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龍嘯大明

第二七四章 長城定蒙(三)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2-11-15  作者:木林森444
第二七四章長城定蒙(三)

中華帝國洪憲二年十一月三曰,商毅在居庸關長城,接受蒙古各旗旗主的稱臣朝見,也正式確立了中華帝國對內蒙古地區的統治權,史稱長城定蒙。

淸朝確定的內藩蒙古一共有六盟四十九旗,到場的有二十名旗主,另外還有十五個旗派來使者代奉,共計有三十五旗,占到內藩蒙古總旗數的七成以上,也基本可以算定,內藩蒙古總體己經歸順了中華帝國。而在從此之后,內藩蒙古也就正式成為中華帝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盡管在后來的時間里,內藩蒙古各盟旗中,也發生過幾次叛亂,但內藩蒙古在總體上,始終都是中華帝國的領土,再也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

在十一月三日這一天,二十名蒙古旗主和十五個旗的使者代表在相關人員的指引下,登上了長城。

因為經過了三天的準備工作,中華軍己經在長城內外做好了充份的布置。選擇的朝見地點是一段地勢平坦而寬闊的長城段,在正中的地方,己經搭起了一座高臺,共有九級臺階,高達五尺,當然是暗含九五至尊之意。一條紅色的地毯從高臺上順著臺階鋪下,一直廷伸到蒙古各旗主、使者登上長城的入口處。高臺上放置著一張龍椅,左右遍插五彩龍紋旗幟,高臺的左右,站立著中華軍的士兵,并且各放置看六尊青銅火炮,青滲滲的光芒,黑洞洞的炮口,令人不寒而立。

而在長城的兩側的城垛口外,己站立著兩列中華軍的士兵,著裝整齊,一個個持槍對立,每隔丈許遠的距離,還插著一面旗幟,迎風飄揚,一直沿伸出十余里,北風獵獵,刺刀映著陽光,耀眼奪目。而在長城內外兩側,各有兩個師的中華軍士兵,列成方陣,肅然圪立,在方陣之間,放置著大小不等的火炮,雖然有數萬人馬,但除了風吹大旗發出的“仆仆”聲音之外,再無其他的聲響了。

整個場面顯得肅殺而凝重,氣勢震懾人心,也使登上長城的眾蒙古旗主和使者也都不由自主的屏氣閉嘴,保持沉默,目光只是偶爾在士兵們手中的火槍,陣列在高臺前的火炮掃上幾眼。因為現在眾人都清楚,這是威力何等可怕的戰爭利器,中華軍就是靠著這些武器,爭橫天下,平南定北。

眾蒙古旗主和使者登上長城之后,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按各盟為單位,站成了六條縱隊,列于高臺之下。

就在這時,有人高喊了一聲:“皇帝駕倒。”

隨后,只聽“轟。。轟。。轟。。轟。。”炮聲轟鳴,震耳欲聾,山搖地動,連長城似乎都顫抖起來。眾蒙古旗主和使者都不曾防備,有二人一時站立不穩,都跌坐到地上。而在炮聲轟鳴過后,又是“砰砰啪啪”一排一排的槍聲響起,然后又是炮聲,周而復始。當然現在發射的,都是禮槍禮炮,只填充了火藥,但并未放置槍彈炮彈。

而在槍炮的鳴放聲中,只見商毅頭帶軍禮帽皇冠,身穿龍袍軍服,肩章佩帶,佩劍帶槍,從另一側的入口登上了長城,從容不迫的蹬上了高臺,然后轉過身來,面對著眾蒙古旗主和使者。而這時所有的槍炮聲也全都停止,士兵們齊聲歡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如果是有心人就會發現,炮聲是以十八響為一通,槍聲是以九排為一輪,一共進行了三輪,正好在商毅登上高臺時停止。

蒙古旗主、使者當然不知道鳴放的禮炮,因此一個個心頭震顫,膽戰心驚,等鳴放完畢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出。等士兵的呼喊結束,一時又是萬賴俱靜。

過了好一會兒,才又有人高喊道:“蒙古各旗主、使臣,行大禮。”

眾蒙古旗主、使者這才恍然大悟,趕忙都跪伏于地,向商毅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并且三呼萬歲。

商毅坐到椅孑上,道:“蒙古各旗主、使臣,平身。”

眾人這才起身。商毅才道:“蒙古各旗愿意歸附中華,仍是中華幸事,我中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各族歸復,都當予以接納,那么從此以后,漢蒙兩族同為一家,情同手足,不論彼此。各族平等,同稱為中華民族。”

眾蒙古旗主、使者又齊聲道:“謝萬歲。”

場面話交待完了之后,商毅才開始一一策封蒙古各旗的旗主,并向他們頒發帝國的策封召書,不過因為時間匆忙,來不及給每名旗主鑄造金印,因此等商毅返回南京以后,再派人將金印賜到各旗中去,當然同時還相應賞賜給各旗主一些禮物。

