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時間里,歐洲三大電影節都在積極主動地做出調整,希望能夠跟上時代腳步,威尼斯自然也不例外。
新世紀之后,威尼斯也嘗試敞開懷抱接納好萊塢電影——不止是藝術電影,還有星光熠熠的其他電影,畢竟好萊塢的強大影響力在歐洲也是無法忽視的,但因為意大利電影產業內部的強烈抗議和反對,沒有能夠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下去,間或間或地展開零星合作,可惜緣分斷斷續續地沒有能夠形成一個體系,影響力也就沒有能夠凝聚起來。
馬克穆勒擔任電影節主席的時候,他的公關能力和強大人脈無疑是令人肅然起敬的,這也使得威尼斯與亞洲電影完全緊密聯系起來,同時又與好萊塢拉近了距離;但恰恰也因為馬克穆勒的長袖善舞,他也最明白“權衡”的重要性,經常向國內的保守派、頑固派低頭妥協,尋求一個溫和的平衡點,這才使得威尼斯的藝術定位沒有能夠完全確立。
當阿爾貝托就任威尼斯電影節主席的時候,他們需要在混亂之中尋找清晰思路,其中,作為全球電影產業最大市場的美國,到底應該如何合作,這依舊是阿爾貝托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難題,而他所面臨的局面還要更加錯綜復雜。
此時整個“戛納系”風格氣候已成,好萊塢電影與戛納的親密關系已經無法斬斷,大部分優秀美國電影參加電影節的首選都是戛納,而威尼斯只能撿漏;隨后他們還需要面臨多倫多的正面沖擊,大多時候都只能在剩菜殘羹之中挑挑揀揀,著實沒有太多選擇余地,繼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同泥沼。
自從就任以來,阿爾貝托就在一點一點地嘗試著調整著。
2012年,三部美國電影入圍威尼斯主競賽,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大師”、泰倫斯馬力克的“通往仙境”和哈莫尼科林(haronykore)的“春假”,三部作品都受到了不俗贊譽,其中“大師”更是拿下了銀獅獎和最佳男演員獎。
2013年,五部美國電影入圍威尼斯主競賽,詹姆斯弗蘭科的“神之子”、埃羅爾莫里斯(errolorris)的“拉姆斯菲爾德自述”、大衛戈登格林的“喬”、凱莉雷查德(kellyrei插rdt)的“夜色行動”、彼得蘭德斯曼(peterndesan)的“帕克蘭醫院”。
其中,大衛戈登格林、凱莉雷查德都是獨立電影領域的出色導演,埃羅爾莫里斯則是紀錄片領域里的大腕,但彼得蘭德斯曼和詹姆斯弗蘭科都不曾在導演領域里交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是生手。
結果,五部作品的平均質量都遠遠低于預期,讓威尼斯飽受爭議——與同一年登陸戛納的“醉鄉民謠”、“唯愛永生”、“內布拉斯加”、“燭臺背后”比較起來,相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再加上最終金獅獎頒發給了意大利本土電影“羅馬環城高速”——這被譽為是千禧年以來威尼斯的最差金獅,更是讓威尼斯飽受爭議。
無論是意大利本土還是其他國家,所有媒體都在吐槽威尼斯為了討好好萊塢,又為了討好意大利,結果卻忘記了電影節的核心本質,終究還是需要以作品為本,優秀作品才是電影節不可動搖的靈魂,阿爾貝托試圖完成制衡卻落得了豬八戒照鏡子的下場
里外不是人。
其實,這不能責備阿爾貝托,他的位置也非常難做,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就是夾縫求生,任何一點點改革都面臨著無數意見的橫加干涉,內行外行的意見數不勝數,即使是長袖善舞的馬克穆勒也沒有能夠改變如此僵局——難怪人人都說意大利就是歐洲的華夏。
但是,經過兩年的磨合與摸索之后,阿爾貝托還是隱隱尋找出了一點點思路暫時不知道這是不是正確答案,可終究還是需要嘗試了才能夠知道結果,不是嗎?
好萊塢。
答案就是好萊塢。
威尼斯電影節的舉行時間與多倫多正面相撞,伴隨著多倫多的崛起,越來越多美國電影更加愿意在多倫多首映,然后就順勢展開頒獎季的公關運作;但多倫多的劣勢就在于,它沒有設立評審團的獎項,僅僅只是人民選擇獎,這對于頒獎季專業口碑的運作來說還是有所欠缺,這就是威尼斯的機會——
不管如何,威尼斯都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并且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不是嗎?
