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后裔第二十七章八賊冢
第二十七章八賊冢
“這個嘛……”晨光道長兩眼望天好一陣思索,“傳說倒是有,但我也不知道哪個與他相關啊……你想打聽哪方面的傳說?”
“最好是明朝永樂開元之后的事……,您知道多少最好全告訴我!”
“永樂年的話……那最有名的傳說就是八仙鎮妖!”晨光道長手捻須髯道,“想我武當泱泱百年,可嘆傳世之事不多啊,那些閑書雜籍在六幾年那會都燒啦!”按晨光道長的回憶,復真觀在特殊時期時期曾數次遭到過洗劫,雖說當時的主持羅思蓮羅道長,曾在特殊時期之初秘密組織過一次藏經,但藏的基本上真的都是“經”,類似于神話故事、傳說撰記這類的休閑類書籍基本上都被紅衛兵抄走燒了,對于這一點,張國忠當然明白,所謂的特殊時期,就是一場砸爛一切的全民大動員,除了外星天體和語錄之外,幾乎一切過五十年歷史的東西都統稱為“四舊”,甚至連老年間的桌椅板凳都成了有可能滋生資產階級封建思想的道具,一律要拉出去燒掉,可燃物就燒,不可燃就砸了,即不可燃又砸不動的例如老建筑老城墻,就糊滿革命標語至少也得在視覺上革命化,在這種大背景下,武當山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重災區,這種遍地是“四舊”的地方對于紅衛兵而言簡直就是天堂啊,沒把這個晨光老道也抬出去燒了就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
“說起這故事,也有些年頭了,當年聽我師父講的,但那些后生們可沒有張掌教你這么有耐心……我倒有心講給他們,卻沒有一個有心思聽的……”按晨光道長的話說,尤其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后,年輕后生們已經很少對這些真不真假不假的傳說野史感興趣了,自己縱有一肚子的故事,卻不知道跟誰說,“說是八仙,傳世可查的只有七仙!至于另一仙是誰,也是我武當一大迷蹤!今天你說起那個朱允炆,倒是讓我想起了這個事!”
嚴格意義上講,武當派的教義更側重于丹鼎,但教義歸教義,個人的修為更多還是要看個人的悟性與偏好。(5du5du武動乾坤讀書送QB)(5du5du武動乾坤讀書送QB)武當祖師爺張三豐本就是個博采眾派之長的人物,其弟子徒孫中也不乏符箓大家,包括后世與茅山馬思甲真人聯手擺精忠陣,捐軀于宜昌江畔的沈芳卓真人,以及因破“煉尸窯”而名噪南北的云凌子,都是武當門第中精通符箓陣局的杰出代表,這些人對符箓派法脈的修研,其實并不在一些符箓派系宗師級人物之下。
大明開元之初,張三豐坐下共收有七個嫡傳弟子,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亨,莫聲谷。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此七人被稱為武當七俠,混的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糗,功夫不怎么樣還到處惹是生非,最后死的死殘的殘,除了被揍成高位截癱的,就是因與邪教人士生不正當男女關系而被全人類集體追殺的,總而言之張三豐這七個徒弟基本上就算白收了,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在正史中,此七人雖說都有很高的武學修為,卻并不像小說中寫的那樣天天走南闖北打打殺殺,相反的,按張三豐定下的規矩,習武之用只可限于強身健體,絕對不能用于實戰殺戮,言外之意跟人打架可以,用板磚對拍那是你的自由,但萬萬不能用武術傷人,尤其是不能用從我這學去的武術傷人,否則就是破戒,佛教中所講求的“慈悲”,在道教中被解釋為“重生”,就是尊重生靈的意思,道教是所有宗教中唯一認為“活著是件好事”的宗教,崇倡尊重生命,不僅是自己的生命,更包括別人的生命,張三豐既為道學大家,自然也深諳此道,是絕對不允許弟子徒孫主動以武傷人的,所以說在正史中,武當七真也就是小說中所提到的“武當七俠”最大的修為在于參悟道法,而不是嗜武殺戮,就更別提去和邪教人士搞破鞋了。
按晨光道長的敘述,張三豐本人博采眾教之長,除了內丹武學之外,在符箓陣局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詣,在張三豐的一生中,完全自創也就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陣法、局脈共計一百一十八個,這個數字甚至遠遠過一些大名鼎鼎的符箓派宗師,以至于后世正一、茅山等符箓教派耳熟能詳的陣法例如“追魂陣”、“鳴樂陣”、“塢堤陣”以及在藏地局脈中廣有應用的“遷身局”、“百人局”、“入夜局”等等墓局,其實都是張三豐所創。(5du5du武動乾坤讀書送QB)
在中華道術千百年的展史中,自創陣法歷來都被視為高手的標志,就好比當今的計算機行業一樣,會攢電腦會打字的人滿街都是,你要是會設計芯片、會編寫內核級的程序代碼,那才叫真高手,有介于此,一些沽名釣譽的偽宗師假專家也便應運而生,一天到晚以“創陣”為業,凈是明一些成本高效果差,不僅復雜且毫無實用價值的“面子陣局”,甚至說有些陣局一經明以來幾百年都沒人用過。
與這些人不同的是,張三豐明陣局一來不宣揚,二來不刻意;每個陣局必定有其用意,也就是說,只有碰到既有陣局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張三豐才會費腦子明新陣局,“八仙鎮妖”中所用到的“八仙陣”,便是由此而來。
相傳大明洪武十三年(138o)年,襄陽府出了個有名的貪官,名曰趙金舟,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為貪得多或貪得久,而是因為自太祖朱元璋明“剝皮實草”這種反貪新政策實施以來,此人有幸成了湖北第一個享受此特殊待遇的人。
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年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力度最大、態度最堅決的反貪期,相傳僅“胡惟庸”一案,因受牽連而遭誅殺連坐的人數竟然過了三萬人,而諸如“空印案”、“郭桓案”這種集團性質的貪污案,連坐被殺的人竟達七八萬之多,組建一支集團軍都夠了,貧寒出身的朱元璋自起事之前便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髓,如今皇權在握,豈不是得好好泄一下?
