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室之內,混沌元氣的余波緩緩沉降而下,最終歸于虛無。
陸城盤坐于兜率靜室中央,手中輕撫著那枚紫金紅葫蘆。
因為是天外之人,陸城對這件紫金紅葫蘆也是有所耳聞的,據說此物為當年太清圣人用于盛丹用的寶葫蘆。
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時,太清圣人臨凡普救閻浮世界,及到乾宮觸地,見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結著紫金紅葫蘆,便將這枚葫蘆留下自用。
后來煉成法寶,只要叫上聲名字,其若應了,就已裝進里面,一時三刻化為膿水。
其后六位圣人飛離洪荒,太清圣人很有可能是在混沌當中,又尋到某種天地靈根,便將紫金紅葫蘆中的靈性取出,為它重煉了一具載體。
這種事情在地仙界也有,某位修士祭煉本命法寶數千年,靈性已生,后來又遇到一件更為厲害的法寶,這名修士自認窮盡自己一生,也無法把本命法寶祭煉到這般地步,于是便施秘法取出本命法寶中的靈性,融入新得到的法寶當中,各個方面皆有好處妙用。
古老的道書當中,甚至還記載過,有仙人取出隨身多年法寶的靈性,將之點化為童子,從此隨身服侍,其實就是收作了弟子。
靈性已去,這紫金紅葫蘆法力神通大損,不知怎么輾轉就落入九黎鼎的手中,現在又被它賜予陸城。
只憑九黎鼎與這紫金紅葫蘆,日后陸城若是真的能修至混元大羅金仙境界,乃至脫離原初宇宙,憑此便可以在女媧娘娘宮中或者太清圣人座下,謀一個身份。
那寶葫蘆入手溫潤,非金非玉,內里仿佛蘊藏著開天辟地的偉力與精純靈氣,其表面道紋流轉,紫金神輝與赤紅寶光交織,透著一股返璞歸真、卻又凌駕萬物的氣息。
九黎鼎臨別之言,如同洪鐘大呂,仍在陸城識海深處回響,激蕩起前所未有的波瀾:
“即便圣人,即便混元大羅金仙也并非修道的頂點,大道或許有其盡頭,但至少以我目前的境界眼界來看,暫時還無法遠眺、了解…
或者說以目前的境界,是一想就錯,一說更錯,強行給自己一個答案不過是自我心理安慰罷了。”
道無止境!
小千世界(凡界),中千世界(靈界),大千世界(仙界),洪荒宇宙…洪荒之外,尚有三千域外神魔宇宙。
無數萬年以前,六位圣人,攜洪荒最頂尖的仙神,披荊斬棘,橫渡無垠混沌,只為追尋那可能存在的、更加高遠的大道盡頭。
那種開拓的壯舉與未知的兇險,令陸城感到心潮澎湃,又感同身受地生出一絲凜然。
在原初的洪荒宇宙內,圣人號稱萬劫不磨,不死不滅。
然而,一旦踏出孕育自身的“蛋殼”,進入那混沌未名之地,即便是圣人,其不朽之軀也未必能抵擋混沌神魔的爪牙與未知道則的侵蝕。
這一次探索,必然伴隨著血的代價,是真正的道爭之戰!
“最初的洪荒宇宙,或許僅僅只如現今一座中千世界般大小?孫行者那如意金箍棒的一萬三千五百斤,一個筋斗的十萬八千里,在后世看來或許顯得平凡,除了計量可能的古今差異,何嘗不是整個洪荒天地、連同其中的仙神圣賢,都在無盡歲月中不斷進步、不斷開拓、不斷演化的明證?
如同凡俗人族,短短數千上萬載便能從刀耕火種文明進入星際文明時代。
混沌當中不計年,那些身處于上界當中的仙神,以他們的智慧與悟性,在漫長到以萬年為單位的時間中,又會有怎樣的進步?”
