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02-14  作者:落葉凋謝
 
在李瑄心目中,繼承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仁政愛民。

他南征北戰,開創基業,準備將大唐在大食百年爭霸上畫上句號,為萬世開太平,希望在將來的改革中,體恤民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李瑄在教導李奕上,從來沒有說過保住李氏千秋萬代。

而是斷定李氏和大唐,有屬于自己的宿命。

他比任何一代人強調“華夏帝國”、“中國”。

將華夏帝國置于大唐王朝之前。

將華夏歷置于年號之前。

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之路。

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李瑄希望從他開始,君王不要想著享樂。

而是承受責任。

他的子孫,從李奕開始,只要有兩代能承受責任,就能完成工業革命。

屆時,大勢會告訴當權者和百姓,如何去做。

即便大唐轟然倒塌,后人們也不會忘記這個轟轟烈烈的時代。

李瑄的次子李淞,聽到兄長李奕的回答,眼神一震。

雖然李淞還未成年,但他身在皇家,明白事理。

父親對他們嚴而慈,又寬順。

“仁”,可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落實。

李淞與李奕性格截然不同,他有武勇,崇拜父皇揚威邊塞的故事。

雪滿弓刀,千里奔襲,一戰擒雙可汗。

積年累戰,共殲俘吐蕃士卒共五十多萬,擒吐蕃雄主尺帶珠丹。

西征大食,收復河中,逼死威名赫赫的呼羅珊總督。直接導致黑衣大食的開國君主被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篡位。

李瑄的故事,最得李淞崇拜。

是以,此次跟隨父親西征,他充滿期待。

在李淞心中,父親對兄長更嚴厲。

江山之重,縱然心中遺憾,李淞也不去埋怨。

他的母親姜月瑤也一直勸導他不爭。

因為父親一定不喜歡。

以前的故事,歷歷在目。

姜月瑤是柔和的女子,她只想自己的兒子平平安安。

經過此事后,李淞的思維有些轉變,如果父皇問他同樣的話,他絕對不會如李奕這般回答。

他只會覺得鋼鐵是國家重器,是鎧甲,是兵器,最多聯想到農具。

知子莫若父,李瑄大概知道兩個兒子的性格,所以沒有問李淞。

十日時間,轉瞬過去。

李瑄率領大軍離開龜茲,他準備到達碎葉城,從千泉古道進入河中的西原、柘枝地區,再到達薩末鞬城。

曾經高山絕澗一樣的千泉古道,經過數萬戰俘,七年的修建,天塹變通途。

在千泉古道的中間,原本西突厥可汗的避暑之地,還修建一座城池,為千泉城。

這里大部分都是從遠方遷徙的漢人,借助絲綢之路,發展迅速。

李瑄在天氣最熱的時候,到達群山之間的千泉城。

大軍休整十天,李瑄慰問從中原萬里迢迢遷徙而來的漢民,明確要求千泉令,盡可能地滿足千泉城百姓的需求。

西域,有非常多因除賤為良被流放至此方豪強大族、官吏親屬、奴仆、后代。

對于他們的處理,李瑄的意見是從緊到松。

只是將他們限制在某個區域,分發耕地、牲畜勞作。

現在他們對朝廷必然有怨言,但時間會磨滅一切,三代以后,他們會忘記仇恨。

八月,李瑄到達薩末鞬城。

此時,河中地區,昭武九姓故地,遍地大唐玄龍旗幟。

臨時的牧場、馬圈,星羅棋布。

一個個倉庫拔地而起,堆積如山。

大唐禁軍四萬五千余,諸都督府遠征軍七萬余。

西域三十六國、葛邏祿諸部、回紇諸部、突騎施諸部等共騎兵五萬。

吐蕃騎兵五千。

以及諸多西域后勤士兵,壯夫。

這是西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兵力匯聚。

只待天可汗一聲令下,開赴波斯王國。

李瑄到達薩末鞬城的第一天,方圓數百里的軍隊,高呼“萬歲”。

整個薩末鞬城,籠罩在李瑄的威嚴之中。

當天,李瑄下令宰殺牲畜,犒賞三軍。

大軍隨時準備分批次進入波斯王國。

而李瑄也在到達薩末鞬城兩天后,召漢、胡將領,隨行官吏,召開軍事會議,商討進軍計劃。

“臣等拜見至尊……”

