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1402章 其實也沒你說的那么好了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8  作者:打小就清澈
 
高振東思索良久,握了握拳頭。

干!只是不急著干。

反正現在外面的人,連熱成像都還不怎么利索呢,不用非常急。

但是這些東西既然到手了,哪怕是浮光掠影的一點點東西,都能省下日后相關領域的同志們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每位同志的這些看不見的資源都是極為寶貴的,也許這里面的三兩頁紙,就能讓一位曾經抱憾而去,只能等著自己的學生和后輩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前輩,在精力最為旺盛的年代結出屬于自己的碩果。

而他們的學生和后輩,就能踩在他們的肩膀上,攀上更高的高峰。

高振東把剩下的部分放回了存儲庫中,慢慢來的話,那三分廠的同志們可有得忙咯。

他將抽出來的雷達隱身涂料部分的內容,打了一個加密壓縮包,存到一張軟盤里,然后給三分廠內保的同志打了個電話。

這種內容,哪怕是高振東滿腦子的好貨,都顯得異常的小心,哪怕是加密文件,他都要放到軟盤上,通過機要通道發實體過去。

如此一來,可靠性和原本的機要件基本一致,同時加密的軟盤又再次大大的提高了保密能力。

而三分廠的內保,里面來自哪兒的人都有,高振東總能找到他想找的人。

很快,兩位同志趕到高振東這里,取走了那張輕飄飄的軟盤。

而差不多同時,軍通所,兩位同志正在對著一臺電腦發愣。

“還是慢,傳輸實時或者準實時消息的話,時效性上還是太差,應用受限。”

“C6132N要好一點,不過沒有本質的區別。”

“已經這么快了,這個算法的運算量怎么這么大啊。”一位同志耷拉著臉。

他們有個非常好的想法,經過努力,結合最新的網絡傳輸交換協議成果,原理和流程上都走通了,但只有一個地方沒通。

——速度。

按照他們的想法,是想用JGM2,也就是沒有公開的橢圓曲線公開密鑰加密算法,進行公開密鑰算法的加密報文傳輸。

不過他們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JGM2算法的速度那可不是一般的慢,對于C6108或者單片機這個級別的芯片來說,完全吃不下來。

如果是對時效性沒有要求的報文還好說一點,慢慢解密唄,如果有時效性要求的實時報文,或者準實時報文,這個算法所需的運算量還是有點太大。

等到報文解密完畢,黃花菜都涼了。

“要不,我們去找一下那一位同志?”一位同志問道。

“是不是有點夸張了,這個事情不大,有點不太好吧?”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其他同志知道他說的是誰。

“你別看不大,但是連C6132N這種最新的計算機都解決不了,那從能力上是真的很難解決了。而且C6132N的價格和產量,估摸著也不可能讓我們大量的應用到普及型終端里面去吧?”

C6132N好一點,畢竟速度快了那么多,但是這個級別的機器,真就不是能隨便普及使用到普通終端里去的。

別說普通,就算是高級一點的也不行。

國外連C6108這個級別的都沒法敞開了用,相比之下,軍通所的同志和我們的部隊已經是非常幸福。

其他同志沉默了,對于算力這種一力降十會的指標,那真的是有就有,沒有就真沒有。

再小的問題,沾上了運算能力不足這個硬指標,幾乎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要說方向,大概只有兩個——優化算法,提升算力。

而這兩個方向,大概都是軍通所的同志們現在很難辦到的。JGM2算法的核心他們是沒法優化的,僅僅是優化一下運算的代碼,并沒有什么用,畢竟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在那兒擺著呢。

至于提升算力……呵呵呵,他們現在只能等,而從C6132N發布的時間節點來看,短時間之內,更新的器件估計是想都別想。

“那要不……我們試著聯系一下?”那位同志還是很好說話的,非常熱心,有求必應,前提是他有空并且在京城。

軍通所的同志們輾轉打通了高振東的電話,表達了有難題想要咨詢一下的想法。

高振東倒是挺高興,有難題,那說明有動作,沒動作哪兒來的難題。而且他也想換換腦子,正好。

“什么問題,說吧。”這個電話是專線進來的,如果不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倒是可以在上面直接說。

“高總工,是這樣……”

同志們把碰到的問題大致的說了一遍,聽得高振東有點懵。

“你們為什么要在實時或者準實時通信設備里,用上非對稱加密算法啊?”

這肯定是難題,別說我們手上現有器件這點兒能力,就算是到了21世紀,那些在現在看來運算能力堪稱天文數字的嵌入式CPU,都不敢攬這個瓷器活。

對面的同志道:“我們的想法,本來是想實現動態密鑰系統。”

沒等他繼續說下去,高振東打斷了他的話:“也就是說,你們想動態分發密鑰,隨時根據需要更換密鑰是吧?”

“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覺得,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高級通信終端的保密性能。”軍通所的同志們大為高興,和高總工說話就是省事,不用說完,他都能猜到。

果然是這樣,高振東笑道:“那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可能,那就是用GM1對稱加密算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軍通所的同志在那頭回答道:“我們考慮過,但是這樣的話,就需要在更換密鑰的時候,把新的對稱加密密鑰下發下去,但是這樣的話,萬一某一個或者某一部分通信終端沒有收到這個更換密鑰的報文,那它們將無法解密更換密鑰后的報文。”

高振東在電話里笑了起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正常加解密仍然使用GM1,你們只要在換密鑰的時候,用JGM2加密算法進行加密傳輸就行。這樣一來,對于終端,解密運算的壓力僅僅在更換密鑰的那一條報文,日常加解密依然是運算速度很快的GM1。”

他不知道對面的同志為什么沒有想到這個方案,這事兒什么原因都有可能,不必深究,不管多聰明的人,偶爾干一次類似2條8mm鋼纜代替16mm鋼纜的事情,并不奇怪。

高振東自己又不是沒犯過傻,所以他只要解決問題就好,至于問題怎么來的,不重要,不重要。

而他提的這個建議,也是高振東上輩子各類計算機系統常用的動態密鑰加密手段,有效規避了非對稱安全性高但是算不過來的問題。

高振東的話,讓另一頭的幾位同志差點找個地縫鉆下去。

就這么簡單?

