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詭三國

第3679章解殺還殺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04-02  作者:馬月猴年
 
蔡氏私兵頂著氐人瘋狂反撲,一開始的時候還可以仗著出其不意的效果,造成了氐人的大量死傷,可是隨著氐人將兒子的到來,蔡氏私兵的傷亡就增加了。

雖然說蔡氏私兵穿著的盔甲比氐人好,但是畢竟沒有攜帶大量的戰盾和重甲。

那玩意實在是太顯眼了,偶爾幾個還可以接受,數量一多,肯定會引起警覺。

于是在氐人的噴箭和弓箭之下,蔡氏私兵就相對處于劣勢了。他們沒帶多少弓箭,現在連還擊都做不到。

氐人正面肉搏比較差,但是遠程弓箭還算不錯。這也是為什么氐人將可以用來守城的原因之一,但是現在原本要用來對付驃騎的弓箭,就輪到了蔡瑁等人享受了。

雙方在門洞之處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不時有人被箭射中,被槍刺中,被刀砍中,鮮血淋漓,噴灑四周,沾染得門洞都是通紅。

氐人的人數多,但是蔡瑁等人搶了門洞,這就使得氐人攻擊面受到了限制,一時半會也打不進去。

急切和憤怒的情緒驅動下,氐人將的兒子下達了開另外一個城門,試圖繞過去兩面夾擊蔡瑁。

蔡瑁手下的蔡氏私兵也算是不錯,可畢竟形勢對他們不利,在氐人的反撲之下,他們的傷亡迅速增加。

蔡瑁這才意識到,他的私兵,已經不像是當年那么強了……

或者說,現如今的戰爭烈度提升了!

早些年,蔡氏私兵一出,便是可以攆著荊州那些地方匪賊宗賊到處跑,雖然蔡氏偶爾也會扮演一下宗賊,甚至還可以和江東打得有來有回,無疑,在當時蔡氏私兵就是荊州第一檔的存在!

可是現在,蔡氏私兵的訓練,以及戰斗能力,大體上還是維持原來的等級,就難免有些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

如果沒有外援,僅憑蔡瑁他們,想要搞定房陵,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諸葛亮也沒想要讓蔡瑁死在房陵,只不過想要讓蔡瑁知道一些事情,所以在斥候回報說房陵城內城門大開,東山營地騷亂之后,就開始帶著兵卒往前了,走到了一半的時候,恰巧看見了氐人將的兒子又出了昏招,竟然將另外一個城門也打開了……

這一下簡直讓諸葛亮不知道要說些什么好,于是干脆揮揮手,讓沙摩柯帶著人自由發揮吧。

早就按捺不住的沙摩柯,從藏身處一躍而起,拔出戰刀,振臂大呼:殺!

沙摩柯帶著五百精銳士卒從山谷中魚貫而出,拔腿飛奔。

而諸葛亮帶著剩余的兵卒在后面策應。

沙摩柯帶著他的族人,沖殺在前,猶如狂奔的野馬,肆意張揚。

而且有意思的是,因為沙摩柯等人大多數都是披頭散發,所以當沙摩柯出現在房陵氐人眼中的時候,最開始這些氐人還以為是從什么其他地方來的友軍,直至沙摩柯等人沖到了他們的面前,手起刀落砍倒了數名氐人之后,這些氐人才明白過來,連忙示警。

鐺鐺鐺——

急促的示警銅鑼聲響起,正在門洞前攻擊蔡瑁等人的氐人就是一亂。

氐人將被殺,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打擊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又有從側翼沖出了新的敵人,這使得氐人立刻就有些慌亂起來。

而另外一邊,聽到了沙摩柯的吼叫聲,被困在門洞內的蔡瑁等人,便是立刻興奮起來,再次爆發出戰斗力,反壓上去,試圖將氐人擊退。

年輕的氐人統領一時之間驚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蔡瑁殺了房陵守將一個措手不及,但是蔡瑁沒有趁著這個機會控制下來,站穩腳跟反倒是讓氐人一頓反撲壓制住了,現在沙摩柯的突然殺出,打亂了氐人好不容易維持的局面,頓時就出現了嚴重的混亂。

