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我成了大明勛戚

338 皇城動蕩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2-09-14  作者:無限循環
 
聽著朱儀的話語,沉憶辰沉默不語,他依舊無法接受公侯世家冷血跟無情的那一面,可他確實慢慢理解了成國公朱勇的身份處境。

站在家主的位置上,他要顧全的是宗族跟公府的傳承,而不是自己的個人情感。一萬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孫,都比不上一個能光耀門楣的繼承人,有限的精力下朱勇只能重點培養嫡長子。

朱儀若是能光宗耀祖,那么成國公一脈都能“雞犬升天”。相反如同英國公、黔國公那樣沒有出色的繼承人,那么家道中落可能為期不遠。

這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另外一種解釋!

望著沉憶辰沒有回話,朱儀也不在這個話題上多言,轉而說道:“抓緊時間退往懷來城,也先整頓兵馬后很可能再度殺過來。”

“嗯。”

沉憶辰點了點頭,隨即讓傳令兵通知主陣的指揮官馮正,讓他用最快速度收攏陣型,率領著殿后軍步軍主力撤退。

至于沉憶辰跟朱儀的騎兵聯合部隊,作用不再僅僅防備側翼瓦刺騎兵的突襲,而是轉為了斷后部隊,防止瓦刺騎兵的一路追擊。

到了懷來城,有了基礎的城墻跟堡壘防守,至少能暫時獲得一口喘息之機!

就在沉憶辰全軍撤退的時候,懷來城守將早已目睹了土木堡之變的慘劇。但一個小小的衛城將領,率領的手下軍士不到千人,除了眼睜睜的看著毫無辦法。

唯一能做到事情,就是派出信使快馬加鞭,把土木堡發生的一切告知京師。

正統十三年八月十七日,就在土木堡慘敗發生一日之后,朝廷的掌權者們得知了這個消息,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

天塌了!

二十多萬京師跟班軍精銳覆滅,朝廷中間力量的勛戚跟文武群臣戰死無數,甚至就連大明帝國的皇帝都生死未卜,這種慘敗堪稱可以媲美趙宋的靖康之恥。

如果京師再被攻陷,皇親國戚跟文武群臣一同北狩,那就不是媲美了,而是徹徹底底的情景重現!

紫禁城奉天殿內,皇太后孫氏跟郕王朱祁玉位列御座左右,下方站著的是京師留守的文武重臣,每個人都臉上都浮現出一抹驚慌跟恐懼。甚至就連皇太后孫氏,都撤下了遮面的珠簾,直面諸位朝廷大臣。

畢竟只有中原的孔孟之道才講究禮儀法度,真到了亡國的地步,蒙古這群韃虜才不會顧忌男女之防。

孫太后滿臉驚惶跟期待的望著殿內群臣,期望誰能站出來給出一個解決之法,來度過大明帝國面臨的危機。

可到了這種時候,連皇帝都生死未知,誰又敢站出來說自己能扭轉乾坤?

于是乎,雄偉的奉天大殿內,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靜。

“說話啊!”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今天子遇難,爾等難道就無一人匡扶社稷?”

壓抑的氣氛讓孫太后情緒有些失控,她只有朱祁鎮這么一個兒子,皇帝的生死未知關乎到國運以及未來權力走向。以往朝堂上高談闊論的文武大臣,此時卻一個個變成了啞巴,再拖下去恐怕大明都要亡了!

望著震怒的皇太后,內閣首輔陳循此刻站了出來,硬著頭皮說道:“太后息怒,前方還有沉提督率領的數萬馳援軍,說不定會有轉機。”

“轉機?懷來城守將看著親征軍覆滅,就連沉向北的馳援軍都陷入了瓦刺大軍的重圍。”

“一個從未在塞外領軍作戰過的文人新秀,你指望他能扶顛持危?”

孫太后當場就反駁了陳循的話語,除了明面上的不信任外,她還有一段心中隱情無法說出來。

那就是以沉憶辰無召領軍赴京的舉動,很難保證此人對皇族的絕對忠誠。一旦皇帝真遭遇不測,京師陷入危機之中,現在的沉提督會是岳飛還是曹操,那真不好說!

