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興漢室

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05-04  作者:武陵年少時
 
“通命達旨,賂往遺來,解憂釋患,使無所疑。”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宣室殿內,皇帝正坐在席上走神,緊蹙的眉宇間透著一絲不耐煩,楊瓚與董承走進殿來,剛要行禮,皇帝便朝他二人擺了擺手:“賈詡母喪,上疏請求回鄉受制,偏就這時候董芬n他當初圖謀反叛。你們議一議,該怎么說。”

兩人沒想到皇帝會這么直接,一時有些犯難,對視一眼后,還是由官爵最大的董承先開口:“臣以為,李傕、郭汜等首惡已誅,陛下前次既有赦詔,此時不該追罪才是。”

“這才像話。”皇帝站起來走了兩步,表情仍未放松:“既已赦免,哪有再翻舊賬的道理?若是再鬧起來,他董芬負的起這個責任么?此人未免太迂腐了!”

“唯!”這一次董承也是心有戚戚,若是賈詡因為這件事被清算了,那他們這些同樣跟隨李傕造過反的恐怕哪一天也會遭受這樣的攻訐。所以盡管董承不喜歡賈詡,也要為了自己而保下他:“董芬妄自劾奏,罔顧圣意,若不懲處,如何安定人心?”

皇帝聽了,沒有表態,只將目光從董承轉移到了楊瓚身上。

楊瓚心頭微顫,低頭答道:“董芬為人耿直,雖然此舉失措,但究其本心,也不算大過。臣以為,將其除職即可”

“除職?我記得他是弘農人,弘農郡要遷移有罪豪強充實萬年縣,他私底下還為此發過議論”皇帝說到一半,突然住了口,或許是想到董芬這個人以后還會有用,或許是想到了別的什么,讓他一下改變了主意:“也罷,將其褫職回家。”

“臣謹諾。”楊瓚立即應道:“平準令母喪,理應返鄉守孝,朝廷不妨賜下喪儀,以安人心。”

直到這個時候,賈詡才算依然是平準令,而不是受劾待罪之身。

“嗯,這個我會另尋賈公,我有話要與他當面說。”皇帝草草解決完賈詡這檔子事后,說道:“你們在尚書臺都收到奏疏了吧?”

“唯。”董承趕緊應道:“蒙君上不棄,臣等必竭力盡心,輔佐政事,為君上分憂。”

皇帝此時已走到董承面前,不置可否的說道:“今天的奏疏就先送交尚書臺,從明日開始,但凡臣民奏疏,一律送到承明殿去。承明殿恰好離宣室、溫室等殿不遠,來往請示也方便。錄尚書事、平尚書事的大臣、尚書令、仆射等官以后直接去承明殿代我批閱奏疏、處理政事。隨后將應對的意見、措施上報于我,我允準了以后,再發給尚書臺擬詔施行。”

楊瓚心里一突,這不等若還是將決策權從尚書臺轉移了么?只是他們這些大臣依然保存了決策議政的權力,而其余的那些尚書卻僅僅只有擬詔、執行的權力了:“那、中臺諸尚書”

“我正要說起這個。”皇帝打定了主意要將決策權從尚書臺剝奪出去,如今雖然不難明目張膽的更改四百年沿襲下來的制度,但換個溫和的手段倒是可以的:“尚書臺除了令、仆射以外,有丞二人、尚書六人、其下有侍郎三十六人、令史十人、劇曹三人,合計六十五人,這還沒算上尚書郎。人員冗繁,耳目眾多,如何能商議國事機密?若有泄密,誰又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尚書臺自令、仆射、及六曹尚書以下,幾乎被關西、關東士人分割完畢,每個尚書都能對各自職能對應的奏疏提意見。董承在尚書臺勢單力孤,能力有限,好幾次都無法讓那些尚書服從自己的決策,話語權被大大削弱。

如今按皇帝的意思,今后只有董承、侍中平尚書事荀攸、楊琦、尚書令楊瓚以及尚書仆射吳碩五個人才有權在承明殿批閱奏疏、商議制定國策,這跟以前十幾二十個人一起為一份奏疏爭執不休、無形之間削弱董承權勢的情況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差地別。此外,有資格進入承明殿的尚書仆射吳碩又是董承的走狗,為其馬首是瞻,這相當于他能在初步決定國策、批閱奏疏時能做一半的主。

這情況可比以前要好太多了!

