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幾次千里遠投的將領。劉氓的生活并未就此單調化,而是更加刺激,精彩。因為其他諸侯忍耐半年,相互之間又開始征伐亂戰。他忙里偷閑,還能用三國志系統看看遠程直播。
首先按耐不住的就是袁術,養精蓄銳一年之久,再次起兵以孫堅不臣為由,大舉侵犯江東,首當其沖的就是廬江郡。
已經在建業建立首府孫堅動作同樣不慢,親帥三萬江東精銳,帶著自己的大兒子孫策與軍師周瑜沖向廬江,助陸績守城。
“主公,袁術近年來在九江郡肆意妄為,頗有民怨,征稅搶糧,收編男子入軍,千里之內已是怨聲載道。”周瑜笑著說道:“此乃天賜九江給主公,何不取之?”
“公瑾之言甚善,父親大人,既然袁術仍然貪圖我江東,不如我等先下手為強。”孫策也點頭附和道。
“某又何嘗不知?”孫堅嘆道:“但袁氏三公。伐之不易。”
“主公可是怕荊州劉表趁勢偷襲后方豫章等地?”周瑜問道。
“有此顧慮,但最主要的還是袁家在大漢根深蒂固的勢力啊。”孫堅無奈,“為父打拼數十年,才有偌大家業,但與百年大族相比,相差太多。這也是近幾年與荊州相爭無甚結果的原因。”
“父親莫要說喪氣話,我就不信,拿不下一個小小的九江。”孫策請命說道,“孩兒愿領八千精兵,踏平壽春,活捉那袁術。”
“胡鬧,袁術有兵士十萬,良將上百,兼壽春堅城,你如何拿下?”孫堅喝道:“江東民少糧缺,強敵四顧,此時并非爭強斗勇之時。”
“依主公之意,我等在此拒敵?”周瑜沉默片刻說道:“主公請看,廬江城小,并非耐守之地,若要拒敵,還需在合肥、舒城各立一軍,依為犄角,廬江三城勢成,就算袁術有十萬兵馬也奈何不得。”
“某家親自在廬江城駐守,我兒可領一萬精兵前往合肥,再派黃將軍領江東八千兒郎進駐舒城。”孫堅點頭說道。“公瑾,你還是隨伯符前去合肥。我兒沖動,還需你在一旁提點。”
“諾!”孫策、周瑜均點頭同意。
孫堅已經在廬江擺開陣勢,等待袁術的到來。而袁術呢?還在壽春城抱著美人享福。
“主公,大軍出征在即,還請主公前去校場祭旗。”軍師閻象來到袁術屋內,高聲說道。
“區區江東?何須如此容重?”袁術一時煩悶,說道:“罷了,罷了,興致都被你攪沒了,在屋外候著,某自會前去。”
閻象左等右等,終于在午時之前等到了袁術出來。冷哼一聲,袁術并不搭理他,獨自走出府邸。
“紀靈,此次五萬大軍,幾日能拿下江東交與某啊?”點將臺上,袁術冷著張臉說道。
“只需月余,揚州諸郡定重歸主公麾下。”紀靈自信說道。
“好,拿酒來!”袁術點頭高喝,“大軍出征。某敬你與諸位將士一杯,早日凱旋!”
“謝主公!”紀靈與幾位副將接過酒杯,說完一飲而凈。
“出發吧。”袁術擺手嘆道。
“諾!”紀靈率先離開點將臺,騎上自己的棗馬,高聲喝道:“全軍開拔,攻下江東!”
“攻下江東!”“攻下江東!”士氣的確不錯,但真能如袁術所愿?
“文若,江東戰事起了。”劉氓看著在廬江擺開戰事的袁、孫雙方,搖頭嘆道。
“主公消息靈通,不知孫家又是與誰起干戈?”荀彧問道。
“袁術,袁公路。”劉氓搖頭說道,“趙虎,命人把最新制作的沙盤搬來,揚州的那個!再通知所有在長安的將軍前來會議室!”
“諾。”守在門口的趙虎點頭,轉身離開。
“主公可是要在沙盤上做演習?”郭嘉笑問道。
“沙盤雖然不太完美,但也夠我把一點東西演示給你們看了。”劉氓點頭說道,“現在先不談這個,奉孝,孤聽聞你家娘子有動靜了?”
“這個,家中婦人是有了。”郭嘉難得的臉紅說道,“勞主公掛念了。”
“奉孝之妻有了身孕,孤也要表示表示,嗯,這樣,等這幾天過去了,孤批你一個月假期,讓你在家陪著伺候。如何?”劉氓笑著說道。
“這樣?嘉還是不要了。”郭嘉的腦袋立刻搖擺起來。
“孤所賜,你還敢回絕?”劉氓板著臉說道,“某家說了就這么辦。你小子不著家,就得管管。”
“多謝主公恩典。”郭嘉無奈,點頭拜謝。
下午很快就到了,劉氓麾下大大小小將領、謀士均已到齊。
“此乃揚州戰事,孤演給你等看看,”劉氓說道,“袁術起兵五萬,大將紀靈,戰將數人,兵逼廬江。”
“益德,某來問你,若你手中有三萬兵馬,如何守城?”劉氓指著廬江城問道。
“某手上若有三萬人,就不守這鳥城,出去沖殺一番,紀靈還不乖乖退回去?”張飛不屑說道。
劉氓皺眉,轉頭看向張遼,問道:“文遠之見呢?”
