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最近風起云涌,她們這些人也不是看不出來,不然的話,會秦家就莫名其妙的折了?這可是之前慶元帝極為親近的!
衛老太太擺了擺手,心情倒是不錯,看著她們笑了笑:“好了,不說這些了,都過去了,你們可都還好?”
三夫人和五夫人便忙都說好,將府里的事撿了重要的說了,又問衛老太太:“安安她沒什么事吧?”
衛老太太面上的笑意更濃,聽見她們這么問,便笑道:“沒什么事,沈琛早就回來了,那天在宮里出了事,沈琛便已經趕到我進宮倒只是被秦三夫人給騙了,平白進去了一場。”當初的事衛老太太心里有數,是絕不能再提了,之前或許還有幾分不甘心,可是看到衛安不必說,現在看見這些子孫們如此孝順懂事,她心里的那些不甘就又消散了一些這些都是鮮活的人命,她要是還想追究更多,這些人命,可就都未必保得住了,孰輕孰重,衛老太太心里是很分得清楚的。
“最壞的時候也都過去了。”衛老太太咽下這些事,微笑著看著她們:“沈琛被封了王,以后不知是留在京城還是分封出去,不過不管是哪一樣,總歸是沒什么掛礙的,你們也是往后不必再膽戰心驚了。”
這是真正的好消息了,眾人都歡喜起來。衛三夫人想起秦家,就冷淡的笑了一聲:“說起來,老太太您不知道,秦家讓人登門來了幾次,都是送了極貴重的禮來的,可是我們都并沒收,只說您不再,不好收這樣貴重的禮的。”
衛老太太低頭沉吟了片刻,便道:“下次秦家再來人,不必再見,她們送什么東西,也不必收。這樣的人家,以后自然有她們的苦頭吃,我們不必上趕著做什么。”
老太太說這樣的話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宮里的時候她就聽說了,秦三夫人死了。
這倒是沒什么好奇怪的,畢竟慶元帝下的那封旨意已經很明確的表明了他對秦家的震怒,秦家不管怎么樣,都不可能讓秦三夫人活著的。
可是秦家做的事卻也太不像了秦三夫人死了,聽說連秦三夫人所出的兒女們,都有了不是。
秦三夫人應當是臨終之前交代了心腹把孩子送回娘家去,可是秦家不知道為什么,竟然派人去追,這追趕的過程中,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孩子們乘坐的馬車出了事,幾個孩子都多多少少受了傷。
這事兒鬧的太不像了,慶元帝只是想要秦三夫人得到應有的代價,可是孩子們卻是無辜的,這事兒傳揚出去,別人只怕還都以為是慶元帝的意思,慶元帝才剛剛登基,名聲多么緊要?現在被秦家這么一鬧,簡直都不知道該如何分辨。
慶元帝因此大怒,令人將秦三夫人所出的孩子們都送回老家去給娘家人撫養,還讓秦三老爺也回鄉讀書反省。
秦三老爺都這么大年紀的人了,還說什么回鄉讀書的話,能讀什么書?只是讓他滾回老家的意思罷了,秦老太爺和秦老太太倒是都想要求一求的,可是慶元帝并沒有見她們。
秦家三老爺只好灰溜溜的回鄉去了。
至于秦家,以后要是安分守己也就罷了,真要是再鬧出任何事來,只怕就萬劫不復了。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秦家的人如今對衛家趨之若鶩,叫人送了不少的禮物,為的就是想從衛家這里著手,重新博得慶元帝的好感。
只是這仇都已經結下了,而且秦家可是出手就想要人性命的,衛家怎么可能就真的當作若無其事?至少衛老太太自己就決計做不到,也不會吞了這口氣。
如果不是秦家人狠毒,她也就不會知道當初的那些事,還會以為自己已經替明家報仇了,哪里至于陷到如今的境地?
衛老太太對秦家有氣,其他的人也都知道,聽見她這么說,就急忙都答應下來。
等到將一家子的人都安撫過了,衛老太太才又叮囑二夫人和三夫人:“鄭王府雖說現在已經得了消息,可是到底安安不能出宮,鄭王爺進宮參加登基大典之時,也沒見著安安,只怕心里不會放心,到時候,你們替我送個口信過去,就說讓他不必擔心。”
二夫人急忙答應了,又有些躊躇的問衛老太太:“聽說聽說禮部已經建議替太子娶妃?”
這些事跟衛家也扯不上什么關系,有一個嫁給沈琛的衛安已經夠了,衛老太太挑眉,正想說些重話,卻又覺得不對,二夫人膝下已經沒有女兒,自然不可能是有那種想頭,那她問這樣的話
衛老太太有些詫異看了她一眼:“你怎么這樣問?”
“我也是胡亂聽別人說的,說這回禮部上書是替諸皇子選妃的,既然是諸皇子聽說之前只娶了正妃的,還每人要有兩個側妃”
那沈琛呢?
沈琛現在可是被慶元帝按照皇子的待遇給了秦王爵的,他又在不在這需要側妃的人選里頭?
衛老太太悚然而驚,緊跟著便搖了搖頭安慰自己:“不會的罷?沈琛不說自己沒那個意思就是圣上,好似也并沒有露出過這個意思”
自從沈琛去找過慶元帝之后,慶元帝顯然是已經做出了決定,一來是打了秦家的臉,二來就是明顯這陣子很不給徐安英好臉色看,徐三老爺的事甚至慶元帝都沒再有什么表示。
都已經做到了這個份上,難道慶元帝不知道沈琛的心思嗎?
沈琛可是說過許多次的,他絕不可能納什么妾侍。側妃可也是妾侍。
不過說是這么說,誰知道慶元帝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這件事還是得提醒提醒衛安,衛老太太想了想,便搖了搖頭道:“這件事現在也還沒有定論,我們不能聲張起來,等到尋了機會,再告訴安安一聲吧,安安最近也是夠辛苦了,心驚膽戰了那么多天不說要是現在捕風捉影的又告訴她這些,還不知道會怎么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