“一念及此,方知自身之渺小,亦知前路之廣闊。”陸城輕撫著手中寶物,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求道之念與進取之心。
九黎鼎的臨別贈禮,實是厚恩。
因為它不僅留下了圣人遺寶紫金紅葫蘆,更是在葫蘆內,以自身法力開辟、封存了:
七十二座大千世界、八百座中千世界、三千座小千世界。那些陸城之前用過的九黎世界盡在其中,紫金紅葫蘆可以說是完美繼承了九黎鼎的所有原本功用,并且它現在可以收人了。
雖然上限必然遠遠無法與九黎鼎相比,但對于陸城來說更加便于使用無數倍。
至于九黎鼎本身,莫說是大乘境界修士,便是尋常的仙人恐怕都不被它放在眼中。
若非圣人與眾多強大仙神已經脫離原初宇宙,尋常靈寶在此界根本就難以驅御,圣人又怎么會將此等靈寶留傳于下界?
神念微動,沉入紫金紅葫蘆。
剎那之間,陸城的意識仿佛被無限拔高,超脫了靜室,超脫了玄元洞天,甚至超脫地仙界的束縛。
他如同一個俯瞰諸天的造物主,“看”到了葫蘆內那令人心神震撼的無垠圖卷:
中央處,七十二座大千世界如沉睡的太古神祇,其體量之巨,天道法則之完備,遠超想象。
無數星辰按照玄奧的軌跡運轉,星河璀璨,大陸廣袤,海洋深邃,更有絲絲縷縷的先天道韻彌漫,隱約可見其中孕育著強大無比的生靈與文明雛形。
它自成一方完整宇宙,是三千世界的核心與基石。
環繞著這七十二座大千世界的,則是八百中千世界如同眾星拱月。
它們或熾熱如熔爐,或冰寒似永凍,或生機勃勃草木繁盛,或肅殺凌厲金戈之氣彌漫。每一個中千世界都蘊含著獨特的法則風貌,演化著不同的天地至理。
它們如同大千世界的衛星,又像是一個個獨立的王國,彼此間有微妙的元氣潮汐相連。
最外圍,則是那浩浩蕩蕩的三千小千世界。它們如同恒河沙數,密密麻麻,卻又在某種玄奧的秩序下排列組合。
每一座小千世界都是一個微縮的乾坤,有的剛剛誕生,混沌初開;有的文明鼎盛,有妖魔飛天遁地;有的則步入暮年,星辰黯淡,走向寂滅。
生、住、異、滅,世界的輪回在這三千小千中清晰上演,演繹著最神妙也是最基礎的道之韻律。
九黎鼎最初的主人,乃是九黎兵主蚩尤,其后才為女媧娘娘所得,因此它并不是無法收攝人族,只是感念娘娘的教化,不愿而已。
女媧娘娘雖為妖族圣人,卻為人族創生女神,娘娘有意回護妖族,卻更不愿意見到同族肆意傷害自己的子民。
因此祭煉九黎鼎,其內蘊生無窮世界,若再遇本性兇猛殘暴之妖族,為不破壞天地太極均勢,便將過于殘暴之妖、獸、魔物等攝入其中,維系天地之和諧。
這其中的道理,凡人可能無法理解,陸城如今已然是大乘境界、半步仙人,自然可以體悟。
若是在洪荒最初時期,他這個法力境界很可能便是真正意義上的仙人,畢竟壽元幾乎無窮,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光。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境界貶值,在現在這個時代,修煉幾萬年可能連最低境界的仙人都不是。
隨著觀視,陸城的心神漸漸徹底沉浸在眼前這三千世界的生滅演化之中。
目光追隨著一座小千世界的誕生:混沌炸裂,清濁分離,地火風水涌動,星辰點亮,生命從原始的海洋中孕育,懵懂地探索世界…再到一個中千世界的鼎盛:
