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蜀山懸劍傳

第四百一十八章 發丘將軍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6-27  作者:大明終始
 
您現在閱讀的是由www.as16.me提供的《》第四百一十八章發丘將軍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后出塞》杜甫

就在張巡堅守雍邱之時,遠在太原的唐軍也面臨猛烈的攻城之戰。

史思明掃平河北后,又盯上了太原。

拿下河東道,對燕軍意義重大。既可防朔方軍東出井陘,威脅范陽,又可以阻擋朔方軍南下,圍攻洛陽。

至德二載正月,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黨、高秀巖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陽),共領兵十余萬以雷霆萬鈞之勢朝太原猛撲過去。一旦攻陷太原,就可奪取河東,進而長驅直入朔方、河西、隴右等地。

消息傳來,太原諸將皆懼,建議盡快修繕城池以防御燕軍進攻。李光弼卻放棄修補城墻,對眾將道:“太原城周四十里,賊垂至而興役,是未見敵先自困也。”

就在燕軍主力到達太原之前,這日一早,小校來報,有三位綠林中人求見李光弼將軍。

圍城之時,江湖人士造訪,必有來歷。李光弼不敢怠慢,命親兵校尉將三人請入中軍大帳。

三人進入帳中,其中兩人年齡在五十上下,一人短纖精悍,手拿一根黃銅煙槍,鏢師模樣;另一人矮矮胖胖,魚泡眼,笑容滿面,一副樂善好施大財主的扮相。第三人是個三十出頭的莊稼漢,五短身材,其貌不揚。

這三人看似普普通通,但見到軍營諸將,從容淡定,沒有絲毫局促不安的表情。

李光弼閱人無數,就知這三人定是能人異士,連忙命人給三人端茶看座。

矮胖之人率先開口,話未說,臉先笑。他一拱手,笑道:“李將軍辛苦,護佑太原,保一方百姓平安,善莫大焉。”

李光弼趕忙回禮謙讓。

矮胖之人笑道:“在下孫富,胞弟孫貴,還有我的內侄孫平安。”

諸將暗自好笑,心道:“好嘛,富貴平安,一家人什么都不缺。”

孫富仿佛覺察到了眾將的心思,笑道:“對,富貴平安,我們鄉下人取名,就是圖個吉利。”

李光弼心道:“察言觀色,好厲害的角色。”趕忙收起輕慢之心。

孫富笑道:“漢末時,我家先祖在曹操軍中效力,說起來也曾是軍旅之人。

祖上怕后世子孫吃苦挨餓,傳下來一門見不得光的手藝。雖然是雕蟲小技,但畢竟是先祖的絕學,為了不讓家學失傳,我們兩兄弟偶爾技癢難耐,也小試身手。

前幾日,我兩兄弟收到朋友書信,說太原之戰,可讓家學發揚光大,勸我等來將軍這里效力。

我跟舍弟一商量,保境安民,積德行善,這是好事啊!勝過七級浮屠!

于是接受這位朋友的委托,特來將軍營中,看看有無用得著我兩兄弟之處,以效犬馬之勞。”

李光弼聽孫富咬文嚼字,兜兜轉轉說了半天,終于弄明白這三人的來歷——世襲罔替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當今倒斗界的爺!

李光弼大喜,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更何況這是正兒八經的高手中的高手!

這兩人正是白復的老友——‘孫大善人’孫富和‘土行孫’孫貴。

原來,白復在奔赴睢陽郡的路上,看到了史思明領兵向太原進發的軍報。太原戰略地位重大,不容有失。

白復分身乏術,突然想到了這兩位倒斗界的前輩。

白復雖未去過太原,但聽忠嗣師父多次講起河東道和太原的地理情況。河東道土質堅硬厚實,北部多窯洞,聚落如堡,有崖窯和券窯等窯洞。

換個角度來看,這種土質也容易修筑地道,將老百姓家中的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這種地道可以設置弩箭孔、陷阱、翻口,使地道從百姓的隱蔽所發展為奇襲敵人的戰斗設施。

想到這里,白復自然而然想到了孫富孫貴這兩位掏墳掘墓的祖師爺。

可是,此時天下大亂,到哪里找這兩個平日就隱姓埋名的人呢?

