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興漢室

第七章丨各算其能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6-21  作者:武陵年少時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說苑·說叢

王允剛拜別董卓,一身朝服尚未換去,便趕回未央宮,正欲前往中臺理政,半途又聽人說皇帝派侍中楊琦傳詔,索要了藏于尚書臺的所有官員名冊,說是要好好識記。此事非比尋常,皇帝登基以來,受制于權臣,很少有自主派人去尚書臺宣詔的。皇帝的性情,王允最了解不過,聰慧且敏感,柔仁且怯懦,若是太平天下,當是守成之主。

可自皇帝病情好轉之后,所言所行,處處不符以往,不僅比以前更聰明,而且還多了些以往沒有的明斷。王允不敢說對其了如指掌,尤其是在今天早晨他和楊琦分別應對皇帝之后,他必須得好好把住皇帝的脈,至少在刺董前夕這段關鍵的時候,不能橫生枝節,更不能讓皇帝引旁人注目,這個旁人,既是董卓,也是其他觀望的朝臣。

王允也有私心,也有做霍光的私心。

在皇帝暗弱,又沒有別的競爭者的情況下,誅殺董卓后,他便是理所當然的宰輔。到那時,那些暫且與之盟誓的臣子們,無論是否情愿,都是順者昌、逆者亡。其余朝臣,無人可投靠,只能依附于王允。但現在不同了,皇帝的強勢與明睿,已經漸漸影響到身邊的近侍,比如楊琦與楊瓚等人,這是在給朝臣釋放明確的信號,并提供了第二個選擇,等于是要和王允爭奪誅董之后的政治資源,王允怎會坐視不管?

待到未央宮前殿,王允正在殿中靜候沒多久,一個小黃門跑了過來,賠笑道:“國家剛才已擺駕去了石渠閣,司徒若要請見,不若等……”

知道皇帝不在未央宮,王允轉身便走,只留下尷尬的小黃門在原地。他行事果決,毫不拖泥帶水,從前殿到宮北的石渠閣,足足走了半個多時辰。這石渠閣本來早已在王莽之亂中被焚毀,直到董卓遷都,王允將洛陽蘭臺大部分典籍圖冊都運到長安之后,方才徹底重修了石渠閣,用來存放洛陽宮中的典籍。

石渠閣四周有一道溝渠,引的是活水,用以防火,夏季在此讀書也能感到清涼。黃門侍郎射堅與丁沖正躲在廊下,陽光和煦,暖風熏熏,他二人靠著廊柱,在背陰處閉眼假寐。忽聽得一陣車馬喧鬧,射堅睜眼一看,見王允端坐車上,緩緩而至。射堅推醒了丁沖,道:“王司徒來了,快進去通稟。”

石渠閣不大,一二樓都是放書的地方,只在三樓有個小堂,皇帝就在那里與楊琦、王斌二人看書議事。當丁沖來時,瞥見王斌正與楊琦相對而坐,皇帝居中捧簡而讀,丁沖心里不滿,裝作沒看到二人似得,對皇帝行禮道:“陛下,王司徒求見。”

于是皇帝聞言起身,臨窗而立,正好能看見王允垂手而立,在閣子前靜候自己傳詔。王允再怎么耿介剛直,也知道擅闖陛前的罪過。皇帝擺擺手,示意丁沖下樓傳王允上來。

王允走進時,恰好看見皇帝正站在窗邊,借著屋外明媚的陽光,瞇起鳳目仔細認讀著書簡上的小隸,蒼白的臉被陽光照成健康的麥色,身上一襲深色的燕居服,襯得身子越發瘦小不堪,但那認真、好學的模樣卻深深印在王允腦海里,成為了他終身難忘的畫面。楊琦在一旁輕咳了一聲,他方才轉醒,大步上前,伏身拜倒;“司徒、守尚書令臣允叩見陛下!”

皇帝仍然站在窗邊,整張臉有一半隱入暗處,正如他所表現的情緒一般陰晴不定,他盯著一行文字陷入沉思,楊琦不敢說話,王斌更是放下了書簡,不知該站該立,面露忐忑。

此時王允在朝中的權勢僅在董卓之下,王斌擅自與皇帝結好,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他直面王允時,王斌倒是突然心虛了。皇帝倒是比任何人都沉得住氣,他不叫起,王允就得一直跪著。王允知道皇帝這是要在他身上出一口早上被糊弄的惡氣,也是刻意要殺他威風,哪怕地板堅硬,自己一路過來身子疲累,也得咬牙硬挺著。

終于,皇帝將手中書簡放下,像是剛看到人似得,笑道:“司徒來了,快請起。”

“到底是才疏學淺,這幾行字看下來,到有許多都不識得。”皇帝走到囊笥邊,將手上看完的籍冊放回去,又拿了一卷出來。他指了指手上的簡牘,大方的說道:“枉我還盼著早日親政,治國理事,沒料到還得從識字認人開始學起。”

王允掃視了一眼四周擺放的簡牘,有些已經被拿出囊笥,有的已經被打開放在案上,明顯是看過了。他隱隱有些吃驚,這些年皇帝沒有經過正式的拜師學習,對知識的獲取只來于自己與太史令王立每次講授的孝經,官員名冊不僅記載著官員的姓名,還包括其籍貫、履歷等等,極為枯燥。皇帝能在這么短時間內看完一部分,實在是了不起。

“陛下心懷天下,乃社稷之幸,荀子曾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陛下先從識字做起,而后再精讀孝經,通曉詩、尚書,如此一來,治國當不是難事。”王允回道。

皇帝抬起簡牘在眼前看了看,又放下,疑惑道:“這么多書,要讀到什么時候?”

