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唐朝好地主

第829章 太子啊,咱們比不過李家啊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6-08  作者:木子藍色
 
承乾本來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直到李世民叫他過去吃飯的時候,遞給他一份報紙。

《帝國時報》,這是一份新創辦的報紙,與五日一刊行的半月談不同,這份新創刊不久的時報,更突出的是一個即時的核心。雖然如今大唐的報紙并不只有半月談一家,但帝國時報卻是頭一家每日發行刊印的報紙。

帝國時報也是利用帝國的水陸驛站系統,采用在長安、洛陽、太原、襄陽、揚州、成都、金陵、廣州、涼州、幽州、洪州十一座大城同時刊印,然后四方配送的辦法。

這是半月談辦刊到現在的成熟發行方法,他們采用的是多個編輯部組稿,然后一確定稿子,就利用飛鴿系統,把樣刊傳到十一個分社。十一個分社,利用活字印刷組版然后印刷,再用那套成熟的水陸驛站系統,把這些印刷好的報紙第一時間的分發到各州。

大唐現在十八個道,三百余州,他們已經能做到當天刊印當天發行,就能覆蓋到全國近一百個州,然后第二天,基本上所有的州都能收到報紙,最遲第三天,差不多九成以上的縣,都能收到報紙了。

雖然對有些地方來說,他們拿到的報紙,已經是昨天前天的了,但這個速度,依然讓天下人驚訝不已。

相比起五天一刊的半月談,一天一期的時報,哪怕有的地方落后一兩天才看的到,可依然還非常受歡迎。

至于處于總社所在的襄陽城的人來說,他們更是天天都能看到最新鮮出爐的報紙。昨天發生的消息,基本上第二天的下午就能看到了。

其實帝國時報不是早報,應當是份晚報,因為這報紙最快也是午后才能拿到手,但昨天的事情今天就能足不出戶的在報紙上看到,依然是讓人驚訝和欣喜的。

就連皇帝李世民,現在都雷打不動的訂閱著多份報紙,基本上現在市場上有的報紙雜志周刊這些,他全都訂了。當然,他更喜歡看半月談和時報,這兩份都是由李記掌握的。

李記辦的報紙,消息準確,時效性強,而且比較客觀,雖然比較多些,但李世民也挺喜歡看上面的,這些都打的比較有特點,而且看這些,有時也能從中看到不少奏章里看不到的東西。

他還有一個比較喜歡的版塊,就是民生經濟版,特別喜歡看上面各種物價啊,招商出租招聘等,這才是真正的民生反應。

襄陽城的房租幾何,商鋪賣價多少,今日的肉多少錢一斤,米多少錢一斗,蔬菜又是什么價格,百姓做工又多少錢,一目了然。

當然,報紙上會刊登不少新聞消息,比如朝廷剛公布的中樞人事調整,新的十一個宰相名單,這報紙上就都刊登了。

時報今日頭版頭條,就是這個消息。后面有大量篇幅,就是介紹這十一位宰相的履歷的,評論還都十分客觀。哪怕這報紙其實東家是李超,可也沒有對李超過份吹噓美化。

當然,百姓肯定比較喜歡看這些,但李世民對這個則沒什么興趣,宰相們是他選的,每個人的履歷他更清楚,甚至許多隱秘的信息他都掌握了許多。

今天的時報上,有一個消息比較讓李世民感興趣。

那就是李家在報上刊登了他們家招募讀書人,最終考試的結果,上面有一個錄取名單。

李家錄取的人并不多,總共一千一百多人參加他們的考試,最終只錄取了一百人,甚至都沒有達到事先說的十比一。

承乾接過報紙。

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名字,并不是他。

那個名字不是李承乾,也不是李承宗。

他有些驚訝,記得當時考試出來時,可是有許多人都稱考試很難的,而且他自己也覺得,這次考試內容,很雜,甚至比朝廷的進士科都嚴了。

但他自己考的還是不錯的。

再往下看,第二名,也沒有他。

第三名,還是沒有他。

一直往下看,結果在第十三名,承乾才看到了李承宗這個名字。

看完后,他有些驚訝。

自己居然才考了十三名?

李世民打量著太子的反應,看到他只是驚訝而已,但是有點放心了。他聽說太子對這次考試很有自信,還擔心他成績不是太好,而心情不好呢。

“朕派人打探過了,李家這次考慮的錄取名單,很公平公正公開,沒有什么貓膩,包括你的成績,他們也沒有動過。李家知道你參加考試的人不超過五個,但他們都沒有調整最終的這個錄取名單。第十三名,這是你真正的實力。”

“才第十三名。”承乾撇了撇嘴。

“十三名已經很不錯了,跟你一同考試的可是一千多人,你今年才多大年紀?”

