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李廣可以立刻決斷,但是有的事情,李廣卻無法決斷。課題太大,不可能一下子想清楚,只能是挑著想清楚的開始動手。
李廣越來越有一種明悟,那就是,他的角色注定了他不可能只是一個軍人。其實是李廣的誤解,所有的高級將領都不可能把精力都用到軍事指揮上。有些軍人,本身就是外交家,比如美國在歐洲的領軍人物-艾森豪威爾。
李廣的長考還是有作用的。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海唐國已經把法國人得罪了。二戰結束后,怕是免不了一場戰爭,海唐國和法國必將刀兵相見。既然如此,那就得罪到底吧。
于是,他下令白崇福帶領兩棲營部隊,在一艘老式巡洋艦的支持下,迅速掃清馬達加斯加周圍的法國殖民地。
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場極有可能發生的戰爭,是海唐國在馬達加斯加立國的必然代價。以前,關于這一點李廣和袁曄總理都有預期。但是誰又真的愿意面對一個戰后的法國?
法國英國是在二戰后衰弱了。但是卻不是不堪一擊,戰斗力仍然相當強大。其實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有了一艘航母,GDP世界第二。仍然有軍事家評論,在距離本土相同的地區中英單挑,英國兵力雖少卻有可能取勝。
時至今日,李廣也想明白了,走上了這條路,海唐國要想站穩腳跟戰爭不可避免,甚至是和今日的盟友。僅僅依靠站隊,做大國的馬仔,不足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四二年,年中。李廣這才真正的下定決心。海唐國的長期戰略上又加上了一條。
唐港方面,自從日軍登陸錫蘭。錫蘭各地的華僑就開始向唐港轉移。海抗軍是華人華僑的主心骨,也是保護神。鮑剛收攏了近兩萬人的華僑,搞到了包括兩千多噸橡膠在內的大量物資,要求立刻派船運到馬達加斯加。有一件事情,令李廣稍有興趣,炮彈廠的猶太人,比利時人已經華商竟然沒有提出一起撤退,仍然在戰爭狀態下保持生產。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但是對鮑剛相當有利,至少對彈藥不虞匱乏。
加爾各答方面,國內轉移的兩萬多農墾兵已經被堵在異國他鄉一個多月,安全上并沒有什么保障,也需要立刻運到海參崴。這條命令在執行中稍微有點走樣,運回的人員不僅僅是兩萬農民,還有一萬多孟加拉女人。孟加拉國正處于大饑荒中,一點糧食就能換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女人可是烏拉圭或者海參崴急缺的,不僅軍中幾乎全是光棍,連百姓也是光棍居多。雖然不是中國女性,但是印度女人也比較適合中國人的審美觀,還是相當受歡迎的。另外買賣人口這種事情,好像某些商人并沒有多少心理負擔,可以理解為做善事。
石像島,所有的P40戰機全部起運,盡快送到馬達加斯加。袁教授在美國獲得的第二批艦載機已經到達石像島。這些戰機到達,石像島將會有一百架艦載機(印度洋號航母的配置),足夠保證安全了。另外,根據空軍的調整,有些飛行員也將會隨船來海參崴。
對于在石像島舾裝的印度洋號航母,李廣命令,寧可把潛艇的制造減緩,也要抽出技術最好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全力投入印度洋號的最后工作中。飛行員和艦員的訓練更是要加強。
還有就是,打撈隊立刻出發,準備在錫蘭把那艘日軍親潮號驅逐艦救回馬達加斯加。要知道日軍的陽炎級驅逐艦可是很不錯的東西,在日本海軍中號稱超過列強所有驅逐艦。上面的好東西可真的不少,雖然沒有俘獲的加賀號航母上多,也足夠珍貴。其中有兩項,很誘人。第一,完整的日本海軍密碼本,已經打撈出來。第二,日軍最牛X的九三式長矛氧氣魚雷。
這些事情,李廣能立刻做出決斷。具體方案,參謀部會一一制定,李廣并不用太關心具體進程。
但是最大的一個問題仍然沒有答案,李廣難以決斷。
從這幾個月的戰斗過程看,無論是楊維武還是鮑剛,亦或是蘇青,海抗軍陸軍軍官做的已經相當不錯,李廣回到海參崴也不一定能做到更好。
現在的問題是,海抗軍不可能短時間就肅清整個馬達加斯加,也就是說,難以抽調大批兵力支援錫蘭的戰局。
唐港該如何處置。這是一個大問題。
堅守還是放棄?這是一個關系到數萬華人,數千戰士,生死攸關的問題。這個問題還關系到海唐國移民,中國抗戰。利弊得失,錯綜復雜,根本無法給出量化指標。
能不能守住
需要增加多少兵力?
日軍會增兵多少?
能守多久?
海抗軍即便是過幾個月印度洋號航母,正式列裝,能不能擊敗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會不會投入更大力量在錫蘭?
這個問題,必須盡快作出決斷。根據馬來亞傳來的情報,日軍近衛師團現在正在調動。李廣估計小澤治三郎艦隊再次兵臨錫蘭只需要十五天左右時間。而鄭學昌帶領的艦隊,由于缺少航母,作戰不得已縮手縮腳,或許能給小澤治三郎造成一些損失,但是無力抵擋小澤艦隊進駐錫蘭。總之是不具備戰而勝之的條件。
海抗軍如果要撤離唐港,必須在七月五日之前作出決斷,(船只航行需要時間的,從馬達加斯加到錫蘭普通船只差不多要七八天時間。)越晚,風險就越大。
另一個問題也比較令李廣撓頭,如何處理馬達加斯加周邊的外交關系。法屬殖民地可以強力清掃,但是英屬殖民地呢?葡萄牙殖民地呢?
李廣已經一天一夜沒有休息,參謀部所提出的各種應對都局限于戰爭本身。要下達每一項命令都可能引起不可預知的后果,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連鎖反應。
當官好難啊。(噴死這個裝逼的。)
足智多謀是褒義詞。好謀無斷則是一個貶義詞。唐時太宗皇帝手下有兩個名臣,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雙劍合璧,號稱房謀杜斷,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名揚青史。
論謀,海抗軍這一群參謀各個都算是這個年代的精英,經過數年的摔打,作出的計劃也都看的過眼了。或許能比得上房玄齡?
論斷,這是李廣的事情。李廣曰:“好難啊。”
有富人,看見一桌子菜,舉箸卻不知吃哪一盤好。表面上李廣現在就是這么個狀態。
但是實質上,李廣的狀態是一個叫花子,面對眼前的幾種吃的,舉棋不定。
有的東西能吃,但是太少,不夠飽。
有的有微弱的毒性,吃了不至于死,難受難受能活下去。
有的毒性強烈,吃了就死。有的東西吃了,三五天之后才毒性發作。
有的東西,當即吃下,大補,但是延時發作卻是致命毒藥。
更復雜一點的情況是,兩種東西單吃,都是好東西。但是一起吃就是毒藥。
更更復雜的是,兩種東西單吃,都是好東西,但是一起吃的話,可能會延時毒性發作。而這個時間卻不知道是哪一天。
實際上,李廣面對的情形遠比叫花子的選擇還復雜,他同時面對的不是一個方案,而是數十條方案。這些方案但看都有可行性,但是綜合起來,就成了很難說的什么玩意。
在戰斗中,面臨生死,李廣都不一定有這種壓力。但是,面對繁雜如同蜘蛛網一般的信息情報,難以解答的無數未知。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時至中午,李廣胡亂扒拉幾口飯菜,終于扛不住疲憊,倒在參謀部中昏昏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