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05章 戰象種田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12-12  作者:浙東匹夫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自從孟信和鄂順投降后,李素已經從他們那兒榨取了不少實力,竭澤而漁顯然不是優秀的御下之術,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先給他們輸血造血,嘗點甜頭。

整個191年的十一月與臘月,建寧郡全境與永昌郡最東部的梇棟周邊地區,就在一股“致富經”的氛圍中如火如荼地種田,休兵息民,一心搞建設。

已經在葭萌和僰道有過兩年優異種田履歷的屯田都尉僰道,也再次被李素調到建寧與永昌邊境地區,整治道路、修造梯田、開墾山坡茶林、干得如火如荼。至于僰道那邊的后續屯田整治工作,就交給國淵培養出來的新一代屯田官接手。

而且,李素也不白使喚人,在國淵抵達南中的那一刻,李素就已經提前請示過劉備,直接將其從典農都尉提拔為了典農校尉。

都尉名義上只是同時負責一個郡的屯田事務,而升級到校尉后,按劉備陣營的官職設置,就可以掌管整個南中地區或者說庲降都督府的屯田建設事務。未來如果進一步升職為典農中郎將,更是能負責整個益州的屯田事務。

南中之地本來就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饒,百姓耕種也不辛苦,所以民力豐裕。反而是因為植物生長快速、繁茂、野果鳥獸眾多,所以永昌郡境內的人口有一百五六十萬,田地卻不足,所以人均口糧很低。

所以李素來主持屯田之前,永昌的情況幾乎是處在“百姓沒什么吃的,但也沒什么活干,就躺尸休息少干活,減少能量消耗”的懶散狀態。因此李素只要愿意教蠻王擴大生產,其實有的是剩余勞動力可以大興土木。

短短兩個月內,孟嘗、孟信兄弟就親眼目睹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

梇棟縣周邊百余里的山道兩側,至少都開出了好幾排梯田,累計超過五十萬漢畝,而且都是用石頭修葺了梯田邊沿的那種,也就是可以蓄水種植水稻。

在北方,國淵經過這兩年的經驗,算過梯田的開發成本——開旱田大約需要十五人一年的人力,才能開出一人份的可耕種田地。而水田則是二十五倍,因為要砌石沿蓄水。

也就是說,漢制收稅按百姓人均耕一百漢畝算(折現代三十畝),要新建一百漢畝梯田,要付出十五人到二十五人干一整年開荒。

五十萬漢畝的梯田,足夠五千名壯丁滿額耕種,而且都是種稻子的水田,原本至少要十三萬壯丁勞作一年開荒,但現在只干了冬季農閑的兩個月時間,時間縮短了六倍,按說得投入六倍的人數也就是七十多萬開荒勞力。

但實際上,整個永昌郡境內的昆明黑夷也才五六十萬人,占永昌郡人口的三分之一罷了,還有七八十萬的哀牢白夷和三四十萬的漢人。

而且昆明黑夷也不都是孟嘗部下的,還有些不聽他調遣的小部落,孟嘗在永昌只有三十多萬部眾,在建寧的秦臧縣等地還有十幾萬部眾,兩郡的孟嘗部眾全加起來也才五十萬人。

(注:東漢登記永昌郡、越嶲郡人口時,口徑跟建寧郡、牂牁郡不一樣。永昌越嶲是把夷人都統計在戶數里的,建寧只統計漢人,所以看檔案建寧人很少,才十三四萬,但其實蠻夷還有三四十萬。而永昌的一百五六十萬是吧漢、夷全算在里面了,因為當年哀牢國投降的時候是‘獻上戶籍簿冊’的,也就是說蠻王本身有成建制地統計人口。)

孟嘗部的五十萬人里,還要刨除老人小孩不會服徭役建梯田,所以實際上只用了一半左右的平均單產人力,就把那么多梯田修起來了,這個幾乎翻倍的效率,一開始讓李素也咋舌不已,而不懂行的孟氏蠻族就更是對國淵的致富效率感慨不已了。

為此,在臘月的一天,李素曾經親口問過國淵:“子尼,這南中稻田都是水田,為何修治難度與人力耗費,遠遠低于僰道的水田,幾乎與葭萌那些只能種蘿卜和麥子的旱田差不多了。你有什么妙法?”

國淵也不藏私,非常得意地揭秘:“屯田屯久了,就善于觀察環境,因勢利導。南中屯田雖是水田,卻比僰道、葭萌那邊還省了一項工程,故而快捷。”

李素:“哦?有話徹底說清楚,省了什么。”

國淵:“我也是到了這里之后,觀察了一段時間的天候、問了本地故老才知道的——本地老者都說,永昌、建寧四季如春無冬,故而也無秋燥冬凍,四季都是春雨綿綿,天無三日之晴。

所以我就決定,省掉了梯田的灌溉水路與提水的水車,連蓄水石沿也可以稍微做差一點,可以向下微微滲水即可,但憑下雨就滿足全年灌溉。正是因為省掉了灌溉的考慮,足足可以減少四成的工程量。”

李素一聽就恍然大悟,內心也是感慨不已:熱帶雨林氣候就是爽啊,哪里需要考慮“灌溉”的難題,往地上丟一把種子等它自己長出來就好了。難怪東南亞那些熱帶民族可以懶散一些,但照樣吃得飽。

