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平津狼煙第二百五十章訪蘇和美國選舉
第二百五十章訪蘇和美國選舉
黃歷乘坐的是南洋聯邦海軍剛剛服役的驅逐艦“無畏”號,另一艘陪伴同行的是“無畏”號的姊妹艦“勇猛”號,兩艘驅逐艦的排水量均為五千六百噸,除常規艦炮和魚雷外,還分別裝備了南洋聯邦研發的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并載有反潛直升機,可謂是多功能的組合。(下載樓)
可以說,這兩艘導彈驅逐艦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只比世界上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美國于1953年建造的“米切爾”號驅逐艦)晚了六年,甚至在裝備的導彈上,還要比當時“米切爾”號驅逐艦上裝備的“韃靼人”防空導彈更加巧便厲害。當然,現在美國又有了更高級的導彈,南洋聯邦也正在努力研發新型的對空及對艦導彈。
總統出訪,黃歷代表的是國家,當然也應該把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裝備展現在俄國人面前,不是示威,而是提振信心,顯示國威的一種方式。即便這兩艘導彈驅逐艦比不上蘇聯的好,但也足以令蘇聯人不敢小覷。放眼亞洲,能夠自己制造軍艦的又有幾個。
從五九年年初開始,南洋聯邦與蘇聯的商貿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南洋聯邦便宜得嚇人的蔬菜水果,經過了包裝后,在蘇聯立刻身價倍增,供不應求;而凌雪的公司則把款式多樣的服裝和玩具也推進了蘇聯市場,還搞了一個展示會,引起了蘇聯青年男女的追捧,掀起了一股南洋服裝熱。以此為契機,南洋聯邦的其它農副產品也接踵而來,在豐富了蘇聯人民生活sè彩的同時,為南洋聯邦賺取了大量的利潤。盡管這些利利潤是以石油、礦產品來支付的,但運到南洋聯邦后,可能比金錢更能創造價值。
盡管現在已經是蘇聯的冬天,但嘗到甜頭的南洋聯邦商人在科研機構的幫助下,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解決了在蘇聯的冬天,蔬菜和瓜果,以及其他農副產品的防凍和運輸問題。速凍、脫水、殺菌、真空包裝、泡沫塑料盒包裝,這一系列在科學上或許不是特別高精端的問題,但應用在實際上,卻為南洋聯邦賺取了更多的錢財。
如果從黃歷的立場出發,什么資本主義,什么社會主義,從商業角度上看,都是一樣的。只要能夠打入并占領的市場,那就先下手為強。錢就是錢,不管是干凈的,還是骯臟的,都能為國家的發展注入動力,都能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做出貢獻。要不是礙于國際形勢,以及想從美國獲得更多的好處,黃歷早就走上了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
訪問蘇聯,對于西方世界來說,并不算什么特別重大的事情,這與中國是完全不同的。因為蘇聯的社會主義統治已經得到國際特別是西方國家的認可,尤其是經歷了一場人類浩劫之后,斯大林與西方大國共同締造了戰后世界政治體制和秩序。蘇聯已經融入了國際社會,而且在遵守著那些它本身參與制定的游戲規則。蘇聯可以同美國對話,也具備同西方國家集團實現關系緩和的基礎和條件。特別是在核武器出現后,莫斯科能夠并已經同西方大國形成共識,即沒有妥協的硬xìng對抗,只能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任何一方所采取的極端措施,都會最終毀滅人類自己。
而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奪取政權,對美國的心理沖擊是巨大的,或者可以說間接促成了杜魯mén的下臺。而中國采取一邊倒的政策后,被排斥在國際社會之外,不僅沒有加入聯合國,甚至遭到世界各國的封鎖和敵視。而且máozd既不熟悉,也不承認國際社會的游戲規則,他甚至想要自己制定一些規則。況且,在máozd的哲學中,矛盾和斗爭從來都是第一位的。按照當時的認識,只有通過不斷的和斗爭,才能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就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也是西方國家所極為恐懼和擔憂的原因之一。
五九年十二月五日,黃歷乘坐軍艦抵達海參崴,即蘇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城市、俄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也是俄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區位于阿穆爾半島頂端的金角灣沿岸。金角灣南側隔東博斯普魯斯海峽,有俄羅斯島作天然屏障。海灣四周為低山、丘陵環抱,形勢險要。但符拉迪沃斯托克并不是不凍港,冬季結冰期長達一百多天,要借助破冰船方可通航。
