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南城,原本在這里生活的百姓民眾,比起大漢其他的山東地區的百姓來說,要優厚寬裕不少。
畢竟算是丞相腳下,多少也吃過兩代紅利。
一代是袁紹。
最初開始大建設鄴城的時候,就從其他區域郡縣之中調取了不少金銀財貨。
一代是曹操。
曹操再次興建三臺的時候,同樣也使得這里的物資比較的充裕。
可是現在,在驃騎軍圍城以及曹氏嚴苛管制之下,鄴城南城之地,漸漸地變成一個巨大的牢籠,內外煎烤,上演著一幕幕令人窒息的生存圖景。
饑餓侵蝕著南城的每一個角落,將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與最深刻的悲哀赤裸裸地暴露出來。
在這一片彌漫著絕望的城池之中,有人在沉默當中死亡,也有人試圖打破這絕望,只不過……
在城南最破敗的角落里,老鰥夫孫瘸子蜷縮在那間四面透風的土坯房內。
他的生命仿佛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連呼吸都變得微弱而費力。
曾經,他也是一個健壯的農夫,在土地上揮灑汗水,供養著一家老小。
然而連年的戰亂、沉重的賦稅,先后奪走了他的兒子、妻子,最后連那幾分薄田也被豪強兼并。如今,他像一截枯木,被遺棄在這座孤城的角落。
饑餓感早已從最初的尖銳疼痛變成了持續的麻木。
他的世界縮小到了這間破屋,縮小到了如何找到下一口食物的執著念想。
昨夜隔壁王家傳來的異常響動,他不是沒有聽見,但那又怎樣呢?
哭嚎,已經無人會有半點的觸動。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憐憫和同情,無疑是一種奢侈品。
孫瘸子的全部認知,都禁錮在活著二字之中。
什么忠君愛國,什么王朝更迭,對他而言,都比不上墻角那窩剛剛被發現,被他用顫抖的手悉數捉住吞下的螞蟻來得真實。
螞蟻的味道,一言難盡。
混雜了塵土之后,蟻酸和土腥更是令人作嘔。
可是孫瘸子卻吃得很開心,甚至是很小心,他一點點的沾起螞蟻,然后送進嘴里……
外界的紛亂現在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他眼前只有這一窩的螞蟻。
哦,還有些螞蟻蛋。
酸啊……
酸的疼。
然后讓他才能覺得自己還活著。
偶爾,他會想起年輕的自己曾經在田埂上哼唱的小調,想起未去世之前妻子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想起兒子第一次學會走路時的蹣跚模樣,但是這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記得這些事情多久。
似乎有人敲他的門,但是孫瘸子卻沒有應答。
他活著……
為了活著,而活著。
敲孫瘸子門的,是前鐵匠鋪的學徒黑娃。
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著使不完的力氣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他曾在鐵匠鋪里揮汗如雨,夢想著有一天能開一間自己的鋪子,娶個賢惠的媳婦,生幾個胖娃娃。然而戰爭的陰影籠罩了一切,鐵匠鋪關門,鐵匠被抓走,不知所終,而他被征發去修筑工事,一天的勞作下來,換得只是兩塊麥麩黑餅。
年輕的身體對饑餓的感受更為敏銳和痛苦。
當寫著活路的紙張碎片,經由幾個膽大的年輕人悄悄傳閱時,黑娃是其中最激動的一個。那些簡單的圖畫和直白的文字,像是一道閃電,劈開了他心中積壓已久的黑暗。
與其在這里活活餓死,不如拼他個魚死網破!黑娃在幾個要好的伙伴中間,壓著嗓子低吼,眼睛因為饑餓和激動而布滿血絲,坊正家里肯定還有存糧,搶了他的,打開坊門,總能找到活路!
坊門?
沒錯,不知道是周章畫的不夠明確,還是說黑娃的視野范圍只有坊門,反正黑娃覺得那活路就是去砸坊正家的門。
這是一個錯誤,可黑娃等人覺得沒錯。
砸開了坊正家門,就搶吃的!
