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神話版三國

第四千八百零七章 開小會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6  作者:墳土荒草
 
就陳曦所掌握的知識看來,糧食這種東西就沒有足夠這么一個說法,可以反復獲取的生物能,哪怕是低級一些,可只要是能源那都是能消耗掉的,享樂什么的,人還能不會了?

實際上這也是要從江東采購糧食作為飼料的原因,因為接下來漢室這邊的產的糧食,陳曦要進行新的技術驗證,這么一來,糧食再多都可能不夠用,只能說是保障口糧的情況下,進行其他的驗證。

當然這是元鳳十一年才開始推動的事情,陳曦和死掉的劉巴,最大的不同就是,陳曦在這些事情上一點都不激進,也不會搞什么票證化,陳曦搞這些東西全都是實業。

雖說從搞錢上講,金融魔術才是最快最恐怖的,但要真從發展上講,實業才是最現實,最基礎的,也是最具備抗風險能力的。

不過陳曦這邊純純就是因為玩的太扎實了,反倒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元鳳八年講過的東西,到現在依舊在這片大地上流行,陳曦在三五之中有一項提薪,就是為了拉扯中原規模最大的農業人口,進行更高附加值的生產,脫產比率什么的,隨著技術和機械的到位,已經日漸在拉高了。

只是能脫離農業生產的百姓在變多,和脫離了農業生產愿意進入工廠進行工作的百姓在變多是兩碼事,前者是真的在變多,但大多數勉強能享受幾天富足日子的百姓,都變成了能在本地找點活計最好,找不到就在家用整直器扒箭桿,和老友們吹吹牛,練點殺人技防身。

畢竟十年之前那反反復復的動亂對于現階段的百姓而言,要說沒有陰影,那才是見了鬼了。

哪怕是在后世,到九十年代,大卡車司機跑長途都得給車上準備點冷兵器,這年頭,大環境雖說因為陳曦和劉備的存在好了不少,但要說陰影散去,起碼得一代人才行。

實際上,陳曦那近乎無限的箭矢,就是這么來的,因為這是極少數全民都可以接的工作,再還有就是收草藥,但這些年下來,多年生好找的都被薅完了,只剩下一年生的季節產物,以至于所有人都能做的工作就剩那么幾件了,其中整直器修箭桿,實屬是最普遍的手工活。

有一說一,也就只有陳曦這種人,才會在已經收了好幾十億箭桿的情況下,還依舊在面無表情的收箭桿。

然而縱然是沒有什么活計,大多數的村寨百姓也不會外出打工,反倒會因為能吃飽飯了,在農閑的時候,將原本以前農閑期間相對比較小規模的活動往大了操辦,什么社火啊,曲藝啊,儺戲啊,陳曦清楚的感覺到這些娛樂項目的規模在迅速的擴大。

以前滿香樓出的戲曲隊伍完全足夠在地方演出,但現在,柳蘿一天忙的連人都找不到,但戲曲的隊伍依舊不夠,甚至現階段很多村寨集資在村寨內部修建了用于議事和集合人手,外加用來看戲看演出的大禮堂。

陳曦第一次見到這玩意兒的時候就一個感覺,人類社會的進程根本不會因為時代而產生不同,只會因為經濟基礎和娛樂需求而產生自然的變化,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娛樂和放縱的需求。

順帶也是因為這些東西,陳曦發現漢室本土的人口基本不再流出,以及地方大型企業的發展在逐步的放緩。

前者是因為在本地能活下去,還能活的很好,所以留在本地的百姓在沒有什么野心和欲望的情況下,基本不會對外進行遷徙,而后者基本是同樣的原因,在本地種田就能活下去的情況下,百里外有什么大廠,活的更好的消息,于他們當真沒有什么意義。

封建時代,哪怕是陳曦極大的扭轉了信息流通效率,這年頭的很多村寨依舊很封閉,再加上陳曦對于百姓基本是一視同仁,外加確實是抱著引導所有人走上更好未來的想法,也認同百姓有獲取美好生活的資格,陳曦在推進社會進程的時候,特意剔除了一些對于村鎮壓制的環節。

進而導致的就是城鄉發展是相對均衡的,而這個相對均衡,其實打了陳曦的手——能在本地活下去,還能活的很體面,誰愿意背井離鄉?