白復通過川幫資源,發動中原幫派和地下組織尋找二人。不到一個月,弟子遍布天下的丐幫找到兩人,將白復書信帶到。

白復在信中曉以民族大義。‘救民水火就是積德行善,是無上之善舉’。

每一個倒斗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害怕遭到幽冥妖鬼的報復。一旦有了錢,都愿意積德行善,布施祈福。

白復洞察孫氏兄弟的心思,憑借此點最終打動兩人,將這兩位老友動員起來,欣然前往太原,輔佐唐軍。

數十日后,在孫氏兄弟的指揮下,太原數千軍民齊上陣,在太原城四周深挖壕溝,在太原城外筑成了數道‘地下長城’。

孫氏兄弟親自示范地道挖掘:將地道挖下一段后,再往下挖1米多深,又向前挖1米多長,再往上拉,形成“凹”字形狀。

在修筑過程中,為解決地道里的通氣和飲水難題,孫氏兄弟將地道的通風口與地面上的器物,如煙囪、水井、墻頂、樹洞等巧妙地結合起來。

建好后的地道如蛛網,密密麻麻連接;地堡若蟻穴,層層疊疊分布。城內城外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藏人、轉移,又能儲藏糧草輜重,運兵、作戰等……

李光弼時不時跑進地道查勘工程進度,對這兩位世襲罔替的發丘、摸金傳奇,欽佩不已:

建好的地道一般寬二米、高一米半、頂部壓土厚二米以上。地道內設有了望孔、弩箭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

地道入口隱蔽巧妙。墻壁、灶臺、水井、碾盤底、樹洞、野地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洞口,

為使敵人不敢入洞,唐軍在地道入口的下端修筑陷阱、陷阱上覆蓋一塊活動翻板,底部倒插著竹簽、尖刀。

翻板平時用木棍支撐,可以走人。一旦燕兵進入地道,唐軍就可將支撐翻板的木棍抽開,燕兵踏上翻板,就會掉入陷阱,被利刃洞穿。

兩條或多條地道的連接處設有翻口——帶軸的木板或石板蓋。當翻口翻過一定角度后,即堵死某條地道而開通另一地道。利用翻口,可誘導燕兵進入陷阱或死胡同。一旦進入死胡同,唐軍可通過兩側的箭孔狙擊燕兵。

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地道支線縱橫交錯,“棋盤路”猶如迷宮,沒有唐軍帶領,就算燕兵殺進來,也會迷失方向。

若燕兵發現洞口,進入地道,唐軍可利用地道內設置的觀測孔,觀察燕兵動向。

地道兩側墻壁、城墻基下、夾墻里、壕溝等樞紐、要道、拐彎處,分布著大量的箭孔。

箭孔后的掩體里,備有立射或坐射的單人諸葛連弩。一名唐軍士兵操作,就可射殺數十燕兵,讓進入地道內的燕兵無路可逃。

為了防止燕兵用水、火、煙熏破壞地道,唐軍還在地道內設有卡口、翻板、防煙蓋、防水門,或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并設有直通遠處村落的突圍口。

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除此之外,孫氏兄弟讓士兵用挖掘壕溝的泥土在城內增筑黏土泥壘,作黏土泥壘數十萬。眾將皆不知這些泥壘將來會用于何處。但鑒于二人在業內的江湖地位,眾將不敢質疑。

等到燕軍攻城,城墻屢屢坍塌之時,眾人才發現這些黏土泥壘的妙用。燕軍每攻破一處城墻,李光弼就命人用黏土泥壘把缺口堵上,快速修繕,令攻城燕軍大為光火,無計可施。

上一章  |  蜀山懸劍傳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蜀山懸劍傳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