吃的!
餓得眼冒綠光的黑娃覺得這個計劃很好!
至于搶到糧食后如何分配,打開坊門后如何應對官軍的反撲,驃騎軍是否會接納他們,這些更為復雜的問題,全然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
不是黑娃他不考慮,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去想。
他原先最擅長的就是掄大錘。
現在,只不過是改了一下大錘的方向而已。
孫瘸子不在……黑娃聽屋內沒回應,便對著身邊的同伴說道,可能死了吧……
同伴沒有什么太多的表示,只是哦了一聲,下一個找誰?
他們本能的開始聯絡,并不是他們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而是他們為了壯膽。
走,走,黑娃也不知道,他擺著手,往前走……等等,繞過去,這家不能叫……我們繞過去……
三五人繞過了前方一處相對體面的院落。
在南城之中,能有這樣相對體面的院落,是很難得的。
在這個院落中,里正趙德柱依然努力維持著他的尊嚴。
他曾是曹氏政權最基層的代言人,負責催繳賦稅、傳達政令,自詡為朝廷的人。
即便如今困守愁城,家中存糧早已告罄,他依然固執地穿著那件象征身份的長衫,若是遇到對于現狀不滿的鄰居,便是大聲呵斥。
休得胡言亂語!世子與陳使君自有安排!
我等深受國恩,當與鄴城共存亡!
驃騎軍殘暴不仁,若是城破,你我皆死無葬身之地!
趙里正聲嘶力竭。
他所展現的忠誠,并非虛偽作態,而是長期作為舊秩序基層代言人所形成的路徑依賴和身份認同。
他無法想象脫離這個體系后的生活,他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他寧愿在這個即將沉沒的破船上守著忠義的牌坊,也不愿跳入未知的,可能充滿風險的,至少是在他心中覺得是如此的洪流之中。
他的行為是維護他認知中的秩序,維護他殘存的社會身份和心理優越感,哪怕是他明知道有些不對。
他的兒子趙小柱,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對此早已忍無可忍。爹!您睜開眼睛看看吧!北城的老爺們歌舞升平,我們在這里餓得前胸貼后背,這就是您說的「國恩」嗎?
少年激動地反駁,卻被趙里長一個耳光扇在臉上。
逆子!你懂什么?!趙里長氣得渾身發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是人人都像你這般想法,這世道豈不是要亂套?!
少年憤怒的甩門而出。
你滾!滾出去就別回來!趙里長跳著腳叫罵。
滾就滾!少年郎氣哼哼,發誓絕不回頭。
但是沖出了院門之后,走到了街道上,少年郎走著走著,然后就感覺到了有些不對勁。
原先少年郎也經常到街道上閑逛,可是他發現現在這街道……
似乎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少年郎下意識的就想要往回走,可是他放不下自己的尊嚴,覺得這么回去了,好生沒有面子,便是硬著頭皮往前走。
走走停停,拐過巷口之時,少年郎忽然看見了在巷子里面有幾人蹲在一處,不知道在嘀咕著什么,看見他走過來的時候,便是紛紛盯上了他!
那是什么眼神?!
少年郎頓時感覺有些心慌,就感覺像是被狼盯著,心不由得撲通撲通跳了起來。
抓住他!
少年郎正準備往回縮,頓時就有人吼道。
少年郎急急想要跑,哪里能逃得過,才跑出沒多遠,就被從巷子里面撲出來的人按倒在地!
嘿嘿……這肉嫩啊……
放開我!你們要干什么?!
少年郎掙扎著,然后他聽見一旁有人在爭執。
抓他干什么?
你不是說要砸里正的門么?這是里正小子!有他在還怕里正不開門?
不是里正,是坊正!
啊?都一樣啦,都是正!哪個正不是正?
這怎么能一樣?
行了!反正都抓了!先砸里正,再砸坊正!都砸了!
一群人轟然,對!都砸了!砸了!搶糧!搶吃的!
