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12點半還有一章
在小小少年眼中,久別未見的父親是可敬可畏的……
卻見趙無恤坐于榻上,緩緩問道:“學詩了么?”
趙操連忙低頭道:“學了……”
“學了哪些篇章?”
趙操掰著小小的手指道:“夫子說要先將和魯國有關的詩篇學完,所以學了幾篇《大雅》,部分《小雅》,接著還要學《魯頌》。”
他的老師是子游(言偃),此人雖然是南方吳國人,卻受延陵季子真傳,冠冕博帶,與中夏大夫無二,能講一口正宗的魯國雅言。趙無恤之所以讓言偃做兒子的詩樂老師,是因為他擅長文學,任魯國武城縣令期間,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如今升為曲阜令后,竟也能讓一向排外的魯人心服……
一半外國人,一半魯人,這就是趙無恤遙控魯國的制衡之術。
總之,無論是道德還是學識,讓言偃來給兒子啟蒙,趙無恤還是很放心的,不過究竟學的怎么樣,這小子去了魯國一年半究竟有什么長進,他還是比較關心的。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這句之后是什么?”
趙操額頭冒出了細細的汗,訥訥不答,目光轉向坐在父親旁邊的母親,一身水綠色深衣的伯羋對著他鼓勵地點點頭。
他想了一會,才道:“是‘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知道全句是何意么?”
“說的是銀河天漢之上,一顆名叫織女的星星!”
“這首《大東》全詩之意呢?”
趙操頓時慌了:“似乎是說魯國東封之事……”
不止這篇,夫子所教授的《大雅》和《魯頌》里好多都晦澀難懂,他也問過夫子,夫子說是周公東封的歷史,但這歷史和星星又有何關系?他可理不順這之中關聯。
趙無恤倒是沒有對兒子要求過于苛刻,他終于露出笑容道:”你這年齡主要是記誦和背熟,不懂不要緊,多問便是,若是現在聽不懂,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今日也累了,你先下去罷,我從晉國給你帶了禮物,你愛吃的甜餅,還有你季嬴姑母為你織的衣裳,佳姑母送你的玩具,一把小弓,說等你回到晉國時,要與她比比箭術……”
趙鞅的幼女趙佳與眾不同,年幼時就能抱到榻上和兩個男孩一起爬,稍稍長大后,也一點女孩樣沒有,反而對飛鷹走犬,射箭劍技情有獨鐘……趙無恤對這個小妹比幾個兒女都要溺愛,常嘆氣說你要是男兒身,我趙氏又多一匹千里駒。
而對于趙操而言,季嬴待他如母,趙佳則如同玩伴一般,他來了魯國以后,最掛念的就是兩位姑母了。他心里一喜,差點跳了起來,還是看見母親對他搖了搖頭,這才恭謹地一拜,小步退下,他的“禮”則是跟著這方面的專家公西赤學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孰不知她母親伯羋則垂首想著,如今季嬴已經是夫君的側室夫人,還叫姑母,合適么?等兒子稍大回鄴城時,會不會很尷尬?
待兒子離開后,趙無恤自己也松了口氣,與年幼時對兒子的寵溺相比,他現在和兒子中間,仿佛有了一層隔閡,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相處。
權力在讓人手握生殺之權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果,那就是與親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剛出生幾個月的嫡子和女兒他甚至都沒多看幾眼,更別說長子因為政治原因,被他安排到魯國,替自己擔任“大將軍”。魯國是趙無恤起家的根基,更是未來伐齊的第一線,不放一個趙氏子嗣在那里,不足以顯示出他對魯人的重視。
那些又小氣又好面子的魯人,他最清楚不過了。
他又拉著伯羋的手溫和地說道:“薇,這一年多來辛苦你了。”
伯羋作為趙無恤寵妾,卻要跟著兒子去曲阜赴任,遠離夫君,心里的酸楚自然是有的,但好在她已經將精力從轉移到兒子身上了。在年輕時吃了不少苦的伯羋看來,能有幸生下長子,更被賦予魯國重任,她當然知道來之不易,既然不能相夫,那就好好育子罷。
眼見兒子慢慢長大,有了幾位博學的老師指教,她心里像是含了蜜糖似的。唯一放不下的兩件事,一是與趙無恤闊別太久,會不會失去寵愛,影響了兒子的未來?二就是自己的弟弟邢敖,孤身在遙遠的吳國,在趙吳關系不復當年的情況下,過的可還好?
它本想提及一二,問問趙無恤能否讓已完成諸多使命的弟弟回來,誰料趙上卿的話題卻三言兩語不離兒子。
“此子還是聰慧的,只是性情木訥本分了些,我也不指望他學問能超過子游、子華,等及冠的時候,在宴飲和外交場合里能用正確的詩和禮應付便可。魯國人重視禮樂,像我有一次宴饗時箕坐鬧了大笑話的事情,可不希望在他身上出現。”
伯羋將話吞回肚子里,掩著嘴咯咯笑了起來,如今趙無恤冠冕堂皇,極其威儀端莊,早已看不出十多年前的跳脫任俠了。此時此刻,也如同所有父親一般,暢想起兒子的未來,試圖為他鋪路,讓他避免犯下和自己一樣的挫折。
“等到了十歲,詩禮都嫻熟了,就可以讓他讀史,我讓左丘明將夏商周的君王事跡寫成傳紀體,再簡化一些,劃出重點做成通鑒體,正適合有國有家者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知道什么事情是執政者該做,什么是不該做的。同時身體也不能拉下,讓冉求教他御,虎會教他射,如此便能文武全才。”
“等到十五六歲,就可以讓他離開魯國……”
伯羋聽到這里一驚,護犢心切,連忙下拜稽首道:“不知我母女犯了什么錯,夫君要讓吾等離魯……”
“你想到哪去了。”趙無恤笑道:“我讓當今魯國的實權人物張孟談、言偃、冉求、虎會都做他的老師,便是想幫他在魯國站穩腳跟。待及冠之前,再讓他到鄴城的臨漳學宮學習幾年,增長見識。如今的臨漳學宮尚在草創,可十年之后,應該是匯聚了天下英才,諸子爭鳴之所了!”
