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勒胡馬

第五十一章、十八層地獄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05-01  作者:赤軍
 
竺法雅不敢怠慢趙國天王之詔,但他實在想不明白,兩軍正在河內對陣,有什么必要召喚自己前往啊?

天王想聽講法?不能。按照老師佛圖澄的說法,天王實無慧根,加上學問很糟糕,基本上就理解不了佛家的要旨,對他講法,一如對牛彈琴;同時石勒本身也沒有浪費治軍理國的寶貴時間和精力,三不五時往聽和尚們講法的興趣。

那么難道是軍中死人太多,戾氣太重,所以召自己前往誦經超度?就不能等班師后再說嗎?有這么著急嗎?

于是滿頭霧水,來見石勒,石勒當即命他前往晉營,去對裴該宣講佛法。竺法雅茫然道:“即便晉將好佛,兩軍對壘,乃國家大事,怕是也不會聽從小僧之言,罷兵退去吧……”

張賓在旁邊兒解釋道:“和尚此去,所為二事。其一,探查其人是否好佛,及通佛理;其二,覘看其人志向如何,性情如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能洞徹敵將之心胸,我軍便有勝算了。”

對于裴該曾經陷身羯營之事,當世知道的人很多;但具體當時是何等情狀,他跟石勒、張賓有多少互動,竺法雅就不明晰了。否則一定會反問啊,你們跟他相處過那么長時間,都搞不明白其志向、性情,則我去跑這么一趟,怎可能會有新的收獲啊?

不敢抗旨,只得領命而行,前往晉營求見裴該。

裴該正在營中規劃陣勢,打算把這道防線構筑得極為牢靠,即便自己離開了,而祖逖仍然不起,單憑祖家數軍,亦能拮抗趙寇,不至于驟呈敗相。突然得報,說有一個和尚從羯營來,求見自己,不禁茫然。

竺法雅還怕裴該不肯接見自己,直接把老師佛圖澄的名頭也報出來了。裴該果然不知其人,但知道佛圖澄,心說那老和尚的高足前來,難道是勸說我退兵的么?這么荒誕的計策究竟是哪個混蛋想出來的啊?!

本欲不見,卻又難免好奇,于是斟酌過后,最終還是下令,請那和尚入帳一敘。竺法雅進帳施禮,裴該命其坐下,就問:“和尚西來見我,所為何事啊?難道是令師有書信與我么?”

竺法雅雙手合什,回答道:“小僧智拙能薄,于佛法亦不過略窺門徑而已,唯天性好此,乃拜在家師門下,日求精進。今聞大司馬所言,有‘舌燦蓮花’之語,仿佛世尊故事,不禁心癢,故而冒昧前來求教。”

裴該聞言,不禁莞爾,心說果然是我說錯話了……

他的靈魂既然來自于兩千年后,則日常言談,總會難免漏出一兩句后世成語來——尤其某些成語因為文辭淺顯,后人用得相當頻繁,反倒不會刻意去探究其來歷。

從前倒也無事,一則明確來歷的那些成語,他會注意用本時代的言辭去替換,漏出來的多半淺顯且無特定典故,對方應該能明白其含意,不會追問;二則跟士人對談,你出一言,而我不識其來由,那多丟臉啊……人家多半也就假裝明白,主動含糊過去了。

但是隨著地位逐漸提升,身邊兒跟上了一群文學侍從之士,比如郭璞、胡飛等,就經常忍不住會刨根問底。終究大司馬英才天縱,所言必有深意,而我等既為其下屬,那下屬有啥不明白的,直接求教于長官,絕不丟臉啊。都是有志向學之人,學海無涯,誰能全知全能?不懂要問,乃是圣人之教。

這就迫使裴該經常性地要給自己擦屁股,有些假裝鄉談俗語,不知來源,有些干脆生造些來源,以便糊弄過關。其實前幾天那句“舌燦蓮花”一出口,他就覺出不對來了——貌似那是佛圖澄的典故吧?張賓會不會因此意識到我有不少暗探伏于襄國,回去就搞大清查,大清洗呢?

