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魏文魁

第十五章、重修長城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赤軍
匈奴極盛之時,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以戶出一兵計,大概總人口在一百五十萬左右——當然啦,這是指匈奴本部,還不包括那些被征服但仍然保有一定獨立性的周邊部族。但其后為漢所敗,繼之五單于爭立,直到南北分裂,人口數量直線下降,跟隨呼韓邪遷入并州的不過數十萬而已,此外漠北還殘留了數十萬。

此時漠北匈奴,大多已為鮮卑所并吞,就此也產生出了“鮮卑父而胡母”的鐵弗部和“胡父鮮卑母”的拓拔或者禿發部。南匈奴亦遭鮮卑、烏桓侵擾,其勢日蹙,無論美稷的單于庭,還是跟隨於扶羅、呼廚泉南下平陽的,都不過兩三萬落而已。

是勛這回一口氣吞了呼廚泉部將近兩萬兵馬,而這兩萬人還有雙倍數量的家眷都留在平陽,早就被賈衢肢解了,本來便是無根之草,吃下嘴一點兒都不為難。然而美稽周邊十余萬眾,勝兵亦可兩到三萬,真逼急了甚至老弱、婦孺皆可能抄家伙上陣,想要兼而并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啦。

所以先得召集諸將吏會商。

會上,張郃首先提出問題,如何處置這剛收服的兩萬匈奴兵呢?是仍舊允許他們自成體系呢,還是分拆開來,融入漢軍?張郃本人是支持分拆的,但問題漢軍只有五千,要融合兩萬匈奴兵,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是勛干脆直截了當地問他,你能夠吃得下多少?張郃回復說最多五千,撥五千匈奴精銳給他。他將之與漢兵雜編。爭取在三個月內完成統合。是勛捋須沉吟:“無奈太緩乎?”北地苦寒。冬季漫長,但最多也就五個月,必然開春了,開春以后耕地需要播種,馬力需要休養,那就不可能再大規模向美稷動兵啦。

最后商量來去,把撥給張郃的匈奴兵降低到三千,統合時間縮短到一個半月。

剩下的匈奴兵。是勛打算沙汰體弱者,仍由賈衢帶回平陽去,編戶齊民。已經被自己收服的那五百人,就跟自家的部曲混編,由郭淮、秦誼、孫汶負責訓練。最后一萬上下,只好暫且還給劉靖,但由劉虎等數名匈奴部曲監護之。

解決了呼廚泉部以后,是勛向鄭渾詳細打聽相關美稷的情報。據說美稷周邊各縣,城池皆已殘破——反正匈奴人也壓根兒不會守城——匈奴人十余萬,此外還有數萬漢人和雜胡受其驅使。單于早已不置。逢有大事,由族內五位長老會商而決。

跟南下平陽的同族相比。美稷的匈奴兵戰斗力更強,一則戰馬充裕、牛羊易殖,二則常年與周邊的鮮卑、烏桓爭斗,不象於扶羅、呼廚泉他們,只好打打白波賊,所以作戰經驗也更豐富、戰斗意志也更高昂。倘若正面相敵,按照張郃的說法:“漢兵一萬,可當胡騎三萬,若一萬五千,則必勝矣。”

匈奴的戰斗力跟后世的什么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壓根兒沒法比,一是帝國已滅,組織渙散,但更重要的是武器裝備極其低劣。匈奴人以騎射為長,問題這年月鞍具還不夠先進,馬鐙也還沒有普及——是勛倒是發明了,短短數年間即涵蓋整個中原地區,但匈奴人還沒能學會——即便是打小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沒有好鞍好鐙,除個別天才外,騎射之力也要大打折扣,更別說短兵相接了。相比之下,漢軍組織力既強,又有好甲、快刀、勁弩,相互對射并不落下風,短兵相接更是穩操勝算。

想當初李陵以五千漢卒,對戰三萬胡騎,千弩齊發,殺敵數千,其后單于召左右賢王來,合兵八萬,李陵且戰且走,要不是管敢投敵,說不定還不會全軍覆沒呢。那真不是神話,這年月的漢兵就有那么強……或者不如說,這年月的胡騎就是那么弱。

漢末群雄相爭,一開始組織力、訓練度都不強,在是勛看來,哪怕比黃巾刨去老弱都好得有限。然而經過長年的混戰,弱者皆滅,強者乃脫穎而出,尤其是曹兵,因為靠著屯田得以基本保證了糧秣充足,更有大量時間拿出來訓練士卒,其中精銳,便足可比擬兩漢強盛之時了。估計等到三國肇建,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能戰之卒也就越來越多——比方說諸葛亮一手訓練出來的蜀軍主力,要跟胡騎對上,一個打四個都是妥妥的。

這回張郃帶過來的,都是原本曹仁、樂進麾下精兵,轉戰上黨,經驗極其豐富,戰意極其高昂。而且張郃把他們擺到呼廚泉部營門口,又狠狠地操練了好幾個月,要是直接攻向美稷,就算打不贏,也大可全身而退。更何況如今又加上了近兩萬的胡騎呢?