但還有話趙無恤沒說,到時候他也可以好好讓長子留在身邊,向他灌輸自己的理念,順便看他是不是可造之材,可則勉之。
但若好逸惡勞,庸碌不可雕刻,那這輩子就做個閑散封君吧,也不必在魯國,或者任何地方執掌實權了……
政治家的生活不僅僅是屬于自己和家人的,剛到陶丘第二天,來訪者便絡繹不絕。先是子貢帶著曹國大夫、商賈們前來拜見,趙無恤對他們表示了自己對曹國現狀的滿意,商業上會繼續傾斜,軍事上則一如既往的支持,曹國就好好地去軍事化,全民努力掙錢即可。
這之后,趙無恤又要輪番接見魯國那批人,宰予護送趙操來此,他聽說晉國建立了太原郡,便興沖沖地請示,不如將魯國也劃為數郡。
“不行。“趙無恤對此一口回絕,他對宰予的意圖一目了然。
魯國幕府現在的一把手是張孟談,其次便是虎會、冉求和闞止、宰予,虎會冉求一東一西管軍務,闞止管監察,宰予管行政。
他長期以來位列張孟談之下,又被闞止盯著,雖然不敢生出覬覦之心,卻也想自己去主持一片天地。若魯國合諸縣為郡,至多能劃出兩個郡,宰予必然可以為一郡之首,讓宰予這樣充滿野心家負責半個魯國,趙無恤如何能放心?
行政區域太細小不易管理,劃分過大,也容易造成封疆大吏尾大不掉,東漢州牧割據的情況,不能不引以為戒。所以他才在太原這片特殊的軍區先實行,其他地方再等十年二十年,整合晉魯后再推行不遲。
不過打了一棒,也要給點棗吃,趙無恤又對宰予勉勵一番,暗示日后若真的設郡,他便是一郡之首的最佳人選。
宰予等人走后,就輪到衛國人了,公子子南在趙無恤腳邊一番哭訴,無非是衛國實在負擔不起衛渠了……
趙無恤臉色微變,廳堂中頓時像是冷了幾分:”原本計劃的工期是三年,如今延長到五年,我已允了,汝等尤不滿足,還想得寸進尺?“
“當年有人建議我說,衛國對晉叛服不定,在靈公死后,不如滅其社稷!可我念在衛國乃康叔之后的份上,沒有這么做,扶持了蒯聵,對衛國的戰爭賠償也不再苛刻,只要求汝等出人力為我挖一條衛渠而已,趙氏和魯國也出了部分錢帛,如今工期才到一半,竟想半途而廢?”
子南大駭,稽首道:“上卿息怒,并非是衛國不愿,只是多年鏖戰,衛國疲憊不堪,從衛渠動工以來,渠邊勞役已倒斃數百人,民間也鬧了饑荒,國人百工怨聲載道,都對國君不滿啊……”
“那是衛侯自己的問題,我的鄴令計然先生已經算過,在衛國削減武備兵卒后,趙氏給衛國的糧食錢帛,加上衛國本身的稅賦,完全足夠一邊開挖衛渠,一邊維持國內生計。是衛侯自己非要挪動府庫的存糧錢帛去修復宮室、苑囿,這才導致入不敷出!公子此次來見我也好,且回去告知衛侯,我不管他想什么辦法,三年,我再給他三年時間,一年開挖二十里地,衛渠必須完工!”
對衛國,趙無恤已控制了其經濟貿易,還要求衛國去武裝化,將人力轉而變成運河勞役。民生的怨憤是肯定的,但矛頭更多指向了得位不正的衛侯本身。
蒯聵正是得志便猖狂的典型,他不單將遽伯玉等對他不滿的著名大夫統統驅逐,逼得他們投奔趙氏。還一如其父親靈公一般,對衛國民間疾苦漠不關心,在開挖衛渠的同時還肆意妄為,執政孔圉都快愁得掉頭發了。
好在衛國富庶,底子厚,這才撐了下來。趙無恤對此一反常態地視而不見,因為衛侯好歹知道誰是大腿,每年的貢賦都沒落下,而且對于他而言,衛侯蒯聵拼命揮霍衛康叔遺澤,反而是件好事。
等到衛國士人百姓對公室絕望,到了”時日曷喪,吾及汝偕亡“的程度,就是趙氏吞并衛國之日……
子南垂頭喪氣地走后,天色近晚,也到歇息的時候了。
昨夜與伯羋久別勝新婚溫存了一夜,但今晚,趙無恤卻沒有往妾室住著的地方去,而是讓人開后門靜待。
“趙上卿還是這么霸道啊,妾來的時候,正好看到衛人狼狽地離開,哈哈,好似如喪考妣……”
步輦徑直被寺人們抬了進來,盈盈細腰,款款巫袍,攏到背后的長發上用紅繩打著漂亮的結,環佩叮當聲中,南子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