戰爭,較量的最終還是將領的指揮能力和整體實力。

沙摩柯并不清楚諸葛亮的具體思路和戰術安排,但是要單論武力的話,這家伙簡直就可以是當下房陵戰場頂尖的存在了。

而且跟著沙摩柯出來的十幾二十名的族人,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悍勇之輩,各自都有一些拿手的武藝,沖入氐人陣列之中,簡直就像是群狼沖進了羊群之中。

氐人當中也有一些人試圖抵抗,但是根本擋不住沙摩柯的沖擊。

這些原計劃是要繞路襲擊蔡瑁身后的氐人紛紛轉身逃離,沙摩柯便是帶著人一路追殺,沖進了房陵城內。

氐人在輪番打擊之下,再也沒能翻起什么浪花來,隨著沙摩柯和蔡瑁匯合一處,房陵旋即告破。

蔡瑁在護衛保護之下,到了城中,見到了在街道上橫七豎八的尸體,和正在用尸體上的布料擦拭戰刀的沙摩柯等人,不由得心中有些打鼓起來。

蔡氏有自己的計劃。

他原本想要利用諸葛亮,或者是李典的兵力,來達成蔡氏在荊州的穩固,利益的持續,但是沒想到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圖,并沒有因為蔡氏的投誠就迫不及待的參與進來,反而要求蔡瑁交出投名狀。

而現在親眼見到沙摩柯等人的戰斗力,蔡瑁才對于自身的實力,有了一個重新的認知……

從這些人現身,到解決戰斗,充其量不過是一頓飯的功夫。

蔡氏私兵出其不意,還要打生打死,而這些家伙,雖然也是占了突襲的便宜,但是效率明顯比蔡氏私兵要強上數倍!

一時之間,蔡瑁心中七上八下。

他現在需要重新調整原本的計劃……

但是這也意味著蔡氏的比重,下降了!

在蔡瑁鬧心無比的時候,諸葛亮出現在街道之上,笑意盈盈,蔡叔,別來無恙乎?

蔡瑁見到是諸葛亮統領,心中剛冒出點喜意,然后就看見了一旁沙摩柯投來的冰冷眼神,頓時就心中一顫,上前拱手見禮,多謝孔明援手相救……我……真是一別經年啊……

諸葛亮和蔡瑁是認識的。

荊州之中,大部分的士族子弟,都是一個圈子內的,就像是潁川同樣一個士族圈子一樣。

諸葛上前幾步,扶起蔡瑁,臉上依舊是溫和笑容,蔡家叔叔,如今不是敘舊之時……不如一同先取了東山大營再說其他,如何?

蔡瑁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后向面前這個年齡小,輩分比他低的人,低下了頭,一切……都聽孔明吩咐就是……

河洛。

臨近雒陽。

斐潛召集了龐統張遼等人,軍前議事。

拿下河洛,是當下的首要軍事目標,但是很明顯,曹操想要利用河洛作為緩沖,換取更多的時間的策略也是擺在桌面上的陽謀。

指望輕易攻取雒陽,并不現實。

驃騎軍的下一步的攻擊策略,是收復雒陽,進而以河洛為前進基地,進攻中原。

在伊闕關和太谷關都已經在手的情況下,曹軍想要派遣援軍的路線,就剩下了轘轅關和汜水關,以及孟津,小平津。

這四個地方,相對雒陽比較近的,就是孟津,也是下一個驃騎軍的攻擊重點,而對于雒陽本城的進攻,則是會在掌控這些外圍關隘之后,才會展開攻擊。

孟津之地,由姜校尉領兵兩千攻之,馬步各半……

斐潛說道。

孟津不大,地形雖然沖要,但就像小平津一樣,是對大河以北進行防御的,所以在陸地上進攻孟津的難度并不高。

姜冏出列,領命。

斐潛的目光又落在了地圖的轘轅關上。

轘轅關為雒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沖。關隘設在鄂嶺坂上,是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盤旋,將去復還,故稱轘轅關。

文博,轘轅關地勢險要,宜智取之,若強奪之,難免損傷過重……斐潛對著朱靈說道,與汝一千步卒,五百騎兵,可有把握?

