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帝國的崛起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12-13  作者:九悟
 
劉大夏對張昭的“話術”很警覺,六十六歲的老臣冷眼看著張昭,冷聲道:“本部的意思是,朝廷若有銀子當然要給將士們更換更好的武器。”

張昭嗤笑一聲,朗聲道:“世人皆道劉兵部乃當世之能臣,以本伯觀之,劉兵部徒具其名耳。

劉兵部上任之初,就曾上書言到國力疲敝,民窮兵乏,陳敘兵政十害。乍一看,劉兵部也是知兵之人。但是細究呢?

劉兵部所言,無非是要廢除弊政。但廢除弊政后,你對相應事務的解決辦法呢?拿不出來!

譬如,你作為兵部尚書,弘治十五年給天子上書軍中將帥克扣軍餉嚴重,那為何你上任近一年,為何不派員去核查?

再譬如,為何明擺著給將士們換裝是好事,劉兵部你卻要拖拖拉拉,等著工部慢慢鑄造兵器,而不去主動想辦法解決呢?

說白了,你這個兵部尚書就是在吃歷年前任大司馬們的老本,只會做減法,只會等、靠、要。

所以說,你這種夸夸其談,尸位素餐,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臣,本伯實在不知道閣下是如何混出一個‘能臣’的名號?”

張昭其實也在扯淡。

明朝軍中克扣軍餉的問題沒那么簡單的。不是說將校們都是黑心腸,而是軍餉自兵部開始撥付起,未必就是足額的!而且,每給人經手一次,就要克扣一次。

張昭的新軍營就盡量減少中間環節,直接由兵部撥付。新軍營內部當然無人敢貪腐。就這樣,新軍營大部分軍餉還是靠國泰商行撥款解決的。

所以說這是一張利益的大網,甚至可以說深入人心的潛規則。劉大夏僅僅靠他一個人,然后依靠兵部這漏風的行政體系,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當然,張昭看劉大夏確實是真心不爽!

這人真的是不干活。整天就知道擺一個名臣派頭,談什么革除弊端,然后呢?特么傻子都知道明軍中問題一大把,到處漏風,但是仗還打不打?

整天抱著個文臣的思維:鎮之以靜,休養生息。你不想打,人家韃靼人可是年年要來搶東西的!

在兵部尚書這個位置上卻不干活,光想著逃避戰爭、防御來得到和平。這能行?

要說困難,無論哪個年代哪個時期,軍隊建設都有困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幾十萬大軍都是精銳。精銳部隊肯定是少數。

比如,鷹醬橫霸全球,軍費富裕到采購一個咖啡杯用128o美元,他五大戰區也不都是精銳吧?他真要都是精銳,還在我們海邊晃什么,直接就上來了。

所以,軍隊中各部論裝備、待遇肯定不是一碗水端平的。戰斗力也是。劉大夏天天就知道擺爛。你好歹做點事啊!

比如:明朝的國情這么差,戚家軍怎么練出來的?軍費不是戚少保自掏腰包的吧?人家胡宗憲怎么就知道支持戚繼光啊?張居正怎么知道啊?

所以說,劉大夏關于軍隊建設這一塊根本就沒有方針、政策。他還停留在“找茬”這個小朋友的階段。沒有一丁點的主觀能動性。就是個垃圾!

占著茅坑不拉屎,還要扯后腿!

張昭罵他“尸位素餐”這還真是罵的太文雅了。

劉大夏一代名臣,當然是要臉的。給張昭噴一通,內心里怒火中燒。但保持著面色平靜。

他譏諷的道:“張大人既然說的頭頭是道,那老夫這個兵部尚書你來做。”

當即,起身走到堂中,跪向弘治皇帝,免冠叩,一臉悲憤的道:“臣年邁,請乞骸骨。”

一幫大臣靜靜的看著。

實話說,去年劉大夏和張昭交鋒時,搞這種“以力勝之”的套路,大家還是很興奮的。都知道“帝心方在夏”。

弘治十五年初,劉大夏被征召為兵部尚書,屢次推辭,當今天子不許,這才“勉為其難”的上任。而且上任之后,立即受到重視。天子時常征詢各種政務并委派給他執行。

在外朝之吏部天官馬文升老邁的情況下,劉大夏儼然外朝第一大臣。

然而,在此時劉大夏搞這一套,滿座諸公連驚嘆聲都懶得出。

因為,這對張昭沒有哪怕一丁點的殺傷力。張少俠才是當前弘治朝第一紅人啊。

比圣眷,這有一點可比性嗎?

答案,他們用屁股都猜得到。

弘治皇帝高居于御座之上,一看到張昭開始罵人就頗感無奈,果然,還是要他來調解。訓斥道:“張昭,劉尚書為國操勞,如何能說是尸位素餐?御前議事豈能無禮,罰俸一年。”

張昭認罰,謝罪后坐下來。

這也就是張昭。換個人敢在朝堂上這么“放飛自我”,結局是不可預料的。

誠然,大明朝是非常自由的。大明朝的朝堂諸公但凡撕破臉皮開始吵架,用詞都不會客氣。扣大帽子誰不會啊?

但那是同級別的大佬,誰也奈何不了誰。張昭現在的實力固然是強橫,但在眾大臣們的認知中,你一個十九歲的伯爵,和兵部尚書對上,還是屬于下官。

下官在朝堂上罵大臣當然是非常爽的。該大臣還得在御前免冠叩,自請求去。

但是,這只是一種政治姿態啊!真以為大明朝堂能這么玩啊?

比如:被罵的該大臣接下來不找借口整你?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罵人一時爽,然后火葬場。

當然,你要是職業噴子(科道),身上有執照上面有大佬,那確實可以不怕。但數數大明朝這一百多年,靠罵人出名、上位的言官有幾個?

而且,被皇帝訓斥,大半的大臣都會要涼。

君不見,成化天子不喜歡王恕,終成化一朝把他放在京師之外。嘉靖皇帝不喜歡楊慎,致使他臨死都不得歸鄉。

但張昭沒當回事。他這個下屬如果表現太完美,弘治皇帝也會有壓力啊。現在這樣就不錯。他一樣會沖動犯錯。

弘治皇帝再溫言寬慰劉大夏,道:“朕素知卿之能。國家大事亦要借重愛卿才能。”

劉大夏不肯起來,道:“臣確實年邁,才具不足以領兵部之事。懇請陛下允許臣歸鄉,以免在朝堂之上受人侮辱。”

弘治皇帝頓時有些為難。

他袒護張昭,終究是令大臣們不滿。

壓力現在給到他。

上一章  |  明帝國的崛起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帝國的崛起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