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藍禮霍爾,一位憑借著“雷神”的漫畫超級英雄作品而橫空出世,英俊的外形和健碩的身材為他贏得了無數粉絲的喜愛;一位則在演技道路之上開創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儒雅的氣質和俊朗的面容儼然已經成為了好萊塢代表性的貴族演員。
兩位演員卻因為沸沸揚揚的“借用門”而形同陌路。
事實上,新聞事件爆發之后,克里斯的事業曾經陷入了短暫的低谷,但依靠著漫威影業關于出演雷神的一紙合同,他還是成功地及時止損,今年更是迎來了一個小小的爆發——
不僅僅是“雷神2”即將上映,同時還出演了朗霍華德執導的傳記電影“極速風/流”,商業和藝術兩個方面都開始打開局面。這也被認為是克里斯朝著頒獎季進發、打開戲路的一次重要嘗試。
換而言之,現在的克里斯已經在好萊塢逐漸站穩了腳跟,他所謀求的不僅僅只是一個超級英雄的偶像位置而已,還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由此可見,站在克里斯身后的國際創新管理公司,顯然還在期待著更多,布拉德皮特就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最佳模板。
國際創新管理公司,業內頂尖五大經紀公司之一,完全具備了與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分庭抗禮的能力,他們旗下不僅擁有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同時還有加盟不久的范迪塞爾。即使是面對藍禮橫掃千軍的強大聲勢,也無所畏懼。
但前提是,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他們也懶得主動挑起事端。尤其是過去這段時間,藍禮正在代表整個好萊塢的演員挑戰現有的片酬天花板,這對于所有演員和所有經紀公司都是有利的,國際創新管理公司自然不會內部拆臺。
所以,過去這段時間,藍禮和克里斯、藍禮和迪塞爾之間的相關新聞完全風平浪靜,似乎已經徹底銷聲匿跡了。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對于各大媒體記者來說,現在兩名演員的地位和能力都已經不再同一個檔次了,根本沒有必要再揪著那一點點陳年往事不放,反反復復地炒冷飯也沒有什么意思;最重要的是,兩名演員之間的交集著實不多,“地心引力”首映式之前,記者們就選擇了阿弗萊克,而不是克里斯。
但事實上,“克里斯VS藍禮”的對決在今年的年末顯然要密集多了。
“極速風/流”選擇了九月二十日上映,多倫多電影節結束之后就正式投入了頒獎季宣傳之中,第一周在五間院線點映,收獲了不俗的口碑之后,第二周就直接加館到兩千三百間,但可惜的是擴映成績卻不太理想,緊接著一周就遭遇了“地心引力”的強有力狙擊,第三周周末票房就暴跌百分之五十五,這對于藝術電影來說,幾乎就提前終結了頒獎季的進程。
緊接著,三周之后,十一月八日,“雷神2:黑暗世界”也即將在四千間院線舉行大規模公映,瞄準了感恩節檔期的家庭市場和粉絲市場,期待著能夠收獲佳績;但現在卻意外地面臨著“地心引力”大規模掃蕩市場潛力的爆發,今年的假期檔走勢也頓時變得無法捉摸起來。
客觀來說,“極速風/流”和“雷神2”這兩部作品都沒有與“地心引力”正面交鋒,票房之爭完全錯位開來,不能一概而論,但媒體們卻已經意興闌珊,寧愿哄抬炒作“阿弗萊克VS藍禮”的對決,也不愿意再討論那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了,這可以認為是進步,也可以認為是退步——就看到底是站在誰的位置上討論了。
如果媒體們得知藍禮和克里斯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之上的意外交鋒,那么他們可能會更加感興趣一些。
但遺憾的是,沒有如果。不知不覺中,藍禮和克里斯就已經徹底沒有任何牽扯與瓜葛,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除了前五名作品之外,位列本周票房排行榜第六名的作品也值得一提,正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自編自導自演的“唐璜”,這部作品果然是噱頭十足,引得了文藝青年們的蜂擁追捧,上周才正式舉行全面公映,本周累計票房就已經突破了一千六百萬美元!
