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運河(2)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1-06  作者:要離刺荊軻
 
楊汲被趙煦盯得有些頭皮發麻,還以為趙煦是嫌人工太多,成本太高,趕緊低頭道:“陛下,若朝廷能發兵馬助役的話,工時必將大大縮短!”

“嗯!?”趙煦的眼睛瞇起來。

他自然明白楊汲的意思——調廂軍去免費鑿河。

廂軍,是大宋朝最好用的牛馬。

待遇差、地位低、裝備少。

哪怕在東南六路這樣的富裕之地,養一個廂軍,一個月的開支,頂天也不過一兩貫!

就這,還要被人層層吸血。

地方州郡上的廂軍軍官,基本都在吃空餉、喝兵血。

這也就罷了!

關鍵,上上下下的人,都拿著廂軍當牛馬用。

比如說,好多官員家里的仆役、廚子、馬夫,實際統統是廂軍!

地方監司,更是經常抽調廂軍去給自己墾荒、種地。

朝廷也沒把廂軍當人看。

遇有修河、鋪路、架橋、開礦的事情,雇不起民夫,就拿著廂軍上。

譬如說,之前的兩次回河,死在堤壩上的基本都是廂軍。

所以也就難怪,大宋朝農民起義的次數,遠不及兵士暴動多,在規模上更是遠遠被軍士暴動給甩開!

而且,經常一個比較有威信的大頭兵或者低級軍官,振臂一呼,就能拉起隊伍,然后打穿州郡,甚至縱橫數路。

貝州王則、商州郭邈山、張海、興化軍邵興、海州王倫……還有趙煦剛剛即位的時候,被剿滅的那個巨匪王沖。

這些起義軍領袖,幾乎都是軍士或者中低級軍官。

除了這些震動天下,在史書上留下痕跡的大規模起義外。

那些地方州郡中此起彼伏,層出不窮的兵士暴動,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可以這么說,有宋一朝,干趙官家最積極,同時也最勇敢的就是暴動的軍士了。

這些人只要起事,就幾乎不可能被招安。

一定會和趙官家死磕到底!

譬如當年,郭邈山、張海起義失敗后,殘部撤入商洛群山,繼續和趙官家干。

直到趙煦開放登萊的金礦,誘其骨干,去其爪牙,又拿著汴京學府,給首領們洗白上岸的機會,這才讓商洛的山溝溝安靜下來。

而軍士暴動如此酷烈、強硬,和趙宋朝廷自己不講信譽,多次屠殺接受招安的起義軍有關。

比如說——慶歷八年的保州云翼軍兵變,郭逵這個云翼軍的老領導親自入城當人質,拿著自己的名譽作保,說服起義軍接受招安。

但事后,負責鎮壓的富弼卻翻臉不認人。

不止屠殺了帶頭起事的三十二名云翼軍軍官,還將跟著他們一起起事的其他四百余名軍士全部坑殺!

他甚至,還想把被裹脅的兩三千人一起屠殺!

幸虧歐陽修當時也在,及時勸阻了下來。

出了這檔事后,再也沒有傻瓜笨蛋軍士,會輕易接受招安了。

也正是因此,趙煦這一世,掌握權力后,在廂軍問題上非常謹慎。

他盡可能的避免朝廷招刺廂軍。

哪怕淮南大旱,迫不得已,招刺了一批廂軍。

但也特別下詔——勿刺面。

并在災后,立即裁撤了這些人,并妥善進行了安置——在家鄉有田、有親戚投靠的,發給盤纏,讓他們回家。

家鄉無田也沒有親戚可以投靠的,特許進京,讓他們來汴京城,給工坊主們打工。

同時,他努力的在中央層面,盡可能的避免讓廂軍服役。

無論是河北清淤,還是淮南抗旱。

他都是讓宋用臣,帶著在京禁軍們出去干活。

而在京禁軍,出了名的給錢才干活。

而且他們也不怕有人敢克扣他們的錢——開玩笑,這些混賬的祖先,都是從五代走過來的。

誰要不開眼,吞了他們的錢,他們有的是辦法,叫這個人后悔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州郡的廂軍或者地方駐泊禁軍,人微言輕,沒有靠山,被人欺負了也就欺負。

但在京禁軍……

都是爺啊!

從來只有他們欺負別人,沒人能欺負的了他們!

關鍵,他們懂法,更清楚官場上的規矩。

就算嘩變、鬧餉,也是很講規矩的。

連宰相們都拿他們沒辦法!

只能乖乖給錢平事!

當然了,這也和他們都是趙官家的自己人有關——這些混賬的祖上,不是在陳橋給太祖賣過命,就是在太原城下給太宗流過血,搞不好可能還有人在高粱河,見過那一抹急速奔馳的驢車身影……

至不濟的那一批,也在澶州城里,和遼人對峙過。

說起歷代官家,那是如數家珍。

趙煦上個月在金明池觀爭標的時候,就有混賬在岸上嘻嘻哈哈的指指點點。

嘴里說什么‘當年英廟入繼,俺爹就在殿上,是第一批跟著李太尉(李璋)、郝帥(郝質)山呼萬歲的!算起來,俺家也算是當今官家的從龍之臣,有功之家了!’。

旁邊還有人附和說什么‘俺爹當年也在!聽俺爹說,當初英廟死活不肯即位,披頭散發的,鬧的好不體面!最后還是郝帥和李太尉,架著英廟才坐了龍榻……’

關鍵旁邊還有一堆的人,在那里跟著附和。

事后探事司把這個事情報上來,趙煦臉都黑了。

這種官家機密,皇室秘聞,是你們這些混賬可以隨便亂說的嗎?

