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不列顛之影

第十一章 倫敦官場的陰陽話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04-02  作者:趨時
 
帕麥斯頓喝了一小口酒,動作依舊那樣沉穩,仿佛他從來就不曾因為憤怒而將茶杯砸到地上。

如果是第一次見他的家伙,估計永遠不會想到帕麥斯頓在外交部的外號居然會是“監工”。

他用一只手托著杯底,另一只手輕輕地攪動著酒液,似乎在考慮如何把話說得恰到好處。

“亞瑟,不得不說,我對你的印象一直都很不錯。尤其是那幾份關于俄國的軍情報告寫的十分精彩,只不過威靈頓公爵貌似有著不同意見。”

這個消息倒是令亞瑟頗為驚詫,因為他之前壓根沒聽威靈頓公爵提起過這件事。

“是嗎?公爵閣下覺得我哪些地方寫的有問題嗎?”

帕麥斯頓放下酒杯靠在沙發上:“關于俄國軍隊操練方式的那部分。我記得你在報告里說俄國軍隊依舊使用老式操典,強調密集隊形和步伐,不擅長以小股部隊進行作戰。你估計不知道,威靈頓公爵麾下的大部分部隊同樣如此,或者說的更具體一點,除了95團的約克‘綠夾克’們可以享有按照縱隊和分批小部隊前進的特權以外,公爵閣下要求其他部隊必須排成橫隊而非縱隊前進,而這也是我們總能打敗法國人的理由之一。

因為在公爵閣下看來,假如隊伍固若金湯,列隊整齊,那么橫隊肯定比縱隊有利,因為橫隊開火的陣線長得多。而且還可以通過迅速攻擊縱隊的方式迫使敵人解散,這是縱隊在近距離交戰中無法完成的任務。當然縱隊也不是沒有優勢,縱隊的優勢主要在于滲入敵軍位置,突襲后方,假如能成功,結果就是毋庸置疑的了。在半島戰爭中,法軍兩次對我們的陣地發起了縱隊攻擊,一次是在布薩科,一次是在阿爾武埃拉,但那兩次他們都被威靈頓公爵的部隊成功抵擋并擊敗。”

亞瑟聽到這里,開口道:“關于這一點,我倒是能夠充分理解公爵閣下的意圖。公爵閣下行軍布陣向來以穩健著稱,而且向來善打防守戰,因此他更偏愛橫隊行軍自然是有道理的。”

帕麥斯頓微微點頭道:“不過你說的倒也沒有太大的毛病,橫隊固然有他的好處,但是相應的,英國陸軍在拿破侖戰爭中行軍速度慢也是出了名的。”

亞瑟追問道:“那除此之外,報告里就沒有什么值得公爵閣下贊賞的地方嗎?”

“當然有。比如你給蘇格蘭場設計的那套新制服,確實非常漂亮,也很得威靈頓公爵欣賞。公爵閣下一直認為我們對于服裝和外表傾注的關注太少,但是從軍事角度而言,士兵的服飾外表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注重外表整潔的軍隊,才會顯得更加井然有序,更富有榮譽感。在這方面,第61團,圖盧茲之花,應該就是典型代表了。”

如果換了別人,估計想不到61團能與漂亮軍服產生什么聯系。

但奈何亞瑟當年在蘇格蘭場服役時,警官隊伍里就有幾個從61團退伍的老兵,他們隔三差五就會將當年的光輝事跡拿出來吹噓。

在1814年圖盧茲戰役打響前夕,61團恰巧剛剛完成了新軍服的換裝,結果在這場威靈頓公爵與法國蘇爾特元帥對壘的血戰中,61團在進攻法軍陣地的過程中展現非比尋常的英勇和堅韌,盡管該團16名軍官和353名士兵傷亡,總體傷亡率超過六成,但是他們卻依然咬著牙攻克了法軍的防御陣地。

而該團在圖盧茲之戰中的慘重傷亡,也因陣亡將士尸體上的嶄新制服而格外顯眼。

于是,自此之后,61團圖盧茲之花的綽號便不脛而走。

威靈頓公爵認為應該設計一身漂亮的軍服提高軍隊榮譽感,這一點亞瑟倒是不感到意外。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蘇格蘭場的警官們在威靈頓公爵的眼中居然應當享有軍隊一樣的待遇,并且理應接受同樣的約束。

比起1829年蘇格蘭場剛剛成立時的人厭狗嫌,被內務部事務官們嫌棄的一幫“合同工”,或許這也可以算作大倫敦警察廳部門地位不斷進步的一種象征。

還不等亞瑟想清楚前因后果,帕麥斯頓笑了一聲道:“在我1815年去巴黎參加閱兵的時候,威靈頓公爵正帶領從半島戰爭中得勝歸來的六萬部隊前往巴黎。當時,普魯士的軍隊人數原本是公爵所帶軍隊數量的兩倍,但有意思的是,當威靈頓公爵抵達巴黎時,他的實力已經足以和普魯士人相匹敵了。盡管公爵并沒有收到增援部隊,普魯士人在戰斗中也沒有發生重大減員,但據我觀察,名義上有12萬人的普魯士陸軍人馬實際上并不比威靈頓公爵的部屬更多。你猜猜這是因為什么?”