無數強大的生靈飛天遁地,探索星海,建立恢弘的文明,甚至觸摸到一絲世界法則的邊緣…最后,注視著一個行將寂滅的小世界:星辰崩解,大陸沉淪,靈氣枯竭,萬物凋零,最終歸于一片混茫的死寂,等待下一次輪回的開啟。
生滅輪轉,興衰更替,世界亦有壽數,宇宙亦有呼吸。
這宏大而精微的景象,與陸城苦修多年、已達小成圓滿境界的《道家變化飛升術》產生了玄之又玄的共鳴。
他體內那六十五道命力所代表的六十五重變化,此刻仿佛化作了六十五顆微縮的“內世界”,隨著外界三千世界的律動而微微震顫、呼吸。
一種明悟,如同混沌初開時劈開黑暗的第一道曙光,驟然照亮了陸城的思緒: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九黎前輩是有意提點于我,這變化飛升術,不僅是保命替劫之術,更是筑造體內諸天、承載無窮法力的根基法門。”
“我之道家變化飛升術,每一重變化,皆可視為一座‘內景天地’之種。以此種為基,引動、熔煉、承載,對應外界一方真實世界之力。”
陸城福至心靈,體內磅礴浩蕩的法力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運轉、壓縮、凝練。
意念勾連紫金紅葫蘆,小心翼翼地抽取一絲距離他最近、氣息也最為相合的一座小千世界本源。
“嗡!!”
靜室內仿佛響起了一聲開天辟地的道音。陸城身軀猛地一震,體表光華流轉,道家不死之身的特性被激發到極致。
在他體內,那代表著第六十五條性命的“變化之種”,一點璀璨奪目的光芒驟然亮起。
它貪婪地吞噬著那縷小千世界本源,如同種子扎根于沃土,開始瘋狂地汲取養分,膨脹、演化。
一座微型的、介于虛實之間的“小千世界”雛形,正在陸城體內緩緩構筑。
這個過程浩大而神圣,陸城的皮膚下仿佛有億萬星辰在生滅沖撞,骨骼發出不堪重負的嗡鳴,經脈被浩瀚的世界之力沖刷拓寬。
但他臉上的表情卻是一片寧靜與專注,甚至帶著一絲得悟大道的喜悅。
“一重變化,對應一界之力,待我體內鑄就七十二重變化,便是七十二座‘內景諸天’。此非幻境,非是虛影,而是以無上玄功,將真實世界之力煉入己身道基,化作性命功行。”
“此等神通,為我大乘神通,當為:‘七十二諸天法力!’若此功真的修至大成,一擊之下天下何人能擋?”
這并非簡單的法力迭加,而是質變。每一座“內景諸天”的凝成,都意味著陸城對一種世界法則的深刻理解與掌控,意味著他的法力本質將帶上那一方世界的印記與威能。
七十二座諸天之力迭加于一身,其威力絕非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幾何倍數的恐怖提升。舉手投足,便有諸天之力相隨,鎮壓萬法,破滅萬邪。
這一思路法門,清晰無比地烙印在陸城的元神深處。這既是九黎鼎離去前那隱晦點撥之功,更是陸城自身道心通明、根基雄渾、于觀察三千世界生滅時頓悟的道果。
轟隆隆!
玄元洞天深處,兜率靜室所在的靈峰之上,異象陡生。
原本平靜的、由天地元氣構成的“天穹”,驟然沸騰。無數道則顯化,交織成璀璨的星河。
六十五顆無比明亮的星辰虛影憑空浮現,排列成玄奧莫測的陣勢,每一顆都散發著迥異卻磅礴的世界氣息。
道道光柱自這些星辰虛影中垂落,無視一切禁制阻隔,精準地灌注到靜室之內,沒入陸城的身軀。
整個太清宗都因此被驚動了,那六十五道貫穿天地的光柱,那浩瀚如諸天降臨的威壓,令太清宗所有修士,無論修為高低,都感到一種源自神魂深處的震怖與敬畏。
“這是何等法力?”
“是,是掌教真人!”