去年就是最佳范本“地心引力”選擇在威尼斯舉行了全球首映,就連戛納都嫉妒得不行,遺憾的是,這部作品卻沒有能夠參加主競賽單元,而后“羅馬環城高速”登頂金獅獎,卻讓更多媒體扼腕驚呼。
后來也證明了“地心引力”的強大影響力,從票房一路橫掃到獎項,即使最后遺憾地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過,卻依舊是2013年全球影響力最出色的作品。
假設,“地心引力”入圍了威尼斯主競賽,并且登頂了金獅獎,那么,這應該就足以成為“斷背山”登頂金獅獎之后的十年時間里,威尼斯最備受矚目的一屆盛會了關注有了,人氣有了,口碑也有了。
對于阿爾貝托來說,這是一道算術題,而且是一道并不困難的算術題。如果威尼斯電影節能夠真正成為頒獎季的起點,把好萊塢巨星們全部吸引過來,把奧斯卡系優秀作品吸引過來,那么——
優秀作品不是問題,人氣巨星也不是問題,短期之內就可以解決威尼斯的困境;并且,還能夠稍稍搶一搶戛納的風頭——戛納距離奧斯卡太遠了,從宣傳策略和討論熱度等角度來說,威尼斯更加適合頒獎季作品。
當然,這也需要冒風險冒著威尼斯成為“頒獎季后花園”的風險,多倫多成為好萊塢的后花園是理所當然,但威尼斯呢?
這是阿爾貝托需要作出的決策。另外,這還是阿爾貝托需要說服意大利業內專業人士們的關鍵環節——如何在意大利電影和美國電影之間尋求平衡,又如何利用美國電影制造話題進而吸引其他電影參賽,還如何在頒獎季電影之中尋找到威尼斯的位置,這所有的所有都是馬克穆勒當年沒有能夠解決的問題,現在阿爾貝托也同樣需要面對。
今天,專程前來新奧爾良探班,這關系著阿爾貝托的下一步計劃。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藍禮這一名演員而已,阿爾貝托完全沒有必要專程前往劇組拜訪,一對一的單獨電話邀約就已經誠意十足了;但阿爾貝托還希望通過藍禮這一個點,打開好萊塢獨立電影的戰略合作計劃
圣丹斯電影節和西西弗斯影業的傳聞,阿爾貝托有所耳聞;另外,藍禮與柏林電影節密切接觸的消息,阿爾貝托也有所了解;再加上藍禮對全球電影市場的強大影響力與號召力,這也就成為了決定性因素。
阿爾貝托此行就是專門為了邀請藍禮出席威尼斯電影節的,這對于整個電影節的未來規劃都至關重要。
稍稍有些意外的是,阿爾貝托與藍禮的短短碰面,靈感就無法遏制地迸發了出來,有些無法阻擋的意思——
如果藍禮能夠擔任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關注和人氣就無需贅言了,最重要的還是威尼斯的藝術定位。
過去這些年以來,藍禮挑選電影的眼光折射出他的藝術品位和專業素養,而世襲貴族的底蘊更是錦上添花,這使得藍禮在業內擁有了足夠的威望他的藝術賞析能力是值得認可的,勢必不少藝術創作者愿意和藍禮交流、切磋、爭執、辯論,這對于電影節氛圍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方面,這可以為電影節確定了一個藝術基調;另一方面,這還可以吸引更多作品愿意報名威尼斯。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壞,讓動蕩不安之中的威尼斯穩定下來——當然,藍禮也不是威尼斯的救世主,不可能輕而易舉就解決電影節的諸多頑疾;但至少,這可以為電影節提供一個方向、一盞明燈,讓阿爾貝托尋找到更多有效的解決辦法擁有一個開始。
評審團主席的位置,遠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柏林和戛納都是如此,同樣,威尼斯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意大利的情況著實太過錯綜復雜,馬克穆勒沒有能夠完成的事情,阿爾貝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盡管想法非常非常/誘/人,但終究,阿爾貝托還是冷靜了下來,暫時把腦海里臨時迸發出來的靈感收了起來,專注于自己的原本計劃
他還是需要避免操之過急,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先邀請藍禮參加主競賽單元,然后再一步一步增強藍禮與威尼斯之間的聯系,期待著未來能夠讓藍禮成為威尼斯的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并且點燃威尼斯與好萊塢電影之間的化學反應,步步為營地成長起來,真正地讓威尼斯在全球電影產業之中站穩腳跟。
雖然評審團主席的提案幾乎沒有可能,但邀請藍禮參加主競賽單元,這件事則沒有任何阻礙。全本書免費全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