薩末鞬城內的康國王宮中,李瑄入殿后,眾將向李瑄一拜。

“免禮!諸卿請坐。”

李瑄示意眾將平身,回到自己的坐位。

柘枝都督馬璘、北庭都督李晟、安西都督李嗣業,輜重使李光弼等等大將,皆在殿中。

“謝至尊……”

在座將領再禮后落座。

“朕有幸被推舉為天可汗,主持天下秩序,拯溺救焚。奈何大食帝國割據西境,絕我商路,害人害己。是以,今聚兵在此,討伐不仁。”

“西征之時,必須令行禁止。任何部屬,不論蕃漢,皆聽軍令。有違者,斬!”

“若同心而勝,朕會對諸國諸部,進行獎賞……”

在軍事議會開始之前,李瑄先細數大食帝國的罪惡,又嚴厲軍紀。

帥旗所指,莫不前赴。

自打仗開始,李瑄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軍隊無條件聽從他的指揮。

貪功冒進,抗命不尊,必然會被他斬首。

“臣等遵旨!”

眾將領挺直腰桿,面容一肅。

至尊御駕親征,給予將領們莫大的信心。

至尊會看著他們戰斗,每個人都想在至尊面前證明自己,以搏取上將之功。

在附屬胡部心中,天可汗是神一般的存在。

有幸聽從天可汗的召令,他們血液沸騰,不少胡人勇士都擁有“重兵死而恥病終”的勇氣。

“魯都護,與羅馬帝國約定的時機將至,波斯王國現情況如何?”

李瑄最先向蔥嶺大都護魯炅詢問道。

“回至尊,波斯王羅密旬和宰相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已經為我們規劃路線,從木鹿城到刺夷(今德黑蘭)的道路疏通,沿途皆設有糧倉、草料場,供我大軍補給休整。且宰相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聲稱這些糧食最少可供二十萬大軍食用半年,而且隨著下一季糧食的成熟,波斯會為我們準備更多糧食。”

魯炅起身向李瑄拱手道。

魯炅曾經是將領,柘枝都督府都督。

現在已經轉為文官。

由于待在河中十幾年,對波斯極為了解。

在波斯王國心目中,大唐將大食帝國覆滅后,會將大食帝國的疆域、人口,轉交給波斯。

屆時,波斯就會無限接近于巔峰時期。

所以,對大唐的這次遠征,波斯異常上心。

為了給唐軍準備糧食,他們不惜再下重稅,剝削波斯的百姓。

等拿回兩河流域,波斯就會變得富庶。

“聽說波斯王國內,治理民生上有些許欠缺。這條糧道有無風險?”

李瑄又向魯炅說道,言語微中。

魯炅能明白李瑄的言外之意。

大唐在木鹿城東面一點,擁有數個大型糧倉。

這些糧倉不歸波斯王國管轄,大唐的糧食正源源不斷地運輸于木鹿城糧倉之中。

顯然,李瑄不可能在糧食方面,完全依賴于波斯。

“回至尊,波斯王國剛復國十載,國內民族矛盾,近些年來激增。而且不久前,波斯國內還發生叛亂,雖然平定,但造成不小的損失。臣認為當先掌控波斯的糧倉,再行進軍……”

魯炅也明白,現在波斯國內風聲鶴唳,如果大唐聯軍貿然進入波斯,可能會遭到波斯王國本土百姓的敵視。

因為大唐聯軍所消耗的,都是原本屬于他們的糧食。

大唐不怕真刀真槍,就怕糧道被截斷,引起軍中恐慌,徒增傷亡。

在木鹿城東方建立糧倉,代表大唐有防范于未然之心。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魯都護的話,諸位也聽到了。大食帝國依靠大食教,操控信徒。波斯王國雖脫離苦海,但至今有眾多大食教眾。還有一些心向大食帝國的波斯人。”

“大唐遠征,于羅馬帝國一起夾擊大食。大食面對壓力,一定會利用波斯王國的亂象,打擊我軍。再不濟,也會拖延我軍西征的步伐。”

“假如波斯王國發生內亂,我們不依靠波斯王國的糧草,該如何在有限的糧食供應之內,快速取得勝利?”

