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1404章 圣人出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8  作者:打小就清澈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人家一沒忍住,還真研究出了東西,不管到落地的時候是個什么情況,但是至少在理論階段,是搞清楚了的。

“如果這樣的話,只要把方位向上的合成孔徑搞好,利用現有的脈沖壓縮技術,造一臺SAR樣機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孟工眼里全都是激動。

有希望快速突破,擱誰都激動。

高振東點了點頭:“嗯,就是這么回事兒。這樣,關于剛才提到的圖像算法的事情,我們往后放放,那個說起來,算得上是后期的事情。我這里有一些我對SAR雷達的原理性的考慮,我們交流交流,同志們也可以根據這次交流的結果,把原理樣機先設計一下,我們再繼續下一步的工作。圖像處理什么的,放到那個時候再說。”

孟工他們紛紛點頭:“嗯,好的,我們聽您的安排。一下子吃太多,我們恐怕也消化不了,而且這里的幾位同志,都是雷達專業的,根據雷達信號數據進行圖像處理這塊,還真的差點意思。”

他們心里也清楚,如果現在高振東給他們詳細解釋圖像處理的問題,有點浪費。他們不是這個專業的,在接受程度上就比專業人員差了一大截,別看都是雷達成像的一部分,但是雷達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完全就是兩個領域。

“嗯,我就是這個意思,先做雷達,把數據弄回來。”

雷達數據是基礎,而圖像處理算法和雷達數據是既融合又分離,這樣反而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兩件事情可以分開來做,圖像處理暫時放一放不影響SAR雷達本身。

“對對對,圖像處理等我們儲備一下人才,再來請教您。要不然太浪費您的時間了。”孟工笑道。

回去得找所里要相關專業的人才了啊,就現在這三三兩兩的,還真是專業不對口,高委員說一次,是需要時間的,哪兒經得起這么三番兩次的浪費。

高振東轉身去自己辦公室,拿了幾套資料過來。

“來來來,我們先討論討論SAR雷達的理論知識,這是我的一些想法,我們就根據這個來展開討論。”

同志們一看,高委員連教材都給準備好了,貼心!

三個人就這么對著高振東給的材料,隨著高振東的講述,努力的學習起來,至于討論……高委員謙虛,你還上臉了是吧?討論肯定是有的,但是和一般定義中的討論可不太一樣。

時間就這么一分一秒的過去,同志們在三分廠呆了差不多三天。合成孔徑雷達原理聽起來雖然簡單,但是轉換到具有一定實用意義的設計上的時候,哪怕是原理樣機,也有不少內容,三天時間,都還是同志們學習刻苦的結果。

粵東,羊城造船廠旁邊的碼頭,一條看起來異常龐大的軍艦正在緩緩進港。

對于海軍的同志來說,如果此前中登是他們見過的最大的軍艦的話,那這條船就刷新了同志們的認知。

大,太大了。

而且長相還奇怪,和常見的利落干練、身形矯健修長的作戰艦艇相比,這條船的個頭看起來有些臃腫龐大,一副大肚能容的樣子。

非要說的話,倒是有幾分像登陸艦。只是這條船,比中登更大,而且明顯沒有登陸艦常見的船頭登陸設施。

反倒是船舯部,一前一后矗立著兩個巨大的龍門架,龍門架的兩邊,都掛著像是管子一樣的東西。

而船的尾部,則是一個機庫和巨大的直升機平臺。

軍港里看見這一幕的同志,雖然不知道這是什么,但是一個個的都是打心眼里高興,又有新裝備了。

不認識?不認識就對了,說明這是新裝備,新得不能再新的那種。

兩位同志站在艦橋上,看著緩緩靠近的棧橋,心情激動。

雖然這條船上,幾乎沒有武備,甚至連必要的近防武器,也不過是船頭船頭兩側的兩門雙25炮,但是他們很清楚,如果順利的話,這條船的誕生,能讓我們的海軍的胳膊,往前伸出一大截。

如果是執行護航等非直接作戰的任務,規劃得當的話,這條船甚至能讓我們的艦船奔赴萬里海疆。

是真的萬里之外。

“初次海試,一切都非常順利,這和你們的合理設計分不開啊。”一位穿著軍裝的同志笑道。

“代表同志,也不止我們,和船廠的同志加班加點、認真負責的生產也是分不開的。”他的旁邊,是一位看起來像是地方上的同志,書卷氣濃一些,從那位穿著軍裝同志的話來看,應該是某個船舶研究所的。

“都在付出,都在付出。這個綜合補給艦的速度能這么快,我們是沒想到的。”軍代表笑道,畢竟這么大條船。

船舶所的同志解釋道:“這個船,和中登有一定的相似,都是運輸取向的。所以兩者在平行設計的時候,有可借鑒之處,而且我們也有設計制造運輸類的萬噸輪的經驗,雖然那條船很可惜,觸礁了,但是給我們帶來的經驗是不會消失的。這條船還沒有那條萬噸輪大呢,綜合多方經驗,設計制造快一點,也是正常的。”

在他看來,這個船就是一條軍標運輸艦,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補給裝置,綜合此前的各種經驗,速度快一點是理所應當的。

他非常認真的想表示,這東西來得快,和他們船舶所關系不大,都是基礎打得好。

“哈哈哈,你們也太老實了嘛,不管怎么說,這條船,你們快速的設計、船廠高速制造這個事實是擺在那兒的,我們要感謝你們啊。這個速度,讓未來一些原本可能很艱難的任務,變得更有條件了一些。”事實就是事實,別管有什么前置條件,做到了就是本事。

船舶所的同志看了看后方高大的補給龍門架,搖搖頭道:“說實話,我們是第一次做這種東西,雖然有來自其他單位的同志提供了大量的意見建議,但是可能這第一條用起來不會很好用,會發現很多毛病。”

