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宋將門

第858章 定海神針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7-10-22  作者:青史盡成灰
 
王寧安深知自己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步走不對,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失誤。

還是那句話,發展工業很好,但是工業化的后果同樣很可怕!

不要說別的,光是不久之前,地方的財政困窘,就敲響了警鐘,你發展城市,發展工業,必然會出現有地方得利,有地方受害,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的有人因為吃不上飯,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好不容易發展的成果,全都會毀于一旦。

王安石這次的上書,是徹底觸動了王寧安。

朝廷連著議了三天,也沒有結果。畢竟王寧安不松口,誰也不敢承擔后果。至于王寧安,他也沒閑著,而是派人快馬去兗州,把王安石請來。

“半山公,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能不能全都告訴我,我現在也是舉棋不定啊!”

王安石一身布衣,但卻神采奕奕,他看到王寧安的態度,臉上就止不住的笑。

“唉,王爺,你果然比王某合適,光是這份胸襟,就讓人欽佩!”

王安石抓起茶杯,灌了一大口,然后也不顧路上的疲憊,就和王寧安談了起來……不得不說,學問不是讀書讀出來的,而是拿腳板走出來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王安石這一次是自信十足,侃侃而談!

“兗州有田畝一百五十余萬,其中一百二十多萬畝在以孔家為首的大戶名下,光是給他們干活的佃戶就有近40萬,擁有自己土地的百姓不過10萬人,另外還有10萬左右的市民……這六十萬人當中,以佃戶情況最為悲催,就先說他們……平均每人能有3畝田,每年能產麥子450斤,豐年最多500斤,其中4成到5成要交給孔家等大戶,老百姓手里的麥子最多300斤,脫粒之后,磨成面粉,也就200斤出頭,扣除朝廷的田賦,苛捐雜稅,最后能剩下也就是150斤啊……也幸好百姓勤勞,能種一些豆子,油菜,再上山砍柴打獵,下河摸魚,勉強度日吧!”

王安石講述了百姓的生活,他的眼圈也發紅了。

“王爺,民生如此艱難,你讓他們怎么改種棉花?萬一不成,一家老少,就要全都餓死!即便是豐年,商人大戶,也能通過壓低棉價,抬高糧價,把老百姓多掙的一點錢,都給榨干凈了。王某真是慚愧,直到今日,我才清楚民間的狀況,如此情形,怎么能推青苗法!王某真是害人不淺啊!”

聽著拗相公自責的話,王寧安動容了。

這個問題也就清楚了,歸根到底,是民間的產能太有限了,效率提不上來,老百姓手里沒有余錢。

“王爺,改種棉花,固然能增加收入,充實國庫,可是你想過沒有,最后的棉布要賣給誰,是普通百姓嗎?”

“當然不是,他們消費不起,大頭兒還是要賣到海外……不過棉紡發展起來,或許能吸納一些老百姓就業,他們的收入還能提升一些。”

“王爺,你斷然不能做此想!”

王安石斷然道:“普通百姓,種了一輩子田,他們不懂棉紡,尤其是蒸汽機,他們連聽都沒聽過……還有,多數百姓,連一句整話都說不清,他們沒法勝任工廠的工作!”

“那朝廷可以建學堂,免費培訓他們!”

“王爺!建學堂是要花錢的!”王安石苦笑道:“在鄉村,十來歲的孩子就要下地干活,頂半個勞力,你就算建了學堂,也不要學費,可老百姓損失不起啊!他們舍不得讓孩子去讀書,浪費半個勞力,家里人就要餓肚子!”

王寧安和拗相公談了很久很久……終于,王寧安把情況弄清楚了。

他也明白王安石的意思,不能只看數字,要去考慮百姓的實際困難。

懂了這些,再回頭看王安石開出的藥方,也就豁然開朗了。

分田!