反過來講,如果選擇先行壓制村寨發展,以名義上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塑造事實上的城鄉分離,然后人為制造社會層面的全方位差距。

等鄉鎮的農業土地在已經無法支持自身生活之后,在這種體制上撕開一道破口,假裝給予鄉鎮人口獲利的機會,對鄉鎮青壯形成虹吸。

陳曦現在所有社會進程上的青壯勞力缺少問題都可以解決,甚至將鄉村青壯一船船的送到澳洲去搞畜牧業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這么狠,陳曦只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將糧價給壓到真實糧價,也就是斗米三四文的水平,很多村寨百姓就不得不進廠了。

只是陳曦覺得自己一個穿越者,沒必要鬧得這么不體面,他都能給自己看不慣的世家喂幾口合則兩利的蹄髈,難道有必要盯著老百姓碗里面的那三瓜兩棗,慢就慢點,漢室本身已經占據了先發優勢,走的慢一些,也不會影響大局,再說縱然大多數百姓選擇不離開本地進行發展,按照陳曦估計的每年溢出人口也勉強足夠推進工業進程。

更何況,有些時候,道德真沒必要搞得那么低,給普通人吃兩口好的也死不了人,所以最后陳曦選擇均衡發展,而均衡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陳曦自己被自己打手了,很多當前最優解,在陳曦當下都沒辦法使用了。

“也就是說,其實是我阻了你道?”曲奇聽完陳曦的講解,一開始還聽得津津有味,他其實很喜歡聽陳曦講解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和他的愿望進行映照,畢竟看到萬民有餅子吃這事兒,曲奇也是很爽的。

順帶一提,曲奇其實喜歡吃別人家的餅子,尤其是別人家看到自己,專門給自己烙的餅子,甭管好吃不好吃,曲奇都吃的津津有味,對于曲奇而言,這不是在吃餅子,這是在吃自己實現的愿望。

有陳曦加入這個游戲之后,曲奇就能往餅子里面加塊肉,問就說吃狐貍的,我代替狐貍吃了,至于說別人信不信,別人肯定信啊,這可是農皇,不信不行的那種。

然而今個和陳曦在這里扯淡,怎么聽著聽著,這話的意思好像不對?

“我怎么感覺你在說,我搞得良種把這群人喂得太飽了。”曲奇很是奇怪的看著陳曦說道,“這不對吧,這能怪我嗎?臥槽,我要去京兆尹那邊告你黑我,然后去廟里面上香,讓神主幫忙審定。”

“絕了!”陳曦聽到曲奇這話,直接不知道該怎么接,“你去京兆尹那邊告我有屁用,你去廟里上香也沒用,咱倆打起來,明天得有一群人過來磕頭,勸咱倆安寧。”

“那你之前那話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著就像是在說我將那些人喂得太飽了,要不是我將那些人喂得太飽,他們也不至于不去廠里面干活,問題在于,我不將那群人喂飽,哪里來的那么多人進廠。”曲奇抓住某個漏洞開始進行反擊。

“你這話倒也沒問題,算了,話不是這個意思,而且我這人你也知道,不可能干那種讓百姓吃不飽飯的事情。”陳曦帶著幾分無語說道,對著曲奇擺了擺手,“但百姓不進廠這個,確實是個問題,不過并不致命,最多是發展效率的問題,這對我而言,其實也就那回事。”

“說起來我發現種子優化到極限,好像也就是現在的水平了,我對于不少小麥和稻谷、小米的優化,感覺最多只能提升33。”曲奇聽到這話,也就自然的岔開了話題,“再提升,我感覺已經沒什么希望了。”

陳曦聞言,點了點頭,“你的感覺是正確的,良種的優化極限就是這個程度了,因為畢竟是植物,吸收率在那里擺著,你能優化到這個程度已經非常厲害了,再往上,那就不是良種的領域了。”

曲奇能給出這個比率在陳曦看來已經很逆天了,后世中國的農業科學已經堪稱恐怖水平,但良種的實際增產率也就只有36,其他的糧食提升全都是肥料帶來的,而且化肥的實際提升可以輕易的達到50。

也就是所謂的,不要管是什么作物,蔬菜也罷,糧食也罷,水果也罷,只要上肥料,種子不好也能增產一半,這也是為什么古代糧食一畝地很難突破三百斤的原因,因為沒有肥料,上限就是這個上限。

所有的農作物,都是要消耗地力的,地力不足,什么都是扯淡。

這也是李優提起會稽王氏,就跟死了爹,甚至愿意承認錯誤的原因,因為一個雷亟臺可以給方圓數里,也就是半個村寨的耕地提供差不多25的增量,這也是會稽王氏這些年其他的事情一個都沒做,結果到現在家族的爵位被提升為鄉侯的原因。

因為這個提升真的是非常逆天了,就這其實還不是雷亟臺的極限,按照當時的規劃,一個大型的雷亟臺,配合分布在四方的四個雷亟臺,可以給這片地方的耕地提供差不多33的增產。

至于說為什么現在修的雷亟臺都是單獨一個,因為大家都需要雷亟臺,給你修一個,已經算是給面子了,其他四個,等各個農場、農耕區域都有了雷亟臺之后,再行補辦。

不過按照目前會稽王氏的效率,以及雷亟臺被雷電干碎的效率,近二十年應該是沒有指望能給所有地方修好雷亟臺了。

說個比較讓陳曦頭疼的事兒,這事幽州公孫恭已經提報上來了,而且劉虞這邊也收到了,就差捅到大朝會上和一群人開罵——元鳳四年,也就是最早的那一批,由會稽王氏在幽州修的雷亟臺,因為常年被雷電擊中,現在已經出現了破碎問題。