雖然赫魯曉夫將在莫斯科接待黃歷,但蘇聯對黃歷的到訪還是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迎候,停留在港口內的遠東艦隊軍艦升起了滿旗,鳴響了禮炮,用國際通用禮儀迎接南洋聯邦的國家元首。而南洋聯邦的兩艘軍艦也按照禮儀懸掛了蘇聯國旗,表示對到訪國家領土的尊重和人民的友好。
由于第一夫人何夢雨突感身體不適,臨時取消了訪問行程,黃歷是單獨一個人進行為期十天的國事訪問。當然,女兒黃秋盈陪在身邊,在一些外交場面上也能算說得過去。
葛羅米柯是蘇聯著名的外交家,有“蘇聯政壇不倒翁”之稱。在二戰期間,他就成了斯大林的主要外事顧問,參加蘇美英三巨頭的三次會晤,為捍衛蘇聯的利益不遺余力,被西方視做“蘇聯外交強硬派首領”。而此公歷經赫魯曉夫當政,勃烈日涅夫上臺,在三十年的時間里一直是外交部長,秘訣便是從來不明顯地依隨任何特定的政治路線或政治派別,只是經常充當一個令人尊敬的使者和發言人。
黃歷對葛羅米柯的為人處事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或許只有這種xìng格和行事才能在蘇聯更好的生存吧但葛羅米柯顯然對黃歷更為親熱一些,這從某種方面來講,也體現了赫魯曉夫的態度。
對于赫魯曉夫來說,最重要的是對于他的改革的支持,特別是改革的理論準備并不充分、有很多人置疑的情況下。當然,黃歷并不是特別有意地表示對赫魯曉夫改革的支持,而是他在南洋聯邦一直提倡的要“與時俱進”、要“勇于創新”、要“積極進取”、要“拋棄保守”的理念,變相地為赫魯曉夫的改革敲響了邊鼓,充實了改革的理論基礎。
黃歷在《國路》中曾經寫道:“將很多理論信奉為萬世不變的經典,本身就是荒謬和錯誤的。類如馬克思,他去世一百多年了,世界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在這些變化的條件下,一個國家如何發展,他是不可能清楚的。他是思想家,是理論家,但絕不是預言家。人們不能要求象馬克思這樣的理論家為解決他們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答案其實要我們去探索,去尋找,去實踐……”
赫魯曉夫對黃歷的好感其實很大程度上便在于黃歷的思想與他要進行的改革比較相近,當然,赫魯曉夫的改革是看到了蘇聯體制的僵化,并不象黃歷自始至終是要建立一種積極進取、不斷過步的民族xìng格。但這并不妨礙赫魯曉夫借助黃歷的理論達到自己的目的,雖然他的改革含有很多盲動和主觀的因素。換句話說,蘇聯和南洋聯邦能走到一起,既包含了經濟原因,也包括了政治因素。
黃歷率隨行人員棄船登岸,乘坐蘇聯飛機向莫斯科進發。本來黃歷是想坐火車領略一下被稱為“世界第十二大奇跡”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沿途風光的,但考慮到六天六夜的時間實在是有些長,便取消了這個計劃。
如果他是一名普通游客,當然不會嫌棄火車速度太慢,他可這這樣“耗”著,慢慢地喝著酒,悠閑地觀賞沿線多種風格迥異的風景,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具特sè的文化。歐洲部分一望無際的平原、亞洲部分人煙罕至的森林、貝加爾湖引人入勝的湖面,還有風情萬種的俄羅斯的城鎮風光,都會令人流連忘返。而在在漫漫旅途中與旅客閑聊交流、采購各地特sè商品,也會讓旅途充滿了樂趣。
但黃歷是總統,他的時間很寶貴,他的行為很引人注目,任何容易引起別人不好猜想的行動,都會由他的智囊團和顧問們加以屏蔽。
即便是黃歷的下屬們想得周到,為代表團的人準備了相當多的御寒衣物,但對寒冷的溫度,卻不是短時間里能夠適應的。在熱帶長大的黃秋盈已經穿得象個小狗熊,依然覺得冷得發抖。
“看看,說了不讓你來,你還偏不聽。”黃歷接過工作人員送來的熱水袋,遞給女兒,微笑著說道:“怎么樣,還想去堆雪人嗎?”
嗯,嗯,黃秋盈使勁點了點頭,將熱水袋抱在懷里,呆了一會兒,似乎覺得暖和了一些,有些好奇地問道:“爸爸,聽別人說,你滑雪的技術很好呢,是真的嗎?”
“呵呵,湊和吧”黃歷看著駐蘇聯代辦拿來的資料,翻閱著頭也沒抬,有些感慨地說道:“多少年了,年紀大了,滑雪技術也差不多忘光了。”
“聽他們說,你曾在狂風暴雪中一個人去追殺幾十名鬼子,為了替一個女人報仇。”黃秋盈小心翼翼地說道:“媽媽也曾經和我說起過,就是原來擺在家里面的那個牌位上寫的程阿姨。”
黃歷垂下眼瞼,沉默了半晌,幽幽地說道:“是有這么回事,已經很多年了,你不說,我都記不起來了。”
黃秋盈偷偷吐了下舌頭,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也不想再惹黃歷傷感,而是談起了輕松的話題,“爸爸,你肯定不知道雪姨的夢想是什么?”