先讓百姓能填飽肚子,家里再有一點結余……只有這樣,辦學堂,培訓工人,才能落實下去。掌握了技術和學習能力,老百姓也才能跟得上工業化的腳步,享受工業化的成果。

另外分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創造出一批稍微富裕的百姓,他們擁有消費能力,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不用完全指著海外,自己也能消費一部分,實現內部的循環,讓經濟運行更安全。

說到底,大宋是一個擁有億萬百姓的超大國家,大塊頭想要跑起來,遠不如小個子來的方便。

就拿日不落帝國來說,他們開始海外掠奪,殖民擴張,人口不過兩三百萬,而且還坐擁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

他們只要發展造船、毛紡、威士忌就足夠了,國內的舊貴族,普通的百姓,傳統地主不滿,往海外發配就是了,一年發配幾千人,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人,就能天下太平,安安穩穩進行工業積累。

等到他們進化到蒸汽機的時代,人口也才一千萬出頭,卻擁有三千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迂回的空間更大了,所以才能保證國內安穩。

說到底,他們玩的是成本非常高的工業化,只是人家本錢厚,有足夠空間折騰。

大宋擁有百倍人口,如果還按照他們的路子玩,沒等國富民強,就先玩脫了……要么是四分五裂,先后發展不均,大家伙同室操戈,諸侯割據,要么就是一波一波的農民起義,徹底將帝國摧毀,再重新開始一次治亂循環,絕對沒有第三條路!

為什么中華幾次接近工業化,商業化,資本化的門口,全都鎩羽而歸,不是古人愚蠢,而是情況太復雜,根本沒法駕馭。

聽說王安石回來,司馬光也來了王府,他陪著聽了后半段的討論。

王安石突然對著他一笑,“我聽說君實兄交朋友,都喜歡問問人家有錢沒有,如果沒錢,君實兄可不愿意交往啊!”

司馬光老臉一紅,王寧安笑道:“沒想到,君實也嫌貧愛富?”

“不不不……”司馬光連忙擺手,“師父,你這就是冤枉弟子了,我坐在這個位置上,管的就是錢,如果凈交一些窮朋友,他們困難了,求到我的門下。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不答應,朋友做不了,答應了,我的烏紗帽也就沒了,所以——弟子也是無可奈何啊!”

“好一個無可奈何!”

王安石撫掌大笑,“君實相公有無可奈何,百姓的無可奈何卻是十倍不止啊!”

司馬光被揶揄的有些怒氣,而且他也不盡認可王安石的論調。

“師父,愛惜百姓固然是對的,可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如果按照王相公的意思,把田分給了百姓,百姓便有了吃的,他們貪圖安穩,就不愿意去工廠干活了……所以說,無地的百姓,才是可以隨便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師父,這是你說過的!”

“錯了!”

王安石斷然道:“君實兄,你覺得無地百姓,才能隨便出賣勞動力嗎?”

“那不然呢?還是有地的百姓嗎?”

“對了,就是有地的百姓!”王安石悶聲道:“百姓無地,便沒有退路,腹中饑餓,身上無衣,這時候工廠只要給他們一碗粥,他們就能去做工,非是心甘情愿,而是逼不得已!遇到災荒年景,易子而食,也是有的!”

王安石道:“君實相公所言的自由勞力,不過是乘人之危罷了!經營工廠的商人完全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根本不把工人當回事。真的到了那一步,工人鬧起來,可要比鄉下的百姓,可怕多了!”

“所以,只有給百姓田地,讓他們有了退路,也就有了和工廠主討價還價的余地。你給我的薪水不夠,我就去別的地方做工,都拿不出合適的薪水,我就回家種地,也能過活兒……只有如此,那才是真正自由出賣勞動力的工人,而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震撼!

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王安石豈止是和以前不同了,簡直是讓人刮目相看。

他本來就和許多人不一樣,拗相公是個純粹的人,他主持變法,認定了對國家好,便不顧一切,全心全意去推動。

當他發現了問題,反過頭去民間觀察,他也不帶任何利益,只是單純權衡,究竟什么才是利國利民。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發現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問題。

王寧安也是吃驚不小,他反復品味著王安石的話,沒有錯,大宋太大了,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動靜也太大了。

他剛剛起步,就出現了一大堆問題,接下來還不知道有多少難題等著。

拗相公說的對,只要分了田,老百姓就有了退路,到時候不管有什么失誤,百姓出了多大的反彈,都不至于造反。

分田就是給這個龐大的帝國打下一根定海神針!

起到了定錨的作用。

兩世為人,王寧安不會想不清楚利害關系。

可問題是如今的大宋,能分田嗎?

“師父,介甫兄所言雖然有理,但是僅僅是煤礦和鐵礦,就鬧出了這么大的風波,地方的士紳,朝中的宰執,全都反對,如果要落實分田,等于動了所有人的命根子,他們會拼死反對的!”司馬光厲聲警告。

王安石卻好不相讓,“君實相公,要想變法改革,就要拿出商君的魄力,不惜一死,才能成功!”

上一章  |  大宋將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宋將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