“主公,以遼之見,可在此處立寨,”張遼手指沙盤中廬江城附近的淮河岸說道,“一可防紀靈走水路偷襲,二可轉守為攻。”
“文遠考慮的不錯。”劉氓笑道,“還有那位將軍有更好的主意?”
雖然郭嘉等人有更好的意見,但劉氓明顯是在考驗武將,這幾位文臣很適時的閉上嘴巴,等著劉氓說話。
“局部戰場,確實如文遠所說,在廬江西北處立寨為妙。但你們靠考慮的不僅僅是廬江這一處。這點孫家人做的很好。”劉氓把一只標為三萬的小旗拿起,換成一只兩萬的與一只一萬的,“孫堅把兵力分手廬江、合肥兩城。你們說說,這招有何效?”
“主公,忠試言。在合肥立一軍,可以牽制住紀靈大營,使其不能盡起全兵攻城,更使紀靈無力奇襲,時日便會一拖再拖,恐怕紀靈這五萬人很難活著回壽春。”黃忠搖頭嘆道。
劉氓點頭,笑道:“不錯,你們要設身處地的想想,江東此時還不能與袁術決戰,如此調兵,實乃上上之選!”
“主公,若是袁術糧草夠多,孫堅兩萬人也很難守住廬江啊。”甘寧也回來了,有了新目標的他最近干勁十足。
“奉孝,依你之見,江東會如何處理?”劉氓笑問道。
“以嘉之見,其實袁術易破爾,只需引水軍沿淮水而上,過安風津,做出一副襲取淮南之勢。”郭嘉理了理喉嚨,“不論這股兵卒是否攻擊壽春,紀靈只有回軍一條路。若是讓城內的袁術知道他五萬大軍都不能封死孫堅,他不死也得塌層皮。”
“兵行險招,奉孝還是對這個偏愛不少。”劉氓搖頭嘆道,“仲德,依你之見呢?”
“奉孝所言奇襲之策若是上策,老夫這到是有中策可用,只需在江東選一將在廬江不遠的城池駐守一軍即可。”程昱說道。
“那下策呢?”劉氓好奇問道,他之前沒想到這么多,只覺得孫策調兵遣將十分到位,就把這個拿出來講講。
“下策,依城據守數月,待夏季雨至,水淹淮南。”賈詡輕輕說出,猶如吃飯一般隨意,“此計本為上策,奈何破損陰德。淪為末策。”
此話一出,驚得在場數十人大氣都不敢出,淹掉淮南,那要死多少人?損失多少?劉氓也是無奈苦笑,毒士就是毒士,就算開朗了一些,但他的本性,是不會變的,依舊如此毒辣。
“孫堅沒有與袁術死戰的魄力與實力,只有中策可選。”郭嘉笑著說道,“不過孫堅能想到這個?”
“孫堅想不出,但江東有能人!”劉氓雖然不知道誰為孫堅出謀,但心中已有計較,在一九幾年,這樣老練的調兵,除了周公瑾,江東誰能做到?重新拿出一只八千旗子,放在舒城,劉氓嘆道:“如此陣勢,就是孤也不能說完全有把握拿下廬江。”
“主公,如此調兵看似已經足夠,其實還是有缺陷。”郭嘉笑道,“江東人少將稀,只要廬江或是合肥一處主將負傷不能理事,江東危矣。”
“廬江主將孫堅,合肥主將孫策,”劉氓搖頭說道:“要以武力擊破此二人,談何容易?”
“孫堅倒是好福氣,有如此虎子,”一直沒說話的荀彧,點頭嘆道:“孫堅數月之間平定江東,聽聞全靠此子。”
劉氓點頭說道:“今日讓你們來,一是看看大漢最新戰事,二則警告各位,只懂爭強斗勇實非上將之資,回去想想吧。”
“末將謹記。”以黃忠打頭的武將,紛紛彎腰答道。
這場戰事的確如劉氓等人所料,當真是虎頭蛇尾,孫堅此時還要防備劉表,并沒有剿滅紀靈的意思,截下紀靈大半糧草、器械,讓他領著萬余殘軍回轉壽春。
歷時兩月的廬江之戰就此結束,但大漢依舊烽火繚繞,在孫堅回撤建業之后,曹操、袁紹等人紛紛起兵,一人瞄上了冀州,一人盯上了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