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一蘭開斯特火爆脾氣拒絕采訪,稱‘生死時速’拒絕與媒體合作”。
“紐約郵報”第二天的新聞標題顯得十分聳動,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所有新聞媒體都知道,昨天在醫院里發生的事情是不可能隱瞞下來的——而且他們也不愿意隱瞞,這是一個多么重大的爆點,肯定可以有力拉動銷量的;但問題就在于,他們應該如何報道呢
沒有媒體會傻乎乎地把臟水往自己身上潑,他們當然不可能會主動把“醫院喧嘩”的指責往身上攬,雨果這個天然的替罪羊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問題就在于,媒體都知道在“女巫審判”的余韻之下,空口說白話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如何進行報道、什么樣的角度、什么樣的措辭才是最有效的,就成為各個媒體認真考慮的重點了。
雖然“紐約郵報”在之前的“女巫審判”之中元氣大傷,但他們始終是全美銷量前十的大報紙,而且近兩個世紀的沉淀也讓他們有足夠的底蘊迅速恢復過來,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集中火力對雨果展開了攻擊。
“蘭開斯特來到伯班克的某醫院進行例行檢查,他的抵達讓醫院陷入了混亂之中,醫務人員、病人、探病親屬的聚集讓安靜的醫院變得無比喧鬧,甚至打擾到了其他休養病人的休息和安頓,這無疑是產生了巨大的惡劣影響。
當記者們抵達醫院試圖對蘭開斯特進行采訪,了解蘭開斯特例行檢查的原因,可是蘭開斯特卻表現出了極其糟糕的態度,在醫院直接對記者大聲嚷嚷,不僅拒絕合作,而且還對記者進行了嚴厲斥責,聲稱他是絕對不會接受任何采訪的,甚至于代替‘生死時速’劇組拒絕了媒體的采訪,態度極其惡劣。這無疑讓現場的喧鬧達到了一個更加可怕的程度,吸引了更多人們的注意和討論,這嚴重影響到了其他病人的休息情況,甚至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
蘭開斯特將這些責任都推卸給了記者,認為是記者進入醫院的行為,制造了混亂,但是蘭開斯特卻忽略了,他拒絕合作的態度讓情況變得更加混亂,同時引發了直接的正面沖突,這無疑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身為公眾人物,蘭開斯特陽光、紳士、謙遜的形象無疑對民眾有著積極的正面意義,他同時也肩負著保持良好形象的責任,需要以榜樣的姿態給民眾傳播正確的信息。但無疑,蘭開斯特今天的行為并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
在經歷了‘辛德勒的名單’和樂隊的成功之后,蘭開斯特無疑是現在最受矚目的藝人之一,但是媒體的追捧卻讓他失去了耐心和態度,火爆的脾氣和糟糕的個性讓人再次回憶起兩年前的蘭開斯特,鎂光燈追逐之下的失控曾經一度讓蘭開斯特陷入了毒。品、酒精、暴力和飆車的災難之中,而現在蘭開斯特又陷入了脾氣暴躁的泥沼,拒絕與媒體合作的可怕態度很有可能對他接下來的事業發展產生不可預測的負面結果。”
不得不說“紐約郵報”的經驗老道,他們報道的內容基本符合事實,唯一的漏洞就是他們沒有講述記者的吵鬧和挑釁,這才是最為高明的謊話,九成都是真的一成是虛假的,這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整個事實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勢。
“紐約郵報”將所有的過錯都總結到了雨果的火爆脾氣上,認為雨果被鎂光燈迷失了方向,從而導致了脾氣再次故態復萌,他們甚至還在報道的末尾表達了自己深切的擔憂。
但事實上,只要閱讀完“紐約郵報”的讀者都會認為,事情的錯誤在于雨果,而且認為雨果的確是在耍大牌脾氣。讀者看不到雨果進入醫院的原因,也看不到記者們制造的喧鬧,更看不到雨果為了維護醫院安靜而做出的努力,他們只會注意到唯一的關鍵詞,“脾氣”。
這樣一來,輿論自然而然就會朝著雨果不利的方向發展,而且“紐約郵報”還不會把自己卷入“女巫審判”的嫌疑之中,這一招果然高明。
“紐約郵報”的報道無疑是個中翹楚,相對而言,根本沒有抵達現場進行采訪的“國家詢問報”也根據線報撰寫了新聞,他們的報道就顯得低了好幾個段數,這也和他們的品味、定位保持了一致。
“國家詢問報”將報道的重心放在了“‘生死時速’劇組拒絕采訪”這個點上,“紐約郵報”在報道時就模糊了這個焦點,他們在說雨果拒絕媒體采訪時,這里的“媒體”是使用單數,其實就是在說他們自己,只是他們沒有點明罷了。
