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柴宗訓病情的一天天好轉,立儲大典正式緊鑼密鼓的展開,整個朝廷都沉浸在了喜慶的氣氛之中。
可是,就在這時,六百里加急軍報,從邊關風馳電掣一般,送進了開封城。
今年的七月,契丹人發生了一次重大的內亂:政事令耶律壽遠和太保肖阿不,聯合謀反。
因為事機不密,最終,耶律壽遠和肖阿不,雙雙被殺,謀反失敗。
契丹人如今的皇帝,耶律璟,小字述律,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因其不理朝政,每天除了飲酒作樂,就是呼呼大睡,契丹人就給他取了個綽號——“睡皇”。
為了避開信祖郭璟的廟諱,大周一直稱耶律璟,為耶律明。
剛剛平息過叛亂的耶律明,還沒過上幾天安穩的大好日子,就在半個多月前,耶律李胡的兒子,耶律喜隱竟然公開謀反,
耶律李胡,出身異常顯赫,他是耶律阿保機的第三子,生母是應天皇后,述律平。
論及家族輩份,耶律李胡是耶律明正兒八經的叔父,耶律喜隱則是耶律明的堂兄。
耶律明雖然不理朝政,對于謀反這等要命的大事,卻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得到耶律喜隱造反的消息之后,耶律明當即決定御駕親征,親自率領最精銳的五萬“皮室軍”和“屬珊軍”,同時召集各部落夷離堇的頭下軍州之兵,一起前去平叛。
這么一來,契丹人占據的燕云地區,也就變得異常空虛,柴榮北伐的大好時機,終于到了!
“契丹人的皮室軍,立于耶律阿保機之時,興于耶律德光登位之后。如今的皮室軍,共分為五軍,左、右、南、北以及黃皮室軍。共計三萬精騎,皆披重甲,少則三馬一兵,多則五馬一兵。行動異常迅速。”
文德殿內,宰執和樞使們全都在場,樞密使王溥手捧著密卷,詳細的解釋著契丹人的內情。
“至于屬珊軍,則是應天皇后述律平所立。經過數朝之后,如今,大約兩萬精銳。其部屬,皆是從蕃漢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猛士……”
按照周制,李中易這個參知政事,位列于政事堂的相公們之后,卻和樞密使王溥并駕齊驅,地位高于諸位樞密副使。
所以,李中易就坐在王溥的身旁。王溥所說的每一個字,他自然聽得一清二楚。
李中易微微的瞇起兩眼,心想,如此的大好時機,柴榮如果不趁機出兵北伐,收復漢家故地,那他就不是柴榮了。
問題是,柴榮會帶誰出征呢?
殿前副都點檢,趙元朗,如今實質上的大周武將之首。肯定要跟著一起去的。
義社十兄弟,還會有哪些人,跟著柴榮北伐,這才是李中易最關心的問題。
尤其是。趙元朗最親近的兄弟,殿前都虞候石守信。
當年,柴榮駕崩不久,趙老二陳橋兵變的時候,脅迫的主要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韓通的兵馬。
這也是,韓通欲圖反擊叛亂。卻在倉促之間,沒召集到多少兵馬的重要因素。
然而,負責打開開封城門,放趙元朗的叛軍入京的最重要功臣,正是石守信。
以前,李中易只是空讀史書,并不知陳橋兵變的奧妙。現在,他早已明白,如果不是內外勾結,沒有攜帶大型攻城器械的趙元朗,短期內絕無可能拿下城高池深的開封城。
兵權,只要一想到這兩個字,李中易頓覺一陣頭疼。
槍桿子里出政權,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莫不同理!
李中易如今的地位,雖然遠高于趙元朗,只可惜,手中卻無實際的兵權。
京師廂軍左右廂,人數雖有數萬人,可是,李中易心里卻異常明白,這些幾乎不參與訓練,主業是替權貴之家打雜的所謂軍隊,除了欺負欺負老百姓之外,其戰力虛弱無比,根本難堪一戰。
開封城的兵權,牽扯甚大。在柴榮的眼皮子底下,李中易即使精通練兵之法,卻沒膽子,把京師廂軍整頓成為虎狼之師。
等王溥介紹完契丹人的軍情之后,柴榮揚起下巴,淡淡的問范質:“范卿,軍資軍械,糧食馬匹,準備得如何了?”
范質起身拱手,說:“糧草無虞……戰馬略少,騎軍訓練的時間甚短,恐怕難堪一戰。”
李中易從范質說話的口氣之中,察覺到,這位首相的字里行間皆有鼓勵出征的意涵,顯然,他應該事先和柴榮達成了共識。
按照李中易的理解,首相和今上穿上了同一條褲子,旁人再怎么反對,都是白搭。
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樞密使王溥居然主動挺身而出,懇切的勸道:“陛下,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如今,契丹人雖然陷入內亂之中,畢竟兵雄勢大,疆域遼闊……”
令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柴榮居然不顧及宰執的體面,當眾打了王溥的臉,“汝不必多言,朕意已決,誓死北伐,收復我漢家的失地。”
發覺王溥的臉色一片慘白,袍袖瑟瑟直抖,李中易不禁暗暗點頭。
柴榮臨終之前,雖然安排了王溥重回政事堂,可是,王溥卻暗中勾結趙元朗,篡了柴家的江山,敢情,根子就在此處啊!
“此次出征北伐,朕意,趙元朗……”柴榮一口氣點了十幾位重將的名字,李中易聽來聽去,卻沒見石守信的名號,韓通也沒被列入北伐的大名單之中。
“眾卿,朕率六軍北伐之后,太子掌璽監國,政事堂諸相輔之。兵戎之事,兩府集議,報于朕知。日常政務,太子督之。”柴榮說到這里,突然點了李中易的名,“李無咎,朕罷了你的京師廂軍左右廂都指揮使之職,權兼羽林右衛都指揮使。”
李中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夢寐以求的兵權,居然在柴容的一念之間,再次回到了他的懷抱之中。
羽林右衛,其實就是李中易一手訓練出來的破虜新軍,此前一直駐扎在開封城北門外的黃河岸邊。
“陛下,臣忝列參知政事,再掌兵權,恐怕于制不合啊?”李中易即使非常想拿到兵權,卻也不敢大大咧咧的當即笑納,虛偽的推托,乃是人臣應有的態度。
“朕知道的,你的事務太多,已是忙得腳不點地。”柴榮話鋒突然一轉,“開封府的政務,就由柴貴替你分擔一二吧?”
呂國公柴貴,乃是柴榮嫡親的五弟,現任西京留守兼知洛陽。
次相李谷很有些幸災樂禍的瞥了眼李中易,他心想,區區一個羽林右衛的兵權,就置換了李中易在開封府的實權,簡直是虧大發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