李瑄就魯炅的話,向在座的將領們詢問道。

波斯王國是一個新國家,因制度的腐敗、君主的無能,顯得暮氣沉沉。

不要小看大食教的信徒。

崇拜火焰的教徒,根本不是大食教的對手,傳達的價值觀也有巨大區別。

曾經,呼羅珊總督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波斯人,卻為大食帝國奮戰到底,直至死亡。

呼羅珊總督可是聰明人。

那些沒有學識的普通大食教徒,會更加狂熱。

實際上,波斯王國是有機會趁著大食帝國衰落,而凝聚國家各族力量的。

因種種原因,崇拜火焰,并沒有帶來光明。

窮途末路的平民百姓,只能熄滅火焰,披上黑衣。

波斯人?

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波斯人。

像呼羅珊總督宣傳的那樣,他們是“MSL人”。

“啟稟至尊,臣認為我們當派遣大量輕騎,以突襲的方式,速戰速決。盡量不給大食帝國操控的空間。”

安西軍副都督彭任向李瑄稟告道。

他曾經跟隨李瑄戎馬半生,對李瑄輕騎突襲的手段異常信賴。

波斯王國的反賊若看到大食帝國的主力被擊潰,定不敢再冒頭。

“波斯王國西部多山地,不適合輕騎進擊。而且我軍是優勢的一方,沒必要冒巨大風險,去收獲不成正比的回報。”

李瑄覺得彭任的意見不成熟。

這樣不會改變他們被拖入泥潭中的風險。

“啟奏至尊,我們在木鹿城雖有大量糧食,但也需要依靠波斯的民夫運送。這是無法防備的。”

李光弼向李瑄說道。

他認為應該果決,如果一直有顧慮,瞻前顧后,就會顧此失彼。

以大唐的軍力,即便波斯王國內亂,也可以輕易踏平。

許多將領和李光弼的意見不謀而合。

他們紛紛向李瑄請諫,早日進入波斯王國。

在保持擊滅大食帝國的同時,做好平定波斯內亂的準備。

李瑄沒有回復,只是看了太子李奕和燕王李淞一眼。

李淞年紀尚小,也想戰斗,但他不好如大將們一樣,摩拳擦掌。

但李奕似有感知,覺得父皇有用意。

他絞盡腦汁,也想不通父親的想法。

遂端正坐姿,準備傾聽父親的高見。

“朕身為天可汗,為天下之共主。不論是大唐,還是附屬,都是朕的子民。”

“波斯王國才建立十幾年,就失去斗志,以至于生民饑寒,食不果腹。國內百姓重新穿上黑衣,波斯王難辭其咎。”

“如今的波斯王國危患叢生,大食帝國想點燃怒火輕而易舉。特別是我們進入波斯,食用他們的糧食,讓他們無糧可食的情況下。”

“我們的糧食足夠一年食用,如果加上從西域趕來的牲畜、物資,和應季的糧草,僵持兩年不成問題。我們已經向波斯買了許多糧食,何須再用他們的貢獻?”

“傳我詔令,令波斯王羅密旬和波斯宰相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將為大唐聯軍準備的糧食,分給波斯的平民百姓,讓他們免受饑寒……”

李瑄一番解釋后,下達軍事會議的第一個詔令。

自古以來,除了軍事政變,大多數揭竿而起的百姓,都是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一口飽飯,誰會冒著夷滅三族的危險去造反?

“啟奏至尊,波斯無大唐的規制,您的仁厚,不一定會化為實際。請至尊三思……”

李光弼向李瑄勸諫道。

如果這些糧食能如數到達波斯百姓手中。

那波斯人一定會對天可汗感恩戴德,任勞任怨幫助大唐聯軍運輸糧草輜重。

問題是以當今波斯的局勢,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執行。

波斯的貴族,和大唐的豪強一樣黑,都是吃人不吐骨頭。

“戰爭在即,如果違抗天可汗的旨意,任何人都罪無可赦!”

李瑄正言正色地回答道,不怒自威。

波斯必須成為大都護府,他一直在尋找機會。

此令一出,將為李瑄整合波斯,創造時機。

其實將領們說的不錯,大唐聯軍要進入兩河流域,作為新的前沿基地,波斯怎能不牢牢掌控呢?

李瑄不但要掌控波斯的地域,還要控制波斯的民心。

他需要一個機會。

在與大食帝國戰爭前,將波斯王國變為大都護府。

上一章  |  大唐天將軍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唐天將軍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