隨著呼喝之聲,三三五五的人匯集起來,雖然多少都是面黃肌瘦,但是眼眸之中燃燒的光火,卻像是點燃了什么……
然而,這看似洶涌的人潮,卻是一盤散沙。
黑娃和他最初的伙伴們,目標相對明確——
沖擊坊正管理的那個小型儲備倉。
但更多的人加入之后,根本不在乎什么目標。
他們看到兵卒和坊丁被打倒,看到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小吏倉皇逃竄,長期被壓抑的破壞欲和掠奪本能瞬間釋放。
搶啊!坊正家有糧!
里正家肯定有吃的!
那邊鋪子門被砸開了!大伙兒快去!
各種混亂的、互相矛盾的呼喊聲此起彼伏。
人群像無頭的蒼蠅,瞬間分流。
一部分跟著黑娃沖向坊正家那小小的倉房,更多的人則砸開附近任何他們認為可能藏有食物或財物的房屋、店鋪。
在這場混亂中,不同的人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
張老倌,一個老實巴交的佃戶,原本跟著人群出來,只是想找點吃的。但看到眼前這混亂搶劫的景象,他嚇得縮在墻角,不敢動彈。他一輩子安分守己,連別人田里的一粒糧食都不敢拿,如今看著這公然搶劫的場面,內心充滿了恐懼與矛盾。
這……這造孽啊……
他喃喃自語,既不敢參與搶劫,也不敢回家,只是茫然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幾個無賴則趁機沖進一家早已關門的雜貨鋪,不是為了找吃的,而是搶奪任何看似值錢的東西。他們與同樣進來搜尋食物的人發生沖突,店鋪內頓時一片狼藉。
滾開!這是老子先看上的!一個地痞揮舞著手中的木棒,惡狠狠地吼道。
一個中年漢子搶到了半袋不知名的豆子,死死抱在懷里,不顧一切地往家跑。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趕緊藏起來喂飽自己餓得直哭的孩子。
什么打開坊門,什么迎接王師,早已拋到九霄云外。
在生存的本能面前,任何遠大的目標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黑娃帶著人好不容易砸開了坊正家倉房的門,當有人看見里面的糧食的時候,爭奪瞬間爆發,比之前更加激烈和丑陋。
別搶!按人頭分!我們要留著力氣打開坊門!
黑娃試圖維持秩序,聲嘶力竭地呼喊。但他的聲音很快就被瘋狂的爭搶聲淹沒了。
有人為了多抓一把米,被推倒在地,遭到踐踏。
有人剛剛搶到一點,就被更多人圍住搶奪……
有人狂笑,有人哀嚎。
這場混亂的、目標渙散的騷動,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一直密切監視著南城動向的陳群,在接到確切的報告后,臉上沒有任何意外,只有一絲果然如此的冷漠。他太了解這些他眼中的愚民了。
在他的政治智慧中,這樣的暴動不足為懼,因為缺乏組織的民眾永遠成不了氣候。
傳令,陳群的指令清晰,并且冷酷,調北城戍衛甲隊封鎖南北城通道!乙隊、丙隊分兩路進入騷亂坊市,驅散人群,不必留手!弓弩手占據坊墻制高點,射殺任何沖擊軍陣或試圖攀爬坊墻者!令各坊坊正、里長,立刻帶領坊丁,出面彈壓本坊!凡有異動,格殺勿論!
