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千古群雄闖三國

第五十五章 獨游嵩山遇癡徒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1-17  作者:星落乾坤
 
有了黃河水道來幫助大軍運輸物資,大軍的行徑速度快了何止一倍。不過月余,眾人便來到了京畿之地,嵩山腳下。

此時軍中的河東兵馬已經被盧植下令返回原籍,洛陽本地五校兵馬也都回了洛陽周遭,而剩下的劉備這幾支客軍湊在一起差不多也有三四萬人了。

這些兵馬肯定不能都帶進城的,盧植便在嵩山角尋了一處地界命劉備等人率軍扎營,他們三個中郎將先行進了洛陽給朝廷上報軍功戰果。待得一切籌備妥當,再叫劉備等幾個主帥和主將入城受賞和慶功。

于是眾人便在此扎營,等待著盧植通報。轉眼三日便過,城內依然沒有消息到達。劉備這幾日與眾兄弟切磋武藝喝酒聊天,時間長了也是稍感無聊。畢竟來到這方世界后馬不停蹄地遇到了一堆事情沒有絲毫停歇,此時一下子閑下來,卻是讓其多少有些不適應。

就這樣,日子到了第四日。天還未亮,每日睡眠充足閑出屁來的劉備便早早醒來。在軍營空地上耍了一套劍法,看著遠處還被籠罩在月色之中的巍峨嵩山,劉備卻是突然起了興致,想去游覽一番這漢時山水。

見眾兄弟還未起身,劉備便也不舍得叨擾,獨自拿了干糧水囊,對守夜小兵吩咐一聲后便向那平地而起的華夏祖峰而去。

劉備武藝不俗,身形迅捷,天色方才微微見白便以攀至山耀。這年頭嵩山遠沒有后世那人工雕琢的痕跡,一草一木皆是天生地成。鐘靈毓秀,這般風景卻是讓劉備一時間沉醉其中。

良辰美景好時光,劉備這這一路殺伐所積攢的抑氣此時卻是盡數釋出,心中一股浩然之氣驟生。望著那緩緩升起的朝陽照耀群峰,劉備福至心靈,一首后世流傳不廣但其頗為喜歡的詩詞脫口而出:

“峻極位何崇,方知造化功。

降靈逢圣主,望幸表維嵩。

隱映連青壁,嵯峨向碧空。

象車因葉瑞,龍駕愿升中。

萬歲聲長在,千巖氣轉雄。

東都歌盛事,西笑佇皇風。”

此句收錄于全唐詩,連著者都有所爭議,但文風卻是頗為瀟灑大氣,同時暗含著作者對圣明君主降世,以重塑大唐國風的期待。只是可惜,那卻是個大唐由盛轉衰的時代,也不知作者晚年復看這首詩時是何心情。

就在劉備莫名感慨之時,其身后卻是傳來一聲叫好聲:

“好詩!雖然韻曲格調與時下頗為迥異,但卻是新穎上口,文采斐然啊。就是可惜這詩中所求的圣主了,嵩山依在,明主難尋啊。”

喲?這是指著當今皇帝鼻子罵啊,倒是個瀟灑人物。劉備好奇回頭,卻是看到一個打扮古怪的青年。

說他打扮古怪,蓋因此人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穿著儒者袍服,卻將下擺袖子挽起纏綁,露出農人才穿的麻褲和草鞋。頭頂發髻也是系得歪斜,一手拿著面糙磨銅鏡,一手拿著根漆木長杖。

青年此時登山,卻未用那長杖杵地,而是握著一頭將其平舉著。漆杖另一頭卻鑲著根銅卡尺,就是網傳王莽發明并將其視為王莽是穿越者證據的那玩意兒。

實際上這東西壓根就不是王莽發明的,這種卡尺早在夏商之際便已經于中國出現了,說是穿越者發明的卻是過于看輕了古人的智慧。

見這青年這般打扮,劉備一時間倒是好奇起來。笑著問道:

“茂才,這天剛亮,你不在屋里趕緊就著光讀書,跑這荒山野嶺來做甚?還說出這等大逆不道的話來,也不怕衰了陽氣,被那大蟲山精叼了去。”

青年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道:

“怕那玩意兒做甚,這天底下罵的人多了去了,那大蟲要叼,怕是輪個幾百年都輪不上我。”

這倒是個妙人,劉備聽其所回,也是不禁莞爾。見書生沒帶水糧,便接了水囊遞過去道:

“你這書生倒是心大,獨自一人跑著荒山野嶺誹謗朝廷。不過罵兩句就得了,還拿著這銅鏡杖尺做甚?莫非還想在這做個法,行那厭勝之術?”

