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460經濟之人才培養
海唐國能從瑞士搞到貸款,自身的好處不用說了,事實上由于這項貸款主要是用于和意大利之間的貿易往來,對于意大利來說也是好處多多。說是海唐國把意大利從經濟崩潰的火坑中拉出來毫不為過。
這個過程中,海唐國在意大利也獲得了利益和崇高的聲望。海唐國的幾個名牌產品--比如方便面,甚至蓋過了意大利面的風頭,幾乎是家喻戶曉。以至于意大利對海唐國非常友好,在戰后數十年,兩國一直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而關系越緊密,經濟合作就越深入,逐漸成為國際政治上的盟友。
二戰中的意大利還算是個農業國。不過這個所謂的農業國是以歐美人的眼光評價的,要是放在中國人眼中,完全算得上是工業國。事實上意大利的工業技術雖然比美國有差距,但主要是指規模上的差距。
二戰前衡量一個一流國家的工業能力,就是能不能建造戰列艦。而意大利能建造戰列艦,也就是說技術實際上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沒有代差級別的落后。
比如意大利的鋼鐵工業,也有國際上公認的最先進級別的三百立方的煉鐵高爐。當然更重要的是便宜,僅僅需要六十多萬美金,而美國足足需要四百五十萬美金。
而意大利同樣可以冶煉軋制船用鋼材,設備成本比起美國來說同樣要低廉的多。
而三百立方高爐,對于意大利來說是最先進的技術。而對于美國來說卻算不得最先進的。但是根據李廣的記憶,二十世紀末。中國才淘汰三百立方的煉鐵高爐。雖說差了幾十年,同是三百立方的高爐,技術指標肯定有差距。不過在這個年代能擁有三百立方的煉鐵高爐,全世界也沒有十個國家,李廣還是非常滿意的。(一座三百立方高爐,當時的技術一年能生產不少于三萬噸鐵。)
可以說,和意大利的合作,標志著海唐國的鋼鐵工業真正的扎下了基礎。短短的兩三年時間。海唐國就擁有了超過二十萬噸的鐵產能和五萬噸鋼的產能。更重要的是,為海唐國培養出一大批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在意大利工程師的幫助下,海唐國初步掌握了鋼鐵冶煉和設備的設計訣竅,從此入門。
意大利可不僅僅有這些東西的,他還有一項海唐國急缺的技術,那就是合成氨工業。這個年代,很多人都知道氮肥對農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合成氨技術的限制,成本太高。大多數合成氨都用來做合成炸藥。(美國是在戰后,四七年左右才開始把炸藥廠轉產氮肥生產的。而中國是七二年才開始氮肥生產的。)
這項技術設備,美國人倒是不向海唐國封鎖,但是由于戰爭,炸藥需求量極大。以至于設備貴的驚人。而意大利的設備技術便宜,而且得益于曾經和德國人站在同一陣線,故此無論是設備還是工藝全都是德國原裝,相當先進。
有了這項技術,無論是眼下急缺的炸藥還是未來的農業化肥。都有了解決途徑。海唐國農業的三大化肥氮磷鉀自此開始完善。
對于民間來說,和意大利的貿易往來。收益更多,最明顯的是促進了兩大行業的發展。
意大利的皮革工業,上百年的技術積累,使得意大利在這個年代以至于二十一世紀皮革制品都是名牌。李廣曾經買過一雙意大利皮鞋,貴的是齜牙咧嘴,但是論樣式和穿著舒適耐用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而大唐島這里耕牛夠多,皮革原料不缺,也是有相當的產業基礎的。海唐國的商人們根本不用zhèngfǔ的指導,非常敏銳的就看中了這個行業,他們從意大利買來設備,招聘師傅,迅速的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皮鞋廠。
至于意大利的紡織業和服裝業,也是海唐國商人們非常注重的行業,雨后chūn筍般的在大唐島冒出一個又一個的紡織廠和服裝廠。
而得益于和意大利的合作,海唐國民間軍火商人們最大的一個群體,也就是生產迫擊炮和迫擊炮炮彈的鄉鎮企業,在意大利找到了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也最有錢途的產業--自行車。
他們的生產模式像極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鄉鎮企業,細致的分工,嚴密的合作。在戰爭期間就開始生產自行車,戰爭結束后,自行車行業開始了突飛猛進,以質量和成本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攻城略地。以至于在許多國家,人們提起海唐國,最先想到的竟然是自行車。
再后來,經過李廣這個曾經的驢友指點,海唐國的高端自行車形成了幾個品牌,牢牢的占據了自行車世界品牌的最高榜單。
雖說不那么涇渭分明,但是zhèngfǔ和民間的投資卻有著明顯不同的側重點。民間的投資幾乎都集中在輕工產品和食品工業,這些產業周期短,見效快。更重要的是,這些產業需要的資本金少。
而zhèngfǔ方面的投資大多數集中在重工業,或者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項目。而軍方主導的幾個項目,更是短期根本不可能見到效益,但是對國防和國家整體競爭力有至關重要作用的行業和項目。
