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不光有猜燈謎的,還有許多小攤,賣著絹花脂粉這些姑娘家的小玩意,以及在元宵節才會出售的各種精巧漂亮面具。
在這一日,姑娘們出門,除了戴帷帽之外,還可以帶面具。比起帷帽來,面具就要方便許多。所以哪怕買來只能戴上這么一夜,也會買來帶著玩。
幾人便一邊逛一邊走,走到了盡頭處,每個人手上都拿滿了東西。
方錦書將帷帽換成了一張胭脂色面具。面具眼眶狹長,兩邊的眼角處各用點漆的手法勾了半朵粉白色的芍藥,妖嬈又嫵媚。
鞏文覺手里拿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匣子,只要是方錦暉多看一眼的,他盡都買了來。眼看遠行在即,怎能不多討佳人歡心?
方錦暉有些嗔怪,心頭卻充滿了歡喜。帶著笑意的眼眸藏在寶藍色的面具后面,看著鞏文覺,心頭甜滋滋的。
有了面具的遮擋,她總算可以大大方方地看著他了。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匯,如膠似漆。分別在即,越發珍惜當下的美妙時光。
鞏佳戴著一張嫩黃色面具,手里還提了一盞玉兔燈,蹦蹦跳跳地張望著四周。
在一眾少年男女的后面不遠處,一名帶著月白色面具的女子看了眼身側的儒雅男子,道:“老爺,你也不管管他們。”
方孰玉笑了笑,道:“誰沒個年輕的時候?都是有分寸的,由著他們去。”
司嵐笙嗔道:“你的心,也太大了些。”
“走,你跟我來。”接著寬袍大袖的掩護,方孰玉握住司嵐笙的手,牽著她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等等!”司嵐笙指著方錦書等人前進的方向,道:“難道,就不理會他們了么?沒碰上也就罷了,這都碰上了……”
“就當沒看見。”方孰玉的眼神中滿是寵溺,伸出手隔空點了點她的鼻尖,道:“難得出來一趟,操那么多心做什么。”
自打爭到御前制詔的名額之后,他忙于朝堂事務,回家的時間少。
在家里,既要給方老夫人請安,還要跟父親方穆商議政事。汪姨娘那里,畢竟有一雙兒女在,隔三差五地他總要去坐坐,過問一下。
這么一來,分到司嵐笙這里的時間,就更少了。
雖然司嵐笙從來就沒有埋怨過他一句,仍然盡心盡力地操持內宅事務。但方孰玉自己心頭有愧,尤其是前段時間想起了塵封的往事之后,越發覺得對司嵐笙不公平。
所以,這一個元宵佳節,他才想要補償一二。
司嵐笙在面具下的臉龐一紅,低低地應了一聲。今夜的他,是這樣溫柔,令她心跳加速,恍惚又回到了二八少女時,那第一眼的青澀愛戀之中。
她抬頭看了他一眼,身邊的男人早已不是當年的少年模樣。風霜染上了他的鬢角,笑容里是成熟男子才有的滄桑與通透。
這樣的男子,怎么由得她不愛?
對于在他們身后發生的事情,方錦書等人并不知曉。他們已經走到了街口處,馬上就要和鞏文覺兄妹分手。
方錦書拉了方梓泉站在一側,看著依依惜別的兩人,心頭泛起笑意。大姐姐,這一生你能覓得良人,就不枉我重活這一世。
再有說不完的話,也到了該分離的時候。
方錦暉最后看了一眼鞏文覺,轉身離去。鞏佳清脆的聲音傳來:“暉姐姐,回頭我下帖子請你來玩呀!”
方錦暉笑著應了,向方錦書走去。
三人到了方家預定好的酒樓中坐下,還未到約定好的時辰。
白氏帶著方梓南、方梓益、方錦菊三人已經到了。方梓南的身子較弱,看看熱鬧也就是了,白氏怕他吃不消,便略略逛了一圈就來坐著。
方錦菊坐在那里,滿心的不高興。好不容易出來玩一次,還沒盡興就被拘在這里,陪著那個藥罐子弟弟。
窗戶處趴著方梓南,兩眼亮晶晶地看著樓下的熱鬧。對很少出門的他來說,今夜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方梓益照例悶不吭聲地坐在一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進了房中,方錦書三人先是給白氏見了禮,再將手里買的那些小玩意都分給白氏的三個子女。方錦菊得了一盞小巧的蝴蝶燈籠,心情總算是好了些。
外面熱鬧,方家等人所在的二樓還算清凈。
方梓泉讓小二加了茶水糕點,眾人一邊說著話,一邊等著尤氏。
正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來了好些人,往他們隔壁的房間去了。他們吵吵嚷嚷地,顯然是喝得有些多了。
這樣的情形,在今夜處處都是。
好些人都約了不同的朋友,先在一個地方飲酒作樂,再奔赴下一處吟詩作對。連著赴幾場邀約,乃是常事。
一年到頭,難得如此狂歡一夜,每個人都不想錯過機會。
方梓泉側耳一聽,卻是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他笑道:“伍兄在隔壁,我去打個招呼就回來。”
伍勁松在今夜喝得有些多了,所幸他酒量好,神智仍然清醒的很。見方梓泉到了,便笑著替眾人引見。
這其中的人,有些方梓泉認識,但都不算相熟,比如章云曄、姚凌。還有些,更是沒見過面。他來這里,只是出于一種禮貌,打了招呼便要回去。
姚凌卻抬了抬眼,看著方梓泉道:“今夜這般熱鬧,怎么沒見著你的堂兄郝家大少爺?這可不像他。”他一直看郝君陌不順眼,只是一直礙于伍勁松的顏面,才不會明著跟郝君陌過不去。
今夜他原本是打算來找郝君陌麻煩的,卻不料連人影都沒見到。知道方家和郝家是姻親,見到方梓泉,就把這口氣出在了他身上。
姚凌的語氣,讓方梓泉有些不快。但這里人多,他不想招來是非,便按下心頭情緒,道:“陌表哥在家中苦讀,未曾出游。”
聽了這話,一名男子嗤笑一聲,道:“我怎么聽說,他是跌了一跤?受了傷所以不敢出門。”
“這可巧了,我聽說褚家大少爺也跌了一跤。”
“當真?”有人頭一次聽說,好奇地問道:“這可真是巧了,兩個人同時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