比任弘的新宅還要大些,不管到哪都有許多奴婢家仆侍立著,再觀察御史大夫府的擺設裝飾,多是精美的漆器,看來楊敞還是蠻有錢的。
到了廳堂外,卻見這兒站著一位梳著倭墮髻的中年婦人,著一襲樸素的深衣,雖然看上去瘦弱,眉目間卻有些英氣。
這便是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了。
任弘幾步上前,行了晚輩之禮:“侄任氏不肖孫弘,見過楊夫人!”
“西安侯真是折殺老婦了,若你還不肖,那這碩大一個長安,就再沒有男兒了。”
四十多歲稱老婦只是正常操作,司馬英向他回禮,任弘畢竟已是列侯,即便司馬氏與任氏有故,也不敢以長輩居之。
很顯然,在家外面是楊敞做主,可在家里,卻是司馬英做主的,她笑著說道:“往后再來,那些虛禮就免了,任氏與司馬氏曾是故交,西安侯可以將這當成自己家。”
等入廳堂就坐后,她仔細打量任弘后道:“西安侯容貌更似其母。”
這之后便是拉家常時間了,司馬英還說起當年:“兩家還交好時,任益州曾帶著你去過我父親在茂陵的家中,當時惲兒也在,汝等才三歲,還在院子里打了一架。”
任安做過益州刺史,故有此稱,不過任弘本就沒少時的記憶,看楊惲滿臉的不耐煩,大概也忘了。
“吾等還沒將汝二人分來,任益州和家父,便在廳堂里吵了起來,最后鬧得不歡而散。之后任益州又給父親來過信,而父親卻一直躊躇不知如何下筆,故未能回復,直到任益州卷入巫蠱事下獄……”
客氣寒暄之后,楊夫人也不啰嗦,直奔主題。
“特地讓西安侯來,一是想看看任氏的后人。二是有一樣東西要交給你,惲兒,端上來吧。”
楊惲捧來了一個漆木匣子,打開之后,里面摞著好幾張帛,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這便是父親總算寫出來,卻終究未能交到任益州手中的那封信。”
任弘恭恭敬敬接過來,一看第一張上寫著:“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果然,任弘沒猜錯,司馬英要給自己的,正是《報任安書》!
這是一封很長很長的信,足足有兩千余字,寫滿了十多張帛,字跡一開始是冷靜規整的,可越是往后,就越是奔放灑脫,那筆下揮灑出來的似乎不是墨汁,而是書寫者的悲憤!
任弘在里面看到了那句流傳千古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也看到了他前世在語文課上被老師點名起來背誦過的大長段:“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說是給任安的回信,可在任弘前后兩世的經驗讀來,這其實是太史公寫給自己的。
滿篇皆是他砥礪前行的心路歷程。
上面有他在天漢年時為李陵辯護進,卻被漢武帝認為是在誹謗小舅子李廣利無功而有過,因而引火燒身的前因后果。
還有司馬遷被定罪下蠶室時的兩難。
據司馬英說,司馬氏并不富裕,太史公更不是肥差。繼承了其父司馬談撰寫史書的遺志后,雖然可以閱覽石渠閣的藏書,但司馬遷為了搜集一些未能收錄的著述,常常不惜重金求書。
甚至為了購得一份孤本的縱橫家書一觀,到了賣田的程度。
所以五十萬贖罪錢,他是絕對出不起的,女婿和兒女四處求人也湊不出來,那時候楊敞也只是個小吏,絕無今日的富裕氣派。而司馬遷的朋友們,要么是任安這種空有義氣卻沒錢的窮鬼,要么就避之不及,哪里還肯幫他。
當然,司馬遷也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效仿張湯等卿相,在被判刑之前,選擇自我了斷,便能免受奇辱!
但他若如此死去,卻又于心不忍,因為史書還未寫完。
“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后世有些學生會在作文里這么寫:“司馬遷在獄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宮刑。”
其實也沒錯,這種刑罰的可怕之處在于,絕非一時之痛,處刑之后,生理和心理仍將遭受折磨,垢莫大于宮刑啊!
司馬遷要忍受旁人的譏諷、鄙夷,還要與自己內心做斗爭,咬著牙寫完著述,可不是一次次受刑么?
而任弘看完后,最直觀的感覺是……
“太史公的文筆,是真的好!”
在懸泉置做了許久小吏,回到長安又跟那些策書打交道,任弘已經習慣了這時代的書面語,但不少人寫的東西是真的枯燥泛味,讓人犯困。
但司馬遷筆下則不然,氣勢磅礴,有如長江大河,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旁征博引,時而欲言又止,讓人欲罷不能。
這似乎是一場跨越古今兩千年的對話,任弘看到的,是一個在無上皇權淫威下,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放棄了所有尊嚴,拼盡了全力,只為保全最后一點理想的倔強老人。
見任弘釋卷,司馬英告訴他:
“這便是家父的絕筆之書,在那之后不久,他便辭世了。”
司馬英站起身來,長嘆道:“如今我能將此物交給任益州后人,也算是將這一封當時不能寄也不敢寄的信,代父親寄出去了,他若在黃泉下得知,應能敞懷罷!”
是啊,這封報任安書,便是那部奇書最后的句號了。
任弘將帛書小心翼翼放回木匣里,讓夏丁卯收起來,認真地說道:
“多謝太史公當年救了我的性命,此恩絕不忘懷。也多謝楊夫人愿將這封信交給我!”
“這將是任氏的傳家之寶!”
任弘長拜道謝,卻又道:
“御史大夫,楊夫人,小侄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另外推薦一本歷史文《執魏》,少見的南北朝題材,感興趣的可以去康康。作者是新人,暴躁老哥們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