問題是匈奴人打不過你,可是跑得過你啊。美稷周邊地形本來就適合騎馬縱橫,張郃所部漢兵雖亦多為騎兵,即便再加上馬鐙,控馬之術也未必就比匈奴人強。至于才剛收服的兩萬匈奴兵,多年處于漢地,戰馬的素質下降得很厲害,也根本追不上他們那些同族。

故此要是不作萬全籌劃,就這么直接殺過去,贏面雖有八分,卻只能驅之而不能滅之,恐怕將來后患無窮——別的不說,有那些匈奴散兵在附近虎視眈眈,是勛就絕不敢將州治設在美稷。況且他們要對付的不僅僅是匈奴人,也必須防著附近的鮮卑人和烏桓人漁翁得利。若滅匈奴而強鮮卑,那真不是是勛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于是會議之上,是勛就把這些問題全都提出來了,請眾人商議一個穩妥的策略出來。雖然很少上第一線去,終究也在曹家混了那么多年,不能再說是宏輔不通軍事啦,可是他光能分析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還得靠宿將張郃,以及天才諸葛亮、郭淮他們。

首先提出建議的是諸葛亮,他朝是勛一拱手說:“先生所慮,為不能盡吞匈奴,而使其奔散難制也。以學生想來,若求全勝,唯兩策爾——其一,搗其腹心,俘其渠魁,以招安其部;其二,示之以弱,誘敵來攻,然后斷其后路,乃可并擒。”

是勛聞言,先是點頭,但想了一想,卻又搖頭。諸葛亮的思路是對的,想要徹底平滅匈奴,盡量使最少的敵人漏網,只能取此二策,而無別計。但第一條要搞斬首行動,爭取生擒敵方首腦,可是這會兒匈奴也沒有單于,也沒有賢王,五位長老還不呆在一地兒,你就算逮著一個也沒啥用啊,反而會把那四個嚇跑。至于分道出兵,全部擒獲,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了。

根據鄭渾的探查,匈奴這五名長老,有兩個在美稷,一個谷羅城,一個在北方五原郡的曼柏。最要命順帝永和年間,左部勾龍王與右賢王聯兵反叛,去特若尸逐就單于休利為中郎將陳龜所責,竟然自殺;到了漢安二年,順帝遣留質京師的兜樓儲繼位為呼蘭若尸逐就單于,兜樓儲不敢返回美稷,請求遷牙帳于離石西北方的左國城——所以匈奴人對這一帶也有所滲透,據說那最后一位長老,就時常在從美稷到左國城之間游牧,行蹤不易查明。

想搞斬首,你先得找得著那顆腦袋才成啊,更別說敵人有五個腦袋……

諸葛亮所說的第二策,聽著挺靠譜,要示敵以弱,誘其來攻,然后斷絕后路,干干凈凈地包了餃子。問題是勛才剛吞并了呼廚泉部兩萬兵馬,還到處叫囂要征伐美稷,就算匈奴人并不注意情報的搜集,這消息隨著風也都飄去耳朵里了吧?更何況就這回張郃偷襲劉靖本營,也沒能徹底圍殲,逃出去了一千多——那還能跑哪兒去?肯定投美稷去了呀。

話說要是打美稷也只逃出千把人,是勛只當是“嗡嗡”叫的蒼蠅,哪怕那些匈奴人都去投了鮮卑,也鬧不出多大亂子來。可如今誰都沒把握打美稷匈奴,就光有這點點漏網。

拉回來說,這剛嚷嚷完要伐美稷,轉眼就裝孫子,誰信哪?更何況呼廚泉部中很多匈奴兵都是被“打回草原去”的口號給煽乎起來的,突然又要示弱,不反而會使他們人心離散嗎?

所以說,諸葛亮所言,思路很正確,直指問題的核心,然而比是勛原本提出那個籠而統之的大方針來,還要難以達成。

是勛心說孔明啊孔明,你難道也跟我似的,光會提問題,拿不出什么解決的辦法來嗎?不過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手下這些人湊一起,再加上諸葛亮的真身,就夠倆孔明了,不信無良策可立。

眼瞧著眾人都在苦思冥想,突然,鄭渾袖子一抖,眉頭略舒,似乎想到了什么。是勛趕緊誠心問計,然而鄭文公卻猶猶豫豫地說道:“臣自臨西河,尋郡內耆老,訪問故事,乃知美稷以西,有秦代長城之遺跡也……秦卒雖銳,蒙恬雖勇,亦不過驅匈奴于河上,即筑長城,以為固守之計……”

他話還沒說完,諸葛亮一拍雙掌:“妙啊!”轉過頭來請示是勛:“學生請在圜陰以北,西接龜茲,修建長城,以御匈奴!”

是勛聽得是一頭霧水——啥,修長城?你們這又是要玩的那一出啊?(

上一章  |  漢魏文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魏文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