不是說斐潛不看重朱靈,而是在轘轅關之處,騎兵施展不開。在孟津,因為有可能遭受到小平津以及河內郡的兵卒偷襲,所以需要更多的騎兵進行偵查護衛。而在轘轅關,顯然步卒的重要性會比騎兵更大,而且人數多了,在山道上也施展不開,兵糧的負擔也更重。

朱靈也是昂然領命。

斐潛點了點頭。近期內驃騎軍的攻擊目標,就是孟津,小平津,以及轘轅關。如果說姜冏和朱靈的進展順利,那么在孟津和小平津,以及轘轅關都被切斷了之后,雒陽唯一的逃生路線,或是援軍路線,也就剩下了汜水關了,這也是圍三闕一的戰術策略。

在姜冏和朱靈領命下去之后,斐潛身邊就剩下了胖鳥和張遼。

相比較于姜冏和朱靈是執行戰術上,小規模地區的戰斗,龐統和張遼都需要以更高的層面來掌控整個戰役的走向,也是斐潛必須在戰前進行溝通和統一的重點工作。

我等取了河洛,斐潛的目光從龐統和張遼身上掃過,然后重新落在地圖上,可消弭山東鬩墻乎?

很明顯,曹操現在就是想要營造出中原不保的危機感,讓這些山東之人重新積聚在他曹氏的大旗之下,就像是上一次面對董卓一般。

只不過,這一次的盟主,肯定就是曹操無疑了。

龐統摸著下巴,山東心懷各異久已,難以合一。冀豫之間,多有爭斗,如我軍攻克河洛,殺進中原,正當其時也,冀豫未必來得及聯合一處……

斐潛點了點頭,不過,現如今進軍中原,必然要和當地鄉紳聯手,若是處理不當,必然尾大不掉,后期麻煩極多。

斐潛之前和龐統略微統計了一下,想要進軍中原之后,要穩固地方,至少要調三萬人左右補充到鄉野之中去,而且隨著地盤擴大,這些基層小吏的數量還會更多。

目前,守山學宮和青龍寺大考,每年也不過是千余名學子……斐潛微微嘆息了一下,若是急之,人所不足,必需與山東鄉紳妥協……若緩之,中原各族則聚之,為曹氏所用……不止如此,此刻進攻中原,必然使得中原糧產驟減……等得秋獲,民不得食,必生怨恨……

龐統轉頭看了張遼一眼,然后說道:主公所言,切中要害。此戰雒陽,易也,得進中原,亦非難事,唯駐守之,三年五載而不亂,方為難事。

錢財不可能憑空而生。所有的財富都是由人類的勞動創造而來,而統治階級通過剝削底層民眾的剩余價值,獲得賦稅,攝取財富。這一點,古今中外都一樣,關鍵是攝取的這些財富,被用在了什么地方,又是如何使用的。

張遼在一旁聽著,并沒有貿然插話。

他原先還不太清楚為什么斐潛要說這些,畢竟之前大概也說過一遍了,但是看到了龐統的眼神,張遼就明白這些事情大概率是斐潛特意再次解釋給他聽的,畢竟軍事行動需要張遼在前線指揮,而一旦前線的軍事指揮和后勤的民政保障相互配合不起來,產生脫節的時候,雙方的立場相互不同,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矛盾。

就像是白起和秦王。

如今的局面,確實是很像當年秦國出函谷,而斐潛顯然不愿意重新去踩當年秦王的坑,因此特意在軍事會議上與龐統一起,和張遼推心置腹的商議,闡述清楚現在的局勢以及將來面對的困難,也就是相當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白起與秦王矛盾的權力政治本質,是軍功集團與王權的結構性沖突。

