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不是說書記官很重要嗎,為何不能稱本官?我可以按照原價賠償滑雪板的損失,多余的錢是我掙來的,為何不可以?”
語言天賦只代表可以快速學會發音和記住單詞,但如何更深層次的理解還得靠時間。西迪現在就是個二把刀,漢語能說也能聽,甚至寫毛筆字都比洪濤強,可經常會誤解、錯用。
“因為本官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沒有原因!”對于這種剛剛學會一門語言的人,洪濤真不打算諄諄教導。太尼瑪啰嗦了,還說不明白,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制,不給理由,以后讓她去自己理解。
“可是官人不和我講明白,我怎么知道如何讓官人高興呢?”西迪還真是個好學生,求知(欲yù)極強,或者說她對富姬那件紫貂皮做的裘皮大衣很執著,每次看到眼睛里都嗖嗖冒綠光。
“來,姐姐教你一個辦法,見效快還持久。”眼見洪濤又要急眼,富姬趕緊把話茬接了過去。
洪濤為何把大部分猶太閑人都支使出去開面包房,唯獨留下一群孩子和這個西迪,她是心知肚明。做為小妾,富姬覺得有義務也有權利替自己的夫君選擇并挑選合格的女人,除非對方特別不合適才會阻攔。
這個西迪雖然是異族,但聰明且美貌,懂的東西還能被自己夫君看重,當然屬于很合適的那一類。既然夫君不好意思張嘴提,西迪又傻乎乎的感覺不到,或者說不太敢往這方面想,引導她的任務責無旁貸,必須自己來啊,這才叫婦徳嘛。
“你悠著點啊,她可是不太好對付……嗨嗨嗨,你們怎么又撕把上了,住手住手。”
洪濤也知道富姬想做什么,想阻攔卻沒法說出口。自己根本不需要別人幫忙挑開這層窗戶紙,有時候隔著窗戶紙逗著玩才是樂趣。但總不能當著西迪說她是猶太教里的(性性)導師吧,這些話她也肯定能聽懂。
干脆就不管了,由她們去吧。想管也沒時間管,就這么會兒功夫,三位皇子和宸娘又滾成了一團,在搶一只從樹上掉下來的松鼠。
你說你不老老實實冬眠跑下來做個毛,這下好受了吧。趙佖別看歲數小,下手最狠,抓著松鼠脖子死也不撒手。再搶一分鐘,估計就沒人搶了,掐死了。
“是我先發現的!”宸娘只要碰上三位皇子就一反平(日rì)里理智的一面兒,重歸于孩子的范疇。
“是我六哥先抓到的!”趙佖也不甘示弱,趁機把松鼠塞進了懷中,仗著有洪濤撐腰,跳著腳的指責宸娘的為姐不仁。擱往常他是不敢的,宸娘真不慣著,上去就是個過腰摔。
“他們是弟弟,先給他們玩玩嘛,這玩意又不是啥稀罕物。來來來,都收拾收拾,出發了出發了!”
對于四個小孩之間的糾紛,只要沒有原則問題,洪濤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招數。用不了十分鐘他們還得湊到一起玩耍,都是記吃不記打的玩意,認真就輸了。
等洪濤這隊人一路玩一路滑的抵達馬尾城,六子已經快在城門口凍成冰棍了。溜溜站了一宿加一天,除了吃飯有人替班之外,覺都不敢睡。
馬尾城的守軍全恨死這個家伙了,你說你站那么直溜,還站那么久,讓不讓我們活啊!這要是讓城主大人看見,該如何說我們,合算專業的還沒業余的標準!