云南這地方,好像也就臘月和正月雨水稍微少一點,但中間這一個半月本來就可以休息不種田,剩下十個多月作物生長期內雨水始終是充足的。

不過,五十萬漢畝梯田,也還只是額外給五千壯丁找到農活干、或者說額外養活兩三萬人口(一個壯丁對應一戶五口之家),乍一看并不算多逆天的福利。

在短時間內,真正讓孟嘗孟信兄弟看到漢人屯田官指導種田療效的,還是茶樹和花椒、胡椒的種植。

云南本來就有野茶,而國淵在組織開梯田的過程中,把河谷兩側山坡上、比規劃的梯田區更高的區域,都直接規劃成了茶田和椒田。

種茶樹所需要的山坡平整工作量就小得多了,因為只要沿著山的走勢,每一排茶樹在一個高度上就可以了,不用跟種稻子那樣平出大塊的平地。區區幾萬民夫兩個月的忙碌,就能燒荒伐木整治出幾十萬畝的茶園。

而花椒和胡椒的種植,點破了技術難點后其實就更容易了——椒類都是藤本植物,野生狀態下都是纏繞在大樹上生長的,極少數藤椒(花椒)會沿著山石的石壁生長。

而后世種過花椒辣椒的都知道,只要搭建一個架子誘導椒類植物纏繞,就可以實現人工種植。

現在雖然沒有現成的藤椒架賣,但南中竹子很多,隨便砍竹子搭架子,當地土著一旦學會了怎么搭架、怎么引導爬藤最初纏繞上去,把這些技術細節教會后,大規模種植簡直比開茶田更容易——因為搭竹架根本不需要任何平整土地的環節,哪怕山上地不平,把架子的竹竿長短截一下、頂部修平,簡直哪里都可以種花椒。

國淵帶來了至少幾百個屯田技術人員,手把手教這些不識字的昆明黑夷種田技巧,沒兩個月就都學會了。

孟嘗、孟信兄弟視察了自己的領地之后,稍微讓漢人賬房算了一筆賬,發現只要一年時間,就可以實現對北方地區的花椒反向出口,兩三年內就可以發展到賣茶葉。而到時候只要量產花椒,就能換回本地不出產的鹽,沒必要再用糧食或者獸皮去換了。

獸皮、生漆這些資源可以換北方的蜀錦,讓蠻人中的上層階級改善生活。畢竟西南夷沒有游牧民族的野心,他們可沒有抵觸穿蜀錦的戒心,也不怕經濟上受制于人。而且南中那么炎熱,爽滑的絲綢哪怕僅僅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考慮,穿著也是非常舒服的。

國淵在兩個月內屯出幾十萬漢畝的梯田和更多的茶林、藤椒種植園的同時,還有一項更大的意外收獲,是李素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國淵居然順便把從秦臧縣到梇棟縣的山道初步平整了一下。

讓未來的過往商旅可以更加輕松地行路,一些原本因為崎嶇顛簸而只能用牛馬馱貨的路段,運輸方式終于可以升級為牛馬拉車,如此一來,陸路運能好歹也在原先的基礎上提升了好幾成甚至一倍多。

李素來之前就知道,他想打通新一代的“蜀身毒道”商路,只有成都到昆明、不韋到印度洋這兩段是可以走水運的,而昆明到不韋之間,大部分只能是陸路運輸。

這九百里的陸路運費損耗,肯定會比成都到昆明的一千八百里長江水路、再加上不韋進入印度洋的兩千二百里怒江水路的總和還要大。

一般來說,陸路就算有車載貨,運費比開船貴五倍都是很正常的,九百里陸路拉車可以折抵四千五百里水路,而上述兩段水路加起來也才四千里。

更何況,這兩個月李素也在建寧和永昌實地看過了,知道昆明到不韋之間,雖然談不上崇山峻嶺,總能找到容易走的丘陵道路,但道路的不平整問題肯定是非常嚴重的。當地人都是挑擔或者牛馬馱貨。

李素最初看到國淵在河谷兩側屯田時、連道路一起平整,還非常詫異于國淵為何能那么快完成這么大的工作量——雖然看起來,只是在修幾道狹長的梯田時,把中間最低的道路也修一下,但畢竟憑空多出來那么多平整工作量。

但國淵很快告訴李素:“平整最低處的土地,沒有高處梯田層那么費力,因為可以借助重型牲畜。我看南人除了馴化牛馬之外,居然還會馴化大象之類的巨獸。

我就按照北方屯田時用牛馬刮地平整的推子,放大數倍之后,讓大象拖著走。只要每天給大象吃幾棵樹,一頭兩萬斤重的巨象就能拉平兩里地的土路。等巨象過去之后,人工再用鋤鏟稍微平整夯實一下就可以過車了。”

李素一開始不信,后來親自到工地上看了國淵展示的大象平地機,頓時目瞪口呆:“子尼你真特釀是個人才啊!既然連用大象平整地面都能想到了,咱再做個放大的、有好幾排犁鏵的犁,讓昆明夷學著用大象耕地,豈不美哉?”

國淵摸著胡渣子想了想:“都督妙計啊,倒是我燈下黑了,如今還沒到春耕時節,我還沒想到大象還能耕地,只想著可以平整梯田平整路面了。要是真能用大象耕田,這些蠻夷肯定也會更加敬畏我們漢人的巧思吧。”

上一章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