白起作為秦國軍功爵制下崛起的典型代表,其個人威望已形成獨立于王權的軍事權威體系。據《戰國策》記載,白起一生斬首敵軍逾百萬,這種人屠形象在秦國的民間形成的崇拜心理,已構成對秦王法理權威的結構性威脅。而且因為這種威脅,導致了白起在邯鄲戰役前,白起多次以天時不利、諸侯救兵將至為由拒絕出征,表面是軍事判斷分歧,實際上是白起對戰爭決策權的爭奪。這種軍事判斷權與君主最終決策權的沖突,也是在中央集權化的進程之中的必然矛盾。

但是斐潛和秦王一樣,都需要一個絕對服從的,有別于大漢舊式系統的,全新的軍事將領層級,新的軍功勛爵階層。

就像是資本主義必定會走向無底線的貪婪剝削一樣,軍功勛爵階層也是必然會走向無底線的戰爭和繼續擴大戰爭。

歷史上對付這種無底線的擴大戰爭,文臣想出的辦法就是抑武,將那些軍功勛爵的后代像是養豬一樣的養廢掉,自然也就解決了隱患,而且還不用讓皇帝親自動手,像是搞死白起一樣引起軍方震動,以至于秦朝后期軍將漸漸和朝廷離心。

斐潛之所以選擇讓張遼來充當這一次進軍中原的統帥,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比張遼更猛,或是比張遼名頭更大的武將來,就是因為張遼比其他的武將有更多的優勢。

一方面張遼和斐潛認識的時間較長,雖然還不至于是什么刎頸之交,但是至少相互之間會少一些猜忌和懷疑,像是現在斐潛和龐統旁敲側擊的告訴張遼要控制戰爭的節奏,也不會讓張遼覺得是斐潛和龐統是在限制他的軍權。

另外一方面,就是張遼相比較其他的武將,更偏向于儒將,愿意讀書,也愿意去了解在軍事之外的一些事情……

這就很好,也很難得。

畢竟大多數的武將,一上戰場就是殺殺殺,然后丟下一堆的爛攤子給后續的文官來處理。文官處理得好,那是文官應該做的,處理不好出問題了,也是文官能力的問題。

就像是當年秦國動員15歲以上男子參戰的記載,已經暴露出了秦國耕戰體系下人力資源的臨界點。邯鄲之戰所消耗的糧草相當于秦國三年儲備,這種超負荷運轉預示秦國的民政制度已達極限,但是白起拒絕作戰的理由并不是在秦國之內,甚至根本就不提這些嚴重的民政問題,上了戰陣就是要這個那個,搞得秦王又不能不給,甚至還沒上戰場,就要和秦王談條件……

而且白起坑殺趙卒,雖獲戰術成功,但也是導致六國合縱抗秦的催化劑。

這種軍事思維主導下的決策,暴露了秦國尚未建立戰后政治整合能力的短板。斐潛當然不愿意見到這種局面產生,但是前線的軍校掌控,臨時的戰場紀律等等,又是在張遼手里。

在雒陽這里,斐潛還能在現場控制,但是一旦進入中原地區,斐潛就肯定無法每一場大戰都在場,再加上斐潛也恢復了類似秦朝的計首授爵的激勵機制,在客觀上也有促進大規模殺俘的可能性。

這就需要前線指揮將領有足夠的清醒,否則以山東當下的人口密度,別說四十萬了,真要是大開殺戒,翻十倍都擋不住!

白起的這種問題,揭示了職業軍官集團與文官政府的矛盾原型,這種文武之間的沖突,在后續的封建王朝的軍事體系中依然存在,而且大多數時候,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沒做好政治管控的平衡。

斐潛看著張遼,文遠,可有不解之處?當直言之。

龐統也在一旁,看著張遼。

相比較于簡單對于姜冏和朱靈的任務式的指令,在張遼這里就要復雜得多,這將關系到后續整個大戰略的展開,不由得斐潛和龐統不慎重。

畢竟戰爭的巨輪一旦推動起來,有時候就不是一兩個人所能控制得住的了……

請:m.llskw.org

上一章  |  詭三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詭三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