軍代表同志笑了起來:“你們還真是未雨綢繆,沒事兒,從0到1,就是一個突破,對于部隊來說,首先要有得用,然后才能考慮改進的問題。有得用比起沒得用,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天上飛得也許不是那么很穩當,但是比起只能在地上干看著,那是質的飛躍。有問題我們慢慢改嘛,我們有這個心理準備。”

說到這里,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我記得提出這個船的那位同志,在我們海軍的發展上提出過一個非常有用的說法,那就是小步快跑,跑到某個節點目標了,就大批量生產一批。”

船舶所的同志笑了起來:“嗯,很形象的比喻。對于海軍艦艇這種量不是非常大的船種來說,小步快跑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方式,特別是我們處于追趕的角度來說更是如此。他在這方面的考慮,是很全面的。”

軍代表同志說的那個人,他也知道,甚至還面對面溝通過,對于人家的思想和能力,也是非常佩服。

軍代表笑了笑,追趕……嗯,等到龍江三角洲那邊的某兩條姊妹船建造完畢,恐怕就不是這么回事兒咯,至少在那個艦種上不是如此。

船舶所的同志又向后看了看,從這里雖然看不見船尾那個機庫里的那架米4改,但方向是沒錯的:“現在遺憾的就是那個直升機,米4改的性能和級別,都還是差了點,有點浪費那個巨大的機庫和平臺了,原本是給V8A準備的。”

V8A的情況,眼看就要泡湯的樣子,所以現在也只能先上手上的米4改,把海試以及后面的運用先撐起來。

軍代表同志搖搖頭:“沒關系,我相信上級總有辦法的,我們先海試,這個米4改,好歹也能運個1噸上下,垂直補給點食物物資,轉運個傷病員什么的還沒啥問題。畢竟主力補給渠道,還是龍門架上的油水管和補給導纜,這個直升機主要是解決快速零星補給和傷病員轉運的問題。我們只要能積累運作經驗,好飛機總是會有的。就好像兩年前,我們也想不到我們能有這個船一樣。”

說到這里,他用手拍了拍眼前的艦橋舷窗。

這個飛機只要能直接運傷病員,就算是解決了大問題,畢竟傷病員可不見得等得了慢慢的布纜,而且在非補給情況下,補給艦和普通軍艦之間的距離很大,時間會拖很久,為了運送一點物資或者一兩名傷病員,就進行補給對接的話,對艦隊的任務狀態帶來的影響很大,有了直升機就好辦了。

這條補給艦上,在某位同志的建議下,是加裝了醫療艙室的,一間手術室里兩間手術床,還有四間病床,為執行遠洋任務的官兵健康,帶來了很好的保障。

至于為什么不是兩間手術室,是因為一間手術室兩間床,能共用部分醫療資源,或者互為備份。部隊上的東西,和地方上總是有些不同的。

嘿,人家想得就是周到,沒有醫療船,就建議在補給艦上弄套醫療艙,也能解決問題。比起以前的條件,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些事情看起來都是小事,可是人家就是能第一個想到并提出建議來,這和他時刻心系軍艦運作和官兵健康,是分不開的。

說話間,船已經靠上了碼頭,岸邊的戰士接過船上拋下的纜繩,熟練的將船牢牢的系泊在棧橋邊上。

從某個角度看去,系纜的戰士身形顯得異常的高大,和這條龐大的船身幾乎一樣高,甚至顯得船好像一條小艇一樣。

一位記者看著岸邊歡快迎接的人群,再看看120雙眼相機取景器中異常高大的戰士,忍不住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一刻,一位堪比數千噸巨輪的戰士,永遠留在了底片之上。

軍宣出圣人了!

高振東坐在委里這個熟悉的會議室,會議室里的人不算多,但是大部分同志也同樣都是比較熟悉的。

看著會議室里的陣容,高振東知道,大約是出大事或者是有大事將要發生。

在坐的相當一部分人,都是自己曾經見過或者交流過的航天口的同志,哪怕有一些只是在電話或者郵件里交流過,但是高振東還是能認出大部分來。

“領導,有要事?”

防工委領導點了點頭:“嗯,航天口有些事情,先召集部分在一線的同志開個會,還有部分負責理論或者是方向性決策的同志會在后面參考這個會的結果,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決策。”

他臉上的表情,不太好具體形容,好像是擔心,又好像是那種松了一口氣的樣子。

沒多久,會議正式開始,委領導的第一句話,就讓高振東知道今天這個會的氣氛為什么有些奇怪,尤其是一些明顯提前知道消息的同志,如委領導。

“有個不太好的消息,北方同志正式決定終止與我們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注意,不是中間的中。”

高振東聞言,心里有些震動,但是總體倒是沒有太意外的感覺,該來的總會來。

領導強調是終止而不是中止,就是為了表明事態的程度,中止是可能重啟的,算是暫停,終止就沒有重啟這一說,是結束。

除了少部分已經知道消息,有所準備的同志之外,這個消息在大部分同志中間像是投下了一塊大石頭,會場里“嗡”的一聲,議論聲和驚訝聲四起。

委領導很理解這種反應,這里的大部分同志都是一線搞技術的,對別的東西沒有去了解,也沒興趣去了解,他們只是專注于各自的領域本身。

而這個消息,對航天口相當一部分同志的專業領域來說是有不小的影響的,畢竟北方比我們先行,我們在個別方向上領先,但是總體還是處在需要學習的位置上。

不過里面倒是有個顯眼包,委領導看著坐在自己右手邊的高振東臉上微微一動又恢復毫無波瀾表情的高振東,這小子明明不知道這個消息的。

上一章  |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