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陳循圍著紡機興奮地喃喃:“妙啊,妙啊,增加了紗錠,這是啥,怎么輕輕一動,紡機就動起來了?”
于謙已經仰著頭看向屋頂,在屋里什么都看不出,但他剛才進作坊時就留意到了,他道:“是風!”
看完紡機看織機,陳循看到女工竟能織出雙面提花,立即湊到潘筠身側,殷勤地問道:“國師,這新式紡機和織機是國師所造?”
潘筠:“是工部紡織司的大人和工匠們的功勞。”
“那也少不了國師的指點,”陳循搓著手道:“自國師到工部,不僅造出了風力水車,改良了各式農具,還造出這樣的紡機和織機,實乃國之幸,國之幸啊”
歷代皇帝信任的道士要不是耗費國財蠱惑皇帝煉丹吃藥和修建道觀,而是像潘筠一樣喜歡造這樣利國利民的器物,他們何至于如此防備道士參政?
陳循小心翼翼地問,新式的織機和紡機能不能給江寧織造局一批?
陳循已經快速打起算盤來,對皇帝道:“如今海禁大開,我大明的布匹在海外極受歡迎,市舶司大可以接過一部份商貿,江寧制造除了貢上的絲綢外,也可以做些普通絲綢和布料往海外去,不僅可以填補陛下私庫,也可填補國庫。”
江寧織造局,聽上去很大,其實所造之物只供皇帝和達官貴人所用。
可即便如此,里面也有工人三萬人,輻射居民達十二萬,每年的產值達到八百萬兩白銀。
當然,這是戶部的統計數據。
正值國庫艱難之際,江南勞動力又嚴重過剩,陳循能想到讓江寧織造參與海貿,為國庫賺外匯已是難得,但在潘筠看來,這還不夠。
潘筠道:“為何不公布新式織機和紡機,讓世人都可以定制購買織機和紡機,如此一來,不僅江寧織造的產能提高,整個大明的紡織業產能都在提高。”
陳循張大了嘴巴:“這,那江寧織造還哪里有優勢?”
于謙瞥了他一眼,和潘筠道:“關鍵在于,產能突然大幅提高,怕是會讓很多工人失業,市面上對棉、麻、蠶絲等的需求量也會增大,怕是不過兩年,就會擠占糧食的耕地。”
陳循瞬間反應過來,連連點頭道:“對,對!”
潘筠道:“第一點,兩位大人,如今大明是真的勞動力過剩,還是因為人沒用到實處?”
于謙和陳循沉默。
潘筠道:“修路、鋪橋、建房、挖礦,哪一樣不需要人?若廢去勞役,做這些事便能如種地、紡織一樣賺到養家的工錢,天下還會有流民嗎?”
陳循瞪大雙眼,失聲道:“這怎么可能?這得需要多少錢?”
潘筠攤手:“所以本質在于沒有錢,若朝廷有足夠的錢呢?”
陳循咽了咽口水,去看皇帝。
皇帝亦耳鳴不止:“勞役……我中國兩千余年之政,若在朕手上廢除,卻又不傷國庫,那……”
潘筠平淡地接道:“陛下將名垂千古!”
于謙比他們都冷靜一點,沉聲道:“不止在于錢而已,錢之后得有實物作為支撐,比如糧食!”
“所以,提高農業產能至關重要,”潘筠道:“國家的發展應當是全面的,不能獨尊一項,否則,天平不衡,獨木難支。”
于謙心里多了許多計較,陳循也垂下了眼眸,皇帝更是壯志滿懷,就連汪皇后都覺得熱血沸騰,回去的路上臉頰一直是紅的。
等進了城,潘筠就邀請帝后去吃午飯。
汪皇后自入主坤寧宮之后就沒逛過街,此時見大街上如此熱鬧,她立即看向皇帝。
這一點愿望皇帝還是能滿足她的,皇帝便牽著她的手一起:“走,你們想吃什么,我請你們。”
潘筠掏出一沓寶鈔道:“我發俸祿了,我請你們吧。”
于謙和陳循看見潘筠手里的寶鈔,臉上一片復雜,欲言又止,仔細看,還有些尷尬。
潘筠只當不見,帶著帝后去逛吃。
看見烤串,潘筠叫了十串,攤主特別高興,剛烤上,潘筠就掏出了寶鈔。
攤主笑臉一僵:……
他尷尬的轉著手中的烤串,膽怯卻又堅定地道:“姑娘,我這不收寶鈔,您看有銅板嗎?”
潘筠一臉失望:“不收寶鈔嗎?但我今天出門沒帶銅錢啊”
攤主就斟酌道:“要不,您下次拿了銅錢再來買?”
潘筠看著肉串很想吃的樣子:“為什么不收寶鈔,不都是錢嗎?”
攤主無奈道:“幾位的打扮一看就是有錢有勢的人家,家中有人當官吧?你們的寶鈔還能花出去,我們普通老百姓拿著這寶鈔就是廢紙,誰收呀?”
潘筠就看向帝后和旁邊兩位大官。
朱祁鈺知道寶鈔不受歡迎,卻不知道竟被嫌棄到連花都花不出去,一時尷尬又吃驚。
成敬還算機靈,立即捏著錢袋子沖上來,連聲道:“奴才這里有銅錢。”
成敬花錢買下了這十串肉串。
潘筠分給他們一人一串,自己一手三串,一邊吃,一邊往前走。
走到一個攤位停下,拿起一根造型很好看的木釵問皇后:“朱公子看夫人戴這根木釵可好看?”
朱祁鈺仔細看了看,點頭:“好看。”
潘筠就要買了送汪皇后,問了價錢后掏出寶鈔。
眾人:……還來?
潘筠又一次被小心翼翼地拒絕了,最后還是成敬付的錢。
潘筠一點也不氣餒,拉著他們就去旁邊的店鋪。
他們去雜貨鋪買東西,店家打量了他們一眼,拒絕收寶鈔,最后是成敬付錢;
潘筠就拉著他們去綢緞莊買布匹,潘筠再掏出寶鈔時,店家倒沒直接拒絕,而是問她可有木牌,或是哪家的?
潘筠說:“家父是鴻臚寺右少卿。”
綢緞莊拒絕了,溫和地道:“姑娘家的寶鈔不在我家收用之列,您要實在想把寶鈔花出去,可以去錢莊把寶鈔換成銀錢。”
潘筠問:“你們家都收誰家的寶鈔?”
綢緞莊掌柜但笑不語:“那得四品官以上才收了,也不是所有的四品官的都收,各行有各行的規矩。”
潘筠就點頭,最后成敬花錢把潘筠選中的綢緞買下了。
掌柜很高興,特別貼心的給他們指了錢莊的方向,還叮囑道:“多走兩家,每家兌換寶鈔的價錢有差別,你家要是還有更大的官,報出來,兌換的價格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