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戰局旋轉
現代戰爭一定是以空軍作為前鋒攻擊力量的。空軍是一支進攻的力量,它具有作戰范圍大、突擊目標準、殺傷火力強、打撤轉換。因此空戰理論家杜黑認為:“空軍用一百架飛機用于進攻,要比五百架或一千架用于防御作用大。”其次,空軍用于防御有很大的局限性,空軍基地的生存能力弱;防御不但浪費兵力,而且指揮復雜;防空作戰只能減輕敵機空襲的毀傷度,卻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西線印空軍遭到了重創,失去了制空權,這是戰爭轉折的開始,但印軍地面部隊還在巴基斯坦境內,這種假象使得印軍不能得出準確的判斷,也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而毀滅性的災難就是這樣不易覺察地來臨了,正象人在開始面對危險時還恍然不知,等到意識到想逃離時,往往已經太晚了。
東巴的巴軍還在抵抗,但不是那種死守死防,而是節節抗擊,步步后退,甚至東巴首府達卡也不在他們要死守之列。他們的任務是爭取時間,盡量牽制住進攻東巴的印軍,使其無法及時回援。
十二月三日、夜,十二月四日,西巴聯合空軍繼續進行空中打擊,但重點已經轉向了其縱深地帶的公路、鐵路、橋梁、物資貯存點等目標,對當前的印軍的壓力似乎減小,但造成了遠久傷害卻在加強。以電干擾機為首組成的攜帶反輻射導彈的四個鐵拳小隊,以四機編組繼續對預警機追蹤鎖定的印軍的雷達設施進行打擊,兩天一夜內又摧毀了印軍的十幾處炮瞄雷達和預警雷達,使得印軍前線的偵測能力幾乎完全被摧毀。
在此期間,巴空軍飛行員爆發出強大的精神力,出動率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每機每天出動達四次之多。西線印軍的后勤補給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物資損失慘重,但前線的印軍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還未感到供應的短缺。
十二月五日,東巴印軍攻入達卡,對印軍來說,似乎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迪拉甘地興高采烈地前往前線慰問印軍官兵,并向東巴獨立領導人表示將盡承認孟加拉獨立。在聯合國已經被戴上了侵略者的帽,此時的勝利或許可以作為給印度人的一種補償,可惜這種補償造成的歡欣鼓舞持續的時間太短了。
十二月六日凌晨兩點,位于拉合爾以北、錫亞爾科特以南的聯軍突擊軍團開始行動了,以南洋聯邦第四機步師為先鋒,向著印軍兩大集團的接合部隆隆開進。混編第七混編旅作為預備隊,緊隨其后。上百架直升機組成的空中突擊機群象一群黃蜂,嗡嗡地叫著,向著前方飛去。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與黃歷緊緊握手,然后毅然轉身,在幾個參謀的陪同下鉆進了裝甲指揮車,絕塵而去。他是一個總統,也是一個軍人,為了洗刷屈辱,為了巴基斯坦,伊斯蘭戰士視死如歸的血液已經燃燒,他已經作好了捐軀的準備。
凌晨三點三十分,空中突擊機群突然從遠處的天際閃出,出現在印軍第152旅的陣地前,反坦克導彈、火箭彈、機炮如雨點般射向倉猝迎戰的印軍,一架架直升機帶著轟鳴聲在印軍頭頂飛來飛去,將死亡潑灑下來。二十多鐘后,黑壓壓的坦克部隊壓了上來,坦克炮不停地發出怒吼,機關槍噴出紅色的死亡火焰,向著印軍陣地碾壓過去。
空地一體作戰,要求在作戰行動中充分發揮空中、地面各部隊具有的長處和能力,從不同層次和方向震撼、打亂和擊敗對手。使敵人在企圖避開一個軍種的打擊時,便會受到另一個軍種的打擊。軍種之間相互支援,相互彌補,各為其它軍種作戰創造條件,形成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
印軍第152旅原先的作戰計劃是準備向巴軍發動先發制人的襲擊,以誘使巴軍從拉合爾抽調兵力。然而,十二月三日,其上級部門又下令該部隊死守陣地,步十師不得不改變作戰計劃。問題是,第152旅要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做好防守準備已來不及了。第152旅首先遭到了突然而沉重的打擊,凌晨五時,152旅一團的陣地失守,印軍損失慘重。
突破印軍第一道防線后,第四機步師毫不停留,繼續前進,猛攻當面的印軍152旅。晨曦微露,伴著空中的呼嘯聲,大批聯合空軍的戰機準時出動,為機步師提供猛烈而有效的空中掩護和支援。
