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子寧隨著紀綱去詔獄,這一路上,練子寧旁敲側擊,不停打聽。倒也把紀綱的底細給問了出來。
這家伙是個秀才出身,還練過弓馬騎射,勉強算是文武全才。
只不過他能出頭,卻是靠自己的膽子,主動投靠朱棣,前往濟南送信,恫嚇鐵鉉盛庸,慫恿濟南諸生,城中放火,協助破城。
渡江之后,作為使者,再入京城。
兩次冒險,帶給了紀綱豐厚的回報,他一下子成了錦衣衛的二把手。如果放在以往,練子寧只會把他當成幸進小人,半點都看不起。
可是現在練子寧卻有了不同的看法。紀綱投靠朱棣,算起來也就幾個月的功夫,卻能升任如此高位,絕對是朱棣的心腹,或者說,要委以重任的人。
他作為一個劣跡斑斑的降臣,想要保全性命,在新朝立足,跟紀綱這種新貴保持良好的關系,十分必要。
因此他這一路上,比最初還要恭順,竟然拿出了十分的誠意,小心翼翼跟個媳婦似的。
“不愧是無恥的文人!”紀綱暗暗冷笑,真以為老子是毫無根基的毛頭小子嗎?錯了,我也是有爹的,而且他老人家就是錦衣衛出身。
只不過在多年前,他死在了柳淳的手里罷了。
一人為錦衣衛,生生世世就是錦衣衛。
他能讀書,能成為秀才,就是前任指揮使蔣瓛的安排,至于已經死去的吳華,他在臨死之前,竟然派人去見紀綱,送給了他一個天大的秘密。
錦衣衛始終都是嗜血的猛獸,絕不是柳淳想要的那樣,按規矩辦事,簡直丟錦衣衛的人!
蔣瓛死了,吳華死了,錦衣衛的精神又傳承到了紀綱身上。
只不過此刻的紀綱還太弱小了,除了朱棣對他的那點好感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或許練子寧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兩個家伙各取所需,雖然沒有點破,但是卻結成了一個松散的聯盟。
“紀大人,咱們就從暴昭下手,別看這家伙平時跳得最歡,但卻是個十足的草包,他有一個女兒,今年應該十七歲了,可是他的心頭肉,最是疼愛不過了。”
紀綱心領神會,給練子寧豎起大拇指,“這女兒就是爹的心頭肉,練大人這招高明,我這就安排人去抓人!”
兩個壞蛋一出手,就把家人包括進去,絕沒有半點憐憫,只能說,這些建文舊臣興風作浪了這么多年,到了報應的時候,老天爺都要收了他們。
隨著兒子和臣子們悉數進京,朱棣終于從孝陵走了出來,開始動作。
按照道理,應該是先登基,然后再大賞功臣,可朱棣盤算之后,他要處理朱允炆的舊臣,想查清楚陳年舊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朱棣并不急于登基稱帝,但是國政卻不能荒廢,因此必修把臣子們安排好,讓這個國家能夠順利運轉。
“王爺,如果這樣的話,老臣以為有兩件事要做。”道衍認真道:“其一,王爺要出任監國,第二,立刻改元!”
“改元?”朱棣沉吟道:“俺還沒登基,如何改元?”朱棣當著道衍的面,不會說什么德不配位的空話,在十幾年前,他就想要當皇帝了。
“老臣說錯了,不是改元,而是廢掉建文年號!”
朱棣眉頭一皺,頓時大喜,“妙啊,先生果然是俺朱棣的智囊,傳我的命令,立刻廢除建文年號,改用洪武三十四年!”
朱允炆是洪武三十一年繼位,轉過年,是建文元年,現在是建文二年,差幾天就是建文三年,朱棣雖然沒有登基,但是卻不愿意讓這個年號繼續下去,他果斷下令,通告天下,重新恢復洪武紀年。
在做完這件事之后,趁著年前,為了讓大家伙能過一個快樂的年。
朱棣開始迅速封賞功臣,這是他早就醞釀好的。
首先,第一個受封的就是道衍,朱棣給他加了太子少師銜,并且封為吳國公,世襲罔替!
“為了不浪費這個爵位,我建議大師趕快蓄發還俗,趁著身體好,再生一個,以后也好有人繼承香火,延續爵位。”柳淳笑呵呵道。
道衍倒是好氣度,并沒有生氣,而是笑呵呵道:“老衲這輩子不想了。柳大人,你要是愿意的話,以后把你的兒子過繼給我,老衲讓他繼承我的爵位,如何?”
“不如何!”柳淳哼道:“我現在還沒兒子呢,就算有了,也輪不到給你當兒子!”
道衍大笑,“話別說死,老衲言而有信,只要柳大人愿意,隨時都可以。對了,王爺讓我教導世子,柳大人,你是世子的師父,有什么建議沒有?”道衍探身道:“柳大人,你就不怕我把殿下教壞了,讓你的心血付諸東流嗎?”
柳淳才不在乎呢!
“你有本事教壞殿下,只能說明我做師父失敗,技不如人,輸了也就輸了,沒什么好擔心的。”
道衍笑得十分燦爛,“柳大人果然好氣魄,那老衲可就不客氣了,我一定竭盡全力,把世子殿下教導成一位合格的儲君!”
“儲君?”柳淳打斷了道衍,“大師,你準備替王爺做主了嗎?”
道衍自覺失言,只是咧嘴笑笑,急忙轉移話題……明天才是正是大封功臣,究竟誰在名單之列,十分值得推敲。
道衍疑惑地看著柳淳,“柳大人,明天第一個就是你吧?”
柳淳啞然,“且看吧!”
轉過天,朱棣開始爵位大派送……排名第一的就是鎮守北平一年有余的大將張玉,在原本的歷史上,張玉是為了救朱棣,戰死在東昌,被追封為榮國公。
這一次張玉并沒有死,封號依舊是榮國公,而且還是世襲罔替。
張玉之后,是大將丘福,他受封淇國公,世襲罔替。
第三位是朱能,受封成國公,世襲罔替。
第四位,此人有些陌生,他叫陳亨,也是朱棣手下大將,最初他守衛北平,后來朱棣起兵,朱高熾為了支援父親,曾經派遣一支三千人的騎兵,從北平出發,穿越大寧,走草原,前往西安,支持朱棣。
陳亨就是這支人馬的統帥,那時候柳淳已經入蜀,因此跟陳亨失之交臂。而陳亨這一路上,受到了寧王的阻截,又遭遇蒙古部落的攻擊,艱難跋涉幾千里,三千人馬出征,到了西安,只剩下八百人。
陳亨更是丟了一條手臂,幾乎喪命,光是養病就養了半年多。
而陳亨帶來的八百人,卻是起了巨大的作用。
朱棣在西安同李景隆對峙,能夠以十萬對抗六十萬,這八百名核心將士,起到了全軍骨干的作用。
憑著這份功勞,陳亨受封涇國公,同樣世襲罔替。
功臣名單,到了這里,還算正常,可接下來就好玩了。
李景隆,受封曹國公,世襲罔替!
當這個名字公布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炸了,尤其是朱棣的舊部,像陳亨就把眼睛瞪圓了,王爺,你這是搞什么啊!
丘福等人更是怒不可遏,他干脆站了出來,“王爺,丘福羞與此人為伍!若是王爺執意如此,丘福情愿不要這個功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