誰想到某些成語,并非因其典故而遽生,往往要等后人見到記載,才歸納總結為具體的言辭。今天裴該一聽竺法雅的問話,他就明白了——目前估計就連佛圖澄自己,都還不知道會有這么一個詞兒……

于是笑道:“和尚誤矣,此言與釋教無關。難道普天之下,唯天竺才有蓮花么?此花于我中國,也是遍地皆生——我看和尚是中國人,非天竺人,或西域人,必知此理。”

他直接就把話給堵死了,竺法雅幾乎無言以對。好在這些慣于傳教的僧侶,多半口舌便給,于是順勢下坡,合什道:“原來如此。為世尊初生,即有蓮花滋生,復于佛典中,多以蓮花為譬喻,故而小僧一聞蓮花,便以為與我佛有關。今大司馬雖云無關,但既發此言,想來亦與我佛有緣了……”

趁機就打算向裴該宣講佛理。終究佛圖澄東來,是想把釋教遍傳中國的,誰想遭逢中原大亂,自己莫名其妙地只好跟著羯人走,導致在趙地影響力大增,于晉土卻數年而無寸功。竺法雅既是中國士人出身,又深知乃師之憾,心說我若能趁此機會,說動晉國大司馬向佛,這也是一樁大功德啊!

既然來了,豈可空手而歸?再者說了,石天王和張太傅要我覘看裴大司馬的為人,若不能與其多談片刻,光照照面,我能瞧出什么來啊?我回去怎么復命哪?

裴該倒是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撥冗片刻,聽聽和尚講經,權當是休息了,因而面帶笑容,由得竺法雅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可是聽不移時,便不耐煩——這跟我所理解的佛學,貌似不是一碼事兒啊。

因為釋教傳入中土之后,有一大變,結合本土風俗和儒、道等理念,逐漸形成了與天竺本土,以及西域等處都迥然不同的單獨流派。但這一變化是逐漸形成并且完善的,就目前而言,尚在變革之初,且竺法雅所宣都是佛圖澄那一套,九成九還是西域貨色。

裴該于后世接觸過的一些什么天臺、凈土,乃至律宗、禪宗,這年月全都沒有——多數中土宗派,其根源都來自于鳩摩羅什的譯經,而鳩摩羅什尚未出生——則聽了竺法雅所言那些近乎原教旨的佛理,常有隔靴搔癢之嘆。

倘若自己不是身份貴重,一言一行為千萬人所瞻望,裴該都忍不住要拿些后世的佛教理論去跟竺法雅抬杠了,但他終究不愿意自己腦袋上再頂什么“方外大德”,或者僅僅只是“好釋道者”的帽子。只是愈不便開口,就愈是難受,最后終于忍耐不住,擺斷了竺法雅的滔滔不絕,說:“和尚可矣。我方軍務倥傯,實無暇聆聽佛理。”

隨即問道:“和尚既自趙營來,則羯主遣汝,應非僅僅向我闡發佛理的吧?真實來意,不妨明言。”

竺法雅聽問,內心大有挫敗感……他當然不能說我就是來看看你究竟是什么樣人的,略一斟酌,便道:“我釋家講求護生,家師此前即明諫趙天王,請少行殺戮,因而救下了數千萬生命。則今兩軍交鋒,難免涂炭生靈,即兵卒將吏,得非人乎?豈忍喋血疆場,尸骨不得返鄉啊?趙天王亦有誠意,望能與大司馬言和,各安疆界,以免殺戮。”

裴該笑道:“此為誆言,和尚當面扯謊,便不怕身墮拔舌地獄么?”

他一不小心又說錯話了……十八層地獄之說雖然始于佛經,這年月相關內容還沒有翻譯成中文,和尚們平素宣講之時,全是用的梵語對音。故而竺法雅聽到“拔舌地獄”的說法,不禁愕然,忙問:“大司馬所言,不知出于何經啊?”

裴該心說我哪知道出于哪部佛經……當即含糊其辭,只說:“今我護守河內,是羯寇來擾,非我往攻也。則欲罷兵言和,趙軍可自退去,又何必遣和尚來說我?”為免再露破綻,干脆三言兩語之后,他就把竺法雅給轟出去了。

竺法雅無奈而返歸趙營,把前后言談向石勒、張賓等人復述一遍,完了說:“聞裴大司馬語,實于我佛有緣,似亦稍通佛理,奈何不肯承認。或者身居尊位,日誦儒圣之教,不欲使人知其好佛也。”

張賓反復咀嚼裴該與竺法雅對談時之語,隨即問道:“則和尚見其人,如何啊?”

