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結果,一眾武林人士雖然失望卻也接受。
畢竟這是人家徐青藤靠實力得來的。
不過柳柊偷偷告訴連城璧,沈太君有私下給徐青藤透題。
連城璧表示很正常。
若是他同意娶沈璧君,沈太君也會給他透題,但他不會接受就是了。
兩家的婚事就此定了下來,徐青藤表示回家后會派媒人上門提親走六禮。
此時,做為這場婚事的主角沈璧君大小姐也終于露面了。
武林第一美人不愧是第一美人,長相不用說了,許多現代有著化妝術加成的女明星都及不上沈璧君的相貌。
她的氣質更是女明星比不上的。
高貴溫婉,如嬌花,如流水,讓一眾男人看到就挪不開眼。
連城璧也看愣了一下。
柳柊小聲問道:“怎樣?有后悔嗎?”
連城璧搖了搖頭:“紅顏枯骨。而且舅舅你不是說過嗎?外表再如何漂亮也及不上有趣的靈魂。”
他本就不是重視外表的人。
原著中,連城璧如果是喜好美色的人,就不會冷落嬌妻,使得沈璧君出軌了。
沈璧君溫婉地走到徐青藤的身邊。
徐青藤雖然長得不如連城璧好看,但也是一個帥哥,至少比厲剛帥多了。
兩個人站在一起,郎才女貌,倒是登對。
沈太君很滿意地看著一對璧人,又給了柳柊和連城璧一個白眼。
哼,她選的孫女婿不比連城璧差。
就是不知道連城璧會不會后悔?
自家孫女這么美,連城璧不會被迷倒吧?
可惜兩人的反應不如她意。
戲已經看完了,柳柊和連城璧最先提出告辭,離開了沈家莊。
兩人其實并不喜歡沈家莊,這里的人都太高傲了。
自認為沈家是世家,平等地看不起江湖中的人。
其實這世家,水分很大。
沈家能發展到如今這樣,全靠的事第一名俠沈浪的名氣。
江湖中人給的是沈浪沈大俠的面子,才讓沈家發展到如今的局面。
但其實,沈家莊這群人跟沈浪的關系不過是遠親。
沈家那一脈除了沈浪,早就沒有人了。
而沈浪的后人,也都跟著沈浪生活在海外。
沈家莊乃是沈浪的一個遠方堂弟建立的,打著沈浪的名號,倒是在江湖中站穩了腳跟。
不過,沈勁風夫妻還算對得起沈家的名號。
柳柊對沈浪和王憐花都十分感興趣。
這兩位都是奇人。
但可惜,他出生晚了幾十年,見不到這兩人了。
若是早出生幾十年,他一定出海去找兩人,然后問沈浪一個問題:
為什么跟老婆出海,還要帶著另外一個男人?
是嫌燈泡不夠亮嗎?
想不通,實在想不通。
兩個人回到無垢山莊,柳柊沒有多留,換了個身份出門游歷了。
他并非連家的人,自然不會長久待在無垢山莊。
大多時候,柳柊都是在外面轉悠,只每年過年的時候會回來陪伴小外甥。
這一次回來,也是因為聽說了沈家有意跟連家聯姻的事情,因為擔心小外甥才回來的。
所幸外甥這一次沒有按照命運的安排娶沈璧君。
連城璧將無垢山莊管理得很好,柳柊不但教授連城璧四書五經琴棋書畫,還將現代的一些知識教授給了連城璧。
連城璧在理科方面沒有天賦,因此,物理化學什么的,柳柊便沒有教給他,只給了他香皂玻璃和水泥的制做方子。
如今,無垢山莊的產業中有一項就是售賣香皂香水和各種護膚品,每年賺來大量的金錢。
連城璧學習了管理學,在管理方面得心應手。
連城璧不像原著中的連城璧一樣疑心重,柳柊的小外甥懂得放權更懂得用人,使得手下對他十分信服,對他十分忠心。
若這個世界的連城璧落到原著中那樣的結局,被全江湖唾棄,無垢山莊的人也不會背叛他。
連城璧坐在大堂上方,下面是無垢山莊負責各個產業的管事每半年的匯報。
無垢山莊這些年賺了不少錢,但一半的錢都被連城璧拿出來接濟窮苦百姓了。
去年黃河決堤,無垢山莊捐獻了價值兩百萬兩白銀的物資給朝廷,用以救濟難民。
朝廷為此表彰了無垢山莊,賜下了“仁義山莊”的牌匾給無垢山莊。
如今,這塊牌匾便掛在大堂之上。
一個管事起身,向連城璧稟報:“莊主,出海的大船已經制造出來了。總共制做出三艘,已經可以下水了。”
連城璧露出了笑容:“制造好了?那就開始招出海的人吧。給出的報酬多一些,不要強迫人。畢竟,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回來。”
他讓人出海,是要去舅舅說的那些海外的國家以及另一片大陸。
這海上的風險大,誰知道出海的人會不會遇上海上風暴,再也無法回來。
手下人應是。
其實,現在做出海貿易的人不少,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也算發達。
但連城璧要去的可不是泥轟那個島國以及東南亞那些國家,他要的是橫穿太平洋,如今的海船無法支撐這樣的遠航。
所幸柳柊繪制出了海船的圖紙,連城璧讓人找了不少造船的熟手,開始制造海船。
沒過多久,船員都召齊了。
畢竟連家給的報酬真的很多,尋常百姓即便覺得那是賣命錢,也認為不虧。
這個時代,人命才是最不值錢的。
只是,有堅硬巨大的海船,有航海圖,連家船隊出海的危險可比別家船隊少了多半。
沒過多久,海船就啟航了。
三只海船分為兩批,兩只沿著海岸線繞過馬六甲海峽前往天竺,然后再一路向西,前往歐洲。
船上帶著許多瓷器和錦緞,當然品質都是最尋常的,沒有花多少錢。
運到歐洲后再高價賣出去,賺那些沒有見識的老外的錢。
一只海船則橫跨太平洋,去尋找所謂的新大陸,尋找大陸上的高產糧種。
連城璧一直記得柳柊的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今的百姓都吃不飽飯,生活辛苦。
特別是饑荒年間,易子而食的事情并不是沒有。
若是有了高產糧種,到了饑荒年間,那樣的慘事不會發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