作為參考的是,這部電影作品的投資成本僅僅只有三百萬。
十月第一周的北美電影市場落下了帷幕,出人意料的局面引發了一片嘩然聲,而“地心引力”則一枝獨秀地成為了絕對矚目焦點,人人都在討論著這部作品——不是夸張的形容,而是字面意義上的真實情況,每一個人都參與到了這一股討論熱潮之中,似乎現在還沒有聽說過這部作品的,那就徹底落后于時代浪潮了。
如此局面,甚至比今年暑期檔還要嘈雜。這絕對是2010年“盜夢空間”之后,引發熱議狂潮最為洶涌的一部作品了。
不過,當初的“盜夢空間”是因為燒腦,諸多夢境層次的環套設定與故事結尾的懸而不決,引爆了每一位觀眾的討論熱情;而這次的“地心引力”卻絕對不是如此。
相對簡單以至于有些薄弱的劇情,根本就沒有討論的空間,更何況,如果是“盜夢空間”這樣的燒腦作品,超出了普羅大眾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票房數據反而不容易創造更高的成績,那么,“地心引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環境和質感著實太過逼真了,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部關于太空的作品,那么,它到底有多么真實呢?難道,還要比與NASA合作完成拍攝的“阿波羅13號”所營造出來的失重現象更加真實嗎?
這無疑是最為火熱的問題。
人類對于太空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止過,即使沒有夢想過置身于太空的感受,但至少會好奇零重力的環境到底是什么模樣,更進一步,太空漫步又是什么感覺?還有,置身于太空之中欣賞到的地球又是一番什么模樣?星空呢?
“地心引力”現在就呈現出了這樣的一幅恢弘畫卷,在3D和IMAX的雙重加成之下,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切實地親身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那么,這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無數網友都展開了爭論,天文學愛好者們、物理學鉆研者們、理論知識王者們等等各式各樣的熱心網友都開始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來展開分析,看看電影之中哪些畫面是真實的、哪些細節又出錯了。
就好像當初“盜夢空間”一般,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專家。
第二,電影結尾是否具有隱喻?
事實上,這一個問題從威尼斯到多倫多再到紐約,幾乎每一次主創人員見面會都必然有觀眾開口詢問,因為藍禮所帶來的表演在阿方索的鏡頭呈現下,著實太過震撼了,那種情感激蕩完全無視了所有的五感,直接作用于靈魂之上,真正地感受到了從里到外的洗禮。
每一場放映結束之后,觀眾都按耐不住地起立鼓掌,就是這個原因!
但阿方索卡隆和藍禮霍爾卻從來不曾正面回應過,對此,藍禮是如此回答的。
“這部電影從構思到拍攝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之間溝通過許多次,我們始終在討論著,如何應該以最簡潔的方式來詮釋闡述一個關于生命本質的問題。從鏡頭構圖到表演細節,我們都在一點一點雕琢和調整。
當我們觀看到成品的時候,就意識到,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那么,剩下來的理解和閱讀就交給觀眾們,每一個人都必然有自己的觀影感受,你們可以隨意解讀。這也是我們在創作電影過程中所堅持的。”
正如藍禮所說,每一位觀眾都有自己的解讀。
有人認為,結局是在強調地心引力的重要性,人類終究還是屬于地球的;有人認為,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僅僅只是瑞恩死里逃生之后的喜悅而已;有人認為,電影正在暗示著瑞恩逃脫了宇宙太空的危機,卻依舊必須面對深山叢林的危機。
目前,社交網絡之上最為流行的一種觀點是:
整部電影在暗示著生命的起源,包括宇宙之中類似于子/宮的構圖也是如此,在電影最后,瑞恩更是詮釋了從浮游生物到爬行動物再到直立行走的過程,將生命的演變和進化過程呈現出來——人類必須依賴于地心引力而生存,卻又在不斷地抗拒地心引力。
進一步地,從生命進化的過程投射到內心升華的蛻變,瑞恩和艾利克斯兩個角色對于生命的理解也同樣是貫穿始終的核心內容,這無疑將哲學與信仰的理解又滲透到了故事之中,可以簡單地總結為——人到底為什么而生?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不過,此類觀點卻被許多普通觀眾吐槽“過度解讀”,他們認為這不過就是區區一部爆米花電影而已,內涵的龐大和深奧根本沒有那么夸張,比不上當初的“盜夢空間”和“黑暗騎士”,也比不上之前的“阿凡達”,這些只是在刻意追捧而已。
稱贊也好,反駁也罷,但可以肯定的是,討論狂潮還遠遠沒有結束,不知不覺中,“地心引力”正在成為一部現象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