孫太后的質問讓陳循啞口無言,憑心而論他也不怎么看好沉憶辰能力挽狂瀾。但問題是現在整個京師北疆防線,除了沉憶辰率領的馳援軍外,就再無可戰之兵。

你不指望他,還能指望誰?

仿佛是為了印證孫太后的話語,就在她話音落下的瞬間,第二封從懷來城發過來的軍情急報,通告了土木堡戰場的最新情況。

沉憶辰的馳援軍不敵瓦刺大軍,正往著懷來城的方向撤退。另外從收攏的潰兵傷員那里得知的消息,跟隨皇帝朱祁鎮一同撤退勛戚大臣們,除了成國公提前領軍去了鷂兒嶺,幾乎是全員戰死沙場。

至于皇帝本人,護衛的天子親軍被全殲后就音訊全無,按照戰場的形勢看,大概率是兇多吉少。

如果說前線傳來的第一封戰敗訊息,已經讓皇城動蕩百官恐慌,那么第二封實錘的皇帝大臣覆滅消息,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再也沒有什么僥幸的余地。

就連皇太后孫氏聽到這個消息,都瞬間感到眼前一黑,踉踉蹌蹌的倒在了御座高臺。

這一幕的出現更是讓殿內群臣慌亂不已,要知道皇帝的權力傳承照樣講究一個法統。朱祁鎮兒子朱見深年幼,并未被立為太子,而且就算是有太子身份,國難當頭也不可能讓幼主繼位,最起碼得有人監國攝政。

從法統上看,皇太后孫氏垂簾聽政是最適合的人選。

畢竟明朝有過先例,甚至明英宗自己繼位后,都是太皇太后張氏長期掌控朝局。孫太后要是接著出現個什么三長兩短,那整個大明就真的群龍無首。

至于讓郕王朱祁玉攝政乃至登基,目前朝堂大臣們還沒人敢冒出這樣的想法,或許說還沒有把思維轉到這上面。

原因就在于明朝長久以來對于宗室藩王的防備,除了皇位繼承人太子外,其他藩王都未接受過正統的帝王教育。更何況朱祁鎮還有兒子朱見深,哪怕是周貴妃生的庶子,在沒有其他皇位繼承人的情況下,與嫡子幾乎無異。

兄終弟及這一套,被宋朝趙匡兩兄弟玩壞后,歷朝歷代基本上不會首選親王繼位。

“母后,母后你可要保重鳳體啊!”

郕王朱祁玉看著孫太后倒地,又驚又怕的沖了過去把她扶住。

此刻郕王的緊張跟擔心是發自于內心的,孫太后常日里待他并不薄,加之兄長年輕以及明朝宗室特有的環境,朱祁玉也對于皇位沒有任何非分之想。

所以別說朝臣第一選擇不是讓朱祁玉登基,就連他自己此刻都沒有這種想法。

“傳太醫,趕緊讓太醫過來!”

老臣胡濙大聲朝著殿內的宮女太監招呼,皇帝生死未卜,皇太后就是目前朝堂的擎天柱,絕對不能在此刻倒下。

很快宮中太醫院的御醫,就提著藥箱急匆匆的趕到了奉天殿。經過細致檢查后孫太后并無大礙,只有由于心急加上天氣炎熱,一直氣急攻心才沒緩過氣來。

望著孫太后蘇醒好轉,眾大臣此刻也算是松了一口氣,否則沒有主持大局之人,接下來還真不知道該怎么。

“少司馬,山東河南的兵馬還要多久才能來到京師?”