作為技術儲備,海唐國zhèngfǔ建立了一個民用船舶設計院,其中幾乎清一色的意大利工程師。李廣給出了幾個項目同時也給出了“創意”,大型的(五萬噸。二戰期間最大的油輪不過三萬噸)油輪,大型的干散貨輪,大型的集裝箱貨輪。
這些能夠設計戰列艦的工程師們,很厲害,至少比海唐國曾經設計印度洋號航母的那班家伙厲害。短短兩三年時間,這三種極具前途的商船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海唐國的造船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爭結束后,各國航運業都陷入衰退。而海唐國卻憑借著這三種船只,在世界航運業中一枝獨秀。
但是,任何一個具體項目,都比不上意大利人的加入對海唐國工人技術人員素質的提升。
在四四年,海唐國招收的意大利醫生,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教師教授多達兩萬余人。而在四五年,這個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六萬出頭。
直接的影響很明顯,比如這些意大利人的加入。海唐國的炮彈生產跨上一個臺階。迫擊炮產量翻了一番,而榴彈穿甲彈高炮彈子彈等產能連番四倍,達到每年四萬余噸。
更加明顯的是,海唐國的水電站,橋梁,港口碼頭,以及長安的城市設施設計。準備建設的幾座標志性建筑全都有意大利人的參與。
要是沒有這些人,海唐國怕是想rì本投降之后搞個開國大典都沒有個差不多場合。而意大利人的建筑水平是值得肯定的,絕對不在德國英國美國之下,其中某些技巧經驗更在他們之上。比如對付大唐島的雨季,意大利人有威尼斯水城的經驗,設計規劃的下水道。水準那是相當的高。而且以意大利人的藝術細胞,長安城中的幾項標志性建筑,中西結合,美感悠遠流傳,為長安城增色不少。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戰爭是男人的事情,意大利人搞搞藝術。搞搞設計,搞搞生產還是不錯的。
根據海唐國的經驗。這句話可以相信。
和意大利的緊密交往,最最重要的成果是,這些意大利人的到來,為海唐國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才。在zhèngfǔ的倡導下,海唐國實行了一種古怪的師徒制教育體制,每個意大利工程技術人員,都有配備一到兩個小學或者中學畢業的徒弟。至于高中畢業生,那是配給教授專家的。
這種古老的方式,看似不合時宜,但是效果明顯。國人勤奮謙虛,禮貌周到,意大利工程技術人員滿懷感激,傾囊相授。這種古老的辦法,為海唐國短短幾年時間培訓出數量超過二十萬的基層工程技術人員。
某年,李廣曾經感慨過:要是沒有這么一批人,海唐國從rì本德國搶回來的東西只能當廢鐵回爐。等海唐國的正規教育體制發揮作用,怕是再好的設備也變成了廢鐵。
培養一個人,實在周期太長了。在可以預期的將來,沒有十五年到二十年,海唐國的人才梯隊仍然是處于永遠的緊張狀態。
袁總理出訪的第三站是中東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此時還算不得一個正常國家,其外交被置于美國的保護之下,并沒有和外國dúlì簽訂條約的資格,而同時英國對其也有相當的控制力。
而袁總理此行,也不是為了和沙特阿拉伯簽訂什么外交條約,只是為了給海唐國的商人們創造一些有利的條件。
對于這樣的國家,海唐國的作風就搖身一變,變得和藹可親。袁總理覲見沙特國王伊本.沙特,做足了禮節上的尊重,更是送了沙特國王一架美制客機作為禮物。
這架客機的內飾極其豪華,而且是伊-斯-蘭風格,沙特國王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海唐國的要求并不過分,不外乎是給予海唐國商人們優惠的稅收政策,如果有習俗上的“冒犯”,請國王大人大量,照顧一二,海唐國也會嚴加約束,諸如此類。
海唐國有糧食,沙特也相當需要,因此這一部分協議很容易就被通過。
在文本不很顯眼的位置,但是卻很明確的注明:海唐國請求沙特對海唐國石油勘探人員的工作給予協助,享受和其他國家人員平等的待遇。
這一點很重要的,要知道蘇紫紫以美國公司的名義獲得了四分之一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勘探權,但是實質上,這份資產是屬于海唐國zhèngfǔ的。如果是美國人勘探,估計不會有多少沖突,但是唐人直接勘探,即便技術人員還是美國或者意大利的,矛盾估計是少不了的。
在發生矛盾時,只要沙特人不站在美國一方,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扯皮。外交扯皮,以海唐國今時今rì的重要性已經不很害怕美國了。
對于沙特國王來說,本來就夾在美英兩國之間很難受,現在又加上一個和藹可親,一點也不強勢的海唐國,好像不一定是壞事。于是乎,再次通過。
至此袁曄總理達到了出訪沙特阿拉伯的目的,等未來一旦和美國或者英國有了沖突,至少不會在沙特態度上失分。肉是一口一口吃的,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很大的進步,甚至順利的程度超過預期。(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