興許是帕麥斯頓從沒有指望亞瑟會回答,所以他停頓了一陣后便自問自答道:“那是因為普魯士人,走著走著就不見了。”

亞瑟愣了一下,有些摸不著頭腦。

帕麥斯頓繼續解釋道:“大部分人會以為軍隊和游行隊伍差不多,領頭的一吹號一打鼓,后面的自然跟上。但很不幸的是,普魯士人可不是我們不列顛人這樣的‘守時民族’。公爵閣下的部隊,從波爾多一路北上,補給緊張,但依然紀律嚴明,人員齊整。誰該在哪個連隊、擔多少口糧、晚上輪誰站崗,統統清清楚楚。再看普魯士人呢?行軍途中三天兩頭就有人開溜,我聽說,有個騎兵連甚至直接自發解散了,據說是為了‘解救被擄掠的鄉民’,結果最后有人在盧瓦爾河邊發現他們幾乎人人腰上掛著一只不知道從哪個村子里摸來肥雞,一邊唱著歌,一邊醉醺醺地烤著火。”

帕麥斯頓接著說道:“當時威靈頓公爵就認為,個人掠奪是腐蝕法國軍隊的重要原因,今后也必將破壞普魯士軍隊,直到今日,他的這個觀點也沒變過。當然,個人掠奪不僅僅是在基層士兵,中高層軍官的掠奪雖然形式沒有那么暴力,但卻更具破壞性。因為當軍官們能夠自行征兵時,他們就會把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兵。今天要糧草的人明天就會得寸進尺地要錢,于是戰爭就變了味。

行軍打仗成了唯利是圖的投機事業,軍官們的關注點從贏得榮譽變成了聚斂財富。威靈頓公爵治軍嚴明,不允許軍官自行征兵,而是必須向軍需處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由軍需部就所需的文書戰爭部提出申請,而軍需供給則必須通過民眾所知的透明渠道配發下去的,由他們承認的權力機關操作。因此,對于民眾來說,這種負擔不像法蘭西或普魯士政府直接向民眾施加壓力或者由軍官個人朝令夕改那樣具有壓迫感。

結果呢,雖然普魯士軍隊和我們同樣消耗國家的財力,但是民眾唾棄前者而愛戴后者。至于在法國呢?在法國征收戰爭稅的難度非常大,沒有大筆錢款,每一筆財產都經過了細分。法蘭西的貴族當然已經毀了,而那些家財萬貫的新貴們則被拿破侖勒令毀家紓難、供給裝備,拿破侖會下令一個人負責糧草,另一個負責鞋子,還有一個人負責褲子,把他們當成水蛭,允許他們吸飽血,然后再逼迫他們吐出來。”

說到這里,帕麥斯頓又繞了回來:“話說回來,亞瑟,你覺得哪種管理方式更好?”

亞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道:“自然是前一種,因為我在蘇格蘭場的時候,也是按照與威靈頓公爵相同的方式進行管理的。”

“好吧。”帕麥斯頓輕輕將這篇揭過:“當年威靈頓公爵忙著在巴黎郊外演習的時候,你知道我去干什么了?”

“巴黎的生活并不難猜,我兩年前在那里停留的時候,看到的是日夜不息的社交舞會和各種沙龍。”

“你說得沒錯,巴黎確實是個醉人的地方。”他頓了頓,像是從記憶深處撈出了什么:“可我那次去巴黎,可不是為了跳舞。那天晚飯的主角,并不是哪位漂亮的巴黎女伯爵,而是布列松先生。你聽說過這個人嗎?”

亞瑟微微皺眉思索了一下,他在巴黎的時候為了起草《漢諾威憲法》中的警務管理條例,向使館申請調閱了不少拿破侖帝政時期的資料,布列松這個名字在那些資料里可不是個稀罕物事。

“拿破侖帝政時期的巴黎警察局長?”

“正是。”帕麥斯頓點了點頭:“那一晚,布列松請了幾位我們在巴黎的朋友,包括我,還有兩位荷蘭人和一個瑞士銀行家。我們坐在圣日耳曼的一家餐廳酒館里,他就像個退休講故事的神父,一邊切著牛排,一邊談起拿破侖家族的種種家丑。”

帕麥斯頓繼續說:“他說拿破侖很容易受家人影響,尤其是他的姐妹們。她們比各個部長更懂如何動搖他的意志,而他的兄弟們呢?愚蠢得可憐。波拿巴家族的帝國,是由一個天才支撐、卻被一群短視之人所拖垮的巨塔。他說拿破侖的兄弟們大部分孱弱而愚蠢,而且他們被派往被征服的國家出任長官時,卻都妄想自己是獨立君主,而要想糾正他們的錯誤,則常常很困難。