強忍著身體上的不適,孫太后朝著于謙詢問起之前征調的勤王軍。

“可能還要十日左右。”

于謙無法給出具體的時間,在于現在的局勢比之前要更加危急,除了要調兵前往京師勤王外,還需要征調糧草、兵器等等物資赴京。

要知道明英宗率領的親征軍,幾乎是把整個北直隸的戰略儲備物資給征調一空。京師守軍目前有盔甲的將士不到十分之一,兵器同樣有著嚴重不足,幾個人用一把刀的現象很普遍。

這種裝備程度,想要抵擋蒙古大軍無疑是癡人說夢,于謙需要轉運的東西太多,以至于勤王軍都無法擺在首要位置。

畢竟人是要吃糧的,沒有足夠的糧草跟武備,來再多的勤王軍也是守在京師等死。

“十日?沉向北他能擋住瓦刺大軍十日嗎?”

孫太后的反問,讓于謙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皇帝率領著的二十多萬親征軍不到一個月就全軍覆沒,沉憶辰率領的這幾萬人,誰又敢保證他能抵擋住瓦刺大軍?

于謙沉默的時刻,戶部侍郎奈亨卻出列道:“太后,臣斗膽進言!”

“少司徒,你可有應對之法?”

看著奈亨站出來進言,孫太后臉上浮現出一抹喜色,還以為對方是來建言獻策的。

“國之危難,當以保存有生力量再徐徐圖之,臣建議南遷應天!”

奈亨這句話“南遷”一出,立馬引發了殿內許多朝臣贊同。

大明本來就從南方起兵,后更是建都應天府,如今依然保留著首都的大部分行政機構,比如六部九卿。

京師要是守不住,不如早點前往應天府護得皇室的周全。畢竟有趙宋衣冠南渡的例子在前,延續了宋朝百年國祚,明朝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退守南京城。

“臣認為少司徒進言可行,只待度過危機,大明隨時可以打回來。”

“沒錯,京師危在旦夕,太后跟皇族留守危險萬分,要是出現了什么意外,那我大明就真的危矣!”

“少司徒深謀遠慮,臣附議。”

聽著身邊七言八語贊同南遷,于謙臉上神情嚴肅無比。

南遷容易,可想要再度重返京師,可能就要難于登天!

當年趙宋放棄燕云十六州后衣冠南渡,終其一朝都處于挨打防守的境地,王師再無北定中原日的可能。

大明要是同樣放棄北方疆土,就意味著跟趙宋一樣喪失了養馬地,從此再也沒有在草原上馬踏汗庭的能力。日后的下場,無非就是如同南宋一般茍延殘喘,最終成為漢家王朝的恥辱!

這一點對于以家國天下為重的于謙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還沒有等到于謙出言反對,殿內朝臣隊伍的末尾,又有一人站了出來說道:“啟稟太后,微臣夜觀天象有變,對照歷數發現天命已去,只有南遷才能避開此劫。”

說出這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徐有貞。

當然,這個時候的他還叫做徐珵。

當年東閣一別,徐珵依靠著治水策加上沉憶辰的舉薦,接替了翰林院修撰一職,并且獲得了皇帝的賞識。

后續沉憶辰山東治水功成,某種意義上從側面印證了徐珵治水策的效果,于是在正統十二年他憑借此功勞,再度升遷為翰林院侍講。

徐珵本來就才華橫溢,陰陽算術、天文地理唯一不知,無一不曉,缺的就是個出頭的機會。

有了沉憶辰的舉薦跟皇帝的傷勢,讓他仿佛魚躍龍門一般,很快便成為了朝堂上的一顆政治新星。他站出來支持南遷,又用了天象作為論據,這下支持衣冠南渡的朝臣更多了!

就在南遷聲音隱約將成為主流的時候,于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氣,朝著徐珵就呵斥道:“胡說八道!”

“家國天下事,不問蒼生問鬼神,大明北疆千萬子民比不過一副卦象嗎?”

其他朝臣支持南遷,好歹是為了皇室考量,害怕京師被蒙古大軍攻陷后一鍋端。

徐珵拿什么“天命”說事,簡直讓于謙忍無可忍。他從來不相信什么天命注定,只信人定勝天!

“少司馬,天命不可違。”

“何為天命?本官只知道趙宋南遷之恥,大明不能重蹈覆轍。”

“誰還敢妄言南遷者,當斬!”