陳群根本不需要與整個南城的民眾為敵,他只需要對付那一盤散沙中,少數幾個稍微突出和混亂的群體。
曹軍兵卒在陳群號令之下,目標明確,結成陣型,如同燒紅的刀子切入凝固的豬油,輕易地分割開混亂的人群。
鎮壓過程展現出驚人的效率。
至少比曹軍兵卒對抗驃騎軍要強不少……
對于大多數只顧埋頭搶劫或驚慌逃竄的民眾,曹軍并不理會,而是精準地撲向那些還在試圖組織抵抗者,以及搶劫行為最混亂的區域。
黑娃揮舞著頂門杠,還想召集人抵抗,一支弩箭射穿了他的大腿,他慘叫一聲倒地,立刻被如狼似虎的兵士按住捆縛。
幾個搶紅了眼的地痞,在曹軍的刀鋒下,毫無還手之力,瞬間被砍翻。
失去了黑娃這種不像什么領導的領導,人群就更加混亂,像受驚的羊群一樣四散奔逃,互相踐踏。
張老倌在混亂中被推倒在地,好幾只腳從他身上踩過,他痛苦地蜷縮著,抱著頭縮在巷子墻角,直到曹軍兵卒呼喝著的聲音遠去,才敢慢慢爬起來,一瘸一拐地逃回家中。
不到一個時辰,主要街道上的反抗就被撲滅。
黑娃等十幾個被認定為首惡的人被當場砍殺,頭顱被挑起懸掛在坊門上。
數十個趁亂搶劫的人被就地處決或逮捕。
大多數參與騷亂的民眾,則在一片恐慌中逃回各自家中,緊鎖房門,瑟瑟發抖,留下的只有滿地的狼藉,橫七豎八的尸體。
陳群甚至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血洗,因為他知道沒必要。
這些底層民眾,缺乏持久反抗的意志和能力,一次果斷而殘酷的打擊,就足以讓他們重新縮回恐懼的殼里。
騷亂被鎮壓了,南城再次恢復了那種死寂的秩序。
然而,有些東西已經悄然改變。
孫瘸子依舊蜷縮在角落里,但在餓得恍惚間,他似乎聽到隔壁王家那個瘋癲了的家伙,在深夜發出不似人聲的嚎哭。
那哭聲凄厲而絕望。
張老倌回到家里,看著空蕩蕩的米缸和餓得奄奄一息的孫子,老淚縱橫。他一生信奉的安分守己。在這一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他第一次開始懷疑,這樣的順從究竟能換來什么。
而在某個陰暗的角落,一片沾染了黑娃鮮血的、寫著活路字樣的桑皮紙,被一個默默收尸的民夫,偷偷藏在身上。
那模糊的字跡在血與泥的浸染下,依然隱約可辨。
火種還在,但下一次爆發會如何?
是否會因為這一次的失敗而變得更加絕望和暴烈?
還是會吸取教訓,孕育出新的、更具組織性的力量?
沒有人知道。
這是一場悲劇。
史書之中,即便是是會提及,也不過是寥寥幾字,黑墨一行。
比如潁川鐵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九郡。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逐捕,以軍興從事,皆伏辜。
又如青、徐盜賊張步等保據故地,帝遣建威大將軍耿弇討破之。
大漢三四百年期間,大大小小的暴動,是記載在史書之中的,就超過了百次。
就僅僅是漢靈帝期間,建寧三年,濟南農民起義。
熹平元年,會稽許生起義。
光和三年,蒼梧、桂陽農民起義。
最后才是中平元年,巨鹿張角領導黃巾大起義……
爆發之前,他們在乎么?
爆發之后,他們在乎么?
這又是為什么?
鄴城南城所面臨的苦難,僅僅是饑餓和死亡?
封建制度下底層民眾因長期被剝奪知識、被固化階層、被分散經營而導致的集體性無力與渙散的問題,有那一本的史書會特意闡述?
他們可以被逼到絕境,可以爆發出巨大的破壞能量,卻很難將這能量匯聚成改變命運的洪流。
他們的反抗,往往以自毀和失敗告終,而鎮壓者,則一次次利用他們的這些弱點,維系著搖搖欲墜的統治。
夜幕再次降臨,南城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偶爾傳來的巡夜兵卒的腳步聲,和某些角落里壓抑的啜泣聲,提醒著人們這里還存在著生命。
在這表面的平靜之下,絕望在蔓延,仇恨在滋長,那陰燃的火種,正在等待下一個風口。
只是,誰也不清楚,下一次的爆發,究竟是會有序的奔涌,還是依舊混亂的噴濺。
1秒:m.biqud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