當然各旗的旗主仍然是各歸各位,并沒有變化,只是現在得到了中華帝國的正式確認,各旗主在領到了策封的詔書和禮物之后,也都再次向商毅叩謝恩。也再次表示,自己將臣服于中華帝國,永不反叛。

等將到場的各旗主都封完之后,才開始策封那些沒有到場的旗主,由各旗派來的使者代領及叩謝恩,雖然這一批人也被策封為旗主,但賜下的禮物要比親自到場的旗主少一些,以示區別。畢竟親自到場的旗主,當然應該受到優待一些。而那些本來是被中華軍俘虜,被迫來參加的旗主卻是因禍得福,反而得到了一份更為豐厚的禮物,總算是沒有白當幾天俘虜。

隨后商毅這才公布帝國對蒙古的政策。

中華帝國將正式設立內藩蒙古自治區,在原則上,自治區推行蒙人治蒙的政策。蒙古自治區乃然劃分成為六盟,各盟的地區,以及盟內各旗的數量都與清廷規定的一致,但會盟制度和盟主做出一些改動,清廷規定蒙古各旗三年會盟一次,選出各盟盟主,而帝國改為兩年一次,盟主一位,由各旗輪流擔任,而在擔任盟主其間,稱為盟主旗。當然各盟的第一任盟主,仍由原來清廷指定的旗主擔任。

但盟主只是作為帝國中央對蒙古各旗的監督機構,不能干預各旗事務,也無權私自發布政令,各旗內部仍然享有很大的自治權,這一點和清廷仍然一樣。而是各旗輪流擔任盟主,人人有份,因此這一點變化也頗受各旗的歡迎,畢竟誰都能過一過盟主的癮。由其是帝國正式確立蒙人治蒙的原則,也讓眾旗主都大為安心。

當然中華帝國征服蒙古之后,也有一些新的制度,先是將察哈尓和歸化城土默特合并,稱為內藩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府,歸化城正式更名為呼和浩特,受帝國的直接控制,帝國將在這里派遣官員,治理地方并駐軍守衛,由北京軍區管理,治所設在呼和浩特。同時蒙古各盟旗的事務,也都由察哈爾府管理。不過察哈爾府也并不干涉各旗內部的事務,但各盟舉行會盟的時候,察哈爾府都要派人參與。

同時商毅還做出決定,五年以后,在察哈爾府成立內藩蒙古自治區政府,仍然堅持蒙人治蒙的原則,由各旗聯合組成自治區政府,共同管理自治區內部的事務。當然俱體的制度,將由各旗派遣代表,到察哈爾府先組成一個自治區政府籌委會,大家共同商議制定。

對于成立內藩蒙古自治區政府,各旗旗主的態度都不徑相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對,但一來自治區政府是在五年以后才成立,現在時間還早,二來從商毅的聲明來看,自治區政府仍然也是堅持蒙人治蒙的原則,而且由各旗派代表參與討論制定自治區政府的各科制度,因此就是持反對態度的旗主也都暫時沒有聲張,等到時看一看俱體情況再說也不遲。

最后一點就是在長城內外開設通商口,方便漢蒙兩族進行通商貿易,并且允許蒙古和帝國的其他省份進行自甴通商來往。

這一條是最受各旗主的歡迎,因為蒙古地處偏遠,經濟情況不十分落后,而且物產也十分單一,其本不產糧食作物,因此對于中原的各種物資主要是糧食、茶、糖、鹽、鐵、棉布、絲綢、藥材、木材,金銀制品等等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蒙古出產的馬匹、牛羊、獸骨、皮革制品、奶制品等等,也是中原地區所需要的商品,雙方確實有一定的互補性。其實盡管在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都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戰爭不斷,但雙方的通商來往也同樣一直沒有中斷過,甚致比戰爭的時間更多。不少時候雙方都是一邊打仗,一邊做生意。

其實經濟實力才是中原王朝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優勢所在,因為從貿易依賴性來說,游牧民族對中原商品的依賴,要遠大于中原對游牧民族商品的依賴。只是由于觀念狹礙和見識的不夠,歷代的中原王朝都沒有意識到,可以利用經濟手段來控制北方的游牧民族,只是把與北方的游牧民族開埠通市,當作是對他們的一種恩賜,體現上國皇恩,而不是制約他們的手段,因此在與北方游牧民族開埠通市上,往往都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往往是心神來潮,想開就開,想關就關。

實際并不是所有的時候,北方游民族都有入主中原,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在大多數時間里,北方的游牧民族只是想生存下去,或者生活得好一點,而其實也并不想和中原王朝打仗,只是雙方不通商,游牧民族就無法得到自已需要的商品,只好發動戰爭去搶,雙方的絕大部份戰爭,就是這樣引起來的。

上一章  |  龍嘯大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龍嘯大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