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詩
            
            
        
        
        
        
        
            
            
            
            
            
                 詩一: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銀為葉輕似紙;
 不文不武火力勻,閉閣下簾風不起。
 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今有香不見煙;
 素馨欲開茉莉折,底處龍涎示旃檀。
 平生飽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嫵媚;
 呼兒急取蒸木犀,卻作書生真富貴
 詩二:
 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
 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豈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爐煙裊孤碧,云縷霏數千;
 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熏性無變遷;
 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詩三:
 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爐暖玉樓春。
 憐君亦是無端物,貪作馨香忘卻身。
 詩四:
 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
 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詩五:
 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洗光風;
 真成佛國香云界,不數淮山桂樹叢。
 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
 何須楚客紉秋佩,坐臥經行向此中。
 詩六:
 博山香重欲成云錦段機絲妒鄂君
 粉蝶團飛花轉影彩鴛雙泳水生紋
 青樓二月春將半碧瓦千家日未曛
 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
             
         
        
        
        
        
        
        
            上一章  |  
調香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調香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