“這又是何等神通秘法正在修煉?”
“小千世界,秘境之力。我感受到了許多秘境洞天、世界的氣息。掌教真人在做什么?”
明河道君、玄真道君瞬間出現在太清宗的天穹之上,神情凝重中帶著激動與震撼。
明闕道君雖在療養前番大戰之傷,神念亦第一時間掃來,滿是驚愕與期待。
“無論如何,為掌教護法。任何人不得靠近玄元洞天萬里之內。”明河道君肅然下令,周身法力鼓蕩,與玄真道君一同布下重重禁制。
太清宗上下,隨著法詔的下達,很快進入最高警戒狀態,無數修士引動陣法,嚴陣以待。
靜室內,陸城對外界的波動恍若未覺。他整個身心都沉浸在“七十二重內景諸天”的鑄造修持當中。
第六十五重變化對應的第一座“內景小千世界”率先穩固成型,如同一個微縮的、生機勃勃的星辰在他丹田氣海中緩緩旋轉,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精純無比、蘊含生滅之力的雄渾法力。
緊接著,第二座、第四座、第十二座…速度越來越快,每一重變化對應的內景諸天凝成,都引動紫金紅葫蘆內一方世界的本源共鳴,垂落下更粗壯的光柱。陸城的身體仿佛成了一個無底洞,又像是正在開天辟地的原點,貪婪地吞噬著這諸天偉力。
他的道軀在蛻變,每一寸血肉、骨骼、經脈都在世界之力的沖刷下變得更加堅韌、通透,閃爍著琉璃寶光,隱隱有諸天星辰的虛影在其中生滅。識海之中,元神盤坐,腦后浮現出一輪由六十五種世界道韻交織而成的神圣光輪,威嚴浩瀚,統御諸天。
時間在靜室內失去了意義。不知過了多久,當第二十四重“內景諸天”成功凝練穩固時,陸城的氣息已然攀升到了一個令明河、玄真這等大乘道君都感到心驚肉跳、仿佛面對一方移動宇宙的恐怖境界。
但也到此為止,這次修煉與頓悟,已然將之前所有積累的資糧全部耗盡,陸城本人固然想要繼續修煉下去,但已經精氣神三寶耗空,難以為繼了。
“神通初成,勉強可堪一用,但想要小成,至少也要先把七十二變修煉完成。
然后再完成七十二重諸天法力,到時與人交手,一掌推出,七十二諸天之力齊動,威力必然可以期待。”
雖然修為大進,身心振奮,十分想要繼續修煉下去,但陸城心中卻非常清楚,這是一種錯覺。
真的再繼續修煉下去,便損神損身、有害無益了。
更何況,這一次也不知修煉了多少歲月,無論是宗門還是師長家人親友,都要外出交代一番:
蕭玉虹、蕭玉雪,林清寒,薛玉真與云靈兒等妾室,陸城原本是想教導她們修煉寒冰法訣,通過冰封自身的方式,減緩天劫的降臨,以此拖延時間,直到自己積蓄足夠法力,可以強行帶她們一同飛升仙界為止。
現在因為九黎鼎的饋贈,卻是不用再考慮這件事了,有紫金紅葫蘆作為本命法寶,收放自如,自己完全可以把她們收入葫蘆中的大千世界里去,環境與仙界也相差仿佛,待到自身飛升后再放出她們。
“每逢大事需有靜氣,以我現在的法力,尋常大乘修士應當已經不是我的對手,便是那些修煉了幾萬年的真靈,當也能拼斗,但我又何必急于一時?
待我七十二諸天之力大成之日,更有把握豈不最好。”
一念至此,陸城不再猶豫而是出關,去與師長家人親友相見,同時主持宗門大局,仍舊是不急不徐,穩步發展,靈尊會一日不主動前來找麻煩,陸城便一日不會去找它們的麻煩,在這種心境之下,太清宗的宗門實力在其治理之下,反倒是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