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重生之商海驚濤

第七百零九章 佛道之爭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2-12-11  作者:文心蟲
洪丹陽嚴肅的對楊星說道:“本來你做的事我一向不管,但最近我在北京聽到一些關于你的消息,才知道有大佬想打你主意卻鎩羽而歸。特別是這位宇空和尚的名字不時出現,我就留了個心眼,一番追查之下發現果然是老熟人,所以我特地知會你一聲,免得你不知道前因后果,以為是單純的政治和商業傾軋,這還涉及到一段佛道之爭的秘聞。”

楊星聽得云山霧罩,心想這怎么又和佛道之爭扯上關系了?洪丹陽知道有人覬覦中星的消息他不奇怪。這幾年托楊星這位記名弟子的福,由于他本人對道教有偏愛,不但投資扶持洪丹陽本人的聲名,還積極勸說道教和現實生活結合,將道家養生之所和現代保養常識結合,洪丹陽憑借一身太極功夫,在道門地位日益提高,并通過結識京城不少官宦之家而打入了上層圈子,耳濡目染之下得知這類秘辛不少。

楊星耐著性子聽洪丹陽解釋關于宇正清如何搖身一變成了宇空和尚的過程。宇正清本人是在動亂年代里靠著一套極左理論迎合上意,火箭班竄起的人物,飛黃騰達的過程頗有傳奇性,那個時代這樣一步登天的人物還有很多,但大多數都是驚鴻一現。能在人鬼不分的時代里一路踏入中央高層,說明此人的確有些本事。只是他運氣不佳,盡管動亂年代給了他莫大的機遇,卻只給他短短一段品嘗權力滋味的時間。就遇到了共和國再一次撥亂反正的大變革。

由于他的思想理論激進。和改革確定的時代主旋律格格不入,加上改革設計師的威望和人心思定,他很快淪為政治斗爭的失敗者而被趕出了中央,幸好他大多時間注重研究理論,動筆桿子的時候多,動槍桿子的機會很少,追查下來并沒有大奸大惡的作為,僥幸逃過了審查,隨后他又放下一切遁入空門,那時候也不興殘酷打擊政治對手那一套了。有關部門也就讓他僥幸過關,沒再追究他的問題。

不過顯然這位曾經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家伙不甘于佛門青燈古佛的生活,作為理論家,他將佛門經典被同他的官場心得以及自學的厚黑學結合。居然得到了京城一些政治投機家的青睞。他的政治經驗豐富,對時局的獨特分析很是吸引了一些聽眾。京城不少官二代或三代政治子弟都拜在他門下,讓他無形中又獲得了對國家政策的一定影響力,洪丹陽就探聽到,此次對中星集團發起的攻勢里,他就是為幕后策劃者出謀劃策主要師爺。

楊星通過自己的情報網絡早就順藤摸瓜把朱紫宗背后的幕后指使者身份搞清楚了,除了一幫利欲熏心的官員外,就是覬覦程滄海離去后龐大政治資產的京城勢力,其中最主要一人是一名叫司徒信的年輕人,他是少數不屬于政治家族。單靠人脈關系就在京城站住腳的能耐人物。他操作的這個官場網絡核心是一名新晉政治局常委,出身上海,曾經想要收服楊星的梁市長據說和他關系匪淺。楊星自認雖然能量巨大,但對政治局委員還是鞭長莫及,只好暫時按兵不動,觀察一下再說。

現在洪丹陽談起這還涉及到佛道之爭,顯然比他想象的內情還要復雜。洪丹陽先從佛道淵源講起解釋,中國佛道之爭歷史悠久,作物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東漢初期傳入,比道教創立還要早。經過和中華文化的融合改良后。漢傳佛教已經形成獨立與印度本土佛教之外的另一種宗教形式,現代佛教已經和印度關系不大,主要由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以及流行于東南亞的南傳佛教鼎足而三,漢傳佛教自身也分為天臺宗、禪宗、凈土宗等許多門派,但佛門廣開。講究眾生平等,慈悲為懷。追求信徒遍天下的宗旨卻是一脈相承,自古皆然。

道教則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并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的主要思想雖然來自于春秋百家爭鳴中的道家學說,并奉道家理論提出者老聃為教祖,尊稱為“太上老君”,將他的《道德經》作為宗教經典,但實際上更多受到中國傳統上對自然的敬信,靈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直至慢慢進化成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對天無上信仰的巫術。