此時的于謙身上,迸發出一股無比凌厲的氣勢,瞬間便威懾住了群臣。

要知道于謙出鎮一方多年,天然帶著一股上位者的威嚴。再加上原兵部尚書鄺埜戰死土木堡,他這個兵部左侍郎已經相當于事實上的兵部尚書。

戰爭時期掌軍的權勢不言而喻,尊貴如內閣首輔、吏部天官,此刻估計都得避其鋒芒,區區翰林院侍講又算得了什么?

換做一般人,估計就慫了,但徐珵是個極具野心的“賭徒”。

如果自己能成為南遷一派的領頭人,并且最終還都應天府成功的話,那么徐珵很有可能一步登天。

他不愿意錯過這樣的出頭機會,于是打算繼續與于謙爭辯。

可徐珵卻低估了于謙的果斷跟堅決,就在他準備開口爭辯的時候,對方便怒喝道:“滾出去!”

沒留絲毫的面子,更是踐踏了翰林清貴的尊嚴,隨之而來便是在場群臣輕蔑跟鄙夷的目光。

但真正給予徐珵自尊心致命一擊的,是站在臺階上的三朝太監金英,出言附和于謙道:“就連咱家這個閹人都知道以身許國,難道爾等文人風骨軟弱如斯?”

被于謙怒斥,至少還是在文人相輕的范疇內,被金英這種太監貶低,流傳出去對于徐珵的聲名而言,將是一場滅頂之災。

還沒等徐珵從嘲笑打擊中緩過神來,殿內的金吾衛便駕起他的雙臂,硬生生的拖出了奉天殿。他此刻渾身癱軟雙目無神,耳旁只剩下群臣們的諷刺跟嘲笑。

一飛沖天的仕途,這一刻被于謙給徹底斬斷!

“郕王,你被陛下任命為監國,對于南遷之事,你有何決斷。”

束手無措之際,孫太后想起了郕王朱祁玉“居守”京師任命。

自己終究是個女流之輩,現在到了家國存亡之時,是否放棄京師南遷,只能由郕王來做這個決定。

亦或者說,這口可能的驚天太黑鍋,當由朱祁玉來背……

“兒臣……兒臣……”

郕王朱祁玉緊張之下,額頭瞬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雖然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帝王教育,但好歹生于皇家,眼界見識等等還是要遠超于常人。

答應南遷,除非事后能打回來收復疆土,否則自己在史書上的名聲最好的結果,都是宋高宗趙構。

問題死守京師失敗,那自己未來名聲,恐怕就得成為宋欽宗趙桓了。

怎么看怎么選,都注定難逃惡名。

就在郕王朱祁玉不知所措之際,他的目光恰好看到了殿下站立的于謙,雙方眼神對視到了一起。

朱祁玉從于謙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種堅定,看到了一種氣節,更得到了莫名的勇氣。

時勢造英雄,自己雖然不是皇帝,但身在皇族,豈能拋棄邊疆將士京師百姓逃亡?

哪怕無逆轉危局之能,至少得有共赴國難之心!

想明白這點后,朱祁玉深呼吸了一口氣,望著孫太后回道:“母后,兒臣……兒臣想留守京師!”

郕王朱祁玉這話一出來,引得滿朝文武一片嘩然,甚至很多人看向他的眼神都變了。

以往的郕王朱祁玉,徹底掩蓋在了自己哥哥朱祁鎮的光芒之下,從未有過任何亮眼的表現。哪怕親征這段時日監國,事實上唯唯諾諾由皇太后孫氏攝政。

可偏偏這么一位看似軟弱的親王,卻沒有想著逃命到應天府,甚至更近一步效彷宋高宗趙構應天登基稱帝。

而是選擇了留守京師面對危險!

很多時候只有在危難時刻,才能看出來一個人的本性。

于謙依舊是那身硬骨頭,選擇了以身許國,保全家國天下。

“軟弱”的朱祁玉,同樣在國難當頭展現出了皇族擔當,毅然留守捍衛江山社稷。

不同的身份,結果卻殊途同歸,救時之君臣,開始登上了大明的政治舞臺。

上一章  |  我成了大明勛戚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成了大明勛戚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