而因為雷亟臺破碎,引雷效果下降,今年幽州地區的田畝產量較去年下降15,雖說對比曾經依舊是大幅增產,但見證了超級高產之后,再回到曾經那種普通高產的情況,幽州百姓都炸了。

如果說遼東百姓還能比較平淡的看待這個問題,因為遼東人主要靠大牧場活著,現在也不怎么種田,吃住全靠劉虞的大牧場,就算有種的,也沒有遼西那樣大規模的農場了。

再加上有別的收入,遼東人就算是減產了15,其實也就是罵娘兩下,但對于遼西人,遼西這邊可是大型的農場,可是各種農業用地,在這種情況下,減產了15,尤其是遼西百姓已經知道是為什么減產之后,這事已經捅到了官府,然后一路捅到長安,就一個要求,讓會稽王氏滾回來,給老子將雷亟臺重新修好!

當然話說的沒有這么臟,可意思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甚至本地人表示集資,給會稽王氏出個幾億錢都行,反正就是讓會稽王氏的人趕緊回來給修繕好雷亟臺。

還是那句話,中原百姓都是實用主義,其實截至目前,百姓之中懂雷亟臺為什么增產的基本是一個都沒有,但他們雖說不懂這玩意兒為什么增產,可他們肉眼可見這玩意兒的效果!講什么原理,好用就行!

可現在的問題在于,會稽王氏從北往南一路修雷亟臺,這些年就沒見停,自家出一個合格的牛馬,就趕緊發配過來修雷亟臺,結果這么多年下來,現在才修到淮河一線,南邊的揚州大部,荊州大部,益州大部,交州全部,中南半島各封國全部,江東全部……

也就是說第一輪還沒修完呢,早期修的雷亟臺已經開始出現了破損,畢竟挨雷劈的玩意兒,五六年下來,出現問題也屬于正常情況,而幽州的發現自家的雷亟臺出問題了,冀州這邊也就趕緊觀察,這一觀察發現,他們這邊的雷亟臺好像也有點小問題了,需要保養!

同期并州部分地區也發現了這一問題,然后這嘴仗就打起來了。

不喜歡來長安的廖立和士燮這次來長安,除了國資如何劃分的問題,其實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北方的崽種將會稽王氏的年輕人給召回來,你們召回去了,我們怎么辦?

尤其是士燮,交州到現在還沒輪到呢,要是這么召回去了,士燮尋思著自己死前都見不到雷亟臺遍布他們交州了,這說個屁,你們北方的官僚是不是要騎到我們南方刺史的頭上拉屎了,草!

這事陳曦其實早就收到了,但沒辦法表態,現在的問題壓根就不是雷亟臺損壞的問題,是會稽王氏的人手不夠的問題,雷亟臺這玩意兒的修建不僅僅是電學,還涉及到氣象學,以及建筑學。

所以沒那么好修的,這是一個看著玄學,但實際上非常科學的玩意兒,自然學起來也沒那么容易的。

而會稽王氏當年為了震驚李優,又狠狠的消耗了一下自家的年青一代,導致家里青壯有些斷層,而電學、氣象學加建筑學這種復合學科,你要不耳濡目染,從小到大的系統性學習,沒個十年根本出不了師。

實際上這也是李優這些年時不時看到有人提雷亟臺,就很無奈的原因,能讓李優認為做錯事的,這世間也就那么幾個人,而會稽王氏目前不說是榜首,起碼也是個前三。

只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而且陳曦也不想把這事弄到大朝會上,因為這事弄到大朝會上,那真的會挑動地方勢力的。

這是吃飯的家伙,哪怕天天說糧食賣不上價,賺不上錢,但糧食能增產,沒有任何一個大型勢力會錯過,故而這事要是弄到大朝會,那雙方絕對能糾結一群人手在大朝會上開噴,甚至直接動手。

畢竟這種事情,要是搞不定,回到老家會被鄉里鄉親戳脊梁骨的,袁術那么牛逼,被豫州老鄉架住之后,最后硬著頭皮偷李優的手下,也得將事情辦成,其他刺史這次面對的差不多也是這個局面!

廖立敢說自己在朝堂上因為沒動手,被北方官僚搶走了人手,那荊州百姓得怎么看這件事,哪怕認廖立的能力,也認廖立這么多年的成果,恐怕也會在私底下覺得廖刺史對外還是有些軟弱。

士燮面對的局面也差不多,尤其是交州到現在還沒有享受到雷亟臺,只有寥寥幾處,由不怕死的本地老兵整出來的雷亟臺,給本地人極大的震撼,懂不懂糧食產出25是什么見鬼的數字!

他媽的,別說是在現實之中,在游戲之中,都起碼是個神器級別的玩意了。

士燮已經七十多歲了,對于顏面看的很重,所以大朝會是別想了,陳曦已經安排李優和會稽王氏的家主帶著這群人開小會。

月底了投點票啊,外加活動也投點票啊,慘

上一章  |  神話版三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神話版三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