但也拿他們沒辦法!

因為,他們其實說的是事實。

就算殺了他們也沒用!

因為,不止這些混賬在傳,文官們也在傳。

韓琦、司馬光、歐陽修、富弼……

早把英廟入繼、趙煦的父皇即位前后的那點子事,寫在了自家的日記里,甚至告訴了他們的子孫、學生。

百年后,趙煦若掛了。

關于他的故事和段子,也必然會滿天飛。

趙煦越想,臉就越黑。

看的楊汲心驚膽戰,趕緊低頭認錯:“臣失言……乞陛下治罪!”

趙煦回過神來,嘆了口氣,道:“廂軍就不必了……”

“朕到時候會讓宋用臣,帶禁軍去助役!”

無非是花錢嘛。

反正,現在因為遼人在日本挖到了銀山,所以趙煦根本不缺錢。

何況,在京禁軍是工程方面的專家!

尤其這兩三年,跟著宋用臣到處修路、清淤、鑿井、開河,一身打灰技能,當已是宇內第一!

而且,這些混賬只要錢給夠了,是真的肯做事的,而且肯把事情做好的。

只能說,不愧是五代那群武夫的后人。

確實有職業道德!

楊汲聽著,卻是愣住了。

派禁軍?

禁軍很貴的!

他這個都水監,上任也有好幾個月了,自然打聽過的——宋用臣這兩年多來,帶著在京禁軍又修橋又是鋪路又是鑿井、清淤的。

錢花了幾百萬貫!

雖然走的都是封樁庫的帳!

而且是當今天子即位后,新設的那幾個封樁庫。

但戶部那邊,依舊心如刀割。

好多達官貴人,更是看著在京禁軍們大口吃肉,心疼不已——白花花的銀子,都給了丘八!

這要不是在京禁軍,他們就可以伸手了。

但正因為是給在京禁軍的賞賜和工錢,楞是沒有人敢動半點——在京禁軍,都是滾刀肉,根本不怕事,也不怕鬧事。

什么勛貴、外戚、衙內?惹毛了他們,把心一橫,真鬧將起來,誰也討不得好!

想到這里,楊汲便小聲的道:“陛下,若這樣的話……恐怕開支會……”

“無妨!”趙煦擺擺手:“錢,只有流動起來,才能創造價值!”

“朕這兩年,賞賜在京禁軍,發給在京禁軍的助役錢,以百萬貫計!”

“而這些錢,通過諸軍在外消費、購物,使河北、京東、淮南諸州,錢荒大減,市場商賈也繁盛起來,得利者,何止百萬?!”

楊汲咽了咽口水,他聽出來了。

這是蒲宗孟在宣揚的那一套‘涓滴理財學’的主張。

在這套理論下,錢是必須流動起來的。

而且,得從有錢人流向底層。

所以,在這套理論下,富人不再是‘有罪’的。

也不再是君子們要‘遠離’的。

相反,只要滿足了相關要求,那么這樣的富人,也是君子!

也當以君子之禮相待!

那么,在蒲宗孟看來,什么樣的富人才算得上‘君子’呢?

答:雇人!

雇的人越多,距離君子之道就越近。

蒲宗孟甚至還給出了標準:雇工一百,可謂一縣之善人也;雇工一千,可為一州之善人也!雇工過萬,天下之善,萬家生佛,官府當褒揚之!

所以,雇工越多,道德越高!

偏,人家的這套歪理,邏輯還能自洽——因為,在蒲宗孟的解釋下,富人雇工,就是在幫助百姓。

若有人質疑他的理論,拿著商賈牟利說事,蒲宗孟就拿著子貢贖牛詭辯——若無利可圖,誰會雇工?富人都不雇工,百姓給誰做工?百姓無工可做,豈不是要餓死?

所以,蒲宗孟大力支持商賈牟利!

在他看來,賺的越多,雇工越多,就越有道理!

這套理論,如今在汴京城的商賈豪富群體,被廣受贊譽、推崇。

蒲宗孟也因此,被這些人稱作:賢相!

甚至有人說:天不生蒲相公,吾輩萬古如長夜!

與蒲宗孟的雇工越多,越有道德的歪理相適配的。

就是‘錢只有流動起來,才能造福社稷’的主張。

如今,天子親口化用了這套理論。

“看來,蒲宗孟確實是簡在帝心……或者說,是在為帝心張目了……”

從熙、豐走過來的楊汲心中很清楚。

當年的變法在王安石之后的宰執,其實都是先帝的傀儡。

指哪打哪的那種!

不然,王珪也不會有個‘三旨相公’的諢號了!

而當今官家,自詡孝子。

曾親口說過: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朕當從之!

上一章  |  我在現代留過學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在現代留過學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