“國家詢問報”著重報道了,雨果在接受采訪時脾氣暴躁,震怒地表示接下來“生死時速”劇組也會拒絕所有媒體的采訪。撰寫新聞的“邦德先生”安東尼一斯圖爾特表示,雨果這是將對所有媒體發出一個挑釁,認為“生死時速”即使沒有媒體的宣傳,也依舊可以取得成功。
安東尼隨后又做了新聞鏈接,提到了不久之前“洛杉磯時報”的那篇報道,他再次討論了“生死時速”的票房過一億門檻的可能性。不過顯然,安東尼認為這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愿望,不僅因為“生死時速”這部電影本身沒有任何值得期待的亮點,同時還因為雨果現在耍大牌的態度是沒有辦法提供任何幫助的。
在這篇報道的末尾,安東尼也再次提出,“‘生死時速’的北美票房真的能夠邁過一億門檻嗎我懷疑,強烈懷疑。
“國家詢問報”的報道明顯不夠高明,畢竟“整個‘生死時速’劇組都拒絕采訪”這樣話題很容易就被戳穿,而且一旦“生死時速”劇組站出來,甚至是身后的二十世紀福克斯站出來,整個局勢頓時就會發生改變。
不過,“國家詢問報”的這篇報道還是吸引了不少眼球,因為安東尼聰明地把票房的話題再次帶入了大眾視線,“生死時速”的票房問題又一次成為了熱議的焦點,而更為重要的是,“生死時速”票房突破一億的可能性還是不被看好的。
“紐約郵報”和“國家詢問報”的這兩篇報道無疑是完全轉嫁了怒火,前者把人們的關注焦點轉移到了雨果的糟糕脾氣和耍大牌上,后者則再次把“生死時速”的票房問題演變成為了焦點。
新聞媒體的能力又再次得到了見證,他們總是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又能夠把一件復雜的事情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更不要說他們顛倒是非黑白的卓越能力了。
當這兩篇報道出來之后,人們的討論立刻就喧鬧了起來,輿論似乎在朝著雨果不利的方向發展著,關于“生死時速”的票房討論熱鬧了起來,不過目前普遍的輿論走勢還是認為,“生死時速”這部沒有任何亮點的作品要拿到一億美元票房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于“芝加哥論壇報”還嘲諷說,“這部電影能夠拿到三千美元票房,維持成本的平衡,就應該慶幸了”。
顯然,從正常的角度來看,“生死時速”確實是沒有任何亮點值得人們下賭注,但這也就是好萊塢的魅力之一,沒有人能夠預料任何一部作品的成敗,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是如此,這也就是成熟電影市場的正常規律。
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生死時速”才剛剛開拍沒有多久,就已經先后引起了如此多討論,這對于電影上映之后的宣傳無疑是有好處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定律在好萊塢顯然是不適用的,宣傳和曝光才是作品創造好成績的真理。
同時,關于雨果糟糕脾氣的討論也越發熱鬧起來,人們普遍都認為鎂光燈的矚目很有可能讓雨果再次失去了準星,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即使過去兩年時間里雨果的形象一直都很好,溫和有禮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之前“劣跡斑斑”的黑歷史依舊會讓人們不由自主猜想:他是不是又故態復萌了
更為糟糕的是,“芝加哥論壇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看法,“錯失了第三十六屆格萊美年度最佳新人獎,顯然讓雨果失去了分寸。”
這不僅無形之中證實了人們的猜測——雨果心態失衡,同時還對雨果進行了嘲諷,“芝加哥論壇報”認為雨果之前堅定地表示不會出席格萊美獎,但現在真正錯失了獎項之后又心態失衡,這無疑是一個自相矛盾、兩面三刀的表現,這讓“芝加哥論壇報”有了強烈攻擊雨果的著力點。
“芝加哥論壇報”這一手轉移焦點才是真正的高明,剎那間就再次掀起了一股全新的討論,甚至于超過了之前“紐約郵報”所制造的焦點,吸引了不少專業音樂雜志的注意力。
雖然“紐約郵報”、“國家詢問報”、“芝加哥論壇報”的報道掀起了熱烈的討論,帶起了一波負面信息,但是現在雨果所處的環境已經和去年是截然不同的了,現在愿意站在雨果身后的新聞媒體不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大。所以,即使是負面輿論再強大,都會有媒體愿意站出來澄清事實、為雨果說話,這一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