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唐朝第一道士

第六百一十五章 兩年匆匆利州興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7-30  作者:流連山竹
 
正當鐘文守護著龍泉觀之時。

遠在千里之外。

那曾經傷了鐘文的太乙門太上長老吾道子,卻是開始越發的痛苦了。

此刻的他,胸前早已經腐蝕得不像樣了。

如果不是他用了一些藥,或者得了一些圣手的醫治,估計他已經身死了。

鐘文所刺的那一劍。

其內卻是帶著一絲的生死陰陽之內氣。

吾道子想逼出都無法逼出,這才導致他到現在為止,還無法醫治好。

而這幾個月里,他一直奔于各地,尋找著鬼手。

可幾個月下來,他依然未尋到鬼手。

就連賀蘭山,吾道子都尋了一遍,可依然無法尋得到鬼手。

更甚者,他還闖了一次巫門。

只是可惜,巫門之內,連個人影都沒有。

這使得他吾道子心越發的冷了起來。

鬼手,可以說是江湖之中醫術最為高絕之人。

可鬼手之影卻是無法尋得,這讓吾道子只得各地奔襲打探。

就連百事通那邊也去過了。

而百事通雖說是百事通,他只對一些事情的過往知道一些,當然,要是某個江湖中人,他也能知道其蹤跡。

但他對于鬼手這樣的絕世高手,也只能是望洋興嘆,無法以最快的時間得知其消息,最終,吾道子也只能選擇離去。

吾道子到也想過,再返回龍泉觀向鐘文他們逼問鬼手的去向。

可他吾道子也怕死。

雖說當時他自己受了鐘文的這一劍,自認為自己是大意才受的傷。

如果在當時,或者前一個月內。

他吾道子殺回龍泉觀的話,說不定還真能把鐘文他們這些人給一劍全斬了。

可到了如今,他吾道子想要分出心壓制傷,又要與人對決,那估計也只有找死一途了。

就當下他所受的傷。

不要說動武了。

估計哪怕一個正常的先天之上六七層的高手,都能把他給斬了。

深知其后果的他,只能放棄這個想法,暫時返回他太乙門所在的隱世之地。

隨后,太乙門的二太長老,三太長老紛紛出世。

奔向天下各地,到處打探江湖之中行蹤不定的鬼手來。

反觀鐘文,每日里除了習練槍術,就是推演槍術。

連他最為上心的太一門的道法典籍,鐘文都先拋到一邊。

槍術最為重要,這是保命的東西。

同樣,也是為了護住龍泉觀。

漸漸的。

時間猶如流水一般。

一晃,就是兩年已去。

兩年的時間,鐘文一直處在幾頭奔走。

只有得了空,鐘文要么就會去三斗村看看自己的阿爹阿娘,要么就會去利州看看情況。

更或者,偶爾會去長安一趟。

只不過,鐘文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所去長安的次數,卻是少之又少。

兩年時間里,鐘文也只去了長安三次而已。

每一次去長安,鐘文都是當夜去,連夜趕回。

鐘文去長安,當然是尋消息去的。

時間越久,鐘文就越不放心。

可鐘文也沒想到。

兩年的時間里,那太乙門的吾道子至今未再出現,這讓鐘文心里越發的開始有些擔心了。

有道是時間拖的越久,人的這精神也就越發的高度緊張。

就如此,鐘文在兩年緊張的時間當中度過去了。

兩年。

變化快的驚人。

西域的征戰未停。

李靖重新受命,領軍平了西域。

到如今,龜茲國等地,早已經入了唐國的管轄之內,而朝廷更是在西域諸國建立了不少的守捉城。

守捉城,自然是當地的駐軍機構了。

大的稱軍,小的才稱守捉。

而這些守捉城的建立,其功勞當然屬于唐國軍隊的了。

當然,也屬于那些發配的犯人,以及各地征招的青壯年。

更甚者,還有一些老兵,或者一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府兵。

至于土谷渾。

雖說有其王,但處于唐國的監管之下。

這么一個小國,南臨吐蕃,其他三方均是唐國這么一個強國,他土谷渾連動都不敢動。

甚至,還允許唐國派兵入駐其國。

而此時土谷渾的恰卡鹽湖,早已是人滿為患。

羌人的加入,以及唐國將士的加入,到后來利州的商團加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奔向恰卡。

雖說,恰卡的鹽產量也只能供應唐國一半的鹽量。

但恰卡的鹽乃是雪精,精鹽。

而且價格低到嚇人的地步,把世家王家的鹽道打壓的都快抬不起頭來了。

更甚者。

鐘文還傳信給利州商團,準備往著察爾汗鹽湖發展。

至于將來如何。

不用想,兩大鹽湖的產量,都完全把唐國上下都給占了,什么王家,什么其他的士族,根本別想把鹽道這一塊占去。

以前,世家把控著唐國六七成的鹽道,其價格那是高到讓百姓吃不起鹽的地步。

可隨著鐘文的介入。

鹽的價格確實低到以前不敢想的地步。

就好比長安城或者其他州城的鹽價,從以前的近五貫錢一碗,到如今不到一貫錢就能買到精鹽。

至于苦鹽,或者大塊鹽,那價格更是低到五六貫錢就能買一石了。

反觀利州。

有著鐘文這個刺史幫著他們謀福。

鹽價更是低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

二十文錢可以買一碗鹽,而且還是精鹽,這讓利州的百姓每天都把鐘文這個刺史掛在嘴邊。

就好比現在。

景谷縣城利州商團所經營的一家鹽鋪中。

“伙計,今天鹽價怎么又掉了?以前不是二十文錢一碗嗎?今天怎么變成了十五文錢呢?”一百姓提著自家的盒罐前來買鹽,看見鹽鋪外面掛著今日食鹽的價格,開口向著店的伙計問道。