對戰場上的各種活動進行時間、空間和目的方面的安排,以便在決定性的時間和地點產生大限度的相對戰斗力。這便是空地一體化作戰的原則之一——協調。聯軍的突然出擊給印軍152旅造成了極大的被動,盡管152旅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被動狀態已經無法扭轉,上午九時二十分,印軍152旅各部的陣地在空地一體的狂猛打擊下紛紛被突破,殘兵敗將只好丟棄陣地,向縱深撤退。
印軍防線終于被撕開了一個口,巴軍的三個師從缺口源源不斷進入印度,聯合空軍則頻繁起飛,一方面對地面進攻提供火力支援,一方面開辟安全空中走廊,繼續控制著制空權。
顯然,印軍高層對敵人的這次突然反擊是認識不足的。這也是由于丟失制空權而造成的偵察困難,他們在接到報告后,輕率地判定這是一場巴軍為了減輕拉合爾的防守壓力而采取的“令人討厭的短促突擊行動”,認為不難對付。甚至沒有通知在克什米爾和拉合爾作戰的兩大印軍集團,便命令縱深的印軍第十師前往反擊。
全局的被動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但偶然之中也有其必然因素。印度人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還保持著優勢心理,而且表面上也確實是獲勝了。東巴先不說,西巴進入了巴基斯坦境內,重鎮拉合爾處于攻擊之中,克什米爾兵團也正在推進。也就是這種優勢心理形成的慣性思維,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
到十二月七日晨,突擊軍團已經全部由缺口殺進了印軍縱深,并且擊潰了前來反擊的印軍第十師。隨后,突擊軍團一分為二,南洋聯邦混編旅和巴軍步三師、步十二師向北旋轉,包抄印軍克什米爾軍團;南洋聯邦第四機步師和巴軍步六師向南旋轉,包抄拉合爾印軍團的后路。
大轉折產生了,突擊軍團的穿插行動異常成功,一舉改變了整個戰場的態勢,掌握了西線戰場的主動權。
印度人還未完全清醒過,從進攻者向敗退者的心理轉變不是那么輕易,而正是猶豫和遲疑,將帶給印軍毀滅性的打擊。
戰場上的對手還未搞清楚突然變化的狀況,外界的人們對情況的了解就加撲朔迷離了。
南洋聯邦的軍事行動并沒有向美國人通報,因為美國沒有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南洋聯邦只答應會軍事介入,但以何種方式,在什么時間卻一概保密。不存在挽救東巴的問題,在印度向東巴發起進攻時,美國人還并不很著急。但當全面戰爭打響后,美國人屢次催促南洋聯邦迅速出兵介入,可南洋聯邦總是不透露底細,只是讓美國人放心,南洋聯邦已經做好準備,將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巴基斯坦絕對沒有問題。
言語上的安慰越來越讓美國人心里沒底,從偵察衛星上顯示,孟加拉的達卡已經落入印軍之手,西巴的印軍已經進入巴基斯坦境內,一路正在向拉合爾猛攻,一路向巴控克什米爾腹地推進,巴基斯坦已經危在旦夕。情急之下,美國決定試探著尋求中國的幫助。盡管中國也面臨很多困難,但六二年的戰爭應該給印軍留下了心理陰影,嚇噓嚇唬印度,興許能起到作用。東巴的印軍占領應該已經是既成的事實,美國要做到的是嚇退印度人對西巴的進攻。
都說女人翻臉比翻書還,然而在大國之間的翻臉,比女人也差不了多少。幾個月前,美國人還在為聯合國大會上投票接納了中國,驅逐了臺灣代表而憤憤不平。
美國保守人士當天從電視上看到的丟臉的情景,這在艾奇遜、杜勒斯掌握美國外交政策的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阿爾及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入互相擁抱,坦桑尼亞人在會場通道里跳起舞來。華盛頓反應強烈,惱怒萬分。巴里?戈德華特要求美國退出聯合國,把聯合國大會送到“莫斯科或北京之類的地方”。賓夕法尼亞州的休?斯科特輕蔑地談到象坦桑尼亞那樣的“趕時髦的熱褲的小國的難看舞姿”。總統聞秘書羅納德?齊格勒,譴責了“某些代表在投票后令人震驚的表演,和不加掩飾的狂歡勁頭。”
但這些不過是政治上的儀式而已。事實是,從美國開始尋求與中國緩解關系,或者從美國公布基辛格訪華,蔣介石一直以大國自居的地位就已注定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