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人:千嬌百媚的人間尤物——貂禪
所謂‘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女中貂蟬”,將她列為三國十大美女之首,實在是毫無意外,也毫無新意。貂蟬能殺入中華美眉top4,書上一句:‘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貂嬋是漢獻帝的大臣王允的歌妓,她不但貌似明月,且能歌善舞。一天晚上,她在花園拜月時,一片云彩將月亮遮住了。王允得意地說:‘月亮比不過我的女兒,都害羞地躲到云的后面去了。”從這以后,貂嬋就被人稱作‘閉月”;她的膽識,如《三國演義》所載,也絕不亞于昭君、西施。只是歷史上真的是否有貂蟬史籍沒有明確記載,因此這位傾倒眾多英雄豪杰的美人的真實身份,至今尚無定論。
在三國時代,在整個華夏歷史上,她都是無可撼動的絕世美人。
第二美人:洛神仙子——甄宓
歷史上記載真有其人,甄宓(221),袁紹兒媳,袁熙之妻。書上說她:‘玉2肌花貌,有傾國之色”。曹軍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闖入袁紹府中抄家,發現一女蓬頭垢面,拖近擦干凈臉一看,喲,是個美女。當時有請曹操過目,結果老賊說:‘真吾兒婦也!”認同了這門婚事。其實心里暗恨來晚一步,被兒子搶了先手也。皮膚好,模樣也俏,同時迷住曹家父子,引得曹氏父子反目結怨。但是甄宓卻看上的卻是才華橫溢的小叔子曹植,兩人一見傾心,由此展開了一段曲折的愛情。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因為甄宓與曹植相愛的原因,次年六月便遣使賜甄氏死,曹植也被曹丕進逼之下寫出了千古絕唱《七步詩》,最后流放而終。曹子建《洛神賦》中的洛水之神,就是他的嫂嫂甄宓。《洛神賦》形容的洛神如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如詩如畫,如九天神女一樣超凡脫俗的仙子。
第三美人:傾城絕世——小喬
小喬,喬玄之女,漢末建安三年(公元189年),東吳孫策欲取荊州,命周瑜為江王太守,發兵攻占安格皖縣,得避亂隱居在那里的喬玄的兩個女兒,就是大喬和小喬。姐妹一雙生得貌若天仙,堪稱絕代佳人。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小喬和周瑜情深思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占,并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后二年,按《三國志。周槐樹》所載:周瑜‘詣京見權”。不久‘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推算起來,小喬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喬與周郎實為三國里第一佳配。曹操對喬公的二女也頗有想法。曹子建賦云:‘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大喬之妹,周瑜之妻,絕色美人。有落雁之貌,知書達禮,通曉音律詩文。和其姊小喬并稱‘江東二喬”。
小喬端莊賢惠,看似遠勝貂蟬。唉,此生若能得妻如小喬,復何求哉。諸葛亮三氣周郎,是不是也為小喬乎
俏麗可人,嫵媚動人型的絕世佳人。
第四美人:絕色佳人——大喬
大喬,喬玄之女,孫策之妻,絕色美人。有沉魚之容,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和其妹小喬并稱‘江東二喬”。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于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飲,全心照顧,然孫策仍藥石罔效逝世。大喬傷痛欲絕,數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孫策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要她照顧幼弟孫權(18歲),助他接掌大權,并除奸討逆,使大喬只好打消原來念頭。后來孫權對皇嫂仍萬般尊重,也在大喬與眾臣如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下,很快地團結江東各股勢力,建立威望,進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溫柔大體,秀外慧中,是堅貞傳統型的古典淑女。
第五美人:劍俠仙子——孫尚香
孫堅之女,孫策、孫權的同父異母妹妹,也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里的女主角。當時劉備向東吳借荊州不還,魯肅身負干系;周瑜一為救友,二為國計,于是上書孫權,教使「美人計」,進妹予劉備為夫人,誘其喪志而疏遠屬下。孫夫人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余人,皆親自執刀侍立。不料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后來夫人更助劉備返蜀,于路上怒斥追襲的吳將。后劉備入益州,使趙云領留營司馬,留守荊州。此時孫權聞知劉備西征,于是遣周善引領舟船以迎孫夫人,而夫人帶著后主劉禪回吳,幸得趙云與張飛勒兵截江,方重奪劉禪。彝陵之戰,劉備戰敗,有訛言傳入吳中,道劉備已死,孫夫人傷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后人為其立廟,號曰「梟姬廟」。
性情剛烈,卻俠義忠貞,溫柔時如細水綿綿,頗有江湖女俠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