“尋常士子,負籍求學,非十年不可。陛下聰睿非常,三年應有所成。”

皇帝不滿意這個回答:“天下百姓苦等明君而不得,三年實在太久,我恨不能下個月就親政。”

“萬民倒懸,拯濟百姓猶如救火,然孔子有言;‘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先賢之言,臣愿與陛下共勉。”王允引用典故來回絕皇帝想一口氣學成博士的幻想。

“三年之內,就只讀這些書嗎?”皇帝語氣有些不悅;“我既是天子,便當了解朝廷官員,天下百姓。尋常政事,我也當一一過目,以備臨事。若連這些都不識得……”

“陛下每日里引見大臣,自有郎官唱贊姓名,這些東西……”王允停頓了下,復又說道:“有尚書臺輔佐,陛下若要看,等這幾日朝中事情不忙了,臣再使尚書撿選往日詔書律令,供陛下查閱。”

皇帝沉默了,臉上的笑容頓時收斂了半分,口出誅心之言:“這是王司徒的意思,還是所有朝臣的意思?”

“這只是臣的愚見,還請陛下恕罪。”王允面對皇帝不善的語氣,毅然頂撞,倒是比楊琦還要顯得剛直。

王斌聽這話尚未有知,但在楊琦耳朵里,這哪里是在爭論學有所成的時限,這是在爭論皇帝應該親政掌權的時間!

三年之后,皇帝十五歲元服加冠,這是漢代許多皇帝親政的最低年齡。

但皇帝明顯不愿意苦等三年。

見兩人話語越來越直白,甚至帶了些火藥味,楊琦與王斌雙雙離席,跪伏在地,似是提醒皇帝,又似是應和王允般叫道:“陛下!”

皇帝看了眼楊琦二人,又看了眼王允,強壓怒火:“讀書宜早不宜遲,黃門侍郎張昶善書,我欲讓他教習文字,先學學簡單的東西,等以后朝局安定了,再議論延請名師的事。”

見皇帝服軟,王允不敢放松警惕,黃門侍郎張昶的父親是名將張奐,董卓非常仰慕他,曾給張奐百匹縑布,以示交好,卻不被張奐接納,待張奐故去后,董卓寬愛其后人,故征辟張昶為黃門侍郎。王允不知皇帝拉攏一個董卓親近的人物是何居心,出于自己的考慮,還是進言道:“臣亦聞黃門侍郎鐘繇尤善楷書,可與張昶一同教***識字。”

皇帝點點頭:“且都由你。”

又道:“下次朝會,尚書臺可曾議好是何時?”

王允面色如常,表現的很淡然,對皇帝跳躍性的轉移話題,他不答反問道:“敢問陛下,何故有此一說?”

“我大病初愈,自當傳百官朝賀,事關乎己,難道不該一問嗎?”皇帝目光灼灼,直視王允,王允不敢對視,低下頭以示禮讓。

他心中暗忖,皇帝突然關心朝賀,意有所指,看來楊琦今早所言不假。王允在來時路上已經想通了皇帝的打算,無非是借董卓伏法,公卿惶惶之時出來安定朝局,奪權親政。這個打算完全有礙于王允的計劃,王允勢必要阻止,雖然阻止的結果是引起皇帝的不快,但在王允看來,小皇帝的不快實在算不得什么。霍光不還讓宣帝如芒在背呢,宣帝對霍光做什么了嗎?

有前車之鑒,王允并不怕皇帝會做什么。他只要挨過這段關鍵時期,掌握朝政后,一個無依無靠的皇帝又能奈他何?屆時整個天下都將按他設想的走,變法改革,像霍光一樣輔佐幼帝,讓大漢重歸治世,而皇帝,只需垂衣拱手就好了。

這是他平生所愿,為了這個宏愿,他既可以不畏強權,引頸抗辯,也可以虛與委蛇,屈身折服:“群臣朝賀,是要安天下人之心,以解臣民憂慮之念,故臣與尚書臺商議,宜早不宜遲,太史令王立占卜觀星,說兩天之后最為適宜。至于延請大儒教授陛下,茲事體大,還請寬限數日,容臣等商榷擇選后再行不晚。”

“最晚要什么時候?”皇帝似乎對延請師父一事很上心,追問道。

王允考慮了一下,回道:“最早下次常朝,便可商議此事。”

兩方各有打算,心照不宣之下二者達成一致。皇帝得到了他想要的,自然也要做出承諾:“好,這兩天讓太醫令給我好生調理身子,沒什么事,就不用讓外臣來覲見,一切等朝會再議。”

上一章  |  興漢室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興漢室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