“客官,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從今年開始,往后的每一年這個月,我利州所有的鹽鋪,均會降價一個月,用此方式來慶祝我利州革新之喜,還有啊,除了鹽鋪,還有各縣的稅收,也會相應的減免一些呢,至于具體的,你可就得去縣衙的布告欄去看了看了。”那伙計笑著向那百姓回應道。

“啊?還有這事,那我可得好好去瞧一瞧了。”那百姓聽了鹽鋪的話后,連鹽都不買了,直接奔向景谷縣衙而去。

當他來到縣衙一側的布告欄一處時,此時那里早就人滿為患了。

布告欄,那是專門貼示一些關于利州新政的地方。

只要有任何新政,或通告,這處的布告欄都會公示出來。

甚至,還有舉報箱,建議箱等等也都放置在布告欄的一側。

只要你有任何的冤屈,或者想法建議等等,都可以往著里面投去。

雖說當下利州百姓大多不識字。

可他們家中的小娃基本也都入了學堂識了字,想要寫上一些簡單的東西,還是可以做到的。

話說利州推行全民教育之事。

鐘文也是費盡了心思。

以前因為利州窮,建學堂之事一直拖著。

而在一年前,鐘文直接拍板,讓全利州七縣各地都均得辦學堂。

全民識字教育,鐘文必須推行,哪怕利州府衙的錢全貼進去,鐘文都要推進這一項新政。

可是,鐘文的這個想法雖好,可依然抵不住當下百姓們的想法,以及各地宗族們的想法,還有各官吏們的想法。

最終,鐘文只得妥協。

全利州的小娃們,只要想讀書的,或者家里同意的,均可送至學堂。

利州百姓雖說越發的富裕了起來,可百姓們的思想想要扭正過來,著實不是一件簡單之事。

學堂建了不少,先生夫子請了不少。

可入學堂的小娃們,依然才一半不到。

畢竟,百姓家中的小娃,依然需要幫著家里干活。

而且,那筆墨紙硯的錢,那還真不是小數目。

雖說學堂免費發放,但這入學的學費卻是不能免,一年兩貫錢,算是束脩的費用。

免費教育利州做不了。

哪怕利州商團再掙錢,可依然有著許多的地方需要用到錢。

為此,只得如此。

而今天,全利州又推行新的新政。

慶祝利州革新幾周年,鹽價下調,稅收減免等等新的政策。

那百姓一奔到布告欄之時,就急切的向著旁人打探道:“敢問老兄,這布告欄上寫的什么啊?”

“你沒聽旁人說嗎?從今天起一個月內,全利州的的鹽價下調,稅收減免五斗,如家中小孩有入學堂讀書的,可到縣衙領取每人兩貫錢的補貼,還有……”那位被問到的景谷縣居民一看問話之人,一看就是非縣城的居民。

畢竟,提著盒罐,又穿著不是很好的樣子,必然是農夫了。

不過,他到也沒看不起那農夫,而是高興的向著那人說著布告上的新政來。

隨著那人的話一起,那百姓一聽之下大嘆自己迂腐。

他家中有五個小娃。

有兩個雖已是有十多歲了,而其他的三個,也都在十歲以下。

讀書識字,他當然是想讓家中兒女個個都能讀書識字,可家中并不富裕,一年要拿出十貫錢去,送五個兒女入學堂讀書,不止是要錢,還擔誤家中活計。

可今天這新政再一次來后,小娃每年補貼兩貫錢,這不就是免費一般嗎?為此,他心中生起后悔沒把自家的小娃送入學堂。

如此新政,當然是出自鐘文之手了。

一個小娃一年兩貫錢的補貼。

說來鐘文也是為了促進利州的識字率罷了。

全利州的小娃,從剛出生,到十五歲的,加起來也才三萬來人。

就這點錢,利州還是出得起的。

至于入學的那兩貫錢,那是給夫子先生們的,鐘文可不會收到利州府衙的庫房之中。

如此的景像,在利州全境七縣全部上演著。

有后悔的,有大贊的。

同樣,也有謾罵的。

而這些謾罵的人,自然是那些讀了好些年書,卻是沒有被錄用且發跡的文人了。

當然,更有著一些老學究。

在他們的骨子里,可不贊同利州當下的新政。

什么男女均可入學。

這對于他們來說,這是離經叛道。

上一章  |  唐朝第一道士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唐朝第一道士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