比如說杰羅姆,當時他的腦袋上頂著威斯特伐利亞國王的冠冕時,據說這個小矮子在卡塞爾昂首闊步,向左右發號施令,仿佛他將永遠坐在這個位子上,而當拿破侖的特使內爾文斯向他暗示皇帝的事情,他卻以一種令人欽佩的威嚴回答說:‘我希望提醒你,我是皇帝的家人。’然而,內爾文斯的特殊任務就是看著他,防止他胡來。于是這位可憐的先生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勸說,警告他假如他太趾高氣揚,皇帝或許會派一個將軍占領他的國家。而杰羅姆似乎花了很久才領會這逆耳忠言的說服力。”

雖然帕麥斯頓一句都沒提亞瑟在俄國干了什么,甚至來回談的都是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但是亞瑟卻怎么聽怎么不對勁。

這老家伙先是強調了威靈頓公爵對他的外交報告不是很滿意,隨后又借威靈頓公爵談起了紀律性和管理方式。

在說到他去巴黎和警察局長布列松相談時,又特意提到了同席的還有一位瑞士銀行家。

而現在呢?

他現在又開始大談拿破侖的家人大多很愚蠢,還說什么別太趾高氣揚,要不然給出去的東西也能被收回去。

亞瑟當然承認自己是個多疑的人,但是帕麥斯頓每一段話都能踩中令他不是很高興的點,這難道就沒有一點毛病嗎?

不過轉過頭想想,或許帕麥斯頓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踩點如此精準,畢竟像亞瑟這樣既認識拿破侖的家人,又不服從外交紀律,還通過法國銀行詐騙外交經費,在蘇格蘭場時經常私自“征兵”,妄圖把警務情報局變成個人私兵,并且還有一籮筐事情瞞著政府和上級的家伙也確實不太常見。

當然,這不是說政府內部的其他人就是什么良善之輩,但大多數人最多也就犯個一兩條,但亞瑟全都精準踩在點上,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帕麥斯頓興許不知道亞瑟心底是怎么想的,又或者是他明知道,但卻又不點破。

總而言之,他繼續講述著他的故事:“某次午后接見會上,一個信使送來拿破侖的急件。曾經抱怨杰羅姆的內爾文斯之前曾經私下向拿破侖建言,應該訓斥杰羅姆一通,因此自然樂見其成。他故意提出讓國王杰羅姆告訴威斯特伐利亞的廷臣們,皇帝在信里說了什么。于是杰羅姆打開信封,冷靜而自持地向官員及在場的其他人員朗讀了書信。

根據他朗讀的內容,拿破侖聽聞事情進展順利,感到非常高興。皇帝贊揚了杰羅姆的統治慎重,而且深受人民愛戴,他的財政狀況如此良好,軍隊如此整飭,每一天都有新的事實證明他當時選擇委任杰羅姆管理這個國家是多么明智。最后杰羅姆總結道,皇帝對他的喜愛與關懷與日俱增。

內爾文斯對此一笑置之,他看到杰羅姆朗讀書信時有個身材高大的輕騎兵軍官站在他的身后,利用身高優勢,伸長脖子窺視信的內容。出了宮門后,他問那個軍官對這封信有什么想法。結果軍官回答說:‘想法?我這輩子沒這么震驚過。為什么,你知道嗎?我越過他的肩頭看到了信的內容,信里的每個字都和他讀給我們聽的恰恰相反,皇帝明明在信里把他臭罵了一通。’”

帕麥斯頓在這里話鋒一止,眼睛盯著亞瑟半天沒有出聲,似乎是在問他對此事有什么看法,又像是在問亞瑟究竟希望得到“皇帝書信中的臭罵”還是“杰羅姆修飾過的假話”。

亞瑟稍稍整理了一番思緒,如果帕麥斯頓真的那么有把握抓到他在巴黎和蘇格蘭場的“犯案”證據,他大可不必把自己叫到辦公室里來這么一出謎語,而是應該直接把他扭送法庭的審判席。

而且,就算他在蘇格蘭場的事情漏了,那現在也早就翻篇了。畢竟根據他從威靈頓公爵和皮爾爵士那里探到的口風,他們貌似壓根沒打算處理這件事。

畢竟亞瑟當年是以蘇格蘭場的英雄身份離開的,干這種自抽嘴巴的事情實在是不體面,而且他們現在正用得上亞瑟,因此也沒有什么追究的動機。

至于輝格黨呢?

這件事,之前的內務大臣墨爾本子爵沒有找亞瑟談過,新任內務大臣卡萊爾伯爵也沒有來翻舊賬。

帕麥斯頓這個外交大臣來插手這件事不止名不正,并且言不順。

至于巴黎的事情嘛……

如果亞瑟出問題,那剛剛領他來這里的奧古斯特·施耐德先生肯定也跑不掉。

不過看施耐德那副穩坐釣魚臺的模樣,顯然不像是東窗事發的表現。

再有就是路易前陣子在斯特拉斯堡搞拿破侖復辟的事情,但亞瑟事先對此事不僅不知情,甚至事后都是從大仲馬的信箋中才得知了路易復辟失敗的消息。

如果僅僅是因為路易當年給他當過警務秘書,便打算在這方面挑弄是非……

那外交部或許可以改個新名字,御前辦公廳第三局駐倫敦辦事處都比外交部更貼合部門屬性。

上一章  |  大不列顛之影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不列顛之影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