書生也不嫌棄,借過水囊猛灌一口道:

“厭勝之術?行之難測,效之難尋,有何可做的。小爺我這是在丈量太陽。”

“丈量太陽?”

量劉備是穿越者,聽到這話一時間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倒不是說對這位青年人的科學精神有所鄙夷,而是華夏這時候已經算過太陽直徑了啊。

“茂才,你這一看書就沒讀全。周髀算經曾言——

‘即取竹空徑一寸。長八尺。捕影而視之。空正掩日。而日應空之孔。由此觀之。率八十寸。而得徑一寸。故以句為首。以髀為股。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從此以上至日。則八萬里。以率率之。八十里得徑一里。十萬里得徑千二百五十里。故曰。日晷徑。千二百五十里’

你看這記載得清清楚楚,哪還需要你這樣在山上爬上爬下的?”

當然了,張衡這算法誤差大得過于離譜,差了得有五百倍。但思路是對的,對于這個時代來說沿著這個算法推進更有利于數學的發展。置于更正,那是后世觀測設備更新后的事,現在公布準確答案也沒法子去驗證,劉備也就不拔苗助長了。

年輕人聽劉備居然能如此輕易地將周髀算經的內容說出,卻是面露微笑道:

“哈哈,看來兄臺也是同道中人啊。不過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凡事光看書哪能真的明白道理?

而且測量太陽大小的事已經辦完了,我這次主要是想解答一個千古疑難。”

“什么疑難?”

“列子·湯問所載:兩小兒辯日,問孔子日出日中孰近,孔子不能決也。

你看,連孔夫子都搞不明白的事,我若是能解答,那豈不是證明我比孔子更聰明?”

哦,原來是這事啊。劉備恍然大悟的同時,也對這青年旺盛的求知欲感到敬佩。

科學的發展,就起源于這一個個的好奇。漢至東晉這個時段,是華夏科學與哲學經歷了東周的啟蒙后蓬勃發展的階段。無論是幾何計算,還是物理現象,亦或是各種哲思辯論都在這個時間段留下了無數讓后世考古學家驚嘆的成果。

可惜因為五胡亂華,這些輝煌的知識并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最終后人也只能在古墓里和典籍的只言片語中一窺那個時代的浪漫。

想到這里,劉備對眼前的青年莫名的起了一絲呵護之心。畢竟這可是華夏科學萌芽的種子,誰知道能給后世留下多么精彩的遺產呢?于是劉備好奇道:

“那伱研究出什么沒?”

“研究出了一點。”

青年舉起那漆棍對準太陽,調整卡尺后又將銅鏡放在桿尾,一邊調整角度一邊默算距離道:

“根據我的觀察,這太陽早上看起來大,主要是因為有山做對,使得讓人不由得將其看大了幾分,事實上這都是一廂情愿的錯覺罷了。而到了中午太陽升于高空,周遭除了白云無物可比,所以顯得小。

不過還是有點不對。雖然咱們把早上的太陽估得太大了,但實測下來,我還是發現雖然沒那么夸張,但早上的太陽確實要大上一點。而且為啥午時太陽更熱呢?這一點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居然能自己研究出可視物對比誤差?劉備心想這青年果真是聰明絕頂。不過古人畢竟認知有限,要想搞明白太陽遠近冷熱問題,卻是沒這個研究條件。想到這里,劉備開始在腦海里思索起來自己初中所學的知識。

上一章  |  千古群雄闖三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千古群雄闖三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