“來來來,隨我來看看貨物,保證你會感興趣。”好在這位業余門卒并沒先被蔣大郎發現,而是被洪濤帶走了。守軍們不(禁jìn)又萬幸起來,幸虧沒去驅趕這個怪人,原來是帥司大人的客人。
“這、這是天宮!星君大人饒命啊,小人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城西北角有一片院落外人是無法靠近的,洪濤也沒打算帶六子進入最為機密的化學實驗室。
在院子南邊還有幾座建筑,讓六子差點沒跪下磕頭。此時正是黃昏,被夕陽一照,這幾座不高的建筑散發著黃金一般的光芒,且還是透明的,能清楚的看到里面有人在走動。
饒是六子跟著朱八斤的兒子走過南闖過北,也想象不出除了天宮之外,還有什么人間的房子能如此表現。進而他終于知道這個男人是誰了,能住進天宮的還能有誰啊,星君下凡那個唄!
“住嘴啊,再說廢話本官就讓人把你掛在木桿上!”求饒的詞匯太俗了,俗不可耐,太沒創意。
“跟我進來,小心點腳下,別把本官的綠色黃金踩了。”一句話就讓六子收起了要死的德(性性),洪濤很滿意,推開房門走了進去。
沒錯,這是座房子,但不是用磚砌的,沖南一面是用玻璃和木框建造的,也就一米多高,下面還挖了一米深。
這就是高大上同志造的暖棚,總共八個,每個半畝地大。為啥只造了八個呢,以為太費玻璃,還是最先進的平板玻璃。八個暖棚就能種出夠洪濤和孩子們一冬天吃都吃不完的蔬菜,再多就沒意義了。
其實四畝地全種蔬菜的話有點太多了,尤其是照看的人手夠再加上精耕細種,收獲的時候根本吃不過來,很多綠菜又不能久放,只能四處送人。
后來洪濤干脆騰出兩個暖棚專門種水果,由于暖棚的高度有限,喬木類的無法種,只能選擇比較低矮的種類。找來找去,洪濤找到了兩種比較好吃又比較稀奇的物種,哈密瓜和西瓜。
哈密瓜,西夏人和回鶻叫它大甜瓜。顧名思義,它原產地就是新疆一帶,也就是玉門關以西。啥時候有的不清楚,反正宋代肯定有了,因為這些種子就是來湟州交易的回鶻人帶來的貨物。
在古代農作物種子也是一種比較值錢的財物,好種子價格很貴。當然了,這得是在大家都有信譽的年代里才會值錢,像后世一樣假種子遍地,那就(屁pì)錢也不值了。
西瓜宋朝也有,但中原地區沒有,西夏人少有種植,也是剛剛學會不久。但到了南宋時就比較普遍了,至少洪濤在廣州就吃過。據說是金人最先大面積種植的,然后傳入了南宋,成了大家消暑解渴的水果。
后世也有一說漢代就有,好像是在漢墓里發現了西瓜種子。但在北宋市面上,一年四季真見不到這種巨大的水果,皇宮里都沒有,民間應該就是沒有吧。也可能漢代有種植,但沒普及,后來隨著換代就把這種宮廷物種給斷代了,誰知道呢。
洪濤的西瓜種子是在溪羅撒上貢的西瓜里得到的,他只要找到點好玩意,沒見過的,就會送過來表示忠心,以免被斷了軍火供應,在這一點上他比次仁貢多明白多了。
經過一夏天的培育,兩種瓜的產量一般,但口感還湊合,也讓洪濤指定為在冬天種植的經濟作物。待到十月底就派人送一車回開封,給大舅哥嘗嘗鮮,也算是個稀罕物。
但一畝地西瓜少說少說也有一兩千斤,還剩下這么多干啥用呢?全分給大家嘗嘗鮮好像太奢侈。目前湟州還是窮,自己用錢的地方也多,干脆,還是給湟州打廣告用吧。不求能賣多少錢,當做湟州特產算個噱頭也成嘛。
六子在吃第一塊西瓜的時候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張開的嘴,就差喊出向我開炮了。這么奇怪的水果,看著就不像人間的玩意,神仙能吃的凡人不一定能吃。
“一貫錢一塊!”但是吃完兩塊之后,六子還想伸手去拿第三塊。這玩意水又多、味道又甜,還有紅燦燦的顏色,賣相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