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昭說到這里,就有些離譜了。
孫權本來是讓大家發言,談談怎樣收拾荊州劉琮的,誰知道這張昭怎么就夸張起了劉琮,還說他是神仙轉生的。
這是孫權不愛聽的。
夸張劉琮就是貶低自己,孫權能愛聽?
所以孫權就狠狠的咳嗽幾聲,打斷了張昭的話,說:“我說您老人家,這扯到哪里去了?劉琮怎么能是神仙轉生的?你見過神仙什么樣子?我要的是作戰計謀,你老人家明白了嗎?不要你在這里替劉琮胡咧咧!”
張昭在東吳可是三朝元老啊,輔佐過孫堅孫策,現在又輔佐孫權,論起來應當是孫權的爺爺一輩的人。因為孫堅在世的時候,就很尊重張昭,對張昭可謂是言必聽計必從。現在張昭輔佐孫權了,他就更有了架子,對孫權說的某些話,他聽著不順耳,也能當面否定。
這時候張昭見孫權說話帶火氣,就覺得受不了,便起身湊到孫權跟前說:“仲謀啊,你還年輕,對世事了解的太淺。你怎么就知道沒有神仙?咹?”
孫權也站起來反問:“你怎么就知道有神仙?你見過?”
張昭就被孫權頂得又是下不來臺,就轉過臉來對著眾人說:“大家都見過,孫策怎么死的?仲謀忘了,諸位不會忘吧?那純是因為得罪了于吉神仙,被于吉索去了性命。對不對?”
他這樣一提示,大家都就想起來了。
當年孫策打獵時,被仇人射中面目,回家以后,久治不愈。后來,孫策不準世人禮拜神仙于吉,把于吉放到火堆上燒死了。就這樣,于吉陰魂不散,一直追著孫策索命,把他逼死了。
這時候張昭見大家想起來了,就反問孫權:“你忘了你哥哥怎么樣死得啦?不就是因為得罪了神仙,被神仙索了命去啦?”
這樣一問,孫權就沒有話說了,低頭想著什么。
張昭進一步說:“古人云‘敬神有神在’,還說‘祭祀要心誠’。這都說明確實是有神仙在。不然古人為什么說這樣的話?”
張昭說的話有道理,孫權駁不倒他。
但是,孫權說:“我哥死于神仙之手,那是事實。
但是,劉琮算什么東西?他還能是神仙轉生的?憑什么?
一個十歲八歲的幾把孩子,借著劉備關羽他們輔助著,偶爾辦成了一點事情,就成了神仙!要是那樣的話,秦始皇,漢高祖劉邦,也都是神仙了嗎?”
恩,孫權這話說的有理,張昭也是駁不倒他了,但是,張昭想了一會又找到了論據,他說:“聽說劉琮進攻樊城的時候,沒用一兵一卒,只是揮手從天上摘了幾顆天雷,扔道樊城北門上,炸開了一段城墻,就這樣把樊城收復了。
這事你們都沒有見說嗎?”
這事情大家都聽見過傳說,所以都隨口答應著。
張昭就進一步發揮說:“不是神仙,能從天上云端摘下天雷來嗎?”
孫權見著張昭越扯越遠,就狠狠的說:“我告訴大家,哼哼,不用說劉琮是神仙,就是玉皇大帝的哥哥,我這次也要收拾他!好了,大家不要議論劉琮是什么轉生的了,都說說自己的主張你以為用什么計策才能把荊州收復了?”
于是魯肅黃蓋韓當周泰一班武將都談了自己的主張;顧雍諸葛瑾等一般文人也都談了自己主張。
不管文官還是武將,大家都主張要抓緊時間收拾劉琮,不能讓他慢慢做大。
至于作戰目標嗎,武將們覺得目標設計越大越好;文官們則覺得目標不宜設計太大,應當縮小目標,首先攻克江夏,殺死或者生擒黃祖,給老主公報了仇恨再說。
文官的主張很得孫權青睞。
于是,孫權看看天色晚了,就吩咐散會,等下通知把周瑜調回來以后,再開會研究制定作戰計劃得
這里還的交代一下劉琮和孫權兩家的世仇。
江東孫家是大軍事家孫武之后。
經過幾百年繁衍,到孫堅時候,正逢黃巾作亂,孫堅就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后依附在袁術帳下,受袁術之命帶兵征討荊州。
劉表便派自己手下大將黃祖與之戰在樊城鄧縣一帶。
此戰黃祖大敗,逃回襄陽,孫堅帶兵渡過襄江包圍襄陽。
劉表閉門不戰。
至晚間,劉表派黃祖潛出襄陽招兵再戰,黃祖又敗,孫堅帶兵追趕黃祖到峴山一帶,黃祖伏兵于竹林之中,看的孫堅人馬來到,亂箭齊發,竟將孫堅射成刺猬,當時斃命。
孫堅所帶吳兵見主將已死,四散而逃。
當時孫策不在其父軍中,后聽說其父已死,大哭。
眾將出主意給他,勸他以所擒黃祖換回父尸,孫策照辦,接回孫堅尸首葬在吳地曲阿。
這年孫策十七歲。
孫策葬父之后,身單力薄,孤身一人,其父所帶部下都被袁術收留,孫策只好求助于袁術,后得袁術資助一千人馬。
依靠這點資本,孫策招攬各地豪杰,東征西討,終于在江東站住了腳跟。
史書上說,孫策英氣杰集,猛銳冠世,膽大勇武,眼光遠大,慮事深透。
至建安三年已經開辟了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六郡為己有,并且招攬了大批江東豪杰在自己身邊為輔佐,像張紘張昭韓當周泰程普黃蓋等,都是這時間投奔在孫策帳下。
周瑜魯肅原來都是袁術部下,后來見袁術難成大事,就拋棄袁術投奔孫策。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發動了第二次討伐荊州戰役,當年孫權十八歲,隨兄進攻江夏,大勝而歸。至此,孫策聲名威震南北。
當時曹操正策劃與袁紹戰爭,擔心孫策帶兵襲其后,便封孫策為討逆將軍,又與之結親以安其心。盡管這樣,曹操還是不放心孫策,問計于郭嘉,郭嘉說,孫策勇而無謀,輕而無備,又多與名人為仇,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不幸被郭嘉言中,孫策出獵,被仇人許貢門客發箭射中面門,事后箭傷迸裂而亡。這是建安五年(200年)之事。
孫策是年二十六歲。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