事實上的確就這么簡單,偏偏就是沒想到,思維還是有點過于僵化。

“高總工,這……我們馬上去試試!”

高振東笑著打圓場道:“你們不要怕兩套算法同時上,會增加程序容量需求,進而影響到設備的成本,半導體工藝在發展,ROM芯片這個東西,漸漸就不稀奇了。”

他的話,讓對面的同志臉更紅了,高總工人還怪好的呢。

在一連串的道謝聲中,高振東心情愉快的掛掉了電話,軍工梗1。

雖然這些梗只能在自己心里回味回味,但絲毫不影響他愉快的心情。

剛放下電話沒多久,“叮鈴鈴”……

電話鈴又響了起來。

一想換腦子,就都來了是吧,這也換得太徹底了。

有人來找他,拿著委里的手續,而且還是半個熟人,至少是個熟單位。

沒一會兒,三位同志就在內保的帶領下,在會客室里見到了高振東。

“高委員,您好,我們是雷達所的……”

雖然手續上已經有了,但是來人還是做了自我介紹,帶頭的同志姓孟,雷達所搞成像方向的,另外兩位是他組里的成員。

“孟工好孟工好,你們這次來,是因為……”

“高總工,我們所總工帶回來過一個委里許可通報的消息,您曾經在會議上,提出過合成孔徑雷達的想法?”

高振東想起來了,他曾經在反潛巡邏機的反潛技術方面,提出過雷達成像的想法,后來雷達所的總工也因此和他提過合成孔徑雷達,并約定后續要交流一下。

只是沒想到時間隔得有些遠。

“啊,對對對,是有這么回事兒。你們就是你們老總說的,搞合成孔徑雷達的同志是吧。”

高振東還記得,當時雷達所總工說過,雖然有同志在搞,但是比較艱難。當然,這話他不大好當面說,雷達所的同志自己可以這么說,高振東這么說就有些那啥。

艱難不奇怪,畢竟這個技術的第一張成像,是1957年才出現的,到現在說短不短,但是說長也絕對說不上長,我們進展吃力,算是正常。

原本時間線上,我們的第一臺合成孔徑雷達樣機,是79年才搞成,并獲得第一張圖像。而真正獲得比較好的圖像,已經是91年的事情。

說實話,按照這個發展進程,現在能有同志在搞SAR,都略微出乎高振東意料。

孟工點頭道:“對對對,就是我們。只是進展很慢,難度很高。所以我們聽總工說您有相關的想法,可把我們高興壞了……”

肯定高興,畢竟高委員在雷達領域不論是理論還是實際的器件,都作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可以說,現在那臺讓空軍的同志愛不釋手的脈沖PD雷達,就出自高委員的手。

脈沖PD的理論、地面雜波處理算法、行波管、平板縫隙天線、數字信號處理器……

正因為如此,當孟工聽所總工說,高委員對SAR有興趣的時候,真是興奮異常。

別人感興趣可能僅僅就是興趣,但高委員不同,人家的興趣是能轉化為成果的,而且轉化力超強。

“……所以我們很仔細的準備了現在我們的研究情況,這才過來拜訪您。”孟工這話,一方面是表示了對高振東的重視和尊重,二來,也算是對為什么這么久才來做了一個解釋。

來您這兒,不做好準備,那不是太浪費了嘛。

高振東倒是沒覺得他們來得太晚,這東西早幾天晚幾天問題不大:“這樣啊,辛苦了辛苦了,讓你們跑這么一趟。介紹一下情況吧,說實話,國內現在有同志在搞合成孔徑雷達,還是讓我有些驚喜的。”

他是真驚喜,但他的話卻讓孟工他們有些扛不住。

“高委員,其實也沒您說得那么好了,我們的方向是雷達成像,其實還不是合成孔徑雷達,合成孔徑雷達我們有想法,但是沒路子……”

在高委員這里,吹牛沒有任何好處,有一說一沒有填零才是最好的方式,要是因為吹牛逼,高委員一句“啊,已經解決了?那行,下一個”,那就麻煩了。

聽著他的話,高振東腦海里突然出現一個臥蠶眉的古怪小孩,扭捏著說“其實也沒你說的那么好了……”。

臥槽,怎么會想起這個,難道是因為孟工的眉毛也比較粗?高振東連忙搖了搖腦袋,將小屁孩搖出腦海。

看來孟工還是一位很實在的人嘛,雷達成像的路子挺多的,只是在很長時間內,綜合下來最實用的就是SAR,以及基于SAR搞出來的ISAR、SARISAR、InSAR等等一家子。

“那你們在這之前,方向是實孔徑雷達成像?”高振東問道。

實孔徑雷達成像,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雷達的實際物理孔徑成像。

“對,只是這個技術前景和效果都非常有限,搞了一段時間,完全看不到實用的可能。”

這個判斷基本沒問題,別說普通雷達,就連高振東穿越時雷達的明星——有源相控陣雷達,采用實孔徑成像的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兒。

原因很簡單,在其他條件固定的情況下,成像分辨率想要高,那就得增大天線孔徑,說人話就是,天線尺寸得夠大,很明顯,這一物理上的要求,無疑大大的限制了實孔徑雷達成像的未來。

畢竟成像雷達往往是要拖著到處跑一跑飛一飛,“大尺寸”三個字直接就判了死刑。

上一章  |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