在明朝法典《大明律》之中,對貪官污吏的懲戒措施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之中最為嚴苛的,但朱元璋卻仍嫌不過癮,干脆親自編寫了法律效力高于《大明律》的《大誥》,其中規定貪污滿六十兩白銀即須斬,到了后來,這朱元璋干脆覺得光砍頭還是太輕,對后來人起不到應有的震懾作用,也便別出心裁的明了“剝皮實草”這種新潮的反貪方法,具體實施方式就是把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皮場廟”剝皮,然后將人皮以稻草、石灰填充后放置于此人生前為官的公堂之上,說白了就是將貪官污吏做成“標本”,以供繼任者瞻仰緬懷。
而襄陽府這個趙金舟,便有幸成為了湖北“剝皮實草”第一人,當趙金舟的“標本”被擺在公堂之上以后,立即引來了大批的老百姓爭相瞻仰,說實在的,這個趙金舟生前并沒干過什么過分的事,有幾件冤案審的也挺漂亮的,在老百姓之間名聲還算說得過去,貪污也沒貪多少,一千兩而已,比起朝中那些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兩的貪污案而言,的確連“小巫”都算不上,究其原因,完全是因為朝廷給的俸祿實在是太少了,堂堂知府大員,當朝正五品,閨女出嫁連點像樣的嫁妝都拿不出來,丟人啊,無奈之下也只能鋌而走險小貪一筆,沒想到正趕上朱元璋處斬胡惟庸,順帶手嚴打貪污,也便在風口浪尖上被抓了個現行。
當爹的因為自己的婚事被人做成了標本放在衙門里展覽,當閨女的自然也活不下去了,在趙金舟被押到“皮場廟”剝皮的當天,趙金舟的閨女趙翠兒便在家中懸梁自盡,與其同時自盡的還有一個叫“小蕓”的貼身丫鬟,此外,趙金舟的媳婦宋氏因為丈夫貪污而受到了牽連,被判杖責八十,回家后沒扛幾天也掛了,趙金舟的老母因受不了家破人亡的打擊,在兒媳婦挨完板子的當夜便心肌梗死一命嗚呼了,此外、趙府的賬房、管事受到株連者一共三人,悉數都被處斬,說白了,對于這件案子,就連朱元璋本人也感覺有點過意不去,貪了一千兩銀子就被滅門了,謀反也不過如此啊,不過沒辦法,如此堅決的反貪行動,目的就是殺雞給猴看,誰讓你個二百五命苦正好趕上呢。
一千兩白銀,八條人命,外加一個標本,這便是趙金舟出名的原因,趙金舟案之后,整個湖北果然呈現出了一派清正廉明的全新氣象,不少蠢蠢欲動或是已經有所貪賄的官員一律是醍醐灌頂大徹大悟,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回頭是岸的廉政之路,這也算是趙同志當官以來對于社會的最大貢獻吧。
因為家人悉數死盡,又沒有親戚愿意出頭為這個被展覽的哥們料理后事,趙家一家八口的尸便被府衙的官差悉數埋在了襄陽城外一處名為“龍虎崗”的亂葬崗,八口薄皮棺材埋一個坑,為了圖省事也沒立墳頭,最后還專門插了個“八賊冢”的木牌以警后人。
注解:
四舊:即“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統稱。
明朝官員的俸祿:大明洪武年間,正五品官,歲祿只有192石,僅相當于唐代同職官員俸祿的2o-3o。朱元璋起事之前曾當過三年的乞丐,比起嚴苛的作風,其摳門程度在歷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即便是當朝一品大員,全年的俸祿也僅為1o44石,折成現銀也就3oo兩左右,僅與清朝乾隆時期“知州”的收入水平相當。
第二十七章八賊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