“她呀,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了?”黃歷輕輕抬起頭,饒有興趣地問道:“最近忙得很,也顧不上答理她。反正她是個不安分的家伙,就讓慕容辰去頭痛吧”
“呵呵,雪姨要打一張黃金chuáng,然后在上面打著滾兒地睡。”黃秋盈有些好笑地說道。
黃歷又好氣又好笑地翻了翻眼睛,揶揄著說道:“也不嫌硌得慌,小孩子的想法,真是,不知道說她什么好了。咱可別學她啊,跟抽瘋似的。”
“這很正常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雖然聽起來很幼稚。”黃秋盈敘述著自己的看法,“照雪姨賺錢的速度,這個夢想實現起來并沒有什么困難。”
“那你的夢想是什么?乖女兒。”黃歷饒有興致地看著黃秋盈。
“我的夢想啊——嘿嘿,不告訴你。”黃秋盈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黃歷呵呵一笑,低頭繼續看著文件,女兒再過兩年便十八了,按照南洋聯邦的《婚姻法》規定,已經到了婚嫁的年齡,不知道她能找個什么樣的男人。自從黃秋盈和凌雪的關系越來越親密,黃歷便不由自主地有了這樣的擔心。好半天,黃歷才收束了心思,邊繼續翻閱文件,邊思考著以后的世界局勢。
六零年,將是美國的大選年,艾森豪威爾已經明確表示不謀求第二次的總統連任,而不出所料的話,美國總統將在尼克松和肯尼迪之間產生。雖然黃歷知道是肯尼迪上任,但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誰知道勢均力敵的兩個對手是否還會重現歷史呢?
在黃歷所看到的資料中,肯尼迪和尼克松都屬于搖曳音樂的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都是年輕的海軍軍官,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幾個月內進入政界,而且都不過四十多歲,精力旺盛。或許在某些人看來,尼克松將在政治上比肯尼迪更加強硬,但黃歷卻知道肯尼迪也不是赫魯曉夫眼中可以威脅恐嚇的年輕人。
借助于百分之八十八的電視在家庭的普及率,兩位候選人都設法要取得電視觀眾們的歡心。肯尼迪的電視形象酷似一個西部打斗片中“沉默寡言的年輕警長”,而尼克松卻象一個“鐵路公司的律師,專mén簽署不利于小城市居民的占地契約”。當然,從歷史上的結果來看,這與兩個人的選舉應該沒有什么關系。因為美國人愈是富足,他們便載趨于保守,越來越多的人在向鐵路投資。因而,如果從電視形象上看,廣大選民應該是站在律師一邊,而不是站在警長一邊的。
而從表面上看,兩個候選人各有自己的一套戰略計劃和有利、不利的條件。肯尼迪的有利條件是有組織的勞工的支持,他父親的巨大財富,他的普利策獎,對他友好的報界,他個人的魅力——當時記者們已開始稱之為肯尼迪“風格”,以及他身為多數黨成員的身份。尼克松的有利條件則是:工商業大亨的支持,較豐富的經驗(例如,在總統生病期間解決鋼鐵工人罷工,他與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強大的中產階級的根基,以及艾森豪威爾當時仍在白官。
當時肯尼迪大事宣揚的主題是:美國的威望正江河日下,美國人必須努力爭先;而尼克松卻鼓吹自由企業的好處個人的責任感、頑固的精神以及艾森豪威爾時期的繁榮與和平。
但由于艾森豪威爾對他的副總統態度暖昧,使他對六零年的競選運動所能發生的影響也進一步減弱。他顯然喜歡尼克松,而不喜歡他認為是一個年輕的暴發戶的肯尼迪,但是他對許多人講過“迪克根本不是總統材科”的這句話已經傳開。艾森豪威爾在這方面何以如此漠漠無情,令人納悶。
如果說在美國總統選舉中,蘇聯人能起到一定的左右的作用,顯然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但事實卻恰恰如此。對于蘇聯人來說,從階級斗爭的觀點出發,尼克松和肯尼迪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他們每個人都堅持資產階級立場。但是,各人的政治手法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對尼克松任副總統期間,一再發表矛頭指向蘇聯的聲明,蘇聯人是耿耿于懷的。不管他們對肯尼迪是否了解,反正他們是不希望尼克松當政的。他們認為如果肯尼迪進入白宮,在改善美蘇關系的問題上,或許希望更大些。而對尼克松,他們沒有這個指望。尼克松對蘇聯的敵對態度,他的立場以及同麥卡錫主義的關系,都使蘇聯人沒有理由希望尼克松當總統。
而現在,蘇聯人有一張好牌可以打,那就是擊落u—2后俘虜的美國飛行員鮑爾斯。美國報紙上輿論紛紛,說無論哪一個候選人,只要他在改善美蘇關系上表現出更有能力,就將在競選上占有優勢。那么,釋放鮑爾斯的時機便具有了重大的政治意義,蘇聯人肯定會利用這一點,制造對尼克松不利的局面。
(:)
(:→)
樣樣稀松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本小說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下載樓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