當然,要是馬日磾和士孫瑞兩人不回來就更好了。

董承琢磨完了之后,心里陡然亢奮起來,不由聯想到前些日子自家女兒派人出來傳信,難不成是皇帝開竅了,懂得愛屋及烏,倚重丈人了么?

他當即說道:“君上睿鑒!當年大將軍竇武等人謀誅宦官,其奏疏何等機要,卻為一宦者偷看,以致事泄身亡。可見尚書臺人員冗雜、關防不謹,一份奏疏,早上才至中臺,晚上就傳到里巷去了。歷代以來,世務蜩螗,以致四民難以將息,漢室衰弱。此非國無賢君明主、名臣能吏之故,而是議事者眾,各執一詞,難以決斷,這才是癥結所在!”

“太尉所言都是孝靈皇帝朝的事了,未免有些失實。”楊瓚皺起眉頭,說道:“陛下去年便屢下嚴詔,禁侍中、黃門侍郎、秘書郎等近侍擅傳省中機密,尚書臺也不例外。如今中臺雖然人員繁多,但也知道不言溫室樹。”

“太師孔公執掌機要的時候連溫室有幾棵樹都不愿告知旁人,那是孔公一人的德行高潔,豈能推之于所有人?”董承聽了不服,理直氣壯的反駁道:“臣以為有備而無患,尚書等官擬詔、理政可也,批奏、議事卻不可為,此事當人越少越好。”

“是啊。當初孝武皇帝身邊的尚書也不過寥寥數人,哪里像如今這般五六十人?人多眼雜,不是議事論事的所在。”皇帝下了基調,語氣堅定:“議論國事,還是得靠諸位大臣,彼等尚書、尚書侍郎們資歷終究尚淺,不是說不能再議事務,而是這參與決策機密,還得再多多磨礪才行。”

皇帝說的在理,楊瓚也無可辯駁,而且議論機密由十幾個人變成幾個人對他來說也算是增加權勢,既然保證了自己的權力不旁落,其余的末節也不需要再多做堅持:“臣謹喏。”

“那此事就這么定下了,還有給賈詡的詔書,楊公一并擬寫下發,再給馬公他們發給詔書。”皇帝說到這里,面色沉了幾分。

董承見狀,忙將頭低下去,裝作沒看到,只聽皇帝繼續說道:“讓太醫令跟著去馬公府上,看看他的腿疾好了沒有,朝廷可不能沒有他們這些大臣啊!”

這幾日的風波終于有了一個了結,以司徒馬日磾與司空士孫瑞二人聯手組織的辭職行動終于迫使皇帝做出妥協,不再像以往那樣無所顧忌的把大臣丟在一邊,與個別臣子商議國事了。

承明殿議事的規矩早在大將軍霍光輔政的時候就有過,王允在時也效仿過,如今被皇帝重新提起來,雖然還是變相削弱了尚書臺的權力,但已經從制度上保證了皇帝不會再繞過大臣決事,已經算是一個進步了。

至于皇帝接下來將六曹尚書按職能改名為吏、刑、戶等六部尚書,并在此之外增添了幾個新部尚書,以安撫尚書臺人心。隨后作為河東改制的后續工作,各部尚書與河東郡諸曹對接等等規定,也沒有遭受太大的抵觸,順利達成了這個交換。

畢竟,只要皇帝選擇讓步、馬日磾與士孫瑞能回來,這種妥協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上一章  |  興漢室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興漢室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