東漢張陵于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與百姓祖先崇拜總結匯集,以道家學說為藍本,并加入其它諸子思想而成為一個嶄新宗教,名曰道教。后世道家都奉他為道家實際創派祖師,就是著名的“張天師”。道者講究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無法用任何語言文字來表達。這一點上先天就和雖然出世慈悲為懷,但希望廣結善緣,最好能把世人都度化的佛教有著明顯差異。

洪丹陽用他自己理解的話解釋雙方的根本差異,道教追求自己得道成仙,一朝羽化飛升長生不老,看事物很消極,清靜無為的意思就是什么都別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而飛升大道各不相同,甚至師傅都無法明言,完全靠個人摸索。佛教則主張想要成佛,就要度化他人,讓自己的理論得到更多人的認同,甚至有割肉飼鷹,以身喂虎的極端例子,從佛教中地藏菩薩那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就能看出一二來。

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次于儒家學說之外的兩大宗教力量,中國歷朝歷代對于佛道兩家的態度都是相當尊重的,還出過不少喜歡追求佛道而荒于政事的皇帝,而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要,得到更多信眾認可和供養,佛道也對上層統治者大力爭取,因此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佛道之爭。

最初道教初興,佛教東來,初期頗有互相利用之處,因兩者所標義旨,間有相同。佛教傳入之初,譯天竺文為漢字,嘗襲用道家字義,后道家亦有襲用佛教教義者。但隨著佛教發展信徒手段眾多,遂與之發生沖突,歷漢、魏、晉、南北朝迄于隋唐而未衰。

佛教傳入中國后,傳統衛道士因為佛教起源于印度,就產生過激烈的交鋒。一則以佛教來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二則以華夷地域不同,益證老子序中以東為木,屬陽,為道之所出;西為金,屬陰,為佛之所生。陽尊陰卑,故道教優于佛教。三則以華夷之間,種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華人不當信。四則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國家之衰亂,故不應信。

其實這只是細枝末節,關鍵是宗教要發展呢最重要是迎合當權者的喜愛,這一點道教追求長生的特點要勝過講求來世后好報的佛教,更受皇帝器重,所以元代以前歷朝歷代皇室主流都偏愛道教,即使偶有喜愛佛教的統治者,也被后來的“三武一宗”大規模滅佛運動弄得前功盡棄。直到元代外來統治者喜愛藏傳佛教,對道教進行了一次徹底打擊,佛道之爭才勉強扯平。

但道教如今比起佛教的聲勢來弱了不少,主要原因就是明代最后在位幾個皇帝雖然喜歡道教,但更喜歡房中術等邪門外道,后世把明朝衰落很大責任推在道教身上。而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皇室則尊崇藏傳佛教,對道教采取嚴厲限制方針,道教更加衰落,活動主要在民間。

鴉片戰爭后,封建背景濃厚的道教受到帝國主義壓迫和西方思想沖擊,進一步衰敗,成為中國五大宗教中教團勢力和政治影響最弱的一個。許多道士文化素質低下,宗教知識缺乏,發展到和反動組織聯合大搞封建迷信,成立反動道門組織,建國后受到新政權強力打擊。

隨后經過歷次運動,佛道兩家都受到了不小的摧殘,但佛門弟子眾多,還在國外留有許多支派,改革后獲得資助恢復很快。而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不熟悉中國文化幾乎無法解讀道教典籍,在國外留下的苗子很弱小,不能反哺國內,而道教本身教義又主張清凈無為,組織松散,所以相比改革后佛教復興的態勢來之下明顯處于弱勢。

幸好這一世出了楊星這個道教救星,他財雄勢大,又有眼光,雖然內心里更喜歡唯物主義世界觀,但鑒于重生這種事無法從科學邏輯上解釋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他只好將內心的平靜更多求助于道教。

楊星這個人一旦要做什么事,就務必要做到最好,不但推著洪丹陽一路向上,還大筆投資,把道教和傳統文化、武術推廣等有機結合起來,開始了道教最新一次大變革,現在在國內吸引了不少上層人士,隱隱有了對抗佛教的本錢,這也難怪洪丹陽提出會引發新一輪佛道之爭。(。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  重生之商海驚濤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重生之商海驚濤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