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起來了?”
唐宓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看著李壽,“當著圣人的面兒,就在大朝會上?”
一群老中青男人,居然在那么嚴肅的場合打成了一鍋粥?
李壽見唐宓瞪大眼睛、小嘴兒微張的樣子很是可愛,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她比水豆腐還要細嫩的臉頰,笑道:“是啊,就在大朝會上、當著圣人的面兒,一群人打在了一起。”
“到底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會打起來?”唐宓被激發了好奇心,捉住李壽的袖子連連追問。
“兵部主事唐修提出,盧、霍、方、牛等幾家,前朝時就開始崛起,與先帝一道開創大梁盛世,富貴延綿,家風清正,可為世家。”
李壽扶著唐宓來到榻前坐下,細細的跟她講道:“顧相斥他胡言,鄭相罵他不懂規矩,李相更是一口唾沫啐在了唐主事的臉上——”
唐宓蹙了蹙眉頭,心道這個李鴻錦好歹也是世家出身的讀書人,怎的恁般粗鄙?
李壽仿佛聽到了唐宓的心里話,搖了搖頭,“在世家們眼中,唐主事亂了規矩,儼然成為世家‘叛徒’,就算是顧相和鄭相啐他,都不足為奇。”
在絕對的利益面前,禮儀又算得了什么。
這不,為了世家排行,一群平日里最注重儀表、風度的朝臣們比市井潑婦還要潑辣,對罵、對打、互相揭短,硬是把朝堂鬧成了菜市場。
唐宓想了想,倒也能很快理解。
李壽見狀,便接著說道:“唐主事雖世家出身,卻混跡軍伍多年,早就養成了直爽、火爆的脾氣。”
當兵的人嘛,最是快意恩仇。別人都啐到自己臉上了,他若是還能忍,那就不是軍漢,而是賴漢了。
唐宓自家就是武將出身,結合了一下王鼎、王鼐的性情,她很能想象唐修被一群文臣圍攻后的暴怒。
“所以,唐主事跟幾位相公打了起來?”
李壽搖搖頭,“唐主事性格暴躁了些,卻也不是全然喪失理智,沒有搶先動手,而是與幾位相公據理力爭,言明‘時移世易’,過去的規矩在現在已經不合適了,世家應該補充進新鮮的血液,而不是固守自封。”
唐宓挑眉,她聽出來了,李壽的語氣中對這位唐主事充滿了贊同。
“顧相的族侄顧封,現任禮部郎中,年輕氣盛,骨子里最是看重姓氏,自是聽不得唐主事這番話,他趁著幾位相公圍著唐主事喝罵,一拳揮了上去。”李壽繼續講述,臉上帶著些許的慘不忍睹。
嘖嘖,好好的唐主事,一下子就變成了烏眼青。
唐宓聽了李壽的描述,也不禁吸了口冷氣,真心替唐主事覺得疼啊。
“顧封一招得手,還欲再揮拳,卻被反應過來的唐修一腳踹翻,”
李壽邊說邊搖頭,“李相見了,大喝‘唐小兒、好無禮’,揮起手里的芴板便朝唐修頭上砸去,兵部尚書、魏國公牛老將軍見狀,也沖了上來,幫唐修抵擋……”
李壽攤了攤手,“就這樣,朝堂上打成了一鍋粥。”
芴板亂飛,官帽都打掉了,待圣人看足了戲,命禁衛將朝臣們拉開時,光滑可鑒的地板上居然還有好幾只朝靴。
那場面,李壽看了都有些無語。
唐宓就更不用說了,她實在想象不出那樣的畫面。
“圣人怎么說?”朝臣都打起來了,皇帝不得不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啊。
“圣人說,繼續討論。”李壽涼涼的說道。
作為圣人的親外甥,李壽當然明白阿舅的想法。圣人致力于削弱世家,眼見有打破世家壟斷、往里摻沙子的機會,豈有放過的道理?
圣人說是“討論”,其實不過是給勛貴們發力的機會。
世家又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興盛的,也有衰敗的,勛貴們只需找一些家道敗落、生計艱難的小世家為他們發聲即可。
左右靠戰爭起家的勛貴們最不缺錢,缺的只是好聽的姓氏!
錢若不行,不是還有推薦入仕、提拔重用這個法寶嘛。
唐修為何寧肯背負“叛徒”的罵名,也要為勛貴搖旗吶喊嗎?
還不是老將軍們給出的條件足夠吸引人?
這不,唐修臉上的烏眼青還沒好,他便由從六品的兵部主事升到了從五品的兵部郎中,仕途一片大好哇。
小世家們雖然在世家排行中等級較低,影響也不如大世家那般大,但勝在人多啊。
一個家族發聲沒什么,但接連好幾個家族都幫著勛貴吆喝,這、這就有些麻煩。
顧琰等幾位權臣見此情況,又急又氣——
急的是形勢漸漸不受自己控制,世家的隊列中極有可能被塞入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氣的是世家中竟有這么多“叛徒”,為了蠅頭小利就犧牲世家的集體利益,丟盡了世家的顏面,真真可恨又可憐!
情急之下,顧琰等開始尋找同盟,然后朝那些小世家試壓。
這一日,鄭文淵便找上了李祐堂。
李祐堂早就跟老祖宗和李壽商量過了,這場世家與勛貴的大亂戰,他們李家還是不參與為好。
因為跟那幾位世家出身的宰相不同,李家其實也在“衰敗”的家族當中,相較于一味講究姓氏,他們更在意實際的利益。
李祐堂作為第一個提出將鄭氏列入氏族志甲等的人,已經被圣人用朱砂記在了屏風上。
唔,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啊,圣人為了提醒自己,將一些令自己滿意和厭惡的人都記在了身后的屏風上。
滿意的用朱砂,不滿意的用墨。
圣人主政十五六年,屏風上已經密密麻麻的記了不少人名。
李壽眼睛好使,硬是在一堆紅色的人名中找到了自家阿翁的名諱。
聽了李壽的回稟,李祐堂無比興奮,他雖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當官也當不了幾年。
可作為一個傳統士大夫,誰沒做過指點江山的夢?
嘗到了好處,在鄭文淵上門來拜訪,請求李祐堂“結盟”的時候,李祐堂委婉的拒絕了。
鄭文淵拂袖而去。
但幾位宰相再生氣,也抵擋不住勛貴加入世家的步伐。
半月后,《氏族志》頒行天下,鄭氏皇族以及幾位勛貴悉數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