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劍走偏鋒的大明

第八百九十九章 農具改良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5-10-06  作者:郁雨竹
 
曹吉祥比所有文武大臣都上道,在閹宦中,他是忠直那一掛的,但他還是比文武大臣們更會看人眼色,也更識時務。

先帝遇難,新帝一繼位,他就知道他的卡到了。

先帝對他還有感情,他努努力,立功之后還有可能調回京城,新帝知道他是誰呀?

他們做太監的和文武大臣們不一樣,他們有點像后宮嬪妃,從來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所以,他在思考了一晚上之后,當機立斷決定討好潘筠。

此一時彼一時,誰讓潘筠當了國師呢?

他一直在尋找機會。

他很有耐心,這一等就是兩個月。

等來了浙江備倭軍大捷,泉州衛雖然也剿了兩條海寇船,但在浙江備倭軍的戰功面前,實在不值一提。

曹吉祥早看泉州衛不順眼了,他知道,潘筠也看他們不順眼。

所以他連上兩道奏疏時還悄悄的給潘筠寫了一封信。

信中對妙真、妙和和陶巖柏三人是夸了又夸,這一次浙江備倭軍和泉州衛能大獲全勝,以妙真為首的龍虎山學宮弟子功勞不小,要不是他們幫著打探消息,又幫忙調試火器,這場海戰沒那么容易取勝。

他道:“被剿的海寇名為海寇,實為倭國水軍。”

又道:“倭人不講信譽,明明已將大森鄉一帶的山賣與我大明用作安民,現在卻又想反悔,強驅我漢人,我聽聞,多虧了妙真幾位道長帶人前去支援,否則在大森鄉的漢民只怕遭屠殺之難。”

反正信上對妙真三個是夸了又夸,最后才提了一句泉州衛里的陳文,道:“依咱家看,泉州衛里除了陳文全是草包,大好之勢卻叫寧波衛搶先,蔣方正一個大草包養出一群小草包,如今蔣方正一去,他們更如無頭蒼蠅一般,泉州衛早該換人來整頓一番……”

曹吉祥話里話外除了自薦外,就是推薦陳文。

潘筠合上信,隨手丟進火盆里,將卷成一團的潘小黑抱進懷里取暖:“他這是看出我與陳文關系不一般了。”

潘小黑:“你要幫他嗎?”

潘筠搖頭:“我不主動參與朝政。”

潘小黑沖她翻了一個白眼,這話也就騙騙別人。薛韶暗中點撥鄧茂七,不就是她給出的主意嗎?

但潘筠人設立得好,在皇帝眼里就是說到做到,他不問,她絕對不主動提起朝政。

她最喜歡的是去兵部和工部的器坊營里跟工匠們研究武器和各種工具。

最后大炮還沒造出來,倒是造出來一個風力水車,改良了一下犁和各種農具。

大明的犁已是曲轅犁,但潘筠覺得它還可以更省力,更深挖,所以小小地改了一些數據,比如犁壁和犁鏵的弧度稍作修改,犁鏵會根據不同的耕作需求做成不同的三角形。

比如北方,因為土地干旱,土質偏硬,會做成四十五度夾角的三角形,南方因為土質較松,可以做成六十度三角形。

風力水車也很管用,他們在京郊做了試驗。

北方風大,風一吹,扇葉轉動,水車就咕嚕嚕轉起來,帶著河水上揚,一個晚上過去,能澆灌近百畝田。

工部的人很興奮,司農寺的人也很興奮,但也只是一下,大家很快嘆氣起來。

潘筠不由問道:“嘆什么氣?”

“國師有所不知,工具雖研發出來,但要用到民間,還需各地縣衙推廣,但……”

“但有的盡心,有的不盡心,工部和司農寺每年給到各地的農具不少,能被使用的,不過七十之數,而其中用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又不過半數而已。”

潘筠:“就是總數的三成五唄,那剩下的他們拿去干嘛了?”

“有三成丟在庫房里染塵,還有三成五則是縣官自用或是被士紳地主低價拿去,普通百姓別說用,怕是連聽都沒聽說過。”

那怎么行,她還想著他們趕緊把產量提高,再提高勞動效率,把更多的勞動力解放出來,全國跑步進入科技社會,她好享受生活,怎么能敗在一群不作為的縣官手上?

潘筠就抱著一把圖紙坐在于謙下班必經的宮道上嘆氣。

于謙早看見她了,目不斜視地從她身邊經過。

潘筠嘆息一聲。

于謙都走出七八步了,還是沒忍住一頓,沉默片刻,還是轉身走了回來,在她面前站定。

潘筠微笑抬頭,指著對面的石頭道:“于大人請坐。”

于謙看了眼擺在地上的石頭,覺得有點眼熟,問道:“這石頭……”

“隨手從宮里搬出來的,我覺得很好坐。”

于謙嘴角微顫,說不出話來,默默地在她對面坐下。

他看了一眼她手上的圖紙,問道:“這是什么?”

“這是民生。”

于謙微微蹙眉,伸手接過圖紙認真地翻看起來。

他不是懸浮的人,一看便知這上面都是作用于農事的工具。

他驚訝的看向潘筠:“國師不是在兵部研制武器嗎?”

“我給他們設計了一套燒爐,可以煉鋼,一時半會兒的建不出來,我看隔壁工部很熱鬧,就去湊熱鬧了,就發現了這些好東西。”潘筠對工部的官員和大匠不吝夸獎:“諸位大人和工匠很利害,這都是于民生有大利的東西。”

于謙微微頷首:“這么好,國師還有何憂慮?”

潘筠就說了現狀,然后搖頭嘆息道:“思想決定行為,果然,我大明官員的政治思想還得再努力,當官不為民,不如回家種田。我知道龐大的官員中總免不了有一兩個渾水摸魚的,卻沒想到這么嚴重,到最低一級,竟只有三成五的縣官會推廣農具,那再往上……”

于謙臉色沉郁,沉聲道:“國師說得不錯,的確該整頓吏治了。”

潘筠滿意的笑了,起身。

于謙隨手將圖紙卷了收進懷里,也起身。

潘筠隨手一揮,地上的石頭消失,于謙眉眼一跳,只當沒看見。

自潘筠當了國師后,天師府和道錄司的規矩對她就形同虛設了。

潘筠拱手離開。

于謙原地站了好一會兒才走。

請:m.badaoge.org

上一章  |  劍走偏鋒的大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劍走偏鋒的大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