竺法雅返回時已有腹稿,便即答道:“翩翩然君子也,待人有禮,無倨傲之態,全不似手握重兵之將帥。然既居尊位,自有其威,一旦逐客,我亦不敢久留……”

張敬在旁邊冷笑道:“裴某大奸似忠,大譎似賢,心深難測,最善偽飾。和尚此去,終究無用!”意思是張孟孫你就多此一舉,根本是無謀破敵,只好搞些莫名所以的花樣來蠱惑人君。

張賓懶得理他,只是轉身對石勒說:“臣探查裴文約言辭之意,實無決戰之欲望,我軍唯有先退,免傷士卒銳氣,并徒自消耗糧秣。還望陛下允準。”

石勒也無奈,說那好吧,咱們只有先退兵再說——“若裴該追來,則以誰人斷后為宜啊?”

張賓說裴該必然不追,他若膽敢追來,咱們正好在沁水岸邊,與之決戰——“自然以太尉斷后,最為穩妥。”

即命石虎斷后,趙軍拔營而歸。消息傳到晉營,裴該不禁“哈哈”大笑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竺法雅才剛離去的時候,他就已經作出過斷言了:“張孟孫無計破我,乃使僧侶前來,以為羯奴之去尋理由也。”其實他也沒搞明白竺法雅究竟為啥來的,還以為是石勒面子上下不去,所以張賓才找個和尚來詭言為全士卒性命,免于殺戮,給石勒一個臺階下——“則最多五日,羯寇必退。”

等到趙軍真的撤營而去,諸將皆服裴該先見之明。甄隨、馮鐵等將當即請命追擊,裴該斜睨著甄隨道:“汝前此追擊,便中敵圈套,還不悔悟么?羯奴尚無敗相,便即退兵,則必留重將斷后,甚至于還有埋伏,我若往追,多半挫敗,豈非畫蛇添足?”

甄隨努著嘴道:“即有斷后,有埋伏,我等謹慎前行便是了。若賊去不追,任由其想來便來,想走便走,豈非大挫我軍……大都督的威風?”

裴該冷笑道:“想來便來,想走便走?哪有這般容易!”當即下令,命甄隨繼續守壘,他則率衛策、馮鐵二軍,入野王城去與李矩會合,隨即北向太行隘口,作勢去攻上黨。

石勒未出河內,聽聞此報,不禁大吃一驚。他不久前剛得到消息,上黨支屈六率兵去增援西河,如今郡內空虛,倘若真被裴該突破重重關隘,直入上黨,到時候整個并州都會不穩啊!

關鍵是裴軍尚有一支正在介休城下,這分明是兩道并進,全圖并州的戰略部署……

張敬建議說:“若晉師向上黨,我當急回軍橫于野王、太行之間,以斷其歸路,則裴該必為我所擒也!”

張賓說這道理你懂,裴該難道不懂得嗎?他勸石勒:“裴文約是欲以此牽絆于我,使進不敢進,而退不敢退,繼續于河內逡巡,以消耗我軍糧秣、物資。臣料此為虛兵也,彼必不敢遽入上黨,陛下勿為所惑啊。”

張敬瞪眼道:“太傅可敢以身家性命擔保,晉人必不入上黨么?我若仍留河內,彼自不敢全師北向,我若退歸襄國,則彼必召甄隨,甚至李矩,數萬大軍,北逾太行,到那時難以救援,又該如何是好啊?!”

張賓道:“太行險塞,豈容易破?且河間王前雖遇挫,固守介休,應不為難,我料晉人不敢深入。乃可急召小支將軍返回,護守上黨,與晉寇久持。裴該若不退,是徒自消耗糧秣,我反能返歸襄國,養精蓄銳,以圖別舉。”

二人爭論不休,石勒一時間也難下決斷,被迫即于懷縣、武德之間,停留觀望。就這樣,匆匆迎來了翌年的元旦。

一直到元月中旬,裴該估摸著也差不多了,多消耗羯軍半個月的糧草,亦至極限,再對耗下去,難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才下令全軍退還野王,隨即在確定羯軍主力離開河內郡后,率兵渡過黃河,返歸洛陽復命。

上一章  |  勒胡馬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勒胡馬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