承乾搖了搖頭,“可我三歲開始讀書,教我的都是當世大儒,我還是李相的親傳弟子呢。再說,這次李家考試中的一千多人,可并不是天下最優秀的士子。其中有多半都只是寒門士子,許多人只是粗通文墨罷了。我只考了個十三名,看來我的文才并不如我自己想的那么好。”

李世民笑著安慰兒子,太子能考出這個成績,已經出乎他的預料了。李家的那個試卷,他是看過的,難度很高。比起朝廷這兩年的科舉內容都難,真正的是進士科、秀才科的難度了,明經科都沒這么難。

換句話說,這次李家錄取的這一本人,其實都是大浪淘沙,有著新科進士的水平的。

這是一個非常讓人驚訝的結果。

朝廷一年一考,每年各種各樣的科目上百科,最終錄取數百上千人,但其中真正的進士、明經這樣的人才,其實只有十幾個而已。

而李家卻一下子選拔到了一百人。

這一百人,李世民也已經派人打探過了身份。

大部份都是寒門子弟,甚至以前都沒有什么名氣的。這些人有的是參加過朝廷科舉的,有的人還已經參加過兩屆了,但都落舉了。

不是這些人不優秀,而是朝廷的錄取條件不同。這些寒門子弟參加朝廷乘興,雖然本事很好很優秀,可卻沒有達官貴人舉薦,也沒有什么流傳的文名才名,更加沒有優秀高貴的出身,在考試后,當然難以被選取錄中。

還有一些被李家錄取的人,則是無法參加朝廷科舉的讀書人。這些人有些是犯官之后,有些是賤民之子,還有商賈工匠子弟等,甚至有胡人。

這些人雖然也飽讀圣賢之書,胸有才華,但卻連參加朝廷科舉的資格都沒有,可李家卻不限制,向他們敞開了大門。

一切不問,只看才華。

這次李家錄取的一百人中,真正士族出身,官僚子弟的,很少很少。

“父皇,兒臣聽說李家以后每三年要舉行一次這樣的讀書人招募,選拔優秀士人去趙國公領地,充任書吏賬房管事等職。這次參加考試者已經這么多人,而且他們的考試又是如此公開公平公正,兒臣以為等下一次再開考,肯定會有更多的人來參加。”

“父皇,這些士人中不乏大才,他們更應當為朝廷所選拔錄用,為朝廷效力啊。我們的科舉考試,說實話,與李家的一比,真的是相差太大了。兒臣建議,朝廷也改革科舉方法,由過去的一年一考,改為三年一考,也實行糊名制等。另外,把那些科目改一下,那些專科另設時間考試,而進士科單獨出來,就和李家的考試一樣,提高考試難度,但那些優秀者,也要錄取更多。一科只取幾人幾十人太少了,至少要取百人甚至更多,這樣朝廷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補充。”

太子一席話,說的李世民很欣慰,太子已經能看的這么遠了。

不過這個事情,李世民不打算馬上就回答太子。

科舉設立之初,本意是取士。但大唐是由那些新舊貴族還有士族們才建立起來的,朝中上下,關隴門閥,軍功新貴,還有關東士族等,這些都是朝廷中最主要的力量,他也在選用寒門和普通小地主出身的士人官吏,但他們的實力還太弱。

朝廷科舉選士不多,就是因為現在朝廷的這些勛貴官僚們,并不愿意看到科舉取士太多。他們的家族子弟可以門蔭入仕,那為什么還要去考科舉?限制科舉取士,他們的權益才更有保障。

不是李世民看不到現在科舉的問題,也不是他不想改,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科舉改制,對于寒門和小士族小地主階層來說,這是他們入仕,是他們進入政治的一個金光大道。但對于大士族來說,這只是可有可無。

而對于那些老門閥和軍功新貴來說,則是堅持反對。他們都是憑軍功憑門蔭的,練武打仗就好了,反正當武官也能轉文官。可一旦以后科舉取士多了,那他們的子弟難道以后也得要拿起書本改學文,跟那些泥腿子們爭科舉名額?

李超當過科舉主考官,可他卻不把他在家里弄的這套弄到朝廷科舉中來,自然是因為他已經看透了這一切的,李超不想跟滿朝的勛貴和官僚還有那些士族做對,因為他自己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讓李世民不太高興的是,李超不厚道。

他不在朝廷推行這套,卻在自己家里搞起來了,還搞的這么徹底,不問出身,只論才取士。

朝廷做不到的事情,李超毫無顧忌的先做了。

看著李超一下子錄取百名優秀士人,李世民真的有點妒忌。

“太子,欲速而不達,有的時候,并不是好的目的就有好的結果,還得有好的手段。科舉改制這件事情,還得需要些時間,現在條件還不足!”

上一章  |  唐朝好地主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唐朝好地主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